《诸子百家商道智慧:诸子精华与商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诸子百家商道智慧:诸子精华与商道-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为老虎团队的狐狸也去狮子面前讨封赏时,狮子却说:“你既然能出卖你的主子,那么你也就会出卖我。我这里不需要叛徒。狮子说着就张口把狐狸吃掉了。”
  虽然从狐狸角度来讲,的确有点得不偿失,但是从狮子团队来讲,这就是“予之为取”的成功。因为狮子团队要想战胜老虎团队,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种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团队致胜靠的就是智慧。因为狮子大王能够舍得(先予)给狐狸500只鸡,所以才能够最后赢得狮子团队的“取”(得到老虎团队的作战计划书)。这就是狮子团队最后能够打败老虎团队的最直接原因。除此之外也说明:被狮子吃掉的狐狸虽然是个叛徒,不被人尊重,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出卖老虎团队的狐狸是个关键性的人物。因此,狮子才设计让狼去诱惑狐狸出卖其团队。
  寓言中所讲的故事起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明对于团队骨干管理好的重要性;二,是说明管子“顺民心”、“量民力”、“从民欲”的从政观点,在现实团队管理中的意义。要想让团队中的骨干为自己效力,就必须要先“予”骨干,之后才有可能让“骨干归心”。当然作为管理者,对于公司中的普通员工与技术人员等,也要尽可能坚持先“予”后“取”的原则。惟有此,作为管理者与领导者,才能够真正做到管子所讲的“顺民心”、“量民力”、“从民欲”,进而让团队增强凝聚力与集聚力。
   。。

3.荀子忠信调和 管理上下同欲(1)
荀子主张统治者要有“以民为本,忠信调和”的治国思想。荀子认为统治者对臣民必须要讲究“忠信、调和、公平”,才能取得民心,才能建功立业。荀子的观点,对企业管理者的意义就是“要通过人本管理,达到团队的忠信调和,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也就是说,“忠信调和”,才能使管理者与员工间达到较为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使企业团队达到最大程度的“凝聚力”。或许,我们都知道“南辕北辙”的寓言。寓言所说明的道理就是:只有上下同欲,才是最具战斗力的;否则,就会产生“南辕北辙”的笑话。因此说,“上下同欲,博采众长”,永远是管理中的最佳境界。“上下同欲”是“忠信调和”的前提;“博采众长”,则是“忠信调和”的保证。
  有人说,管理是世界性概念,没有民族与国界之别,其实这种说法不符合辩证观点。因为在不同的国度与民族中,肯定存有不同的文化理念与不同的民族信仰。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管理中理念与方法的不同。就是同一国家或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管理文化的概念诠释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我国著名的商帮中,不同商帮间就有着不同的商业理念与管理思想。因此,“勤”·与“俭”,在当时的社会中就诠释了“贾服儒行”的徽商理念。以“儒学”为主的商道,也规范了社会的良性发展秩序,由此也形成中国近代商人的商道。对于那些历尽十年寒窗之苦而未能进入仕途的儒学秀才们,就把自己经商之路看成是一种在所谓“由贱而贵,由贫而富”的惟学路旁,开凿出的一条充满希望的光彩之路。然而“先儒后贾,先贾后儒;抑或是亦贾亦儒”,却又使有着深厚儒学情结的商人们走向了回归传统之路。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民族的人,所以这就涉及企业管理中的民族性问题。而民族问题是复杂的,岂能一个模式打天下。当然,任何时代管理的统一模式也是没有的,也不应该有的。因为最优秀的管理学一定是符合或适应本国、本民族的,所以最具实效的商道,就是要走适合本国本地区和本企业发展的管理之路。当今许多出版者喜欢外国流行的管理之道,在他们心中企图建立统一的企业管理模式。殊不知,外国的优秀管理之道,不一定就适合中国的企业。就是中国的企业,也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与管理阶段。比如,企业初建期、成长期、成熟期,管理方法与管理重点都应该有所不同。再有,规模不同的企业,也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说,在世界上,不应该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其实,许多所谓的经典管理概念,如,木桶管理;点阵管理;蝴蝶效应管理;风暴管理、A管理等,都只是管理学中的概念而已,而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方法,还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而定。
  谈到如何借鉴外国与别人的管理经验时,搜弧门户网站掌门人张朝阳就说:“当时一些势头强劲的外国企业管理模式,在中国市场竞争的检验中,却没有几家成功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外国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经验,在中国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封建文明的国度里,是缺少本土民族生命力的。”对此观点,张朝阳解释说:“中国人是深受封建文明与儒家文化影响的。我国人所看重的除了金钱与物质外,还有一种更深层也是对人的行为影响最重要的东西——感恩心理。”对于中国内陆绝大多数员工对企业或老板所拥有的“感恩心理”,张朝阳又解释说:“他对搜弧公司员工,特别是高级员工,除了给他们相应的工资外,另一最重要的管理方式就是,让他们对企业或老板有一种情感上的感恩心理。”其实,张朝阳的理论就是中国企业最适用的“人本管理(忠信调和)”。

3.荀子忠信调和 管理上下同欲(2)
那么,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什么才是“忠信调和”管理呢?就是管理者要按事物内部发展规律行使自己的管理,按照事物情况的变化灵活处理企业的事物与问题。企业生产经营,要因时、因地、因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灵活且适宜的判断,然后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力争达到:上讲信、下讲忠;上下同想、上下同行,而且这种行为都是出自彼此自愿的。这其中就包括张朝阳所讲的“感恩心理”。
  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越国政治家、军事家范蠡弃政从商,从事生产经营,他就很注意“道”。他“居货”,他“耕畜”,他搞农牧商结合等等,持“执著(储)之理”,使“十九年之三致千金”,成为巨富。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的另一位大商贾是战国初期的白圭,他所持的经营之“道”,也很值得注意。白圭之道就是“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这“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很有点像当代人所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意思)。如何才能把古代商人的商道引用到当今的企业管理中呢?搞企业管理,需要强调“管理之道”:要坚持产品质量第一的观点;坚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观点;坚持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观点;坚持搞好销售服务的观点;坚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观点,等等。惟有此,企业才能办好。
  日本浅野水泥公司的创建者浅野总一郎,也同世界上其他富翁与成功者一样,他开始时也是个十分平凡且生活贫苦的人。他从乡村来东京创业时,那时因身无分文,又找不到工作,所以他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朝不饱夕中。为了摆脱生存的危机,浅野总一郎灵机一动,干脆在街头摆起了卖水的摊子,而这些生财的工具都是他自己从街上捡来的(当然,那是他那个时代的成功,或许在现在就未必允许从街上捡来的东西,当卖水的工具了。)。经过浅野的努力,果然在水里放点糖就为他赢得能够维持正常生活的钱。
  浅野的初露锋芒,归根到底就说明一个道理,或许这也是所有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管理者要想使自己所经营的产品赢得市场,就必须给消费者带来利益。凡是能给消费者带来利益或服务的生意就应该说是有市场的(时代或法律不允许的除外)。
  当然日后浅野能够成为大企业家,也是由于他懂得“忠信调和”的重要性。他知道如何让更多人从自己的经营中受益,让自己的企业或商品更加广泛地服务于顾客。也就是说,浅野懂得力争在挣钱与服务之间,建起一道“忠信调和”之桥。
  因此说,荀子主张统治者要有“以民为本,忠信调和”的治国思想,借用到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企业家或管理者,必须要使企业的商品或服务让更多的人受益;让自己的管理思想,使员工感到公平、公正,而这种和谐的企业环境,正是让员工更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而浅野总一郎的做法(包括他初到东京时,纯粹是为了解决生活而产生的那个灵感创意的成功。),其实就是他:在让更多人得到生活和谐与幸福的同时,又能为他赢得可观的利润回报。浅野总一郎,正是凭借这种“顾客至上,服务大众(忠信调和)的商道,才为他日后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夯实了基础。
  

4.贾宜吴起论政 管理文德武欲(1)
贾宜指出国家及君主的生命根本就是人民。如果君主轻视人民,与人民为敌,那么人民就会起来把他推翻。因此,贾宜讲“国家存亡在于人民,君主的昏昧与英明在于人民。”贾宜的观点说明:管理者要想成功,必须要做到以团队为本,以员工为本,不可盲目尊大,不可以“个人英雄主义”来管理团队。也就是说,管理者的成功不是个人的成功,而是团队(集体)的成功。要想使团队具有战斗力与竞争力,管理者就要想办法使员工达到“上下同欲”。因为管理中的“上下同欲”,也就是说在管理中要达到“激活管理”,使员工发挥团队的力量。这也是贾宜所说“上下同欲”的观点,对于当今管理者的意义。而贾宜在提出“上下同欲”的观点时,也指出了达到其境界的方法,那就是管理者要力行“上下同欲”之道。贾宜说:“人民无善行,这不是人民的过错,而是君主与官吏的错。”因此说,君主与官吏要善于用“上下同欲”之道,来引导自己的臣子与人民。君主在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