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浅谈写作-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一到二个事来。事、要围绕人物去写,事、要为写人服务。与人物无关的事不要写进文章,这一点和上面单一的叙事文写法是不一样的。

  写作前要注意,不光别人出的题目要认真审题,自己出的题目也要审题。审题前要先弄清楚写文章的原因,想告诉人们些什么道理,想达到些什么样的目的,什么样的精神,想赞扬什么,抨击什么。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写文章才能抓出要领。

  只有抓住要领,弄清楚题目的含义,看清楚题目的意思,要求和范围,挖掘出本质。认真审题,把写作的基本观点搞清楚后,才能写出好文章。

  通过认真仔细地分析、思考、审题。把范围、重点、含义和要求都搞清楚了,就可以开始构思了。

  构思,就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活动。构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认识筛选的过程。它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里及表”。是一个去粗存精的过程……

  很多的内容材料放在一起,要去粗取精。要有一个由里及表,深化联想的过程。构思时一定要多观察、多分析,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同样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发现。。。。。。

  毛主席在《七律二首&;#8226;送瘟神》的小序里写道;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连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熙,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这就是诗人在写这首诗前的构思过程。

  冰心在谈到《一只木屐》创作时说:“这篇文章写好时有两千多字,后来删掉一千五百字,最后只剩下现在的八百字。”她解释写短的原因是因为她想把立意突出,材料环绕立意来组织。她说:“我竭力把思想集中在一点上,竭力把文章写简炼一些,不过最大的原因,还是我这个人不会写长文章。”冰心当然不是不会写长文章,她写作有一个原则:文章要精致练达,对文学,对读者才有意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立意与构思(6)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附;冰心的文章《一只木屐》

  淡金色的夕阳,像这条轮船一样,懒洋洋地停在这一块长方形的海水上。两边码头上仓库的灰色大门,已经紧紧地关起了。一下午的嘈杂的人声,已经寂静了下来,只有乍起的晚风,在吹卷着码头上零乱的草绳和尘土。

  我默默地倚伏在船栏上,周围是一片的空虚——沉重,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苍茫的夜色,笼盖了下来。

  猛抬头,我看见在离船不远的水面上,飘着一只木屐,它已被海水泡成黑褐色的了。它在摇动的波浪上,摇着、摇着,慢慢地往外移,仿佛要努力地摇到外面大海上去似的!

  啊!我苦难中的朋友!你怎么知道我要悄悄地离开?你又怎么知道我心里丢不下那些把你穿在脚下的朋友?你从岸上跳进海中,万里迢迢地在船边护送着我?

  过去几年的、在东京的苦闷不眠的夜晚——相伴我的只有瓦檐上的雨声,纸窗外的月色,更多的是空虚——沉重的、黑黝黝的长夜;而每一个不眠的夜晚,我都听到嘎达嘎达的木屐声音,一阵一阵的从我楼前走过。这声音,踏在石子路上,清空而又坚实;它不像我从前听过的、引人憎恨的、北京东单操场上日本军官的军靴声,也不像北京饭店的大厅上日本官员、绅士的皮鞋声。这是日本劳动人民的、风里雨里寸步不离的、清空而又坚实的木屐的声音……

  我把双手交叉起,枕在脑后,随着一阵一阵的屐声,在想象中从穿着木屐的双脚,慢慢地向上看,我看到悲哀憔悴的穿着外褂、套着白罩衣的老人、老妇的脸;我看到痛苦愤怒的穿着工裤、披着蓑衣的工人、农民的脸;我看到忧郁彷徨的戴着四角帽、穿着短裙的青年、少女的脸……这些脸,都是我白天在街头巷尾不断看到的,这时都汇合了起来,从我楼前嘎达嘎达地走过。

  “苦难中的朋友!在这黑黝黝的长夜,希望在哪里?你们这样嘎达嘎达地往哪里走呢?”在失眠的辗转反侧之中,我总是这样痛苦地想。

  但是鲁迅的几句话,也常常闪光似地刺进我黑暗的心头,“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就这样,这清空而又坚实的木屐声音,一夜又一夜地、从我的乱石嶙峋的思路上踏过;一声一声、一步一步地替我踏出了一条坚实平坦的大道,把我从黑夜送到黎明!

  事情过去十多年了,但是我还常常想起那日那时日本横滨码头旁边水上的那只木屐。对于我,它象征着日本劳动人民,也使我回忆起那几年居留日本的一段生活,引起我许多复杂的情感。

  从那日那时离开日本后,我又去过两次。这时候,日本人民不但是我的苦难中的朋友,也是我的斗争中的朋友了,我心中的苦乐和十几年前已大不相同。但是,当同去的人们,珍重地带回了些与富士山或樱花有关的纪念品的时候,我却收集一些小小的、引人眷恋的玩具木屐……

  构思时要抓住一刹那,灵感来了,要快速反映,要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

  构思的过程是艰苦的,有时候也是漫长的,要敢于下大工夫,要不急不燥。要大体弄清楚问题后再动笔,如果构思不出来就先不要写。

  构思要考虑题材,要考虑是用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要考虑文章的开头和顺序。要考虑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怎样衔接,怎样结尾,要综合起来反复思考,深思熟虑。

  构思有以下几个特点;

  综合,(综合多方面、多角度考虑。)

  突出,(突出某一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简化,(简化,含蓄,不要什么都写清楚,什么都交代明白,要留有余地,要给人以思考。)

  变形,(变形、扩大或缩小。用夸张、漫画的手法来表现,给人以新颖的感觉。)

  还有,构思时你也可以去学习别人的方法,灵活运用……

  审题细致不跑题

  立意新颖要周密

  综合突出来构思

  简化变形多学习

第四章·选材与剪裁(1)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四、选材与剪裁

  (1)材料

  写文章必须要有材料,没有材料,光凭想象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做饭的米,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没有丰富的材料,没有丰富的生活基础就很难动笔。

  什么样的材料写出什么样的主题。胡编乱凑、凭空想象、不健康的材料是写不出好作品出来的。

  材料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对生活细心的观察,认真地研究,仔细地调查了解,科学的分析。

  还有,材料来源于学习,来源于阅读,来源于吸收别人的经历……

  要善于查阅各种书本上的材料,寻找符合自己写作需要的东西。要由小到大一点点积累,要做成小卡片记录下来。要分类,以便于写作时随时取用。查阅来的书面材料在写作中是可以引用的……

  有些人在生活中爱管闲事。其实,这也是一种收集材料的好办法。在管闲事中,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就收集到了材料。作者不妨采用……

  *在写作资本论时,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查阅了大约150多种著作,做了大量的摘录和笔记。

  1959年9月,曲波在《关于《林海雪原》》一文中曾经这样写道;

  在写作过程中,自己有这样的几点体会:

  第一,现实的斗争生活,是创作最根本的基础。没有杨子荣等同志们的斗争事迹,我是根本不可能写出东西来的。

  《林海雪原》的问世,首先应归功于党领导的伟大的革命时代,和党所培养出来的时代英雄。我自己只不过把英雄们的斗争事迹作了一点文字的记载而已。

  不少读者以为少剑波就是我自己。其实虽然少剑波有些事情是按我的经历去写的,但我绝不等于少剑波。因为这个人物,作为这样一部小说的主人公,我是企图按照人民解放军中这样一类青年指挥官,就是从小参加八路军,党把他在火线上培养长大成人的形像来刻划的。

  第二,在丰富的斗争生活基础上,我又深深体会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是个十分重要、丝毫不容苟且的根本问题。

  爱谁,恨谁,爱什么,恨什么,歌颂什么,打击什么,都不容许有一点含糊。我爱党所领导的解放人民的伟大事业,我爱党所给予我们的光荣的任务,我爱小分队的战友,我爱林海雪原的蘑菇老人、工人和猎手;我爱的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它们是祖国的锦绣河山,是祖国的万宝库,……立场鲜明,爱憎分明,是对无产阶级文艺战士起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三,初学写作,有重重困难,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能突破这些难关。高度的革命责任感是不屈的意志和毅力的主要泉源。只有革命的责任感,才会使自己的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写作的“士气”旺盛,并能克服一切困难,从繁忙的工作中索取自己所必需的时间。

第四章·选材与剪裁(2)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是个历史人物。姚雪垠在写《李自成》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时,不是凭空想象,胡遍乱照。而是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认真的分析,查阅了历史上大量的文献。做了很多卡片,把正史、野史、民间传说、名人笔记都进行了阅读、分析、摘录。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才能真正认识历史的规律,才能写出栩栩如生、符合李自成那个年代的人物。才能还原历史真面目,才能贴合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