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光-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浅谈艺术与修养
近来;有个学生提起自己的学业时,说:“考大学,我是没有什么希望了,所以我学了画画,艺术分数要求很低;一下子课业就少了许多。”听到此我不禁大骇,这么小的孩子,是谁给他灌输如此大谬的思想的呢?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人怎么能成为艺术家呢?我从没听过没有艺术修养的人成大师的,如果都像唱“二人转”那些人一样最终也只能遭人遗弃,谁也登不上大师的宝座,甚至给他们一个宝座,他们也无法“厚德载物”。

  那么什么是艺术呢?艺术可以是表演,可以是绘画,可以是音乐,可以是写作,可以是雕塑,可以是陶艺,甚至可以是一块胶片,一段独白,一坯黄土,一碗清泉。。。。。只要把它放到一个特殊的位置上,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去观摩。但艺术一定要深刻,要博大精深,要有内涵,有意义,有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艺术大师创造出来的作品其实就是那种之际百看不厌的,让别人越看越想细琢磨的作品,每一次都受到感染或感动,得到启迪,鞭策和鼓励,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如琢如磨,如切如磋。

  那么如何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呢?那就要看这位艺术大师的修养。除专业的艺术修养外,还来自于对历史、文化、地理、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许多方面的研究,身心尽浸其中,使这些东西在心中生根发芽,在脑中寻找成长的路径,在梦中插上飞翔的翅膀。比方说历史,只有深刻地把握每一时期的战争、爱情、*、自由 等各种主题才能穿越时空。而了解地理则可把握每一主题背后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眼界才能更宽。而完全不懂的人,即使走遍全天下,也不过南柯一梦,一枕黄粱。学哲学使人更加深刻,文学使人更富内涵,心理学使人更能学会换位思考。我们甚至要学点诗来使作品更富灵气,学点道来给作品注入一些“仙气”,参禅理佛来给作品增加点玄妙,学点《礼》更加优雅,学点《易经》了解世间万物的千变万化,斗转星移。更重要的是注入作品以生命,这样不仅作品千古流传,而艺术家的生命力也随之得到永生不死,这也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为什么苦苦追求艺术,因为艺术是唯一能够永恒的东西,它传承了生命,传承了情感,传承一切人类生存并延续下去的意义。

  所以要想创造出让人想看一辈子的作品太困难了,更何况创造艺术其实是一件苦差事,磨炼人,锻造人,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更可能这样的努力走错了方向,误入歧途,一年一年的就荒废掉了,因为我们总在不走寻常路,做另辟蹊径的开拓者总要冒失败的风险,甚至冒天下大不韦,得到的不是掌声而是巴掌,得到的不是赞不绝口而是避之唯恐不及,唾之,骂之,咒之,在一个落后的社会甚至被挫骨扬灰。。。。。因为艺术大师的大脑太过于超前,很多不被同一时代的人理解,只好等到普通人脑再进化一百年,只好等到社会发展到能验证一切的时候,只好等到自己早已灰飞烟灭。这又需要有怎样的修养才能“不抛弃不放弃”呢?

  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分分秒秒,艺术细胞其实是一点一滴地植入艺术家的体内的,不能拘泥于一时的得失成败。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有大开大合的胸怀,要有横看世界纵观历史的眼界,要有追求理想的渴望,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坚强的心,要有对信仰的顶礼膜拜。。。。。。总之只有拥有大师级素养的人才能创造出大师级的作品。

铸魂
人,何以区别于动物?答:思想。人,何以区别于他人?答:灵魂。思想与灵魂从何而来?答:学习。通过学习,人类变得有思想有灵魂,生命变得有意义。在全人类都意识到这一点时,教育变成关注的焦点,而有关教育的一切问题都被提到了日常工作上。世界每天日新月异,斗转星移,所以每天起床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洗脑袋,洗洗眼睛来重新看这个世界,这就是革新。教育更需要革新,师者,不能以昨天的脑袋来教今天的知识,今天的知识在明天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但人脑的变化本来就来自于外界的变化,其置后性导致教者为明天的教育学今天的内容,学者为了明天的使用学今天的内容,知识在如此传递过程中就无形中慢了两拍,这就是教育改革中遭遇的最尴尬的事。所以一切教者在不断刷新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内容等的同时,要想与时俱进,最有必要的是从教育本身的意义出发,去做灵魂工程的铸造者。

  人常想象死后“魂”在阴间如何如何,其实这是由对“魂”能继续存在的一种极度渴望产生的,古人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灵魂”的重要,佛家更言“魂”可升天,入极乐世界。人,无魂,即行尸走肉;鬼,有魂,即更鲜活真实。所以培养有灵魂的个体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何以铸魂?

  其一,有“魂”之师。师者,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知识本身是无生命的,教育者本身的性格和独特的思想才赋予知识生命与活力。除了专业的知识,教育者还需具有良好的道德和极高的修养。而最能体现一个人是有魂的,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则是创新精神。*总书记也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每年每月每天的活动都是一样的,思想的源泉总在一个胡同里流来流去,最终也就是死水一潭。如果教者的思维是一条死脑筋,也只能教出一伙有千百条死脑筋的乌合之众。而具有博大思想、发散思维、广博知识的教者却可培养出一支又一支优秀的团队。

  其二,注入有“魂”的内容。全人类都向往自由和和平,但把自由与和平纳入到自己的生活目标的人又有几人呢?有人说,这是虚幻,做人要务实。但又多少人在一味的“务实”后,仁义礼志信全无,自甘灵魂的堕落甚至犯罪、自杀。当今世界聪明人太多了,社会发展太快了,金融危机了,人脑在一次次的经受着“脑震荡”,唯忘却“天下唯有德者据之”,物质极大丰富,反倒更加不满起来,这应该源于当今好多东西违背了我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孩子在幼年就开始学习,其后不仅无所建树,而且对学习厌烦到再也不想见到所学的东西,学习变成了酷刑般的折磨,这就是教育的最大败笔,只教书不育人。有多少家长是按《三字经》中所言的“守孝悌,次见闻”的顺序来教育孩子的呢?教育者代表说:“那是家长的问题。”大谬!有这样不懂如何教孩子的家长也是教育的失败。社会的发展并不是造更多的汽车,更高的大厦,而是人的发展,如果教育这辆延续人类发展的列车脱轨,真不知道人类的未来要走向哪里。不懂《易经》中的乾坤二卦,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何以主宰乾坤,纵横于天地之间?这样的道理,我们每一个包括家长在内的教育者都懂,可何以在教授之后最迫切想问的却是正确答案掌握没有,这首诗会不会背,这样的文章能不能套用成自己的,不注重教育过程中的精神享受,盲目的追求产业化结果,最终使学生失了“魂”呢?会背一百首诗,不知诗境的美好;会做一千道题,没搞过一次真正的实践演算,悲哉惜哉!

  其三,打造“有魂”的团队。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有其民族之魂,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必有其军魂。英雄也都往往都不是以个体形式出现,而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如美国各个时期出现的多数科学家、作家、艺术家至少都是以三五个人的小组形式出现的。只有灵魂的相互碰撞才最能触动和感染灵魂,继而真理被人所发现,伟大的创作和发明出现了。团体活动对人的影响是最大的,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头脑,培养他们的能力,拓宽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在这世间自由快乐生存的能力。所以“有魂”的团体就是“有魂”的人成长的最好土壤。

  诚然要培养一批批“有魂”的人,即具有独特的思想,优雅的气质,较高的素养,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的一代代中华少年英才,整个教育体系所背起的负荷不可谓之不重,但既已背负全人类的希望和未来,既如此任重而道远,我们就不得不上下求索,坚持不懈,慷慨前行的同时认真迈好每一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