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养生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脑养生智慧-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条:动脉硬化是可预防的,动脉硬化从无到有,亦能从有到无,是可逆变化的。1960年我当实习医生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动脉一旦硬化,就不能逆转。到最近科学家才证实,动脉硬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过程,虽不能彻底消退。走路就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稳定和消退的最有效的方法。研究证明:只要步行坚持一年以上,就有助硬化斑块消退。经过步行运动锻炼,对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降低体重都很好。过量运动有时会造成猝死,很危险,步行运动最合适。

吃动平衡,健康一生(3)
我们有个书记,65岁离休,一身是病。今年72岁,他碰到我说,老洪,你那套还真的非常好,我现在都照着做。他每天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用一个半小时走路,从安贞医院走到亚运村,在里面走2圈儿,再走回来。晚上走一个小时。一天两个半小时走下来,72岁的身体竟然比60岁时好得多,心功能改善了,心电图改变了,也不贫血了。62岁一身是病,72岁更健康。
  爱心提示
  对于中老年人,一般不提倡举重、角力、百米赛等无氧代谢运动,而提倡以大肌群运动为特征的有氧代谢运动,例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登山、球类、健身操等,个人可随意选择。
  科###动三五七
  运动既可以使血压升高亦可以使血压降低,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运动和什么程度的运动。高血压患者的锻炼不是为了增加肌肉的力量,而是为了使血压降低、心率下降,更重要的是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高血压患者的锻炼应选择运动量适中,全身肌肉特别是四肢都可得到锻炼的运动,如:体操、慢跑、慢走、游泳、骑自行车、打网球等,其中步行是最好的运动。那么,如何运动才算适量呢?请记住“三”、“五”、“七”这3个字。
  “三”是3 000米。步行3 000米以上,每天30分钟以上就差不多达到目的了。一次走完最好,最新研究认为,分2~3次走完也可以。
  “五”是一个星期运动5次以上。如果一个星期运动一次,那么就没什么显著效果了,当然最少4次,如果5次,甚至6、7次就更好了,就是有规律地运动。
  “七”是运动的量达到中等量运动。中等量运动是什么意思呢?心跳+年龄=170。譬如某人今年50岁,运动时心跳要达到120次/分,70岁的老年人运动时达到的心跳是100次/分,30岁时运动达到的心跳是140次/分,这样的中等量运动正是胡大一教授讲过的有氧代谢运动。当然这是对于一般没有病的正常人的平均值。对于具体个人就不一样,有的人可以是190次/分,心脏病病人150次/分就可以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只要按三、五、七这样运动,就比较安全。
  爱心提示
  只要做运动,运动量不论大小都对你身体有好处,但如果要达到防病保健的效果,最少要达到每天做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即每天做运动要消耗150卡热量。
  有人担心工作忙,一天下来太累没时间,其实任何水平的体力活动都会使你感觉更好。如上班时提前两站下车,走20分钟,下班提早一站下车走10分钟;爬楼梯代替坐电梯(起码是下楼梯)。
  锻炼要量体裁衣 谨防运动三误区
  (1)认为运动强度越大越好。不少年轻人平时工作忙,一到有空就加长时间,加大强度运动,这样是不科学的。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是因人而宜,健康人群适当加大运动量可以增强体质,但肥胖、失眠、疲劳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亚健康人群,以及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应该控制运动强度,以免肌体因超负荷而造成损伤。
  (2)体育锻炼可以缓解病情。人在患感冒期间,免疫系统处于骤变期,必须静养。如果这时候进行体育锻炼,会使本来偏高的体温继续上升,容易诱发并发症。
  (3)运动对所有人都有益。专家认为,运动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有内脏急性病史、白血病、骨伤未痊愈的患者,运动时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甚至危及生命,应该停止锻炼。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吃动平衡,健康一生(4)
作息起居 顺应自然
  心脑血管病人更应该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建立一种适合自己身体的生活制度。患者在生活起居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时作息。合理安排生活,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使大脑的疲劳状态及时解除,从而使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心跳减慢,周围血管舒张,血压就会相应降低。只要按时起床、进食、活动及就寝,按照自然“生物钟”的节律作息和活动,就能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适应自然。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人体应适应这些变化。在衣着方面,应根据不同季节,及时增减衣服;住房要阳光充足,防潮防湿,空气流通,周围有条件的宜种些花草树木。
  注意清洁卫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有句古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又说要勤于沐浴。这就是教育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除不良习惯。心脑血管病人应戒烟,要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因素,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要控制高胆固醇饮食。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健康。
  节制性欲。和谐的性生活能使人感到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放纵的性生活易造成身体乏力,精神萎靡不振,久而久之还可能引起早衰。性生活次数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特点而定,中年以后可以数周一次,甚至数月一次。
  心律失常,运动还是不运动
  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病人,运动是大家特别关注的问题。有的病人害怕运动,有的病人却积极运动,但到底该不该运动,还是要看运动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1)如果心律失常是在运动中才发生的,我们就要有计划地控制运动,反之,就没有必要控制自己的运动。
  (2)如果心律失常是由于心率快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那么,我们的运动就是有条件的,至少要使运动时的心率低于出现心律失常的心率界限。
  (3)如果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肌缺血而引起的,那么运动后可诱发心绞痛,或者心肌缺血性改变。然后再出现心律失常,这时的运动量要根据心肌缺血的程度和心功能来决定。
  如何确定运动和心律失常的关系呢?确定运动和心律失常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动试验。我们可以通过运动试验监测病人运动时心律失常的出现和变化,从而指导我们的运动。
  脑血管病患者康复运动有讲究
  ◎康复训练5原则
  (1)患者要具备从事该项活动的基本身体功能。
  (2)活动难度要设计适宜,比患者能力稍高,但不能相差太远。
  (3)鼓励患者自己完成所有步骤,康复治疗师及陪护人员针对较难的部分加以协助。
  (4)患者要有耐心,反复练习,直至活动的能力、方法、质量、安全及对活动环境的控制都达到一定的水平。
  (5)患者具备日常生活的能力,康复训练才算完成。
  ◎日常生活康复训练五种方法
  日常生活是指人在独立生活中,反复进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动,包括进食、饮水、穿衣、出入卫生间及个人卫生等。患者在训练前先要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可行的训练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可将日常生活活动巧妙地分解成若干组成部分,再进行整合和实践。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是康复的主要内容。
  (1)进食训练。尽量鼓励患者自己用餐具进食,不能使用筷子时可用稍长一点的匙子、叉子,或固定在手指、手掌上。将食物放置在适当位置,练习者用患侧手将食物送入口中,咀嚼吞咽。饮用水时,先将单手或双手伸向茶杯(杯中水不宜过满)端起送至嘴边,小口饮用,慢慢咽下。对因麻痹不随意运动而出现的震颤及杯子摇晃,患者可用吸管饮用。

吃动平衡,健康一生(5)
(2)穿脱衣训练。穿脱衣服及鞋袜对患者来说需要许多技能才能完成,包括平衡协调力、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和感知知识能力,经过训练,大多数患者可独立进行。穿脱衣服动作,原则是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3)个人卫生训练。大多数患者经过反复训练都可掌握洗脸、刷牙、梳头、剃须等动作。一开始可以训练用健侧手臂进行刷牙动作,若右侧肢体瘫痪,左侧肢体需经过一段的时间才能协调完成上述动作。
  (4)洗澡训练。洗澡对于偏瘫患者难度较大,应重点训练。洗澡训练根据具体情况,宜取坐位淋浴,站位淋浴也可使用浴缸。使用浴缸时,应做好各种安全措施的准备,必要时须有人监护以确保安全。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冷,准备好各种用品及用水后,先将患侧下肢放入浴缸,再放入健侧,健手抓牢浴缸旁扶手,缓慢坐下,改用特制浴巾,如手套浴巾搓洗,拧毛巾的方法可用腋下夹,或利用水龙头来拧。出浴缸时先出健肢,再出患肢。
  (5)入厕动作训练。当卒中患者恢复至在人的搀扶下可以行走的程度,就可以入厕进行大、小便,在厕所的设施上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改造,将蹲式马桶改为坐式并垫高一些,在马桶的前侧墙壁上装上扶手,以便患者站起或坐下。
  ◎什么是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是指由他人(康复师、护陪家属)活动患者的偏瘫肢体,其目的在于伸展瘫痪的肌肉及关节周围组织,降低肌肉张力,防止关节挛缩,防止失用性肌萎缩。脑血管偏瘫的患者,应早期采用推拿按摩及肢体的被动运动。被动运动可松弛患者肌肉痉挛、牵伸挛缩,防止肌肉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