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旧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朝旧事-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项羽虽然年轻气盛,但他也明白大是大非,他数次进谏宋义,应当趁机进兵,不然旷日持久,咱们粮草不足,那时候就完了。而宋义的回答很干脆,秦军“战胜而兵疲,乘其弊”,“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君,坐运筹措,君不如义”,也就是说打仗我不如你,谋划你不如我,我是在等秦赵斗的两败俱伤,再坐收渔翁之利。

  宋义的话对吗?

  错,大错特错。秦赵两军实力悬殊,没人去救,赵军覆灭是必然的,实力悬殊之下,怎么可能有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秦军战胜,士气高涨,物资会得到更充分的补给,再想把它击溃就更加难了,再则楚军也是远道而来,粮草士气都在不断消耗,不速战速决,只会把自己拖死。

  只道是书生之见太肤浅,还须知两军相逢勇者胜。

  宋义开始厌烦项羽,对项羽很不客气,话中带刺,心里想着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竟敢干涉老夫的事情,再唧唧咂咂,军法处置,定斩不饶。为了防止项羽再进谏,宋义随即下令全军:有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这个命令是下给项羽看的,意思很明白,哪凉快呆哪去,别来烦我。

  宋义继续置酒高会,不亦乐乎。

  项羽见已经无法说服宋义,恼怒之极,同时他更深深明白,眼前的这个人是自己前行的绊脚石,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年轻的项羽心中暗暗下了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对于项羽来说不难下,因为那是他拿手的事情。宋义,既然你“披坚执锐”不如我,那要你何用?多说无益,老骨头,还是去死吧!还有一点可以明白地告诉你,“心狠手辣,义不如我”。

  在安阳的第四十七天,寒冷的十一月,这一天,项羽起的比以往要早一些,他穿戴整齐,首先来到宋义营帐朝拜上将军。

  宋义看都没看他一眼,他对这小魔王早已厌烦得不得了,就像当初他叔叔项梁厌烦自己一样。

  项羽也不多说什么,只是迅速地抽出亮闪闪的宝剑,往宋义脖子上一抹,“刺啦”,宋义来不及喊叫,血喷如注,人头落地,头颅上一双眼睛睁得很大,卿子冠军这一刻死不瞑目!

  年轻的项羽要用手上寒光闪闪的宝剑告诉宋老头,他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王者,没有人可以阻挡他走向权力的巅峰。

  项羽提着宋义的头颅,出了营帐,将头颅高高举起号令全军,喝道:“宋义勾结齐国谋反,楚怀王暗中叫我取他性命!”齐国和楚怀王不知不觉做了替罪羊!

  所有将士一听,大部分是很高兴的,也有害怕的,少数服从多数,大家说道:楚国,是将军家立的,叛乱理应由将军来诛除。

  众人顺水推舟地推举项羽为代大将军。楚军一面派人将出使齐国的宋义儿子宋襄干掉,所谓除根务尽,一向是项羽的做法。一面归报楚怀王。

  楚怀王很无奈,被迫封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全权掌控了楚军,楚怀王再也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智慧了。真正的王者就要崛起,这位秦末最勇猛的男人,终于坐上了他该坐的位子,迎接人生第一次巨大的挑战。

  谁也不知道将来的路怎么走?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向前走。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而打败秦军,是项羽唯一的路。

  项羽与刘邦,兵分两路,却殊途同归,两人将在不同的时空给予不可一世的秦王朝最后的一击,让这个残暴的帝国最终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第25章:巨鹿之战
项羽斩了宋义,不管是一时冲动还是预谋已久,已经是木已成舟,既成事实。他坐上了一军统帅的宝座。统帅,拥有巨大的权力,也担负着巨大的责任。

  他要么带领这支军队取得胜利,要么带领这支军队走向灭亡。

  不成功,便成鬼。

  这个时候,他才二十六岁。二十六岁便成了一军的统帅,而且面对的是强大的秦王朝。

  自古及今,年龄永远不是成功的门槛。

  项羽让人怀念,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只有勇气。

  现在,他所率领的军队,只有五万人,而盘踞在巨鹿邯郸一带的秦军有近五十万(王离三十万,一说十万,章邯二十万)人。也就是说,要解巨鹿之围,必须打垮王离的三十万围城部队,同时钳制住章邯在邯郸的二十万部队。

  可能吗?

  完全有可能,我们先列出部分秦汉以前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柏举之战: 3万(吴,孙武、伍子胥指挥)——20万(楚),结果千里破楚。

  伊阙之战: 12万(秦,白起指挥)——24万(韩魏) 全歼

  看出来了吧,人数少不一定会输,赢了就意味着名垂青史,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就看有没有这个胆量了。带兵打仗,不是比人多人少,而是比军队素质,而军队的素质首先就决定于统帅的素质。

  楚军统帅项羽的军事素质那是没话说的,他的悲剧不在于军事上的失败,而在于政治上的无能。

  公元前207年12月,天气已经相当的寒冷,巨鹿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项羽率军到达了巨鹿县南的漳水。

  项羽在救赵之前,听从幕僚的建议,派出英布、蒲将军带领二万人马先行渡过漳水,英布军与秦军发生小规模战役,截断了王离的粮道。

  此时此刻,项羽异乎寻常地冷静,他并未马上出战,而是在范增的建议下,派人催动诸侯出兵试探秦军虚实。张敖、田都、藏荼、韩成等人自然不敢回绝项羽的要求,不得已之下,与秦军小战,却都败北,诸侯更加畏战不前。

  秦军的强大可想而知。

  项羽虽然年轻,但也知道这一仗非同小可,他输不起,楚国更输不起,现在指望与所有诸侯共同出击秦军,也指望不上了。唯一能靠的只有自己。是进是退,项羽内心也在挣扎,在犹豫。

  兵力太悬殊了,面对十倍之敌,任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难道要退却么,难道任凭赵国被秦军攻破,暂时的退却就能保得住楚国的将来么?

  可我项羽的人生字典里,唯一没有的就是退却。可是要战,应该如何战?我也不能白白送了楚军数万将士的性命。江东父老还指望着我项家领着他们建功立业,名留青史。叔叔啊,如果你还活着,你会怎么做?

  楚营中此时此刻明显分成了两派,宋义的“战胜而乘其弊”的考量并没有随着他的死而销声匿迹,军中不少人建议继续观望。关键时刻,范增给了一个建议,战,而且必须是死战。

  年轻的项羽望着年老的范增,他那坚决的眼神终于促使项羽下定了最后的决心。所以陈馀使者来求救,他就一句话,不管如何,我一定会救赵国。

  项羽下达了全军急渡漳水的命令。

  等全军渡过漳水,项羽又下了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命令,“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所有人都一头雾水的照做,上将军要干什么?烧掉渡河的船,我们怎么撤退?砸掉烧饭的锅碗瓢盆,我们怎么吃饭?烧掉营帐,我们怎么睡觉?

  那就不要撤退,不要吃饭,不要睡觉。战则胜,不胜则死。项羽的回答很坚毅。 他要破釜沉舟,一战定乾坤。

  三万楚军眼望着自己年轻的统帅,终于为他的英雄气概感染。

  铿铿锵锵,所有人不再犹豫,将釜甑砸得稀巴烂。

  必胜,必胜。楚军阵营中发出震天的高呼声。

  楚军的士气达到了最高点。

  项羽率军迅速包围聚集在巨鹿城外的王离所部,三万人包围三十万人。

  在军事上,包围数倍于己的敌军,对统帅的能力是极大的考验,能通过这项考验的人必定是千古名将。

  有点战争知识的人都知道,在兵力远少于对方的情况下,无论怎么打,都是将敌人一股一股的消灭,围歼,需要巨大的勇气。柏举之战,孙武伍子胥能以少胜多,胜在诱敌疲敌,迂回突袭。伊阙之战,白起能以少胜多,胜在韩魏联军互相掣肘。

  而楚军要打赢这场战争,到底要靠什么?

  别的不靠,只靠勇气。

  两军相逢勇者胜。

  这支军队在破釜沉舟之后就变成了一支三万个项羽组成的军队,所有人的眼里,只有一个字,杀。

  我们无法估量一个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但我们始终相信一句话,给人们一个支点,他能撬动地球。

  英雄的感染力是无穷的。

  楚军看着不远处黑压压一大片的秦军,胸中燃烧的火焰迅速的喷薄,此时此刻,只等上将军一声令下,他们便会如猛虎下山,天下无敌。

  英勇的楚军兄弟们,为了大楚的振兴,为了暴秦的灭亡,举起你们的尖刀,拿起你们的长矛,向着光荣与梦想,冲刺吧!项羽手持禹王槊,发出振聋发聩的高呼。

  楚军将士顿时像脱缰的野兽般冲向秦军的营寨,秦军看着四面八方涌过来的楚军,还以为神兵天降,竟然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这都是些什么人啊?简直就是魔鬼,你看,你看,他们的眼睛放射着血色的光芒,他们的面目长着令人恐惧的獠牙。

  楚军来了,楚军来了!秦营中顿时乱作一团,但毕竟身经百战,在短暂的惊恐中迅速地拿起武器,与楚军短兵相接。

  秦楚两军开始纠缠成一团麻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各路诸侯听到震天的喊杀声,纷纷在筑的壁垒中登高远望,见识着楚国人的勇猛,巨鹿城中濒临绝境的赵国军民支起有气无力地身躯,望着秦军营寨中的混乱,再一次燃起了生的希望。

  你们看哪!是楚军,楚军来救我们了。所有百姓面露喜色。素有贤名的赵歇看到此情此景竟然热泪盈眶。

  感谢楚国,感谢项羽。

  战争当中,只有身临其境者才能知道它的残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