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莸内叟妫

  另一方面,谋士集团,经过陈宫的背叛洗礼之后,遗留下来的精英分子荀彧一族也是来自豫州的颍川,当然了,从这里走出来的还有那位天才政治家谋略家郭嘉郭奉孝先生。一批名人的鼎力支持也是反映了当地士人大族对曹操的肯定态度,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利用呢?

  选择豫州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这里没有遭遇太多的战火骚乱,毕竟这里并非长安、洛阳的政治中心,也非徐州这样的核心战略要地,要不怎么说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曹操要进入豫州的时候,这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野心家军阀——刘备刚刚进入徐州的时候,被陶谦保举为豫州刺史也可以看出这里没有压得住场的腕,否则也不会让一个小小的平原令如此的嚣张,而且刘备的主要精力也没有放在这里,一直在徐州得瑟。

  所以,当曹操下定决心进军豫州的时候,这里只有一些残余的黄巾军势力和少量流窜进来的袁术部队,相比于其他地方,这里已经是一块处女地了,搞定这些人实在是没有太高的难度。

  于是就有了“兴平二年,兖州平,遂东略陈地”,陈国就是隶属于豫州境内,既是表明了曹操进军豫州的进军路线图,也是证明了进展多么的顺利,一条龙下来的,没有什么阻碍。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肆降”,简直是摧枯拉朽啊。

  迅速的扭转了局势之后,曹操就有底气去面对和正视汉献帝的归属权问题了,虽然远没有袁绍的实力雄厚,但是相比于之前的窘迫也是进步了不少,虽然还有点袁术和黄巾军的残渣,已经不足为虑,你可以说曹操的运气好,捏的都是软柿子,但是必须要承认人家敢想敢赌,换作别人估计早就一棵树上吊死了——除非被人打出来。

  这一点困难是袁绍没有的,但是被曹操迅速补上,勉强是拉到了一个起跑线上了。

  面对是否迎接汉献帝这个热门话题,第二点困难一样,就是下面的人也是分成两派,但是曹操又发扬了他的创新精神,改变了汉献帝和自己的命运——当然了,也是改变了大佬袁绍的命运,“既生瑜何生亮”啊,袁绍有着和炊事班老高一样的烦恼:如果没有胖洪的话,我是不是就是正班长了呢?

  历史没有假设,曹操注定要给袁绍添堵了。 。。

10—04:曹操袁绍的抉择(4)
和袁绍一样,曹操也开了一个会议商讨迎接话题,明确表明反对的是以夏侯渊、曹仁以及夏侯惇为首的亲族将领,这帮人帮着曹操掌管军务,自然代表着军方的广泛意见,和郭图、淳于环一样,这帮将领也是看不到汉献帝还有什么实质性的战略价值,所以态度就是“诸将或疑”,这就是给曹操一个面子,不想扫他的威信。

  支持迎接献帝的呢?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士人,这帮文人还是眼光比武夫们长远一些,并且还举出了春秋战国年代的尊王攘夷,以及汉高祖刘邦悼念被项羽杀害的楚怀王来赚取民望这些案例来说服大家:注意,我们不要专注于那一点点的物质利益和经济利益,这些都是可以慢慢赚的,相比之下,还是民心这种无形资产更加重要一些。

  无形资产,是啊,曹操最为关注的就是这个了,拼军事实力和经济底子,再有个20年也未必可以和袁绍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要想成大事还是要独辟蹊径,争取民望?好主意!奉天子的三大收益已经明确的摆出来了:得民心、服俊杰、致英俊。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奉天子的好处既然有这么大,为什么不做呢?虽然曹氏与夏侯氏更加亲近一些,但是荀彧的话更在理一些,就听这个了,换作是袁绍的话,一定会更加看重和自己关系比较亲近一些人的意见,而且心理还有点阴暗,只看坏处,如果坏处的话就好好掂量,这么做虽然谨慎,但是也会错过很多机会。

  大家都是原地不动,你踏出了这一步就是进一步,大家都后退,你不动也是进步,如果没有曹操,袁绍就是那个原地不动也是进步的人,毕竟它的综合实力最高,但是有了曹操,曹操迈出了这一步,袁绍就和其他人一样,也成了政治落后分子。

  但是,曹操也要做好枪打出头鸟的思想准备,奉天子并非风花雪夜,而是充满荆棘,把天子掌控在自己手中,曹操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搞好和杨奉的关系。

  时光如水啊,现在站在汉献帝身边的已经是白波军和并州军团了,当然了,还有一个外戚身份的董承,这些人拼命的护驾目的不外乎一个,就是为了保障自己未来的政治地位和权益,曹操?分明是和自己抢饭吃的,滚开!

  于是,杨奉的部队就和曹操的部队发生了摩擦和冲突,但是曹操不想把事情闹大,荀彧的话还在耳边作响:民心!民心!

  现在的杨奉是保护天子,和恶势力李傕做坚决斗争的英雄,和他们肆意开火就是给自己脸上抹黑,一定要忍啊!

  曹操这样告诫自己,一定要以德服人,于是就派遣和事佬董昭(就是之前联络曹操和李傕的那位)和杨奉谈谈心。董昭很适合干这一行,他是怎么说的呢?杨将军啊,不要太在意曹操嘛,曹操也是好心,俗话说得好啊,一个好汉三个帮,你是好汉,曹操是英雄,大家应该互相帮助嘛,你有兵,能打仗,但是缺钱缺粮啊,张杨那点那够?曹操不是带着粮食过来了?精诚团结啊,以后有好处大家可以资源共享啊。

  杨奉一想,也对,这几天的伙食的确是要改善一下了,洛阳现在和贫民窟没有什么区别,曹操这个举动也算是雪中送炭了。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就是韩暹和董承的关系不太好,甚至动过手,杨奉呢,和韩暹走的比较近一些,自然也和董承不太对付,这个董承的女儿又是汉献帝宠爱的女人,一旦局势稳定下来,说不定会对自己不利,所以,把曹操拉进来作为自己的同盟也算是对付董承的一件利器。

  董承呢?也被曹操私下接触了,以为曹操会和自己一条心,心想也好,自己虽然和皇帝是亲戚,但是手下兵权不够分量,明显打不过韩暹,如果有曹操帮忙的话会好一些,于是也就极力支持曹操的奉天子主张。

  于是,曹操利用了杨奉—韩暹—董承之间的裂痕各个击破(赢得了其中两人的支持,至于韩暹,话语权不大,不足为惧),既获得了支持,也得到了第一个实惠——杨奉在献帝面前保举曹操为镇东将军,袭取了老爸曹嵩的爵位——费亭侯。

  然后呢,就是一路开拔,从杨奉和董承的眼皮底下进入了阔别N年的洛阳城,成功了50%,不代表最后也是胜利者,拉拢杨奉和董承只是权宜之计,如何把汉献帝拿出来独享才是最为关键的,这一点上,曹操玩起了小诡计,杨奉和董承呢?本来就没有玩过几次鹰,被啄了眼睛也就很正常了。

10—05:曹操袁绍的抉择(5)
怎么把汉献帝给拐出来呢?曹操动了不少脑筋,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办法,刚和杨奉合作就惦着把皇帝拐到自己的地盘来,未免有点显得太猴急了,产生龌龊怎么办?但是如果不趁热打铁的话,袁绍这样有资本的回过味来那就不好办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想把杨奉甩掉吃独食。

  正在曹操发愁的时候,鬼点子王董昭已经想出来了一个好办法了:曹将军,把皇帝拉到许(曹操的地盘)刻不容缓啊。

  曹操说:我也知道啊,但是杨奉不答应怎么办?我还不想现在就和他撕破脸啊,对我的名声也不太好。

  董昭一笑:大丈夫做事哪有那么多考虑的,不过这个也好办,交给我吧。

  董昭是怎么办的?还是和杨奉套近乎:杨将军,你看,洛阳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啊,挪窝怎么样?

  杨奉不高兴了,警惕性很高的说道:不行,不能换,不是人待的怎么了?皇帝本来就不是人啊,是神啊!

  抬杠是不是?董昭心里暗笑,一切都已经预料到了:杨将军,您看移架鲁阳怎么样?大家经济水平都是一个提高啊。

  哦,是鲁阳,杨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拿出了军用地图一看——嗯,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鲁山县,不是曹操的地盘,不错。

  于是就通过了董昭的这个计划,因为去鲁阳的话一定要经过杨奉屯兵的梁县,算是变相的摆出一个求得杨奉信任的姿态——但是,出了杨奉的梁县,嘿嘿,不好意思了,马上闪人,直接奔着许去了。

  等到杨奉发现中了圈套以后已经晚了,这还上哪追去啊。

  之后的曹操如鱼得水,看看他在“挟持”天子(奉天子只是一个好听的说辞,其实就是挟持,变相的软禁而已)以后一系列的官职变动就知道了:

  升职为镇东将军之后不过一个月就领司隶校尉;

  2个月以后当了大将军;

  1个月后辞去大将军一职;

  又过了1个月,转任司空,领车骑将军。

  换了这么多岗位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加重在中央政府中的权力和地位,董卓是这么干的,李傕也是这么干的,不同的就是曹操做的比较文雅一些,没有太粗暴。

  整个升迁过程中只有一次例外——辞去大将军一职,因为袁绍不同意了,不高兴了,凭什么你曹操实力不如我,反而骑在我的头上?!

  曹操一看袁绍不高兴了,也不想和他撕破脸,就把大将军职位让给了袁绍,自己矮一级。

  但是袁绍的这种不满也折射出了自己的懊悔心理:原来挟持皇帝真的是很爽的一件事啊,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可以了,所以得寸进尺的要求迎接汉献帝到邺城来。

  曹操又不是傻子,到嘴里的肥肉岂有吐出来的道理?这个不是将军职位,可以随便送出来,一口回绝。

  袁绍呢,也不好说什么了,在战场上见吧。

  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