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部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农民部落-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于得胜的孩子气也没了,立即变得严肃认真起来,他指着桌上的地图,了如指掌地介绍着:“厉家大院南北宽四百多尺,东西长六百多尺,四周的围墙一丈二尺高,四尺多厚,四个墙角各有一个炮台,由从土匪四海绺子里请来的几个炮手把守。另外,墙上架着两挺轻机枪,使长枪的家丁三十来个,使短枪的有二十来个,关键是前天国民党光复军开来了6辆大卡车,有一个连的兵,还有,厉家大院跟前的几个屯子里埋伏着打冷枪的,但有多少人我不知道,这是秘密,只有老地主厉昌有、少地主和管家知道。”

  于得胜介绍完情况后,屋子里寂静下来,汪团长踱着步,锁着眉头思忖着,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稍许,汪团长说道:“我看,这个仗不能在白天打,敌人在土围子里居高临下,而我们暴露在墙外的开阔地上,地主的家丁虽然是乌合之众,但有国民党光复军的介入,特别是老地主请来的土匪绺子,他们几乎都是神枪手,白天打,我们肯定要当活靶子吃大亏。咱们这样办,这几天我们先围而不打,给敌人制造紧张气氛,等过两天后,晚上没月亮了,咱们打夜战。另外,这几天也正好动摇一下国民党的光复军,争取让他们在咱们攻打厉家大院之前撤走。”

  邱政委的手指轻轻地敲着桌子,略微想了想后说:“对,晚上打确实对咱们有利,不过,这次打厉家大院,我们也就跟国民党的光复军撕破脸了。”

  “撕就撕吧,我看,这是迟早迟晚的事儿,我们出关打日本、打地主、打土匪,可他们却明里暗里通敌,如果他们能跟咱们积极配合,平阳县城里那点鬼子和伪军早就被消灭了,整个江套里的地主武装和土匪也能剿灭,土改工作也就开展了。”汪团长挥着拳头,愤然地说。

  这时,祁革命说了话:“我们县委早就盼着咱们的部队剿灭这些地主武装了,日本鬼子守着火车站,龟缩在县城的据点里不出来,四海、安邦、天荣、双胜、五侠这几股土匪绺子也只是在暗处骚扰,可厉昌有的地主武装却是明的,分给贫农的土地,贫农们都不敢要,全县的土改工作至今都无法开展,西满分局和嫩江省委已指示我们组织游击武装,打击这些恶霸地主,这回有了你们主力部队来打,就更好了!”

  “放心,祁书记,”邱政委站了起来,也在地上走动着,边走边说:“这一仗是必打的,解放了江套,对解放整个平阳县的影响很大,厉昌有这股地主武装又是全县规模最大的,消灭了他,对平阳县的其它小地主就起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另外,四海这股土匪绺子正好也在地主的老窝里,我们一锅烩了他们,也是对其它土匪绺子的教训,关键是我们要制定一个周全的作战方案,现在,我觉得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国民党的光复军比较麻烦,目前毕竟还是友军,这就需要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打法。”

  “团长、政委,我建议在正式攻打厉家大院之前,我们先摸黑轰掉四个墙角的炮台,我再领于得胜和排里的几个神枪手藏是暗处,专打敌人的机枪手……”郭松说到这儿,突然打住了,他意识到自己多了嘴,不自然地睃了团长一眼,便垂下头。

  “怎么不说了?”团长却对郭松的建议很感兴趣,紧盯着他:“往下说呀!”

  “我……”郭松虽然得到了团长的肯定,却又不好意思起来,不自然地抓了一下腰间的枪套,在心里给自己鼓了鼓劲,这才又说道:“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我想……”

  “别卖乖子了,你咋想的就咋说。”邱政委也鼓动着郭松。

  郭松抬眼扫视了一下大家,仰起脸,鼓起勇气说:“从敌我双方的态势上看,我军占优势,厉昌有、土匪四海绺子和国民党的光复军,是他们怕咱们打,平阳县城里的鬼子和伪军又不敢出来增援,我们就来个小鸡炖蘑菇,不强攻,小火慢炖,白天围,晚上打,另外,我们朝厉家大院里喊话,专门给国民党光复军听,就说我们是打厉昌有和土匪绺子的,让友军撤出去,我们新四军不打友军。”

  “好好好,我看行。”邱政委马上就赞赏起郭松来:“嘿,你小子脑袋里的道道不少嘛!”

  汪团长没吭声,只是用爱惜的目光看了他年轻的侦察排长一眼,然后缓缓地点了头。祁革命和于得胜见状,脸上都泛起灿烂的光彩,他俩等待已久的愿望就要实现了,特别是于得胜,他想,打完了厉昌有和土匪绺子,他就能参加新四军,去打平阳县城里的日本鬼子,报全家遭灭门的血海深仇了,此刻,他咬着牙,把拳头攥得咯咯地响。

3、负隅顽抗
又是一天的初晓时分,隔着江岸透过灰灰的风雪望去,建在江套里最大也是最高的一处高岗上的厉家大院,虽然还很耀目,但此时却显得孤零零的,给人一种萧索和摇摇欲坠的感觉,好像倾刻间就要坍塌了。而那些散落在它四周居住着佃农的小村屯,也是死气沉沉的,佃农们已经知道一场战斗就要在他们的身边打响了,心里都渴望着那座久久地压在他们头项上的厉家大院快点化为瓦砾,但在这个时候却都不敢走出屋外,只是躲在自家简陋而残破的土屋里,等待着黎明的来临。

  这时的厉家大院里却是另一番情形。

  大院的正中间是一溜十几间坐北朝南的大瓦房,显然是主人的起居室,两侧各是一排长长的厢房,东边的一侧厢房住着单身的长工和家丁,西侧的厢房是马厩和装杂物的仓房,院子的空场很大,正停着几辆军用大卡车,驾驶室里坐着待命的司机,看样子好像是随时准备把车开。土围子墙头上的家丁和炮台里的土匪们,神色紧张地抱着枪,贼目鼠眼地搜巡着院墙外四下里的开阔地,他们已预料到了自己末日的来临,但此刻又不得不强打精神,苟延残喘着。而院内正房里的几个人,这时也如同热锅里的蚂蚁,坐立不安,只有那几十个国民党光复军的士兵,挤在屋子里的土炕上,事不关已似的在吆喝着抓牌行令。

  正房客厅里有5个人,有坐着的,有站着的,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慌张。客厅的空间很大,靠着北墙立着一张古式的茶黑色八仙桌,两边各放着一把太师椅子,右首坐着一个六十多数的老头,头戴一顶貂皮毡帽,身穿虎皮袄,斜挂一支王八盒子枪;瘦削的瓜子脸,苍白得毫无血色,高高凸起的颧骨裹着一层簿簿的老皮,活像一个风干了的骷髅头;深深地陷进眼窝里的鼠眼,虽小却很圆,如同一对黄豆粒儿,勉强地睁着,显然是在故作镇静之态,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此时的内心里是相当的惶恐。而在八仙桌的左首则坐着一个歪戴帽子的国民党光复军的军官,此时却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坐在上座的这个老者就是富贾江套的大地主厉昌有,坐在他身边的是国民党光复军的连长。厉昌有的身后站着一个戴狗皮帽子,身着绵长衫,双手插在袖筒里的人,他是厉家大院那个整天皮笑肉不笑的管家,而坐在侧座的则是土匪四海绺子的二当家的,此人横眉斜眼,一脸的凶相。屋地的当间立着一个正烧得红红的大铁炉子,围着炉子打转的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疏着分头,戴副眼镜,看上去好像有些城府,他就是厉昌有的儿子少地主。

  “爹,郑连长、二当家的,你们倒是都说说话呀!”少地主终于打破客厅里沉闷而压抑的气氛,急切切地说:“别这样憋着啊。”

  听到了儿子的话,老地主厉昌有心里一颤,但他只是不露声色地叹了口气,并没有吱声,仍然强装镇静地坐在那儿。少地主又看了每个人一眼,见大家还都不坑声,实在是再忍不下去了,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新四军把咱家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跑是跑不了了,我看,让我出去跟他们讲和吧,就按他们的要求办,把咱家的土地都分给穷棒子,只有这样,咱们才能保住命。”他知道他的想*有阻力,便又进一步地释解着:“再说了,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客厅里的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瞅瞅你,还是没人接少地主的话茬儿。

  良久,管家眨着眯眯眼儿,说话了:“少爷,我看咱们不能就这样交枪了,咋的也得挺一阵儿看看再说。”他谄卑地附下身去,小声地凑近老地主的耳边道:“老爷,你看呢?”

  老地主仍然没有吭气,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态度颇是暧昧。

  这时,管家却挺起腰来,冷眼巡睃了一下国民党光复军的郑连长,用旁敲侧击的口气又说道:“我看,就让他们围吧,围也白围,我们大院里有国军坐阵,怕啥呀,新四军攻不下来,再说了,新四军在江边呆长了,平阳县城的日本人还能干瞅着?到时候,国军和日本人里应外合,两面夹击,新四军准跑,再不济地说,我们大院里有的是吃的喝的,死守到开江都没问题,嫩江一开化,新四军对咱们就没辙了,讲啥和嘛。”他说完便心怀鬼胎地观察着每个人的面部表情。

  老地主听到这儿,眨巴着他那双小小的老鼠眼,瞄了一下郑连长,知道他此刻正在心里打着自已的算盘,是不会明确表态的,便干嗑了两声,一捋虎皮袄的前襟,在管家的掺扶下,缓缓地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一副大家长的派头,一锤定音地道:“好啦,好啦,情况还没有那么严重嘛,再观察两天,不过,管家呀,你这几天要给我大大的加强墙顶和炮台上的巡逻,夜里再多增加几个流动哨,而且从今晚开始,我们这几个人,还有全体国军和家丁,都不能喝酒了,有备无患呀,但要让弟兄们都吃好,大鱼大肉的可劲造,吃得饱饱的,保持清醒头脑。”说完,头也不回的快步走出客厅,亲自到院子里检查防务去了,少地主和管家也随后跟了去。

  客厅里只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