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上输给美丽,而且对以后找工作也有利。
为了慎重,美芳的妈妈找了她的班主任老师。老师说如果美芳真报一类院校也没什么不可以,还有3个月的时间,可以再努力一下,也许会爆个冷门。就是为了这个也许,美芳的父母一起苦口婆心地开导她,让她知难而进,成为生命的强者,家庭的骄傲……
望子成龙的挽歌(3)
“我是不是已经别无选择了?我是不是只有考上重点才是你们的骄傲?”美芳红着眼睛问她的父母。
“你要向美丽一样,你不能输给她。”父母说。
“我偏不想跟她一样,我恨她,更恨你们!”说完美芳就夺门而出。
美芳回来了,在几个小时的哭泣过后她坚定地对妈妈说:我要报考一类院校!
这样的决定让她的父母有些喜出望外。“我的女儿果然不会让我失望”她的妈妈这样说。为了让美芳安静地复习迎考,父母将姥爷姥姥接到了自己家里,而将美芳安排在姥爷的住所……
美芳搬出来后确实很努力,常常学习到深夜,期间妈妈去看过几次,看到她辛苦而又紧张的样子,当妈妈的心里也不好受,也想让孩子放松放松,但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妈妈怕她因此而松懈下来……离高考越来越近,但美芳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她烦妈妈给她送东西,也烦妈妈和自己说话,更不愿意听到美丽的名字,最后发展到一看书就头晕,吃过饭就想呕吐的地步。但为了高考,美芳自己咬牙坚持,父母也鼓励她继续坚持。他们期待着能有奇迹出现!
然而他们期待的奇迹不但没有出现,却出现了连想也没有想过的事情,美芳发疯了!她的嘴里整天念叨着:一定要考上重点、一定要超过美丽……
够了!够了!一个个让人震撼的故事,这些孩子以自己花季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望子成龙的挽歌。小强走了,带着委屈和不平;美芳进了精神病医院,还有许多个小强、美芳他们已经或者正在经历着同样的命运,上演着同样的悲剧,也还有许多个小强、美芳正在成长!
我不知道每年有多少孩子在过高考这个关口时出现问题,但我却知道,这种悲剧年年都会发生!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伤痛是永远难以忘记的。痛定思痛我们做家长是否从中受到如下启发:
第一,现代社会竞争这么激烈,读不了名牌大学将来就没有好的出路,读重点大学乃至硕士、博士,将来能够工作稳定、生活幸福,这样的心愿哪个家长没有?但是总要求孩子考个好成绩甚至永远得第一,拿到一个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样的目标,对孩子来讲是不是太过苛求?
第二,孩子虽然可能已经高高大大,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他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都远远没有我们估计的那样成熟。在他们走上绝路之前,父母应该还是有机会的,可父母总想给他压力,以为有压力就会让他好,这难道不是一个大大的错误?
第三,对于懂事的孩子,对于没有遭受过失败、挫折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发育更是不平衡的,心理防线也更加脆弱,他承受不了打击和挫折,当然也承受不了来自亲人的过高期望,在面临失败时精神防线很容易崩溃,因此对孩子的过高期望是不是等于残杀孩子?
第四,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有一个色彩斑斓的人生的。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有他自己的追求,做父母的应该让孩子有尽可能的自由,去选择他想要的生活。当然,在孩子无助、困惑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护他,帮他减压,听他倾诉……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头上,为孩子去选择什么,这样的爱是否太过霸道?
第五,只给孩子最优越的生活环境,却没有给他一颗足够博大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质的欠缺和人格的缺陷,是否容易导致他们走向极端?
第六,成绩上拔尖的孩子是否就一定优秀?学校用考分去衡量孩子一切的做法已经非常荒唐,我们做家长的还用同样的方法衡量自己孩子的一切,是否更加可悲?
第七,我们生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只要孩子活得健康而快乐,他能干些什么并不重要,他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看他自己的选择,做父母的给了他生命,还要给他生长的空间,让他懂得生命的美好,他才会懂得珍惜自己。如果是为了光宗耀祖给自己脸上贴金,而不是让孩子自己过得健康、快乐,这种后果是多么可怕!
在人类所有的苦难里面,最苦难的要算心灵的苦难,因望子成龙造成的心灵的苦难是我们难以承受的!愿望子成龙的挽歌不再响起!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都是金钱惹的祸
一次我和一个很有钱的学生家长聊天,他说:“由于生意上了轨道,基本不用怎么打理也照样运转赚钱,我几乎到了可以随心所欲的地步,市场上有的高档车子我都能买得起,市场上有的高级住房我都能住得起。只要我愿意,除了上月亮,别的什么旅游啊,娱乐啊我都能随时享受,唯一不开心的就是孩子不争气……”我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教过了成百上千的学生。从长期的一线教育实践中感到,家庭特别富有的学生中,除少数学生在学习、品质方面都比较优秀外,多数的学生都不怎么样,不仅学习成绩比较差,而且在意志品质和人格方面也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有些纯粹是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还有一些简直是十恶不赦的流氓、恶棍。
案例一:有一则报道:西安有一个富人家庭,一家两口子都开有公司,从事电脑业务。读中学的儿子包了两个三陪小姐,带着15万现金,住着五星级酒店,不上学到全国各地周游。后来,因为他使用的是假身份证,在郑州机场被拘留。孩子母亲去机场接儿子的时候,竟然连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还百般疼爱地问孩子“有没有受到惊吓”。
案例二:我同事他的邻居老夏是个非常有钱的富人。老夏在外资企业做高管,挣钱很多。妻子自己开公司,是个女强人。他们有一个儿子锦麟(化名),是女主人快40岁时才生的。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夫妻俩宠爱极了,对儿子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只要他们的宝贝儿子高兴就行。因为家中有钱,锦麟从小就很会花钱,而且出手大方,经常买玩具、礼品等送给同学和朋友。每次儿子锦麟拿到钱高高兴兴去买东西时,母亲总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儿子颇为得意地说:“现在的孩子真不简单!”别人告诫她:对孩子不能纵容。她却说:“还小呢!不懂事,大起来自然会好的。”就这样任凭孩子挥霍,他们从不管教。等孩子长到十五六岁时,已经成了一个十足的花花公子,骄横、自私、挥霍,并与一帮阔公子混在一起。这帮阔公子常拿出海洛因来吸食,样子又得意又傲慢,并声称只有吸海洛因,才有“新贵族”的派头。锦麟在他们的引诱下,也开始吸海洛因,并很快染上了毒瘾。有人将此事告诉了他的母亲,这位母亲竟不相信,还说:“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可是,这位母亲连做梦也想不到,她的儿子不但吸毒,而且还参与了贩毒,直到孩子被公安部门收审,她才如梦初醒,但是后悔已经晚了。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家庭富裕的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还是娇惯以及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有一些家长,由于自己是从“穷”走出来的,不愿孩子再过自己过去的生活,在这种潜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怂恿自己后代极度享乐的行为。
也有一些有钱人错误地以为:金钱可以代表一切,可以搞定一切。他们错误地以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只要能教育好孩子,要多少钱给多少钱;要什么条件给什么条件。他们将孩子送到贵族学校去寄宿,送到国外去留学,岂不知,有些教育是金钱代替不了的。
不可否认,钱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商品社会,金钱的威力确实很大。我们不是经常听到因为家庭困难辍学的事么?我们也不时听到因为交不起学费,大学生或者家长走上绝路的事么?但是,我们也时常听到、看到因为太有钱、太富裕,因为钱多让孩子变坏的事情。
金钱起不了作用的地方,正是部分有钱人最欠缺、最需要的地方。不要把钱看得太重,不要以为给孩子金钱,满足孩子的物欲就是一切。金钱代替不了教育,代替不了亲情,代替不了父母之爱。因为把金钱看得太重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甚至对孩子进行娇惯和放纵,实际上是对孩子无情的残害。要知道:财富可以传给孩子,但能力不能传给孩子,精神不能传给孩子,钱赚得再多,孩子没有能力继承也是白费。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花天酒地,是现在不少富人子弟的通病。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美国富豪洛克菲勒先生。洛克菲勒当时是美国首富,但他给子女的零用钱少得可怜。他家规定:7—8岁的孩子,每周零用钱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还要求孩子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我很赞成洛克菲勒先生的观点,过多的财富确实会给孩子带来灾难。上述两个例子,其实就是金钱惹的祸。
所以,家庭富裕了、日子好过了、在孩子身上舍得投资是好事,但千万要注意指引、注意方法、注意分寸。要知道给孩子留下一笔精神财富,比留下一笔物质财富更有意义。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撇开钱,多一份亲情,多一份教育。千万不要把“有了钱就有了一切”的错误思想传给孩子,千万别让你的金钱养出一个十恶不赦的花花公子。
一个在读博士的成长之路(1)
眼下,人们对高学历的追求越来越狂热。很多家庭都想让孩子读硕士、博士、出国留学。
上海某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