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品典当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品典当师- 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清朝最著名的督陶官唐英?看来季总倒的确下了一番功夫啊!”崔洪才感慨地说道。

在确认瓷器的品质毫无没问题后,杜长河心下方宽,开口问道。“季总,不知这次你准备拍卖几件瓷器啊?”

“我想咨询一下杜总,不知一个瓷器专拍以拍卖多少件瓷器为宜呀?”季凡问道。

“瓷器专拍?”杜长河闻听此言,饶是他见多识广,也不禁被吓了一跳,季总。贵公司不会是准备单独举办一个瓷器专拍吗?”

“为什么不?杜总、崔经理。你们也看到了,我们公司制作的瓷器质量无可挑剔,但是由于我们的品牌在市场上缺乏足够的知名度,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因此我想通过举办瓷器专拍的形式,来提升我们公司的品牌。”季凡说道。

“季总,这是个不错地想法,至于你提到的拍品我认为贵公司应以精品至上的原则。如果能有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珍品做为压轴拍品那是再好不过啦!”杜长河说道。

“是啊。季总,贵公司制作的青花瓷从各方面特征来看。与元青花极为接近,堪称现代版的元青花,如今元青花极为走俏,尤其是以人物为题材地瓷器更是备受人们青睐。

季总,你如能拿来一件这种市面上难得一见地人物纹饰青花瓷放到拍卖会上,我想立刻会在产生轰动效应,贵公司想不出名恐怕都难啊!”

三年前在韩笑石府上赏宝大会上,人们带着妒忌的眼神望着那件元青花三英战吕布瓷罐的那一幕,仍然历历在目,更不要提起以2、3亿元人民币成交的那件鬼谷子弟子下山图罐带给人们的震憾啦!

“崔经理,此话倒是一点不假,可是恕我直言,这好比镜花水月,难度实在是太大啦!”听着崔洪才这个极具诱惑的建议,季凡暗自苦笑道。

虽然在瓷器上绘画仍然算不上挥洒自如,但是这两年来,闲瑕时他也曾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制瓷上,深知由于采用宝石蓝青料所难以避免的晕彩,直接导致人物题材的青花瓷太难烧制啦!

即使是象唐俊这样成熟地陶艺师,也无法烧制出一件人物纹饰题材地青花瓷,“杜总,你尽管放心,我们拍卖的瓷器绝不会低于这件瓷器地水平的,至于压轴的人物瓷器我们尽量争取吧!”季凡说道。

经过双方商议,最后敲定在六月下旬举行瓷器专拍。走出拍卖公司大楼,想到人物瓷器的事情,季凡的心情不禁沉重了许多。

“季总,接下来咱们到哪?”厉振海随手招了辆的士问道。

“直接到故宫赌物院去找孙院长。”季凡说道。

今年是龙兴瓷皇大刀阔斧全力扩张的一年,为了提升公司知名度,同时也是为了全力配合即将开业的几家瓷器专卖店,在程汉章的点拨启发下,季凡决定采用一系列活动来打造龙兴瓷皇顶级艺术瓷这个品牌。

举行龙兴瓷皇艺术瓷展,举办一次瓷器专拍,以及回归瓷都之星活动,如今瓷器拍卖会的事情已经落实,下面该去会会孙院长啦。

来到故宫博物院,恰好院里正在开会,季凡和厉振海两个人只好在门口的门卫室等待着,直到日上三竿时分,才看到稀稀拉拉的工作人员走出会议室,向远处的食堂走去,孙明学落在人群后面。

“孙院长!”季凡大声招呼道。

“你小子怎么找到这来啦?”孙明学扫视了他一眼问道。

“孙院长,我给你提个意见,以后你们这文山会海的习惯作风是不是得改改啦!你看为了等你,我都快都要饿死啦!”季凡说道。

“你小子不会是又来我这蹭吃蹭喝了吧?我先声明,我们院里经费紧张,可没钱招待你。”孙明学微笑着说道。

“唉,孙院长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小气啦!你别害怕,今天我做东安排你,这样总可以了吧?”季凡白了他一眼说道。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你小子莫非有什么事想求我帮忙啊?”孙明学笑嘻嘻地问道。

“咱们找个地方慢慢聊吧!”季凡说道。

东来顺羊肉馆,孙明学品尝了一口酥脆的芝麻烧饼,好整无瑕地问道,“你小子说吧,最近又碰到什么难题啦?”

“孙院长,我知道你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多年,与国外的各大艺术藏馆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想请你老人家帮我搞一个龙兴瓷皇当代艺术瓷全球巡回展。”

“什么?全球巡回展!”孙明学不无吃惊地注视着他说道,“你小子竟然准备打我们故宫博物院的旗号,你不会是疯了吧?”

“孙院长,我知道你关心的是故宫博物院的声誉问题,我们公司的瓷器品质究竟如何,这你十分清楚,我想不用我再做过多解释啦!它绝对不给你们涂黑的,这一点不用质疑。”季凡说道,“你就当做支持民族瓷业啦,而且我们会适当给院里提供一些费用做为补偿的。”

“你小子这次倒给我出了个难题,我虽然是院长,但是我们这里可不是一言堂,如果只是调人这种小事我倒是可以马上拍板。”孙明学苦笑着说道,“这件事我还要征求一下其他院领导的意见,再给予你答复。”

“那就拜托你啦,希望能早日听到你传来的喜讯。”季凡说道。

淘尽黄沙始见金 第二百四十四章 … 《永乐大典》残卷

两天后,季凡终于盼来孙明学的答复,“关于艺术瓷巡回展一事,经过我们院里研究,原则上同意你的这个计划,不过还有一个附加条件。”

“别说一个条件,就是十个条件也没问题,孙院长你说吧,到底是什么条件,你老可别趁机狮子大开口啊!”

“臭小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堂堂一院之长,有你说得那么不堪吗?”孙明学在电话里笑骂道,“你也知道现在有大量的中国文物流散在海外,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文物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拍卖会上,可是由于资金毕竟有限,导致重金抢购这些文物实在有心无力,因此不乏由企业出资拍卖,再捐赠给国家。”

“原来是让我回购文物啊!这没问题,不知是什么文物啊?”

“下个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有一本《永乐大典》残卷,希望你能帮着院里拍下来。”

《永乐大典》!季凡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对于这部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他并不陌生,英国人曾以号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学术性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为荣,不过跟这部《永乐大典》比起来根本不值得一提,仅仅4400多万字的字数,尚不及《永乐大典》3亿7000千多万字的八分之一。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尤为难得的是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全书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地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明乐大典》分为两个版本,原永乐皇帝下令编著的正本一直深藏于皇宫内院,却不知何缘故,失传已久,被一些学者称为这是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的疑案。

而做为嘉靖皇帝重新抄录的副本本来深锁禁宫多年,按理说收藏环境不错,但是由于疏于管理,少有问津。历经火灾毁坏、义和团起义、英国联军入侵等战乱。以及人为偷窃等原因,直接导致数量剧减。自大清康熙年间始,一些官员偷偷地从皇史往外夹带。到了清朝末年更是变本加厉,咸丰年间,每到冬季来临时。看守紫禁城的官兵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以往非常注重礼仪形象地官员们怎么突然之间一个个变得大腹便便呢?

原来这些人早上到翰林院时,带着一件棉袍,包得如同两本《永乐大典》大小,等到晚上离开时,再把棉袍穿在身上,将两本《永乐大典》装在包袱中,这样将书神不知鬼不觉偷出宫中。

接下来这些大腹便便的官员鬼鬼祟祟出落于洋人使馆前。从身上袍子里面掏出整本黄皮封面的《永乐大典》卖给洋人。一本书获利才不过十两银子。

光绪年间一位翰林侍读文廷式,一人就盗走100多册。文廷式死后。这些书又被其后人出售,卖给洋人或古董商。

1900年,随着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更给《永乐大典》带来了毁灭性打击,毗邻东交民巷的翰林院成为战场,藏书四散毁损,侵略者对《永乐大典》肆意抢掠,有的甚至将其代替砖块,构筑工事。这场灾难过后,《永乐大典》丧失殆尽,仅存的数百册也散落世界各地。

如今硕果仅存的《永乐大典》残本星散于世界各地公私藏家之手,也不过400余册,800多卷而已,可谓弥足珍贵。

“孙院长,你可真瞧得起我,竟然让我拍卖这种大部头的东西,我恐怕能力有限,力所难及呀!”

“据我们院里专家估计,这本残卷大约在五百万元人民币左右,这点小钱对你这个暴发户来说,那还不是毛毛雨啦!”

“才五百万而已?”季凡在心里不由大大画了个问号,这种国宝级的文物不应该只值这点钱吧!

据说解放前地一天,有一个喜欢收藏地老先生在北京琉璃厂闲逛,他无意之中在一个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破旧的大书,书皮是黄|色的,他翻开里面地内容一看,却不由大吃一惊,这书虽然外表破烂不堪,品相极差,但里面的内容明明白白地告诉他,这是一册流失的《永乐大典》。老先生装着毫不在意地样子,不露声色闷地问摊主,这本破书卖多少钱。

摊主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伸出食指,“这是从皇宫内院流出来的东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