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落在画布上的声音,和孙多慈一页一页翻书的声响。时光像是凝固了,惟有透过窗户斜射进来的日光,一丝一丝挪动位置,直到最后从屋内消失。偶尔徐悲鸿咳嗽两声,或者立起身捶捶腰,孙多慈便立刻从摇椅上站起来,或是倒上一杯水,或是削上一只梨,递过来,然后又小猫似的重新蜷到摇椅上。
孙多慈看书入神的时候,徐悲鸿反而会歇下笔,以别样的眼光,细细地打量面对的这位小女生。有时候,他就想,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她呢?“内秀如玉”,可以,“外美如璞”,也可以。“蜜意如风”,可以,“柔情似水”,也可以。也许天下只要能有的相关词语,放到孙多慈身上,都是其恰如其分的吧。想至此,他又不禁暗暗生笑,这是怎么啦,已经年近不惑的中年汉子了,怎么还会有年轻人的那种爱的冲动?但这种感情,他是绝不敢向孙多慈说出的,一方面是怕吓着了她,从而破坏了自己在她心中的印象。毕竟还是个半大孩子,她对爱的深层意思,又能了解多少?另一方面,只要略略往深处想一些,夫人蒋碧微一脸怨气的影子,就立刻浮现到眼前来。爱是要付出代价的,对于他这样的名人,对于他这样当年就充满传奇婚恋的名人,当真有必要再来一次改变?
他不怕世俗,但也不敢轻易逆世俗而动。
11月28日,星期五,下午3点多钟,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舒新城到南京中央大学拜访徐悲鸿。
推开徐悲鸿画室,舒新城一眼就看到了蜷卧在摇椅中的孙多慈。看见来了客人,孙多慈立即站了起来,脸上浮出淡淡羞涩。舒新城多看了她一眼,他的印象是,肤色玉白,身材高挑,举止大方而得体。如果用一个字形容,他只能找到“纯”这个字眼。
徐悲鸿略显慌乱,但很快便掩饰过去。“我的学生孙多慈。”他只简单介绍了一下,便让孙多慈先回教室去了。
舒新城伸手指向他,笑也怪怪的,“只是学生这样简单?”
“待会再说,待会再说。”徐悲鸿泡茶倒水,很快把话支开了。
舒新城是徐悲鸿无话不说的老友,两人年龄相仿,舒新城生于光绪十九年(1893),略长两岁。1928年,应中华书局之邀,舒新城继任《辞海》主编。1930年,又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兼任中华书局图书馆馆长。徐悲鸿自选自编的《悲鸿描集》前后三集,都是经舒新城手,在中华书局出版的。1930年,徐悲鸿与中华书局有更大合作,3月底,他在给舒新城的信中写道:“弟欲以四百种世界美术之大奇杰作,托贵局精印,取名《空青》(即世可无瞽目之意),又以美术史贯串之,每图有释,并附作者小传,较之笼桶(统)之美术史可谓言之有物。”
孙多慈《狮》,写于1934年。
舒新城是中国出版界的传奇人物,1912年,他为逃避父母包办的婚姻,只身逃往湖南常德,考入了湖南省第二师范附设的单级教员养成所,但后来却在湖南高等师范本科英语部毕业。湖南高等师范当时名叫岳麓高师,舒新城参加考试时,因为没有读过中学,便借族兄舒建勋的中学毕业文凭报了名。考试成绩虽然优异,但冒名报考的事却被人揭发了。幸亏校长符定一慧眼识英才,不仅让他继续上学,而且还特别准许他恢复了本名。
1920年,舒新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而后来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则是小学部主事。两人关系不错,还一同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三十七年后的1957年9月17日,毛泽东视察上海,与舒新城曾有一见。毛泽东对舒新城关于编辑《辞海》和《百科全书》的建议非常赞赏,还和舒新城开玩笑说:“可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己干不了,就让儿子继续干下去。”1959年春,《辞海》编辑委员会成立,舒新城被任命为主编。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六、 恋爱倾向(3)
舒新城的爱情故事,同样充满传奇色彩。1924年,舒新城应聘在四川国立成都高等师范任教育学教授,因与学生刘济群产生感情,从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当时校方态度十分坚决,指控舒新城“诱惑女生,师生恋爱”,并调军警对舒新城进行拘捕。舒新城四处逃匿,短短两天,就换了三四个居处。后来军警抓不到舒新城,便捕了他的朋友以充数。不得已,舒新城不得不化妆逃离成都,绕开了这一是非之地。
因有这一层相通之处,这一天,徐悲鸿的情绪特别高涨。他们先是到宗白华的新居,想三人在一起畅畅快快地小聚,可惜宗白华不在,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个回应。两人只好在附近找了家小饭馆。上了盘盐水鸭,叫了个水煮花生,开了瓶红酒,把杯子举了起来。
两杯酒下肚,徐悲鸿倾诉的欲望被勾上来,想拦都拦不住。“在茫茫大沙漠里独自行走,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绿洲。新城兄,你说你的心情会怎样?孙多慈现在就是我眼前的那片绿洲啊!”隔着酒桌,他紧紧握住舒新城的手,眼光咄咄逼人,问:“我的这位学生你老兄也见到了,和蒋碧微比,感觉大不一样吧?”
舒新城笑笑,“别人怎么看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自己,是你那情人眼中,是否真的出了西施!”
“好!你这个比喻好!我现在看孙多慈,就是情人眼中的西施,怎么看怎么舒服。”说到此,他半仰起头,眼睛微闭,“她的笑意,是春日柳树枝头那摆动的一抹绿,晃晃悠悠,给人甜蜜无尽的挑逗。她的眼波,如老城里的一口古井,清澈明亮,又深不可测。她的……”
舒新城打断了他,“悲鸿兄,我理解此时你的心情,但也不必如此肉麻吧?你看我,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
徐悲鸿说:“新城兄,我必须向你坦白,对于我,这个爱,如闪电如雷鸣,已经降临到我身上了。我对孙多慈,已经明显有恋爱的倾向,现在惟一着急的,就是不知道孙多慈对我有没有‘爱’的态度。但愿她不是把我当老师,也不是把我当兄长啊!”
舒新城把酒杯举了起来,一饮而尽,道:“蒙你信得过,对我如此坦白。我必须旗帜鲜明地表示我的立场——既然已经产生了这种爱,那你没有选择,就要义无反顾地爱下去。‘爱’是上天赠与人类的情感,我们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说至此,他又压低声音,十分严肃地规劝徐悲鸿,“不过你老兄的情况特殊,当年你和蒋碧微相爱,也是轰轰烈烈,不顾一切。现在突然把她撂到一边,社会舆论是不是……你好好把握一下,毕竟我们都是社会的人,两者一定要平衡好。”
徐悲鸿脸色暗淡了下来。“和蒋碧微这边,其实早有裂痕,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而已。算了,不说了,喝酒,喝酒!”
舒新城的话,勾起了徐悲鸿近阶段的愁绪。外人看他们依旧是对恩爱夫妻,实际早在1928年春,两人之间就产生了实质性的隔阂。
这时徐悲鸿刚刚从欧洲回国,雄心勃勃,在上海和田汉、欧阳予倩等成立南国社,并于这年的春节,创办了南国艺术学院,徐悲鸿任绘画部主任。因为带有义务教学性质,蒋碧微一直反对。4月中旬,趁徐悲鸿去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期间,蒋碧微擅自做主,雇一辆车,将徐悲鸿在南国艺术学院内的画具全部搬了回来。蒋碧微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全家将搬南京定居,徐悲鸿再没时间过问学院的事了。
事实并非如此。在此之前,夫妻之间就有过多次争论,蒋碧微以女人之见,固执地认为,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大画家,在经济回报十分渺茫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费神费力去搞义务教育。因有前些年在国外多次断炊的经历,徐悲鸿对蒋碧微的经济处理方式,能够理解,但蒋碧微不和自己通气,采取极端的做法,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赞同的。并不是在意她过激做法的本身,而是愤慨由此给自己带来的负面效应——徐悲鸿是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庸俗画家,徐悲鸿在家还是严重惧内的软弱男人。
看徐悲鸿情绪低落,舒新城与他碰了碰杯,“关于你对孙多慈的爱意,我倒很有感触,即兴做了首白话诗,也算是对你们的祝福吧。”他站起身,半借着酒意,用他那略有些变调的湖南口音,朗诵起他的新作:
六、 恋爱倾向(4)
我想建筑一座空中楼阁
居住冥鸿与慈多
闲来比翼飞飞
兴来共涂仙娥
把一生的光阴都在美中过
徐悲鸿高兴得把巴掌拍得通红。“诗写得好不好我不说,但新城兄,我感谢你是我这段感情最先的也是最有力的支持者。说真的,你和嫂夫人的事我早有耳闻,何时带我一见,让我也感受一下你们敢于冲破牢笼的气概?”
“好说,好说。”舒新城的脸上,也流露出得意的神情。
第二天起来,在旅馆,舒新城给女友刘济群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昨日徐悲鸿约我去其家闲谈,适见其正在为某女画像,看其行动,似正在入走恋爱之途。她去后,徐详告经过,谓苦闷不堪。我将我的恋爱哲学大加发挥,他认为未所未闻,一谈竟谈到夜十二时,对于你更有神奇感(我们往事因从前报上之宣传,所谓知识分子,大概都知道),非得见你一次不可。并谓友云如南下,不去杭州,即在南京画,亦未尝不可。我谓且到明年再说。”
与此同时,徐悲鸿躺在床上,也在对自己的感情进行深度反思。这之中他想得更多的,是蒋碧微十七岁与自己相识后,共同经历的酸甜苦辣。不知为什么,此时在他眼前浮现的蒋碧微,始终是温柔多情的蒋碧微,落落大方的蒋碧微,善解人意的蒋碧微。突然就有一种深深歉疚,如果仅凭一时的感情冲动,草草处理这段同过甘苦共过患难的婚姻,对于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是不是太仓促了些?想到此,他从床上翻起身,伏在桌前,匆匆给蒋碧微写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