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匡胤传奇-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周帝柴荣已驻跸高平,御营与三军俱驻城外。就地将俘获的汉军中遴选出五千余愿意归降大周的即时编入军中,也有伤病及思念归家的,一律发给盘川,遣送还家。这时,樊爱能,何徽带着一群逃兵逃将也磨磨蹬蹬的跟了过来,自知有罪,不敢乱走,只呆在一个角落,等候处置。

  这时世宗正在睡午觉。因考虑到樊爱能、何徽二人曾有功于社稷,又是先帝旧臣,如何处置?心下犹豫不决,因而辗转难眠。因知张永德、赵匡胤二人在帐外巡察,便召进帐来,听取他们意见。

  张永德道:“樊、何二人本无大功,忝列节钺之位,甫临敌阵便望风先逃,陷陛下于险境,且法不容情,这等将佐如何容得?如不严惩,陛下天威难树。”                                                                                                                                                                                              

  赵匡胤亦说:“慈不将兵,古有明训。今日若不严惩临阵逃脱之人,明日焉得三军拼死效命?”

  柴世宗听了,霍然而起,掷枕于地,高声说道:“法不容情,慈不将兵。汝二人所言,善哉!”遂令升帐,命人绑樊爱能、何徽及其所部军使以上军职人员七十余人进帐,责之曰:“汝等皆历朝宿将,多临战阵,何致今日临阵逃遁?非不能战,乃欲卖朕与刘崇也。不杀汝等,如何树我军威?”

  樊爱能听世宗这般口气,知是无法乞免,便哀告道:“臣自知罪责难逃,惟求陛下念臣昔日微劳,开一线之恩,赦臣家小。”

  世宗道:“朕与汝等从无过恶,说起当日、尔等也曾为国效力,为朕效劳。此次尔等所为,别的都不用说,只说临阵逃脱这一条、就是死罪了。尔等的家小无罪,朕岂会伤害他们。”说罢,就命左右推出斩首。樊、何二人亦知无奈,只得引颈受戮。自此,哪些骄将惰卒再也不敢玩忽疲沓了。

  将兵之道,应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哪一批有过的杀了:接着、这些有功的就应当赏了。次日,就在行营中大赏功臣:

  ……李重进兼忠武节度使。向训兼义成节度使。张永德兼武信节度使。史彦超为镇国节度使。

  因张永德在皇上面前多番盛赞赵匡胤此次战役居功至伟,其实当时匡胤打死张元徽,杀退北汉兵,世宗是亲自目睹的,不过碍于匡胤是自己的拜把兄弟,而李重进、张永德两个都是先帝留下的血脉皇亲、顾命大臣,若把匡胤提升太快,怕的是他俩反对。如今见他盛赞匡胤,正好顺水推舟,就把匡胤原来领严州刺使之职升格为严州节度使,更把匡胤实职擢升为殿前都虞候……又把高平之战有功的将校升迁了数十人,赵匡胤手下的石守信、王审琦及张琼、等十兄弟,也都一一得到擢升。就是一些其它将领部下的普通士兵,因为奋勇杀敌、也都各各得到提拔与奖赏。说到此役首功,众人更是公推箭射张元徽的金坠儿。但周帝早闻匡胤与她有非一般的关系,她带领着五百女兵,成为匡胤的贴身警卫,不便把她调离匡胤身边,因此、就赏她一顶紫金冠,封以“金冠娘子军”的称号。

  北汉刘崇入侵,同时引起世宗很多联想:……河东与汴梁的关系太密切了:当年李克用和李存勖,就是倚托晋阳,南下灭“梁”立“唐”的。后来石敬瑭的“晋”,刘知远的“汉”,就是自己与父皇今日的大“周”江山,统统都是背靠晋阳而取得的。如今刘崇一再入寇,沿袭的也是这条老路。前车屡屡在这条路上倾覆,不能不使自己引以为鉴。

  如今盘踞晋阳的刘崇就是大周门前的一只狼,刘崇一日不灭,郭荣一日不安。

  高平之战的胜利令世宗嚐到甜头、起了个乘胜追击,吞并太原的野心。因见北汉军全面溃退,适又有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及郭崇前来潞州汇合,就封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兼知太原行府事,征北大元帅。以郭崇为副元帅,向训为监军,史彦超为先锋,点起二万人马,择吉兵发潞州,直取晋阳。

  接着,又报道河中节度使王彦超及韩通各领本部人马已入晋境、即传令二将与符彦卿分路进军,共同北进。

  半月后,符彦卿已屯兵晋阳城下,採包围之势。其他将领则分兵各路,清扫外围。各处州县也都捷报频传……

  先是:……王彦超、韩通兵临盂县,盂县只有二三百人驻守,看见周师来势汹涌,料敌不过的,连忙献城归降,周军兵不血刃,得了盂县。

  ……忻州守将闻得晋阳被围,也连忙举城归降,王彦超分兵进驻忻州。

  接着:……韩通领兵攻汾州,汾州守将北汉防御使董希颜手下只有一百余人,看来也是无法对抗的,也连忙开城归降。

  ……莱州防御使康延沼奉命攻辽州,参军李谦溥与辽州刺使张汉超素有交情,自请单骑前往劝汉超归降。汉超因见本州兵微将寡,难以对抗,且归降之后自己仍是留守本州的,更又何苦大动干戈?因此也答应归降。

  ……密州防御使田琼奉命攻沁州。沁州守将见附近州县已纷纷降周,自己孤立无援,于是,也就答应归顺了……

  ……合计归附的州县共有:辽州、沁州、石州、宪州、岚州、忻州、密州、汾州等八个州县。一时间,河东各处一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更据前线诸将来报:北汉一些州县都是兵甲不足,粮草不备,城垣不修,周师大军到处,大都不战而降。更有不少村民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纷纷泣诉刘汉赋役繁重,民不聊生,大有当年周师伐纣,殷人夹道以迎之景况。

  但是,各处战报都共同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各州府都极其缺粮,州府粮库几乎都是颗粒无存。归降之后,不论军民都全赖我方施粮救济,我方本来已是粮草不足,如今又要养活这些归降州府的军民,各部军需亦已告罄,请朝廷火速调来粮草以应军需。

  世宗得知各处州县归附,大受鼓舞,觉得此时已得尽天时、地利、人和,如不趁此拿下晋阳,更待何时?于是、决定移师晋阳,御驾亲征。至于粮草问题,即召范质,慕容华二人入帐商议,就令范质前往河东泽州、潞州、晋州、绛州、慈州、隰州等地:慕容华前往河北邢州、镇州、赵州、定州等各处火速征集粮草,征召民伕运往军前。

  范质道:“河东晋南各州府,今年已两次征饷,如今又再索取,只恐他们疲于奔命。”

  慕容华亦曰:“此次战役自三月出兵,今已六月,前后逾百日,将士有思归之心。且京师存粮本已不多,如今若一再催取,只恐汴梁百姓的口粮亦难以为继了。”

  世宗道:“欲平天下、必先取晋阳。如今刘崇下属各部,已土崩瓦解,我大军已陈兵晋阳城郊,一但攻击,必如摧枯拉朽。目下所欠惟粮草而已,二卿幸勿犹豫,速往各处筹办,得平晋阳,二卿居功至伟也。”

  二人见皇上圣意已决,知是无法回旋,不敢多言,只好领命去了。

  世宗随即昭告百官,令刘词、白重赞为随驾都部署、点齐各部大军,御驾亲征晋阳。一时之间,周帝亲帅的二十余万大军来至距晋阳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夜来刁斗森森、火光烨烨、蜿蜒数十里。

  符彦卿、郭崇等早已在晋阳城下安营,闻得皇上御驾亲临,忙前往御营拜谒。周帝问及攻城之事,符彦卿进言道:“那刘崇两番大败学乖了,躲进晋阳,精选兵甲,修缮城墙,以主待客,以逸待劳,以待我来攻。更又向辽人搬兵求救。如今我军兵临城下,城坚难拔,且又军需匮乏,转输困难,若一但辽兵大至,我军反而两面受敌,还请陛下三思,不若暂且班师,且待秋收之后粮草充盈,再图进取。”

  郭崇也进言道:“晋阳城固,一时难以攻下。我师远道而来,师劳饷匮。恐一时之间难以取胜。”

  向训亦说:“各部队的粮草军需,供不应求,如果不是高平一役得到汉军的物资补充,早已告罄,若我军继续屯军坚城之下,一但拖延时日,军需不继则反为被动矣……”

  世宗道:“诸位无须多虑,朕已遣范相与慕容军师前往晋南、河北等处筹办粮草,务使各位无后顾之忧。”又更下旨各部官兵,一律不得扰民掠民,违者以军法论处。

  当世宗正要集中兵力攻城之际,忽接王彦超快马来报:契丹大队人马来援北汉,渐近忻州,请求立即增派兵力支援。

  周帝得信,令符彦卿、郭崇就领本部人马,火速赶赴忻州,协助守城,并截住辽兵,勿令他们越境南下,干扰我攻城之战。

  符、郭二将奉旨领了人马,飞火流星般的来到忻州,王彦超连忙接入,并把辽人南下之事一一告知:……原来前次汉军高平大败之时、刘崇怨杨衮不施救援、撤兵先走,随即遣使赴辽,向辽王投诉杨衮拥兵不救。又因周师直逼晋阳,便又再派使前往辽国,恳求火速发兵相救。

  辽王因北汉高平之败,自然归咎杨衮。如今见周师大举北伐,深恐晋阳落入郭荣之手,少了一个年年进贡的儿皇帝。便不再用杨衮领兵,另派吉兰泰为大将,领兵七万,自云中南下,来援刘崇。

  符彦卿听了,便暂不进城,因见那忻州城外三面临江,就把人马依牧马河畔安下营寨,一来可防辽军攻袭城池、二来又又可牵制辽兵南下。

  正是:御驾亲征下河东,攻城略地显威风。将军空有千条计,军需不继难施功。

  眼下军粮缺乏,难以为继,战争前景,殊难逆料。要知结果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第七十一回:救忻州史彦超殉职  用火攻赵匡胤解围
再说那吉兰泰领着人马,一路南下,闻得周师已佔忻州,便在忻口安下大营,派出耶律安,哥里,霍查,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