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匡胤传奇-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又说回来,至于“救驾”之事,结果又是怎样呢?

  前面说到耶律德光在汴京登了大位,当了皇帝。开始他说了一番不愿在中国当皇帝的话,读者别以为他说假话,其实那是他的真心话。首丘依风,故土难忘。他生于斯,长于斯,他习惯了那里的生活方式,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他在那里继承了父母创下的大业,当上了一国之主,他确实不愿离开那里的。不过,萧翰说得很有道里:如果现在他不当这个皇帝,中国马上就乱了,大辽这次千里用兵,就白费力气了,因此他才当了这个皇帝的。

  耶律德光又是个孝义之人。深知先王创业艰难,母后为了保自己登位,不惜牺牲一切,又是万万辜负不得的……

  心想:这次南下灭晋,太后是反对的。因为她深恐他力有不逮。如今他竟然灭了晋国,掳了石重贵,自应炫耀一番,必须派人回去向太后献俘,一来在辽人当中建树自己的威信,二来也让太后高兴高兴,三来也为太后树威……这样隆重的事,倘若是派一员偏将去办,看来确是对太后的不恭。要是自己亲自回去,萧翰必定反对。而且,登位之后,后宫佳丽如花玉,夜夜春宵,确实也一时难舍……心下不决,便找了耶律兀欲前来商议。

  耶律兀欲说:“这个天下是叔皇打下来的,不但灭了石晋,连他的皇帝也掳了,叔皇也当了中国的皇帝。这样的大喜事,当然应该回去向太后献俘,报喜。如此隆重的事,如果叔皇亲自回去,那当然最好不过。但是,叔王如今刚刚坐上龙位,一时不好走动,那就让小侄替皇上走这一遭好了。”

  耶律德光大喜道:“皇侄想得周到。又难得你不怕辛劳,很好,很好。那就由你替孤王走一趟,让母后高兴高兴。”

  只因这样,所以押解石重贵的这么一件小事,弄得那么隆重,还烦劳到永康王的大驾。

  但是,读者也不难看出,这些条条道理都是耶律兀欲说出来的。也看得出他是很想回一趟上京的,究竟什么原因呢?原来其中大有奥妙……关键是为了一个女人,他想把这个女人弄到手。他想把这个女人带回上京。好把她“金屋藏娇”。

  这个女人是谁?这个女人还是——冯雪仙。

  话儿又得从头说起……

  ……且说那日石重贵领着一群后宫妃嫔皇族到汴京城外投降,耶律兀欲一眼看见冯雪仙,立马就着迷了。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女人。真的说也说不出她这漂亮来。画也画不出她这漂亮来。真不敢相信人世间真有这么漂亮的女人。打这往后,这一群人被囚到封禅寺去了,耶律兀欲从那一刻起,就真的那么整天朝思暮想,混混沌沌,迷迷糊糊起来了。

  可他不敢开口呀。这么漂亮的女人,为什么叔皇不要起来?那肯定是他太忙了,没留神细看,如果他看清了,别说是一个,就是一百个也不会漏出来。如今倘若我一开口说要,他肯定留神再看。让他留神看清了,这江水还能流到我这儿来吗?因此不敢开口。

  他也不敢动手。封禅寺就在开封城边,平常人们说的“天子脚下”。如今归赫哲看管,旁边就驻着那日图的大军,如果悄悄地去要,他们谁也不敢给。如果去偷,去抢,闹了起来自己也兜不起。他也知到这群人是要送回上京去的,于是,他想出这个点子,领下这份差事来了。

  也真灵!他这么一说,耶律德光准了。让他带上自己的人马押着回去。

  他就是这样捞下这份差事的,不过,现在还没走,因为外边正乱呢,因而还未定启程的日期,还要待他的人马齐集。尽管押解石重贵去上京的队伍还未启程,但汴梁内外已经乱起来了。

  怎么乱呢?原来耶律临朝当了皇帝,他以为就如萧翰说的,天下太平了。

  其实并不那么简单,乱子还在后头呢。

  正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二回:指点江山公子谈兵  保境安民太守遣将
原来那耶律德光登上了大位,杀了张彦泽,傅柱儿。把他们抢来的财宝也都掏了出来。辽兵也进驻进了汴梁,百官也都循例上班,城里看来也安静了。耶律德光心想:天下大事看来也大不了就是这样了。张彦泽他们抢去的后宫佳丽也都重又送回后宫,耶律德光在上京,那里见过这成群结队的佳丽?个个如花似玉,又是歌莺舞燕,不禁意乱神迷。于是,也就过起了通宵笙歌,尽日华筵的“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来了。

  国库原来就被抢掠一空的,辽人从张彦泽,傅柱儿家中掏回来后,并未送回国库。官员禀报耶律德光说:“禀报皇上,上国有大军三十万驻防汴梁,军需粮草所需之费甚巨,请皇上指示筹措办法。”

  耶律德光笑道:“你中国的事,我统统知道。我大辽的事,你们一点儿也不知。我辽国大得很,方圆广阔几万里,有部落酋长三十六个,替我管里着下面的事情。他们都替孤王带兵筹粮,那里要什么国库不国库的?”

  于是,各处军队需要军需粮草的,即命令部队就地“打马草。”

  什么叫“打马草”?契丹人居于漠外,军队隶属各部落,军需由各部落自理。说得好听点,就是叫部队士兵回家吃饭。

  辽兵来到中国以后,在行军打仗时,穿州过府,各部队都是自行设法解决粮饷。实际上就是靠抢掠为生。如今辽兵进了汴梁之后,官员们一直都都按中国制度拨发粮饷,自然是相安无事。如今粮草用光了,国库空了,这个“打马草”命令一下,汴京内外就全乱套了,朝官们先是往下摊派。百姓家家户户全被掏个空,文武百官也在劫难逃,人人都得摊派,冯玉更是派兵四出搜刮,人们纷纷逃亡,紧接着辽兵就四出抢掠了……

  京里一乱,那外边更乱。各路将领不听话的也不光是河东刘知远一家,其他州府也如是。表面送表来朝说归顺,但暗地里都是看风使舵。一些小县城更是不少官兵百姓聚众起义,驱逐府官,一些地方散兵游勇佔山为寇,四出抢掠。各地邸报纷纷送到汴梁。耶律德光一筹莫展,

  和萧翰商议一番,立即派出人马在汴梁周边四出弹压。这倒又惹得赵延寿野心顿然*。这儿皇帝没当成,倒不如抓一把地盘,扩大实力?于是,趁路近之便,听说大名也有千余人马,便派部将前往打探一下虚实,能拉则拉,拉不动就把它拿下来。

  这名部将名唤邓开山,手下又有两员偏将,领了将令,点起三千人马,大摇大摆的向大名府开去。

  这大名在汴京东北,又不在通辽路上,又不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仗也没打过这边来,所以平静得很,窦太守也过得安乐得很。

  这一日,赵公子偕同凤儿,正在家中内堂闲坐,忽见门人来报;有两位故人来访。公子听了,忙让凤儿退归后堂,自己匆匆出迎,原来是石守信,王审琦。三人见面,自是不胜欢欣,携手而进,就在外厅设宴款待。甫坐下,赵公子笑着说;“两位兄弟来得如此匆忙,两年不见了,今天到来,也不先派人送个信,兄弟我也好到长亭十里去迎接呀。”

  王审琦高声嚷道;“大哥,还迎接呢,听说你这儿还天天喝酒唱曲子呢。你这个当配军的倒好乐的,国家亡了还不知道……”

  赵匡胤诧异地说;“有那么快么?前几天才听快马报信,说契丹兵临城下了,怎么一下子就说亡国了?”                       

  石守信说;“大哥你还不知道?这皇上是个怎么当的皇上?身边用的都是一些宵小之辈,

  无耻之徒。朝中的文武官员,又是一些怎么样的货色?契丹人一来到,那些当大官的,那些皇亲国戚们,都争先恐后赶着开城门投降去了。这个国怎么亡得不快?”

  赵匡胤摇头说:“那一群位列朝堂的,又说是读圣贤书的,一见辽兵来了就都跑出去投降了,怎么的连一个像人样的都找不出来。可耻呀,可耻!”

  王审琦忙说:“有呀!有呀!”接着,把桑维翰被张彦泽杀了,景延广自尽了,张彦泽,傅柱儿又被耶律德光杀了……等等等等,都一一说了。

  赵匡胤听了,叹息一番道:“张彦泽,傅柱儿两个是该死的。桑维翰死得倒是有点儿冤。当年力主石敬瑭投靠辽人,如今辽人来汴京了,他倒死在辽人的先锋手下了……倒还是那景延广算得上是条好汉……”

  王审琦说:“是好汉也死了。不是好汉也死了。国都亡了,什么汉都没用了。”

  赵匡胤笑道;“国亡了那倒好,我这个配军也无人拘管了。你们反跑来这儿干啥呢?你们家里的人呢?”

  王审琦说;“朝里都乱套了。皇上领着一些官员出城向耶律徳光投降了。耶律德光也没杀他,反倒说好话;“你别害怕,你是咱大辽的孙子皇帝嘛,你过去做错了的事,都是那些奸臣教你的,不关你的事,咱们萧太后也没责怪你,还要咱来保护你。”说完,还派兵把皇上保护起来……”

  赵匡胤十分诧异道;“这不就很好吗,皇上虽然说是投降了,可耶律德光也没杀他,反派人把他保护起来,那朝廷还乱什么?”

  石守信笑道;“你还没听他说完呢……皇上是被保护了。一家子都挪到封禅寺去,外边一圈儿都是契丹兵守着……”

  赵匡胤说;“那不就是禁闭了?”

  王审琦道;“谁说不是?”

  赵匡胤笑道;“那还不如我这个充军的了。”

  王审琦说;“谁说不是?”

  赵匡胤道:“他们把皇帝挪到封禅寺,那空着个朝堂干什么?他耶律德光又干什么?”

  石守信哈哈大笑道:“大哥说的真玄,他干什么?他坐上去了呗,他自己当皇帝了呗。”

  赵匡胤忙问:“谁当皇帝了?”

  王审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