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匡胤传奇-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着蛮奏效的,尽管是孤儿寡妇坐朝庭,倒管治得帖帖服服的。可是,最后这一次她就碰上个大钉子了。给这个钉子她碰的人就是赵思温。

  赵思温是后唐明宗时投降契丹的一员将领,很受阿保机宠信。耶律德光继位后,他还是忠

  心耿耿的为辽庭效力。也很得到耶律德光重用。让他统领大军戌边。一次,萧太后一个名叫萧柏忠的侄子恃势横行,抢了一批朝庭送到赵思温部队的军饷。当时赵思温正戌守云州,由于军饷不继,几乎闹至兵变。赵思温大怒,把萧柏忠抓来打了五十军棍,还亲自带兵把他押送到朝庭,要求耶律德光把他斩首示众。

  萧太后十分震怒,因为萧柏忠是她亲哥哥的儿子,堂堂王亲国戚,赵思温竟敢先打后奏,还要求把他斩首示众,简直是无法无天。便喝问道:“赵思温!你好大的胆子。萧柏忠是堂堂王亲,是谁给你的权力,敢打他五十军棍?”

  赵思温抗声说道:“是天皇王(阿保机)给我的权力。天皇王说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萧柏忠不过是个王亲,连王子都不是,怎么不应治罪?”

  萧太后见他竟敢抗辩,大怒道:“既然先王那么宠信你,哪你就到先王那儿去吧。”说完,又要命刀斧手推他出去砍头。

  谁料赵思温不但毫无惧色,反按剑嚷道:“要说最受先王宠信的人,谁都比不上太后您。要是受先王宠信的就要跟先王去的话,第一个应该去的,就是太后您。你为什么不去?只要你去了,我立即跟着去。”赵思温此语一出,跟随赵思温的那一群将士听了,都一齐挥戈鼓噪起来。

  萧太后使用这一招,百发百中,万试万灵。不想今日被赵思温顶了回来。要知到,她杀了一批人,也伤害了不少人,一些被杀者的子女亲属,都一直耿耿于怀。这话如今被赵思温说白了,把这张纸戮穿了,那些怀恨在心的人也都就鼓噪起来了。

  萧太后见了,又气又惊,忙说道:“哀家是受先王嘱咐,扶持少王登基,如今要扶持少主,所以不能跟随先王同去……”

  赵思温也高声答道:“小将也是受先王嘱托要保少主登基,要保契丹人的江山永固,所以不能跟随先王同去。”

  那萧太后本是个刚烈女性,多年来独断乾纲,专横惯了的,如今耶律德光虽然临朝掌政,但仍为萧太后设座临朝,协理朝政的,从不曾被臣下如此奚落过。也是女人心性,既是狭隘,

  又欠机谋,一心要逼杀赵思温,一时恼火攻心,又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便飒地抽出侍卫的佩刀,“卡嚓”的一刀,把自己的左臂砍了下来。强忍疼痛,说道:“哀家如今把这条胳膊送

  (130)

  去陪伴先王……赵思温……你……你也该去……去吧……”她以为这样一来,赵思温必定无话可说,非死不可了。

  这赵思温是一员出生入死的战将,不但胆气过人,且是机灵过人,见太后如此逼迫,分明是要把自己往死路上逼的,他也脱下盔甲,放置地上,从容说道:“既然太后可以以一臂伴先王,小将也愿脱下战袍,到木叶山终生为先王打扫陵墓。”

  太后这一断臂,震惊了满朝文武。尤其是耶律德光。更是吓得惊慌失措。母后:是自己的生身母,是保自己登位的母后。赵思温:忠心耿耿,是替自己保江山的。一下子怎么搞到势同水火,你死我活呢?于是,一面急忙命人替太后包紥伤口,抬回后宫治疗。一面又命人替赵思温重披盔甲,令他速回驻地。

  自此之后,耶律德光一面是对赵思温多加安抚,对太后也更加恭谨,而萧太后也被人称为“断臂太后”,从此,她也收敛了点儿“霸气”,不再任意杀人了。

  但赵思温对此事却耿耿于怀,惟恐她寻机报复。这次奉太后之命来木狼关截拿兀欲,见兀欲不但盘据大位,已握兵权,且对自己也以礼相待,便趁势归顺了兀欲,结果反倒把这位心狠手辣的太后送去守陵,“陪伴先王”,自己也放下了心头这块大石了。

  耶律兀欲回上京后,辽国留在中国的兵力就大大削减了。后来,刘知远南下汴京。萧翰无力抗衡,领兵回辽,无力与兀欲抗争,只得归顺。但他在北归途中,却替兀欲办了一件大事,路经恒州时,设计扣下赵延寿,押回上京,交与兀欲。兀欲把他囚禁家中,郁闷而终。可叹这赵延寿父子为贪皇位,双双卖国,最后都不得善终。只有那那麻荅见兀欲称王,他也拉拢了几个部落,自立为王,和兀欲争位。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辽国内讧,无力南侵,也给中原减了一些压力。不过,这都是后来的事,后文自有交代,在这里先带一笔也就是了。

  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躜旧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八回:春风得意公子返京师  欣逢盛会仙姬游梦境
五代残唐,天下本来就多事,其中两代交替之际,更是没有一日安宁。如今正是这样。连我写书的也是这样,同一个时间发生的事,也只好这边说它一段,那边说它一段。在这里,回头先说说大名府赵公子那边的事了。

  前面说到赵匡胤他们抢了一百驮金银财宝回来,太守窦融天天设宴庆功,城中大小将佐,

  文武官员,天天互相宴请,都在茶楼酒馆流连忘返。

  那赵匡胤来大名之后,交上了大名府里的几位将领,近日又会上了两个拜把兄弟,更遇上了这多事之秋,真刀真枪的干了几仗,人也变了,野心也大了,整天都谈论着哪些争权称霸,佔地为王的天下大事。从石重贵的成败他看到了:有了权柄就有了一切。失去权柄就什么都化为乌有。因此,在和这些好汉们大杯酒,大块肉,高谈阔论,目空四海的时候,他把哪些美人醇酒,温馨软玉都抛到一边去了。

  这一夜,又是大排筵席,与众人共庆。席间,高谈阔论,共庆大名府暂离了兵燹之灾,更挑动了三位公子的勃勃雄心大志。就在席间悄悄议定,明日一同前去汴京,看看天下大势,好图个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机会。趁着哪七八分酒兴,也无需和谁商量,当席就向太守告辞。虽然觉得突然,但大家都理解:男人大丈夫志在四方嘛,乱世英雄起四方嘛,大名府水浅,不是藏龙卧虎之处,是应该到汴京去的。于是,窦太守和大名府众将轮流举杯,算是为他们饯别。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一桌筵席终于喝到尽兴了,终于想到要分手了,于是,在大名府当官的依旧留在大名府,家在汴京的该是回汴京去的了。第二天,几辆马车,载着凤儿和几个丫环,行李。两位兄弟,几个家人,热热闹闹地回京去了。跟三年前不同,那时是由解差押着进城门的。如今是太守和众将领相送到十里长亭才告别回去的。

  却说赵匡胤兄弟三人,领着家丁随从,晓行夜宿,不过几日,已抵东京地面。那石守信,王审琦二位公子,离京不过三,两个月,倒没什么感觉,但赵匡胤离开汴京,却两年有余了,虽是家室都已不在汴京,但旧居仍在,又是故地重回,心中自是别有一番滋味。

  刚进城内,王审琦就嚷着;“咱们先莫回家,反正咱俩家里的老老少少都不在这里,大哥的嫂子尽可让家人送回家去就行了,先到酒楼去为大哥接风,如何?”

  石守信摇头说道:“看你说的哪里去了,有那么急吗?咱们家的都不在这儿倒好办,让下人回去收拾就行了。可大哥还有个嫂子呢,人家还是第一遭到京里的,得让大哥陪她回去安顿好才出去么。”

  王审琦无话可说,只得照着石守信的样儿,吩咐下人先回家去收拾,自己便陪着赵匡胤一家子同去赵府。原来留下来照看房屋的几个家人,见少主人回来了,自是万分惊喜。又见一乘轿子载了个女眷,旁边跟着几个丫环,情知这定是公子新娶的少夫人,更是不敢怠慢。忙忙的引进内堂。

  公子一面吩咐家人前厅安排酒菜款待二位兄弟,自己却忙着进内堂陪着凤儿在府中四处走走,吩咐丫环收拾自己原来居住的上房,好让凤儿歇息。

  凤儿和公子相好两年,一直都是身居异地,寄居人家。如今来到赵家,自有于归的感觉,倍觉亲切。更逢翁姑家人不在,自己也就俨然主妇了,满以为夫婿必定相伴不离左右,一嚐家室温暖的滋味。谁知不到半个时辰,外边就传来王审琦大呼小叫的声音,正和石守信吵闹着。说……不跟兄弟们出去耍子了……重色轻友了……大公子听了,这不明是说自己吗?

  无奈,只好安慰凤儿几句,安顿她休憩,又吩咐家丁丫环小心侍候,便陪着两个兄弟出去了。

  三人来到汴京大酒楼。看见来了几位锦衣公子,跑堂的忙过来把他们招呼到一处临窗的雅座上安置。赵匡胤原以为契丹入寇,掳走了皇帝,京城一定是零崩赖败,残破不堪。谁知如今

  (132)

  看到,依旧是百业又复如常营业,人群依然熙熙攘攘,酒楼上也几乎座无虚席,觉得十分奇怪。便向跑堂的小二询问。这小二原也认识公子的,今见相问,便细细的告知;原来此次辽兵陷汴京,根本就没有发生战斗,里里外外的官员早就都投降了,所以京城没受破坏。耶律德光当了皇帝,镇日的躲在内宫花天酒地,肆意淫乐,连朝也不上了。如今耶律一走,只委了萧翰当汴梁留守。现在汴京城内,山中无老虎,冯玉就又当起了霸王来了,再过几天是八月十五中元节,他为了粉饰昇平,跟萧翰说好了,就在前面这个广场开庙会,说是与民同乐,他们说,管保明儿这还是更加热闹的呢……

  三位公子听了,倒觉得新鲜,王审琦更是来了兴致,立马折简相邀,命店小二前往请来丁侍郎家的丁公子,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