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初风云录-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对靓丽的虞姬心生了爱慕之情,却又不好意思直接对虞姬说。

  虞子期早已看出二人的这些微妙变化,便亲自出面撮合。虞姬自从嫁给了项羽为妾,就一直追随项羽出征。后来项梁战死,项羽杀了“卿子冠军”宋义,升为上将军。经过巨鹿一战,项羽声名远播。不久便进入关中,自立为西楚霸王。在连年的征战中,虞姬始终与项羽形影不离,两人感情甚笃。虞子期后来也成为项羽手下的一员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司马龙且共为楚军五大虎将。项羽兵败垓下后,一直追随,战死到最后。

  吴中刚刚起义,广陵人召平为陈王(即陈胜)去巡行占领广陵,广陵没有归服。召平忽听说陈王被车夫庄贾杀死,其兵败退走。眼看着秦兵又快要到了,就只好赶快渡过长江,假托陈王的命令,拜项梁为张楚政权的上柱国(统率军队的最高将领)。召平催促项梁说:“江东之地已经平定,当务之急,速速带兵西进攻秦!”

  项梁听他如此说,不敢怠慢,急忙带领了八千勇士渡过长江,向西进军。

  东阳县是项梁西进攻秦的必经之路,而此时陈婴已经占据了东阳,项梁又赶忙派了使者前去东阳,想要同陈婴一起合兵西进。

  陈婴此人,原来是东阳县的令史,在县中一向诚实谨慎,人缘很好,老百姓也称赞他是忠厚老实之人。东阳县的年轻人闹起了革命,杀了县令,聚集起数千人的队伍起义。想推举出一位首领,可是队伍里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就一下子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陈婴。

  陈婴闻言大惊失色,慌忙推辞说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胜任,那些正处于狂热中的年轻人就强行让陈婴当了这个领头羊,县中很多人听说原来陈婴是起事的头领,追随的人立刻风声水起,很快就达到两万之众。那帮年轻人就索性想立陈婴为王,为了和其他军队有所区别,他们用青巾裹头,以表示是新突起的一支义军。

  陈婴惶恐不安地回到家,苦无对策,就去找母亲诉说。母亲听他讲完这些事情,平静地说:“自从我做了你们陈家的媳妇,还从没听说过你们陈家祖上有显贵之人,如今你突然有了这么大的名声,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吧。依我看,还不如带着队伍去归属别人,起事成功还可以封侯,倘若起事失败的话,也容易逃脱,因为那样你就不是被‘指名注目’的人了!”

  陈婴反复思量,觉得母亲说的很有道理,就没敢称王。

  恰好在陈婴左右为难的这个时候,项梁派了使者前来,想要同陈婴一起合兵西进,陈婴对军吏们说:“项氏世世代代做大将,在楚国是名门。现在我们要起义成大事,那就非得投靠项家的人不可。我们依靠了名门大族,灭亡秦朝就确定无疑、指日可待了。”军众们很信赖陈婴,就听从了他的话,把军队归属于项梁。

  项梁收编了陈婴的军队,共计3万多人,渡过淮河向北进军。黥布(即英布,因受“黥”刑而改名)、蒲将军也率部队归属于项梁。这样,项梁总共有了六七万人的队伍,驻扎在下邳(pī)。

  此时,秦嘉已经立景驹在留这个地方做了楚假王,驻扎在彭城以东,想要阻挡项梁西进。项梁发动将士,慷慨陈词:“陈王最先起义,仗打得不顺利,不知道如今在什么地方。现在,秦嘉背叛了陈王而立景驹为楚王,这就是大逆不道,天地不容,人人得而诛之!”

  于是,项梁命令进军攻打秦嘉。秦嘉的军队战败而逃,项梁率兵一路追击,直追到胡陵。秦嘉穷图末路,回过头来又与项梁交战,只打了一天,秦嘉战死乱军中,他的部下也纷纷投降。景驹没做几天楚假王,只得逃跑到梁地,死在那里。

  项梁接收了秦嘉的部队,驻扎在胡陵,准备率军西进攻秦。秦将章邯率军到达栗县,两军的恶战正式开始。

  项梁先派了别将朱鸡石、余樊君去迎战章邯。结果刚一接战,余樊君战死。朱鸡石战败,逃回胡陵的薛县。项梁平生最痛恨那些临阵逃脱的将领,于是率领部队进入薛县,杀了朱鸡石,以一儆百。与秦将章邯的初战,以失败告终。

  在此之前,项梁曾派项羽另外去攻打襄城,襄城坚守,不肯投降。项羽攻下襄城之后,把那里的军民全部活埋,然后回来向项梁报告。项梁听项羽说陈王确实已死,就召集各路别将来薛县聚会,共议攻秦大事。

第九章  沛公起兵
自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豪杰终于按捺不住那种“敢想而不敢为”的压抑心情,如蜂蝶般纷纷飞起,在击掌相庆、拍手称快之余,四处响应。

  如火如荼地革命烈火很快烧到了沛县。沛县县令也坐不住了,尽管他心里一百个不想响应,但迫于形势的压力,为了防止权力流入他人之手,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以便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

  县令一下子想到了招来曹参和萧何商量对策,其时他二人一起在县里当差,都是县令手下的得力干将,曹参是萧何的副手。

  曹参和萧何知道县令招他们来的用意,一起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并极力推荐了逃匿于山林之中的刘邦。

  县令细细思忖一番,觉得挺有道理,便让萧何负责找到刘邦的朋友樊哙,想办法去把刘邦找回来——樊哙在沛县城以杀狗卖狗肉为生,刘邦总去吃白食……

  刘邦听到消息,那种惊喜的心情,简直无法言表、无以复加,终于可以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了,他生怕再有什么变故,急匆匆地带人往回赶。

  这边的沛县令却又反悔了。他本来就有多疑的毛病,此时越想越后怕,越想越心惊,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要了老命,那不就等于是引狼入室嘛。所以,如坐针毡的他立即命令将所有城门关闭,还下令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

  平日里和萧何关系很好的同僚急忙在第一时间将这条关乎好友人命的爆炸性消息设法通知了萧何。萧、曹二人闻讯大惊,想到如果被县令捉到,小命将不保矣,于是在城门关上前,赶忙乔装逃到了城外。

  刘邦披星戴月、风尘仆仆赶到沛县,结果厚厚的城门已经生生地把他和城中的百姓隔离开来,他骑着马无限惆怅地绕着城墙画圆,脑中突然闪出一个好主意——将言词恳切的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老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

  城中的百姓看到大量从天而降的宣传单,都很好奇地抓到手中。一些不认得字的人,也请认字的帮他念上面的内容。整个沛县城都沉浸到沸腾的气氛中,人人都表现的空前热烈,一些年轻人,平时就对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于是结成队伍,杀了县令后,大开城门迎进刘邦,又一起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在沛县起兵,一时聚兵3000人,举起了反秦大旗。

  这一年已经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刘邦也有四十八岁了。吕雉也从狱中被解救出来,刘邦被拥立为沛公后,吕雉也水涨船高,被尊称为吕夫人。

  刘邦的老乡审食其以舍人身份跟从刘邦起兵反秦,刘邦带兵离开沛县时,留下自己的二哥刘仲和审食其一起照料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儿女,审食其与吕后两人自刘邦离开沛县后,大概有五六年的时间朝夕在一起。在这一时期,吕雉没有追随刘邦南北转战,而是留在沛县老家赡养公公,抚育儿女。她的哥哥吕泽和吕释之,都成为刘邦手下的将领。

  已深得《太公兵法》要领的张良听说景驹在留地称楚假王,他见到机会难得,立即组织了百来个人。带着这百余号人去投靠楚假王。结果跑到半路,遇到刘邦正率领着这帮几千人的沛县弟兄在丰邑(今江苏丰县)一带四处流窜,于是张良就成为了刘邦的部下。

  张良多次向刘邦介绍《太公兵法》,并向刘邦提了不少的建议,刘邦非常乐意接受张良的意见,并且付诸实施,卓有成效。在此之前,张良曾多次向别人推介,结果没有一个人弄明白的。所以张良说:“刘邦的本事,是上天赐予的。”铁了心跟随了刘邦。正好第二年四月,刘邦得到项梁的召唤,应召前往薛县(今山东曲阜东北)参加了聚会,自此他们投奔了项梁,并屡与项羽协同作战。

第十章  策立怀王
居啵╟háo)有一个人,叫做范增,古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当他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已经七十有余了,还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以前的他一向家居不仕,喜好琢磨奇计。此时当他听说项梁大将军的部队就在附近,很是兴奋,想到自己终于可以施展多年来积累的才华和抱负了,于是连夜前来游说项梁。

  项梁劳碌了一天,刚刚躺下休息,就听士兵报告说有位老者非要见他,这大半夜的也不让人安生,心里很是恼怒,但当他见到范增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是身形匀称、腰板梗直,红光满面,鹤发童颜的,看着很顺眼,诧异之余心里的火气也就烟消云散了。

  项梁恭敬地请老者上坐,很礼貌的接待了他,范增有些感动,就直言道:“陈胜之所以会失败,本来就是早晚的事,是应该的、注定的!”项梁很惊诧他这开篇第一句话就如此语出惊人……

  范增也不管项梁脸色的变化,只管讲下去:“秦灭六国,楚国是最无罪的。自从楚怀王被骗入秦朝,没有返回,楚国人至今还在同情他,所以有楚南公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口,灭亡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如今陈胜起义,不立楚国的后代,却自立为王,势运一定不会长久。现在您在江东起事,楚国有那么多将士如众蜂飞起,争着归附您,就是因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一定能重新立楚国后代为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