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社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建社会-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让人们想起这次的美国大选。在这次美国大选中,奥巴马获得了大选的胜利。对于奥巴马的胜利,人们更多关注的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由此开始了美国政治史新的一页。但如果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的总统大选做一个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在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都是共和党的总统在执政,30年代大萧条中执政的是共和党的胡佛,甚至之前的几任总统也是共和党人,这次危机发生时是共和党的小布什在执政;在危机开始后的大选中,又都是*党的候选人获胜,在30年代大萧条中是罗斯福胜出,这次则是*党的奥巴马当选。这当中或许有偶然的因素,或许在危机发生时由一个政党取代另一个政党是势所必然。但不容否认的一点是,这两个政党的社会背景不同,其所代表的利益也明显不一样。共和党与社会的上层或大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党则更多是以中下层为背景。这次奥巴马竞选的口号就是:“变革,我们需要变革,我们能够实现变革!”这是一种怎样的变革?与其代表的社会背景不是没有关系的。
  罗斯福新政可以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上,主要是经济层面的,体现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即实行所谓凯恩斯主义。在金融和整个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状态的时候,出台一系列紧急措施稳定金融、重振经济当然是当务之急。讨论这方面的文献无以计数,在这里我们不再赘述。。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七 最重要的机遇是实现社会变革(8)
而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新政的第二阶段,而新政的第二阶段则以社会变革为主要内容。应当说,对美国的历史,从更宽泛的含义说对西方历史,有着更深远影响的是这些社会变革。有人将新政这个阶段实现的社会变革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联邦紧急救济署(FERA)和工程振兴署(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WPA)的成立,使联邦失业救济成为半永久性的措施。第二,《全国劳工关系法案》为工会的集体议价提供了一个有保障的框架。第三,《社会保险法案》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社会保险体系。第四,通过《税收法案》,恢复了再分配税体系。这些措施基本都是1935年开始实施的,其中上述三个法案都是1935年同一年通过的。在这其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通过工会规范劳资关系也许是两个更重要的方面。
  我们首先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今天看来是一件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在当时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因为按照原来的传统,政府是不管国民的福利的。国家的任务是养兵打仗,保卫边疆,对内维持秩序,生老病死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但到这个时候,事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流行的说法是,福利开始成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一项基本契约,个人的生老病死成为国家的事情。话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给我福利,我服你管。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他甚至认为,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人们“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于是就有了1935年的《社会保险法案》的通过。《社会保险法案》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罗斯福解释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保险金的来源,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直到今天,许多人还有一种误解:社会保障是需要花钱的,总得是经济非常繁荣,政府财政收入状况很好,政府手里的钱多得花不出去的时候才能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从时间说是1929~1941年,1935年的时候美国正处在大萧条当中,经济的状况很不好,政府财政收入的状况也很不好,而且罗斯福执政刚刚进入第三个年头。这时他就急急忙忙搞社会保障,为什么?直接的原因是为了让穷人能渡过经济危机,而更重要的则是,只有通过社会保障使人们建立起对未来的稳定预期,才能解决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当时经济危机的主要问题。
  另一个重要的措施则是规范劳资关系。新政中一项重要的变革就是解决资强劳弱的问题。其措施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发挥工会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工会问题的最初提出是在1933年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案》中,在这个法案著名的第七条第一款中规定,联邦政府保证工会有自组织及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换言之,发挥工会的作用是作为经济振兴的措施之一提出来的。在1935年通过的《全国劳动关系法案》中明确规定,雇员享有自发组织、建立、参加工会,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进行劳资谈判和参加其他各种旨在进行集体谈判或出于相互保护而进行的协商活动的权利。

七 最重要的机遇是实现社会变革(9)
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工会的作用,法律禁止如下非法行为:①干涉、妨碍或压制雇员行使法定权利;②控制、干涉或在财务上收买工会;③为达到支持或反对工会成员的目的,在雇佣、解雇或其他条件上对雇员实行歧视对待;④对曾在该法案下提出过诉讼或提供证词的员工实行歧视对待;⑤拒绝与员工选出的代表进行诚实善意的谈判。该法案还规定成立一个劳资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即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负责执行该法的各项规定。
  这个措施与时下的某些思路明显不同。在有些人看来,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企业本来就已经很困难了,再有工会的作用和工人的斗争,企业岂不更为艰难?而且,在经济危机时,经济状况本来就不好,社会矛盾也比较激化,再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工会的作用,社会不就乱了吗?但事实证明,美国社会不但没有乱,反而通过工会的作用和工人的斗争,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加了,最后形成了一个中产阶层为主的社会。就我们这里讨论的问题而言,中产阶层是什么?中产阶层就是市场,耐用消费品的市场。
  这两项变革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一方面,它造就了一个中产阶层,同时我给你一个社会保障,不用你担心将来养老的问题,也不用担心将来看病的问题,你把现在的钱花了吧,不但把现在的钱花了把将来可能挣的钱也花了吧,这就是按揭或信贷消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社会变革的真正含义了:就是通过社会的变革、社会的改造和社会的进步,创造了走出大萧条的条件。
  这样的社会变革不仅仅创造了走出大萧条的条件,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重造了一种社会制度,重造了资本主义。历史学家汤因比回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说,那时“全世界的男男女女都在认真思考与坦率谈论这样一个可能性,即西方社会的制度或许会垮台,再也行不通了”。可以说,在这之前的资本主义是一种*裸、血淋淋、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大萧条表明,这种资本主义已经走不下去了。由罗斯福新政开启的社会进步,等于重新塑造了一个资本主义,这个新的资本主义一直发展到今天,其潜力似乎还没有耗尽。
  在改革与法西斯主义之间
  在改革与法西斯主义之间
  ——重读《光荣与梦想》(4)
  在回顾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历史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很值得留意。在罗斯福就任总统前3个月,是德国的希特勒上台。当罗斯福紧锣密鼓地构想和颁布一系列旨在稳定金融和重振经济的政策的时候,希特勒则在一步步地构建一种极权主义的体制——制造国会纵火案,通过《授权法》,颁布《国家元首法》。其实,当时的世界上还不仅仅只有一个希特勒。
  凡研究法西斯主义的学者,几乎没有例外地都承认,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主义的猖獗与30年代大萧条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亚洲,九一八事变就是发生在1931年,即大萧条发生的两年之后,日本由此走上了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欧洲和南美的情况也大体类似。有人进行过统计,到1933年10月,在大萧条的背景下,法西斯运动遍及世界上23个国家,半年后增至30个国家。1920年时,全世界原本约有35个国家拥有民选的立宪政体,到了1938年,只剩下17个国家了,到1944年,又减少到12个。

七 最重要的机遇是实现社会变革(10)
现在需要提出的一个问题是,面对“大萧条”,为什么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并因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特别值得追问的是,应当说,美国在这次大萧条中受到的损失是最大的,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冲击也是最严重的,当时的社会矛盾也不能说不尖锐,为什么受冲击最大的美国没有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而一些受到冲击没有美国严重的国家反倒走上了法西斯主义的道路?
  危机成为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温床,是不难理解的。在严重的危机中,经济社会生活失控,社会政治矛盾尖锐,许多人处于绝望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期待一种有着绝对权威的权力出来力挽狂澜,是一种很自然的要求。就此而言,当时的美国不是没有产生法西斯主义的这种土壤。1933年初,曾经创造了“柯立芝繁荣”的美国第30任总统柯立芝在死前4天哀叹道:“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罗斯福就职之日,卸任的胡佛曾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连一向处世乐观的罗斯福,眼见马里兰银行倒闭时也惊呼道:“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