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风景-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民国风景》自序
《民国风景——文化名人的背影之二》是《曾经风雅》的姊妹篇,读者只要一看书名,便知他们同姓同宗。我希望并相信喜欢姐姐的人,也会喜欢妹妹。
  记得“风雅”出版后,一位不肯明示身份的年轻读者打电话给我,说我的书是扫盲课本,说我是扫盲教师。我听之一愣,问此话怎么说。他说你写的人物我们年轻人都觉得陌生,以前我们只知道五四运动,哪知道罗家伦、傅斯年……褒乎?贬乎?我不介意,只觉得这个比喻真好玩。
  感谢读者朋友的关注,“风雅”在半年内印了3次,真令我高兴。诸多师友和读者给我不少热情的鼓励、中肯的建议或意见。八十高龄的孙法理先生通览全文,为我指谬匡正,令我感动。他希望我“一路写下去”。我不敢懈怠,以“不叫一日闲过”自律,在耕耘两度春秋后,收获了《民国风景》这片旧时月色。
  关于这本书的名字,有人建议我起得开放点、响亮点、刺激点,以争取卖点。在“书卖一张皮”的当今,这不失为一种攻略。我思虑再三,不敢采纳。因我笔下的人物,几乎是清一色的文人。人文关怀是他们的本务,不媚不俗是他们的风骨,温润儒雅是他们的特质,书名起得冲淡些、平和些、书卷气些或更为宜。凌志兄点拨我:既然计划以《曾经风雅》为基调,分3部写100位人物,书名在形式上何不做一个整体的构想,相互呼应一下呢?我觉得有道理,于是冠以《民国风景》。
  人,自然包括伟人、名人,都不过是偶然窜入历史长河的一尾小鱼,生命的短暂与能量的微末,犹如水面泛起的一朵浪花。即令我的传主们,有不少享有百年人生,在事业上也有不俗的建树,甚而是辉煌,也不过是岁月记忆中的一个脚注,历史长卷里一枚书签而已。不过,脚注是历史学家不能忽视的,书签是可资把玩的,那浸染春雨秋霜的书签就更值得玩味了。方寸天地可窥大千世界呢!
  本书写了多位民国人物,不妨依齿序摘要介绍前6位传主:有说国民党是“破毡帽”,共产党是“电灯胆”的民国*、无政府主义者吴稚晖;敢把大勋章当扇坠,站在总统府门前,吆喝袁世凯“出来!”的章疯子(太炎);“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的诗人、书法家、国民政府检察院长于右任;傲睨万物、目空千古、骂遍同列、酗酒丧命的国学大师黄侃;即是明天要死,也要把今天该做的事做完的实干科学家丁文江;不因政治忘哲学,不因哲学忘政治,批评国民党、攻击共产党,非黑非白的张君劢。以及仁者胡适,“闲话”惹得一身骚的陈西滢,一黄土掩*的袁昌英,“花落人亡有人知”的苏青,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石评梅、高君宇等。而我要特别推荐的是写杨宪益夫人戴乃迭的那篇《“对不起,谢谢!”》。
  有人质疑我专做“翻案”文章。我要说我只不过是,曾有人把汗衫说成短裤,我现在把短裤说成汗衫或修改了尺寸而已。
  我努力告诫自己,决不因钩沉某人而故扬其善、故隐其恶。我只据占有的史料,力求把人物写得丰满些、鲜活些,还他庐山真面目罢了。吴稚晖一辈子玩世不恭,蒋氏父子都尊之为师。吴为联手汪精卫*,不惜老脸向小他10岁的汪下跪,足见其对蒋的愚忠与反动。他一生3次下跪,值得玩味的是没有一次下跪是为自己!章太炎在袁世凯面前器宇昂轩,是“神”,但在孔方兄面前,他是“人”,一个未能免俗的人。于右任虽是廉政、清明的君子,诗酒*的名士,然寻花问柳之俗亦未能免。黄侃骂人恶名在外,但他事母至孝,兵荒岁月竟背着老母的棺木颠沛流离,感人至深。丁文江致他弟弟的那封拒开后门的信,那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操雪精神,岂止教我辈汗颜!毕生为中国服务的英籍女士戴乃迭的命运,又让人感慨何止万千!
  倘若本书能作为一枚小小的“书签”,夹杂在你的藏书之中,分享你阅读的一份时光,那将令我感到无限的欣慰。
  我本是一个大海拾贝者。本书征引、参考了诸多前辈以及当代学人的文字资料或照片,光增了篇幅;一些传主及其家属(杨静远、陈小滢、海婴、潘乃穆、顾慰庆、郭君陵、赵蘅和陈虹等)给予大力的支持,我谨向他们三鞠躬。曹凌志先生,对拙著的创作自始至终予以密切的关注、支持;东方出版社慨然接纳书稿,赵立小姐在编辑工作中付出了许多辛劳,我向他们拱手致谢并欢迎读者、方家指正。
  二○○八年岁末    南京成贤街寓所  
  

零缣断简话黄侃(1)
国学大师章太炎为“阐扬国故,复兴国学”,设帐收徒,一时黄侃、钱玄同、周树人、周作人、朱希祖、许寿裳、汪东等麇集麾下。其门徒,曾有“四大金刚”、“五大天王”之说。然章太炎在自述中认定“弟子成就者,蕲春黄侃季刚,归安钱夏季中,海盐朱希祖逖先”,仅列三人。横排竖排,黄侃总是名列榜首,且在国学上向以章黄并称。黄侃在为人为文上,也真得老师的嫡传,世称章太炎是“章疯子”,亦谓黄侃是“黄疯子”。名师高徒,二疯并峰,为中国现代文坛增添了不少趣话。仅举章黄相识为例:一说1906年黄侃留学日本,寓居章太炎楼上。某日,黄为了省事在楼上对着窗外方便,飞流直下章的阳台,两人对骂。以骂订交。另一版本是,黄侃与友人拜谒章氏,见其壁上书着东汉戴良的四句话:“我若仲尼出东鲁,大禹长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黄震愕,畏其狂,不敢亲。后读章文,惊奇其才,仰慕不已,投拜门下。
  章太炎大名,如雷贯耳,路人皆知;唯黄侃行迹,世人寡闻。
  侍亲至孝  舐犊情深
  黄侃(1886—1935),字季刚,祖籍湖北蕲春,生于四川成都。父黄云鹄,清末进士,曾任四川盐茶道,著名学者。黄侃系庶出,黄云鹄67岁时生黄侃,晚年得子,视如掌上明珠。黄侃幼承庭训,3岁即发蒙,读书神悟。黄云鹄在江宁尊经书院教书时,母亲命7岁的黄侃写信向父亲索家用。信末,黄侃信笔作诗:
  父作盐梅令,家存淡泊风;
  调和天下计,杼轴任其空。
  父见之,惊叹儿子的天才,感愧交并,和诗一首:
  昔曾司煮海,今归食无盐;
  惭愧七龄子,哦诗奉父廉。
  嗣后,父子诗书唱和不绝。乡人称黄侃为“圣童”,父亲告诫他:“尔负圣童之誉,须时时策励自己”。10岁时黄侃便读完四书五经,父亲把自己的藏书集于一室,上书“归学处”,以勖励。
  父亲去世后,每逢父亲的生日和忌日,乡风的一年三节,黄侃都要祭奠。父亲的著述甚多,黄侃未能予以刊布,深感愧疚。“今则年向四十,而先人著述,未获重刊流布,墓碑、祠主尚俱未立。此罪直擢发难数矣。”(,日记)他一面搜求父亲的遗稿、手泽;一面对诬蔑、攻击父亲的言论据实批驳。黄侃去世那年的5月,检视乃父手迹,忆及慈怀,不禁失声痛哭。
  黄侃13岁时失怙,由生母周太孺人和慈母田太夫人抚育成人。两个母亲含辛茹苦,训子苦读。母亲曾问:“汝亦知求生之道乎?”黄侃答:“读书而已。”故黄侃“遭家难而志益坚,盖感于慈教者深也。”黄侃对慈母与生母一样孝敬。1908年黄侃在日本,慈母告知生母病危,他赶回国内,“昼夜侍奉汤药。母去世,他捶胸痛哭,哀伤欲绝,竟至跌在火盆上,衣燎炙股而不知。”“1908年,黄侃亡命日本,思母綦切,梦到生母的墓茔,便请苏曼殊绘《梦谒母坟图》,自作题记,请章太炎作跋。此图黄侃随身携带,不离左右,直至终老。1922年,黄侃曾执教的山西大学来函来电,催他赴校授课。黄侃告知慈母,母忽泣然流涕。“侃心如沸羹”,“足以不饥饿,亦决不能舍弃年垂九十之母而它行。”于是,毅然辞去山西大学教席,改教武昌中华大学。某年,在京吃蟹羹,店家忘记上老母那一份,他大骂。最常被后人作为谈资的是,他迫于生计奔波于四川、东北、湖北、北京,总不忘携一具寿材同行。此棺是黄父当年在四川做官时自制,上有他亲撰的铭文:“为子有一念忘亲,为臣有一念忘君,为官有一念忘民,天地鉴察,鬼神式凭。俾尔后嗣不能载寐载兴。”黄侃认为这是先父对子孙的宝贵训诫,应以铭记。此棺其父因尺寸小未用,留给田夫人。田夫人亡后,黄侃作慈母生平事略,文末曰:“孤苦苍天,哀痛苍天!孤黄侃泣血谨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零缣断简话黄侃(2)
“报亲恩,惜身命,为儿女,作所依。”(,朔,日记)这是黄侃为人子,为人父的本旨。他一生所出子女较多,幸存者少。“所生十儿女,六者为异物。”备感凄苦。在致友人书中慨叹:“亡妻早没,子女无多。侃又中年早衰,弥增舐犊之爱。”他对子女的教育很严格,与家人团聚之时,常给他们讲家史,教做人之道,授经书典籍。当他见子女们读书不够勤奋时,疾言厉色责之。“挞念华等,以其荒嬉也,不好纸笔,唯觅梨枣。”长子念华15岁时,黄侃托友人带其到日本留学,念华不愿远行,以至哭诉。黄侃忍不住杖责。念华19岁读北大时病逝,黄侃悲痛欲绝。1928年次女念惠一岁多而殇,黄侃痛苦之至,借酒浇愁,一月内,四酒四醉。他似乎有点迷信,总觉得念惠葬得不是地方,竟费神为这早夭的小女儿迁葬。
  黄侃对他的手足七姐和十一妹亦关爱备至,七姐丧偶,一直寡居他家,黄侃为其养老送终,还精心培养她的后代……
  尊师情深,爱生意切
  黄侃和他的老师章太炎曾被共称“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和“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他于国学堂奥无所不窥,尤善音韵训诂,诗词文章均为一时之选。
  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