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艺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艺术-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亚作品的启迪,他又创作了为大家所熟知的《阿依达》(1871)、《奥赛罗》(1887),1893年创作了最后一部歌剧《法尔斯塔夫》。
  在不同题材、风格的歌剧作品中,威尔第非常善于通过简洁的手法勾画出鲜明的音乐形象,比如《弄臣》中古尔达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一开头就是下行的大调音阶; 公爵之歌《女人善变》中,前几句都在一个八度里,十分简洁,但一下子抓住听众的心;《阿依达》中第二幕的《凯旋进行曲》,由小号奏出明亮而雄壮的第二主题更是家喻户晓;还有令听众痴迷的《饮酒歌》,更是激情燃烧。不能不让人感叹威尔第是一位天才的旋律魔术师。
  比较起以理性、严谨著称的德奥作曲家,像格鲁克、莫扎特、韦伯和瓦格纳等,拉丁民族生性的自由、豪放、感性化、简洁而无拘无束,似乎使得意大利以及法国作曲家在歌剧的创作中显得更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得以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并因此使他们在世界音乐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意大利歌剧作曲大师,前有罗西尼、贝利尼和多尼采蒂,后有天才的普契尼、列昂卡瓦洛和玛斯卡尼,尽管每个人都各有特点和长处,然而不能不说,威尔第是站在歌剧创作的高山之巅。因而,在欧洲及世界范围来讲,威尔第和意大利歌剧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
  俄罗斯永远的骄傲—…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充满个性和神秘色彩。对他的评价,起初主要来自官方,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开放,一些不同的论述以及他的个人资料的发现和公开,使我们能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化名人。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最广泛的欣赏群体,他的作品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其中既有业内人士极其推崇的交响乐,又有普通观众耳熟能详的舞剧选段,比如《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由小号演奏的《那波里舞曲》;用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改编成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等等。因此不管什么层次的音乐欣赏者都觉得柴可夫斯基离他很近。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我心目中的音乐家(6)
在世界大作曲家中,柴可夫斯基是写作体裁、形式最广泛、最全面的一位作曲家,而且无论哪种体裁,他都留下了传世之作。我们知道,肖邦、李斯特以创作钢琴音乐为主;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和萨拉萨蒂创作小提琴曲;威尔第、瓦格纳和普契尼以创作歌剧为主……然而,柴可夫斯基却是一位涉足歌剧、舞剧、交响曲、钢琴曲、小提琴曲、大提琴曲及声乐作品的全才。
  他创作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其中许多选段家喻户晓,不仅在乐池中为舞剧伴奏,而且也经常在交响音乐会上演奏,一百余年,深受观众喜爱,经久不衰。虽然有些芭蕾舞剧在芭蕾圈子里名气并不亚于以上三部剧,像《吉赛尔》、《葛蓓莉亚》等等,但它们在音乐方面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可以说,柴可夫斯基对芭蕾舞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人认为,柴可夫斯基给芭蕾舞以灵魂,这话讲得非常准确。
  柴可夫斯基一生写了11部歌剧,其中最有名的两部是根据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普希金的作品改编的。一部是《叶甫根尼·奥涅金》,另一部是《黑桃皇后》。这两部歌剧的选段在音乐会上都经常演唱。《黑桃皇后》中女主人公丽莎在河边等男主人公格尔曼时唱的那首著名唱段《痛苦使我的心疲惫》,是由一首质朴的俄罗斯民歌主题发展而成,蕴藏着难言的悲痛,反复多次感人至深。尽管柴可夫斯基的歌剧优美动听,能深刻地把剧中人物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但却并不像威尔第的歌剧唱段那么易于普及,究其原因,是由于中间的民歌部分虽然很容易唱,但其余部分变化音较多,比较“专业”,如果没受过专业训练很难胜任。所以相比而言,柴可夫斯基的歌剧欣赏者多,参与者少。
  当然,交响曲的创作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中还是占首要位置的。直至今日,我们仍能欣赏到他许多杰出的交响性作品,比如荡气回肠而又富有戏曲冲突的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表现俄罗斯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庄严序曲》(1812)等。他一生所创作的7部交响曲,不仅确立了他在乐坛的地位,而且在世界交响曲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同时,他的交响曲也是最能反映他的内心,是后世打开他的精神世界的钥匙,尤其是他中晚期创作的《曼弗雷德》及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最后这三部交响曲又被称为悲剧三部曲,柴可夫斯基从哲学的高度精炼地用交响曲这种语汇,表达了个人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并深刻地揭示出自己始终笼罩着阴云的精神生活和悲剧人生。
  在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作品中,首推的是当代钢琴家们争相演奏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我认为近两年来所听过的演奏中,俄罗斯钢琴家普洛雷涅夫弹得最为出色,当然,2003年年底在沈阳“辽宁新年音乐会”上,我与青年钢琴家郎朗合作这首作品时,他演奏得也相当精彩,既表现出这首协奏曲整体的宏伟构思和辉煌,又表现了俄罗斯宽广辽阔的国土和人民的热情奔放。柴可夫斯基的一些钢琴小型作品也都非常优秀,像《杜姆卡》(俄罗斯乡村景色)作品59号,《主题与变奏》(作品19第6首),《四季》中的《六月—船歌》与《十一月—马车上》等都是钢琴文献中的珍品,不仅展示了俄罗斯风情,还有效地提高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技巧,是我为学生选择的必弹曲目。
  我在哈尔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经常挤在舅舅和他的同学中,在留声机上听78转的唱片,其中就有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曲《忧郁小夜曲》和《旋律》。前者一进来就像说话一样,抑扬顿挫、如诉如泣,一下就把人紧紧抓住,美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那种真挚、哀怨的情感像一股暖流,直入心田,总让因远离父母而常常孤独的我,情不自禁地泪水盈眶,所以那时我甚至有点怕听到这首曲子。而《旋律》优雅动人,犹如从高处飘落的一根丝带,一下就把你的心缠住。舅舅第一次告诉我这位作者的姓名,从此我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却亦可夫斯基”。上高中后,我为拉小提琴的同学弹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及给拉大提琴的同学弹《洛克克主题变奏曲》伴奏,只觉得曲子非常好听,技术也很难,但看到演奏这些曲子的同学都是一脸虔诚,才知道柴可夫斯基的权威。原来在小提琴和大提琴领域里,这两首协奏曲无论从音乐表现上还是技术难度上都不亚于他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于是对柴可夫斯基我彻底折服了,心中充满了顶礼膜拜的感觉。
  然而,这位稀世的音乐天才的一生却充满困惑和矛盾,他深深地陷在这些矛盾中不能自拔。
  一方面,他对19世纪下半叶沙皇的专制统治极其不满,但同时他又深爱着祖国。他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写道:“不管我在意大利生活得如何舒服,不管它给我多少美好的印象,我现在以至永远都是忠于俄罗斯的……我爱俄罗斯母亲胜过爱任何人,我爱俄国的人民、俄国的语言、俄国的智慧和宝藏、俄国的美丽风光和风俗习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心目中的音乐家(7)
柴可夫斯基在业内也是一个矛盾重重的人,他虽然一度和“强力集团”的音乐家们相处甚好,但随着一些看法的不一致双方矛盾逐渐加深,以至于相互攻击,这些都给他带来痛苦和不悦,实际上,大家都是为了弘扬俄罗斯民族音乐。事实证明,柴可夫斯基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在艺术创作上善于汲取一切营养,不拘一格,兼收并蓄,所以他的作品无论在表现个人情感,还是表现重大题材,无论是刻画手法还是表现力,都较他的同胞略高一筹。柴可夫斯基与他的作曲老师不可一世的安东·鲁宾斯坦及尼古拉·鲁宾斯坦在一些创作的见解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甚至和演奏他《洛克克主题变奏曲》的德国大提琴家费特珍哈根,也由于艺术见解而产生矛盾……这些矛盾虽然使他不愉快,但并非是致命的,在他一生中给他创伤最大的还是他的感情生活。
  有关他从童年起,成长情况的资料很少,有些也不太可信,然而,从他尝试结婚所遇到灾难性的痛苦使我们对他有个大致了解:1877年5月,正当他的第四交响曲完成草稿的时候,他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学生、他的崇拜者米柳科娃订婚。本来他对女人不感兴趣,但由于米柳科娃的热情和主动,他动了恻隐之心,同时他希望结婚能治愈他变态的心理,免得周围的人说三道四。然而,事情的发展与他的想像完全不同,还在蜜月期间,他极度苦恼地从莫斯科的家中出走,虽然后来说服自己又回到家中,但更大的痛苦使他再次出走。在逃亡彼得堡的途中,他由于高烧,神志昏迷了两天,后在医生的劝说下前往瑞士休养。
  在柴可夫斯基结婚的前一年,他开始与梅克夫人通信,但他们约定绝不见面。从1877年起,梅克夫人每年资助他6000卢布,使他不为生计而耗费精力,得以专心创作,所以梅克夫人对柴可夫斯基中后期的创作功不可没。然而,在他们亲密地神交14年后,1890年梅克夫人突然与他绝交,这对他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时候的柴可夫斯基已经取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的作品在美国等地受到热烈的欢迎,英国的剑桥大学也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但这一切丝毫不能医治他内心的创伤,梅克夫人为何突然与他绝交?她听说了些什么?还是感觉到了些什么?都不得而知。189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