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村上春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心村上春树-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只从中撷取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条理性的评论,集成一册便大功告成了。
  即便如此,在听到“不想用单行本的形式出一本村上春树论吗”这一要求之前,我还不知道,自己就村上春树已经写下了足以成册的文章。
  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文学研究,所以,此前也不是没有撰写过作家评论。关于阿尔贝?加缪,我以前就曾写过相当冗长的论考之作,还受人之托,写过高桥源一郎论。不过,真正的作家评论也就仅限于上述两本吧,其余的就是零零星星的书评罢了。
  尽管是一个与作家评论无缘的人,但唯独关于村上春树,却非常例外地写了数量庞大的文章。当ARTES出版社的铃木先生告诉我“足以编成一本书”之后,我自己才察觉到了这一点。
  收录在本书内的文章,除了几篇属于刊登在媒体上的文稿外,其余都是写在博客上的东西。
  博客的好处就在于两点:因为没有字数的限制,一是可以任意地离题发挥,二是如果中途写不下去了,就那样戛然中断也无妨。所以,在本书收录的文章中,也可以随处见到因离题太远,最终在不得要领的情况下惨淡收笔的情形。
  但我又认为,难道不是也存在着某些只能采取那种写法(即使不是如此,至少也是采取那种写法更为贴切)的主题吗?
  小说也许就是那种属于例外的主题之一。
  在小说中有两种矢量在同时发挥作用,一种是使得故事完结、形式完善的矢量,另一种是把故事的架构加以解体,在混沌中碎裂散落的矢量。而小说恐怕就建立在指向秩序的力量和指向混沌的力量间,所产生的剧烈纠葛的平衡之上。指向混沌的###越是强烈,故事的结构就越是坚实而端整,而指向秩序的向心力越是强大,那么,故事就越是会产生扭曲和裂纹。优秀的小说总是让秩序和无秩序保持抗衡状态,从而用那种紧张感来###读者。
  就像本书也反复强调的那样,在村上的作品中总是发生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想,弥漫在村上文学中的这种“不可发生的性质”,或许就是小说从诞生的瞬间起就带有的原初性质吧。
  发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从死者那里收到信息、“青蛙君”在门口等候、羊男突然驾到。小说人物被弃置在依靠日常的逻辑、算盘和处世之道等所难以应对的荒谬而惨烈的境遇中。尽管如此,主人公们好歹算是幸存了下来,让读者们安心地舒了口气。
  我们之所以安心地舒了口气,是因为我们知道,那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其实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深谙这一点,只是佯装不知罢了。
  我们平时总是把小说分为“富于现实性的小说”和“充满幻想色彩的小说”这两个大类,在一种虽然安全但却无聊的和谐状态中闭目假寐。这是一种事先就设定好的和谐状态,即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不会发生,而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才会发生。
  而优秀的小说却冷不防把这两者捏合在了一起。
  日常性与非日常性在不知不觉之间架起了桥梁,而作家的才能就发挥在这种技巧的精妙上。无疑,村上春树在使用这种技巧上堪称天才。
  创作现实性小说的人不在少数,创作异想天开小说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创作具有现实性而又异想天开的小说之人却寥若晨星。我想,即使在这些人中,村上春树的才能也是出类拔萃的。
  比如,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就交错描写了在现实性的设定中所发生的非日常性事件,和在幻想式的设定中所发生的日常性事件。
  是把“现实世界的故事(冷酷仙境)”与“幻想世界的故事(世界尽头)”先分开来写,然后再串缀在一起的吗?——对于这样的问题,村上回答道:不,这部作品原本就是按照读者现在看到的顺序写成的。
  在一方的世界里涌动着“符号士”、“夜鬼”,而在另一方世界里却是独角兽的头骨在熠熠闪光。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故事就在作家村上春树中间,作为“一个巨大故事”的两种表现形式而被统合在了一起。
  倘如作家自身没有对统合这两个故事的更大世界有一种切实的感觉,那么,就不可能按照顺序,同步描写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就像所有采用“大饭店手法①”写成的故事那样。
  关于这个“更大的世界”,村上春树并不直接加以描写。不,毋宁说他所描写的所有故事都是对这个“更大的世界”所做出的断片式证词。或许这种说法更容易理解吧。
  这个“更大的世界”在故事中常常只会以一种阙如的状态出现,而决不会以指名道姓的形式出现。不过,在逐渐阅读村上作品的过程中,读者们会感觉到,这种阙如也是我们自身所阙如的东西。
  我们不是共有某个存在之物,而是共有不能拥有某个东西的事态。在不能这一点上,人类被超时空地维系在了一起。
  为了让读者切实地感觉到,没有存在于那里的东西的确“没有存在于那里”,技术乃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只有当一个原本不可能有关的世界与另一个世界架起桥梁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在那里存在着一个只有用那种方法才能窥见的巨大间隙。而给村上作品的世界性提供保障的,正是让我们感知到某个东西出现阙如的卓越技术。
  而这也是我通过本书的论证,所姑且达成的结论。
  在此,谨向ARTES出版社的铃木先生和船山加奈子女士表示谢忱,是他们为我提供了收集整理村上春树论的难得机会。
  关于村上春树的解读方法,加藤典洋先生和柴田元幸先生给了我莫大的启示。对此,我决不会忘记致谢。
  最后,向长期以来不断给我带来惊心动魄的阅读体验的村上春树本人,也由衷地表示谢意。请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多的作品以飨读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