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媚惑-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还在继续绣她的花。  我说欣儿啊!是我,你抬头看看啊,是我。  她还是没有反应。  过了好久,她抬起头,叫了声,相公,回啦!  我大惊,她怎么这样叫我。  可这时一个强壮的男子背着一捆柴进门了,那个男子称欣儿叫娘子。  欣儿原来不是叫我。  我正要上前问个究竟,问那个男子是谁?问欣儿为什么另嫁他人。  这时我醒了,迪文在我旁边,不停地叫我。  我睁眼一看,四处漆黑,到晚上了,我还在欣儿的坟前。  迪文说今天一天没见我,都急死他们了,天黑了还不见我回去,她猜我肯定到这里来了,所以就来找我。  我和迪文讲了我刚才的梦,说我梦见欣儿了,可她嫁给了一个农夫,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迪文沉思了一会儿,说也许欣儿转世投胎了,她能过上普通而幸福的生活这不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吗?  想想也是,也许欣儿完全不记得上辈子的事了。  更不可能记得我了。  弟弟和迪文的假期马上就要到了,他们快要回加拿大了。  弟弟正在收拾行礼,迪文叫住了我。  她说让我跟他们一起去加拿大,换个环境也许能改变心境。  我沉思着。  好久,我说不行。  我走了,爸爸怎么办?还有欣儿,我要常去看她的。  弟弟和迪文走了。

媚惑(四十三)
我还是继续过着那毫无生机的日子。  可在许多人眼中那是一种轻松、刺激而又向往的生活。  有人说婚姻是围城,可我觉得生活是一个更大的围城。  生活的围城中又有多如牛毛的小围城。  这个围城的人们向往着别人围城的生活。  可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他们始终都没有摆脱生活的城墙。  离开老家几年,这次回来发现变化不小。  也许是我一直没有心情去注意这些吧!  别的不说,宽带进了县城,网络成了看得见,用得着的现实。  当地政府还建立了一个清江热线网站,这个网站集新闻、文化、娱乐、游戏、论坛为一体。  我还有幸被聘请为文化版块的兼职网络编辑和文化社区的斑竹。  也许是我在文化圈里摸爬滚打了好多年,爬出点影响来了吧!  也许是我接触网络早,懂电脑,又认得几个字的缘故吧!  管他们怎么认为,我有幸又赶上这一拨了。  我已经喜欢和习惯有事忙碌的生活,越忙越好。  不敢想像我无事可做时会是什么样子,会发什么呆?会想些什么东西?  我现在除了和原来一样照常看书、读报、看新闻、写字外,还抽时间去清江热线更新文化版块的文章,去论坛回复读者的帖子。  网站刚建不久,人气指数太低,宣传力度也不够。  我是个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的古怪人,我得想办法增加人气。  我先给我的文朋诗友每人发一个宣传伊妹儿,再到几个大的文学网站宣传了一番。最后,回到文化版块再看看,已经今非昔比了。  文化版块成为了清江热线人气最高的栏目,我也成为了人气最高的斑竹。  现在的东西需要的就是宣传和包装。  广告就是老百姓的指南针。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媚惑(四十四)
我又一次像往常一样打开了清江热线,在首页上我发现了一个与往常不同的内容,是一则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的内容大致是说,在我们县城寻找一个女孩的父母和姐姐。  这个女孩现在在国外,她是由养父带出国的,这个养父已经年近古稀,想在临死前替养女找到她的亲人。  我是个好奇心特强的人,看完这则启事我就来了兴趣。我要替这个老人完成遗愿,最起码也要试一试。  我按照老人留下的电子信箱和他取得联系。  这个老人现在在加拿大,二十几年前,他在国内时曾到我们这个县城搞一个科研项目。  当时,他吃住在一个农民家里,并和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就在他完成任务后将要离开的前几个月,这家农民喜得一对双胞胎女儿。  这家农民很穷,没有能力抚养两个女儿。  老人看着可怜,就同意收农民的一个后出生的女儿为养女,走时带走了小女婴。  老人那时还是风华正茂的中年人,后来他去了加拿大,也把养女一起带了过去。  现在老人感觉是应该告诉养女身世的来龙去脉的时候了,所以在网上搜索我们这个县的网站,抱着一丝希望寻找着。  没有想到轻易找到了清江热线,更没有想到的是碰到了我这个热心人。  我向老人询问到了更多的有关他女儿亲生父母的情况和资料,以便于我的寻找。。 最好的txt下载网

媚惑(四十五)
我似乎有了新的工作或目标,抑或是任务。  我在脑海中这样记载着:  目的:寻找一个女孩的父母和姐姐。  途径:亲自去梅竹乡梅竹村询问查找。  线索:女孩父母的名字。  概率:50%可能找到,50%可能找不到。  经费:自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媚惑(四十六)
我轻装上路去了梅竹村。  先到梅竹村小学,向小学的老校长问起那个女孩的父母。  老校长深思了许久,轻轻地摇了摇头。  他说他来这里教书二十多年了,从未听说过村里有这对夫妇。  我只好又找到村里另一个高龄老奶奶。  这个老奶奶年岁已高,眼睛和耳朵都不好使了。  我问她知不知道村里有这么一对夫妇。  她想了许久,说她没有这么一个叔叔。  我又说:我是向您打听一个人,不是问您叔叔。  她的回答令我哭笑不得:你要打人?不是打我叔叔?  我这才知道老人的耳朵已经几乎听不见了,我说什么她都只能听出一个大概。  我又找了几个年龄大一点的乡亲,他们的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的。  没有。  我有点纳闷了,加拿大老人应该不会记错地方,也不会记错名字。  或许是年代太久了,毕竟相隔了二十几年,大家都想不起来了。  或许是他们搬迁了,隐名埋姓到了其它地方。  或许是这里有同名的两个梅竹村。

媚惑(四十七)
我逐步排除一个个疑问,最后的焦点落在搬迁上。  这还是听老村长讲起的。  他说在二十几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瘟疫,当时死了不少人,也有不少人举家搬迁去了周边县城。  我在想,这个女孩的家人是搬迁去了邻县呢?还是在死亡者之列呢?  如果是前者就还有希望找到,如果是后者就得破坏一段多么美好的亲人重逢的佳景。  谁都不想把一个感人肺腑的重逢故事导演成一个令人心寒的悲剧。  我继续打听当年的情况,可还是一无所获。  无奈,我只好收集了当时搬迁和失踪人的有关资料,先一一排除,然后追查在年龄上和家庭结构上相似的人。  在这之中,我发现最相似的几家人搬到了周边的几个县城的乡村,并且搬迁对象的范围扩到整个梅竹镇。  乡亲们也只能隐约回忆起当初一些人的大概去向,其它一无所知。  我开始一个县城一个县城周游寻找,被找到的均被一一否认。  最后的焦点落在了邻县的花桥镇的花桥村,当时搬迁去那里的有好几户人家。  我回了趟县城,把家里值钱一点的东西都变卖了。  因为自费寻找,我已经花掉了自己的生活积蓄,再加上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我的生活已经步入了险境。  可我不能失信于老人,我猜想老人正心急如焚地等着我的好消息。  我转了四次汽车,在崎岖的公路上颠簸了十四个多小时,才到达花桥村。  花桥村是一个世外桃源,有山有水的地方肯定是好地方。 。。

媚惑(四十八)
到花桥村后,我先去看望了一下欣儿的父母。  我理解他们失去女儿后生活的忧闷和心情的忧伤。  他们家我只来过一次,凭着记忆我还是轻易地就找到了。  在敲开门的同时,欣儿妈妈愣了一下,像是见了外星人一样。  也许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还会去看望她老人家。  这种惊讶的神情只持续五秒钟,随后她喜出望外地把我迎进屋。  她一直在担心我的生活,当她得知我这些年去了北方,也是回来不久时,她不停地说,都是苦命的孩子啊!  我也很关心二老的身体和生活,从欣儿妈妈口中得知,欣儿爸爸身体一直不太好,积劳成疾,经常病倒。  最后,我说到了我这次到花桥村还要办一件事。  欣儿妈妈听完后再次惊讶了,甚至呆了,一时半会儿没有回过神来。  许久,她才激动地动了动嘴,可欲言又止,似乎是太激动了,一时嘴不听使唤。  欣儿她妈,你怎么了?  我回过头,才发现不知何时欣儿爸爸已站在了屋外,像是在门外站了很久。  我忙打招呼,欣儿妈妈也过来拉着欣儿爸的手激动地想说什么,可又总说不出来。  欣儿爸爸打断了欣儿妈妈的激动,转过头来问我来干什么?  我说来看望二位老人家,这些年也不知你们过得好不好?  欣儿爸自从欣儿死后,就一直敌视我和我弟弟,认为我们兄弟是他们家的克星。  我知道欣儿爸对我们存在太多的埋怨和误解。  今天也一样,他对我没有半点好感。  欣儿爸进屋了,欣儿妈突然说了一句:我们家就是那一年闹瘟疫时从梅竹村搬来的。  我大惊,忙追问知不知道当年迁来的另外几户人家去了哪里?知不知道我要寻找的那家人?  欣儿妈正要说,却被欣儿爸打断了话,他简单地告诉了我另外几家的地址。  我知道欣儿爸不欢迎我的到来,我忙起身道谢并退出了大门。  我又依次去另外几户人家,虽然在一个村子里,但还是转了好几天才每户都跑到。  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都不是我要寻找的人。  他们虽然当时来自同一个梅竹镇,但来到这个花桥村之前都是互不相识的。  不仅他们自己都不是我要找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