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蒋介石驸马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信念----蒋介石驸马传奇-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铁桥微笑着打量陆久之:面前的青年人,出身世家,举手投足间有一种大家风范。他和蔼地向陆久之询问了一些情况后,觉得他不仅彬彬有礼,而且反应敏捷,应对如流,便对他很有好感。

  沉吟了一会儿,赵铁桥说:“你是连老介绍来的,出身名门世家,我是完全相信的。如果你愿意的话,我这里正需要一个机要秘书,做做起草文稿的工作;另外,我还想让你兼办一个航运的刊物,不知你是否愿意屈就?”

  有什么不愿意的呢?陆久之当然是求之不得。他当即就向赵铁桥表示:“我愿效犬马之劳,决不辜负您对后辈的栽培。”

  赵铁桥满意地笑了,短短的接触,他已经明白这个青年人定会胜任他交给他的工作。

  从此,陆久之便当上了招商局的秘书,兼任《航业半月刊》的编辑主任。

  常玉清这帮家伙,风闻陆久之又在上海露面了,原想给他些颜色看看,却得知他进了招商局。因为招商局是官商合办的大企业,牌子很硬,在上海滩很有威望,没有社会背景、来头不大的人根本连门也摸不着。而陆久之不仅进了招商局,而且还是赵铁桥的“红人”,常玉清得罪不起赵铁桥,也得罪不起招商局的后台老板,更得罪不起为陆久之写举荐信的连声海,所以,虽然心里忿忿不平,但也无可奈何,一时难以下手,只好暂时听任陆久之神气活现地走在上海滩上。

  但是,老谋深算的常玉清始终没有放松对陆久之的暗中盯梢。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搜集到足够的证据,逮捕陆久之(他明白暗害不能针对陆久之这类人),把他作为邀功请赏、晋升官爵的一步重要台阶。

  总之,常玉清手中的那张大网,一直常陆久之这个重要的“猎物”张开着。

十七:笔名艾艾
再说陆久之进了招商局后,工作一直相当努力,与同事们相处和睦,大家都很喜欢他。赵铁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机要秘书的工作量并不是太多,所以陆久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航业半月刊》中去。

  《航业半月刊》是一本介绍中国大江大河和航运知识的杂志,其中也颇有些像目前出版的旅游性质的内容。从刊物的文字来说,这本杂志是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

  招商局出资所办的《航业半月刊》,是由《申报》馆代为印刷发行的。《申报》的社长史量才先生,是个很有眼力且爱才如渴的有识之士。他初见陆久之,就觉此人不同寻常,很是另眼相看。史量才一再地相邀陆久之为《申报》写点稿子。感于史先生的一片好意,陆久之忙里偷闲,写了些时事评论之类的文章,常常发表在《申报》“自由谈”的栏目上,他当时用的是艾艾的笔名,这个笔名源于他小时候家人对他的爱称,因为他出生于端午节气之前几日,家家户户门前都插艾叶避邪,家人顺口就唤他作“艾艾”。因为时常写稿,陆久之由此也结识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副刊编辑周瘦鹃先生和黎烈文先生。对他们的才华横溢和深厚的文字功底,陆久之由衷地佩服。大家有时会聚在一起,谈谈时事,谈谈文学,相处十分和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十八:魔高一丈
没有特务找上门的麻烦,领导又器重自己,工作又顺利而合乎心意,结交的新朋友又非等闲之辈,陆久之的日子过得十分充实而有味。但他一直没有和组织切断联系,他始终把自己看成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适时地把自己的情况向组织汇报,时刻都想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为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为党组织的指示,陆久之巧妙地利用《航业半月刊》杂志的名义,用作者、读者座谈会、联欢会等形式,联系其中的积极分子,进行广泛的革命宣传。

  为了迅速成立轮船招商局海员工会,鼓励大家组织起来,以保障职工正常的工作待遇,不受虐待,不被无故开除,年轻的陆久之不顾辛劳,怀着极高的革命热忱,多处奔走,海员工会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宣告成立。

  组织上对他的行动十分满意,在“左”倾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不管主客观条件的是否成熟,指示陆久之酝酿发动海员*。

  受到组织鼓励的陆久之,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他马不停蹄地毫不含糊地执行着组织上的指示。

  然而,刚刚成立的海员工会,缺乏严密的组织性,甚至在骨干中都混入了一些动摇分子,他们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常常为特务、暗探所利用。而欠缺领导经验的陆久之恰恰没看出这一点。因此,海员工会的*斗争还处在酝酿阶段时,就被敌人扑灭了。

  还没来得及总结教训,常玉清向陆久之张开的网骤然间收紧。这个嗜血成性又狡诈到头的老狐狸,搜集了所谓陆久之的种种确凿证据:藏匿日共总书记佐野学一个月;暗通共产党,给他们通风报信;勾结社会名流,用心险恶,意欲倾覆国民政府……

  条条罪状,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都是要置人于死地的。而常玉清之所以对陆久之露出他本来的狰狞面目,不仅是因为他对陆久之往日的怀恨在心,最重要的是,陆久之声名显赫的父亲陆翰这时已经去世。常玉清当然就无所顾忌了。他认为收网的时机成熟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常玉清万没有料到,在他即将动手的前夕,他手下的亲信走漏了风声,使得陆久之从他那张细密的网中安然地滑脱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九:特约记者
得到常玉清将再次下毒手的消息后,陆久之冷静地分析了一下自己所处的危险局势,经过组织的批准,陆久之和陈宗蕙带着他们刚满周岁的女儿陆蓓莉,仓促出逃日本。

  告别上海前,陆久之特地向史量才先生辞行。

  “史先生,近日我将离开上海,去东京留学。特向你道别。”

  史量才是个聪明人,在这人心惶惶的*岁月里,这个青年人定是遇上了什么麻烦,才会去东京留学。但史量才并没有询问陆久之去东京的真正原因,脸上也并没现出什么诧异之色。

  “趁着年轻,到国外见识见识,才能开阔眼界,这是一桩好事嘛!”他笑容满面地说,“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中国。久之,你到了那儿以后,可以学学他们治国的经验,他们技术的先进……将来可以更好地报效中华。”

  陆久之不住地点头称是。

  “先生的教诲,在下当始终铭记于心。”

  史量才看着面前这位谦虚又聪明的青年人,想起自己近日牵系于心的一桩事:日本政府目前正加紧军事战备,对我国虎视聃聃,随时都可能发动侵华战争。作为社长的他,正准备拟派一名记者,常驻日本,把日本的最新情况发回国内,想了几个人选,似乎都不是很理想。这会儿,陆久之不是要到日本吗?他的文笔极佳,思维又敏锐深刻,还是个爱国青年,这不是最佳人选吗?

  “久之,我有个建议,不知你能否考虑一下?”史量才对他说,“我想委派你作《申报》驻东京的特约记者。”

  那还用考虑吗?有个特约记者的身份,在国外出行都会方便许多。陆久之自然是欣然从命了。

  “史先生,在下一定不负您所望!”陆久之向史量才郑重地保证。

二十:一叶孤舟
辞别史量才后,陆久之便和妻女一起,登上了东渡的客轮。

  客轮在苍茫暮色中慢慢驶离码头,驶离上海,驶离中国。倚在栏杆上,眺望着碧波万顷的大海,愈来愈远的故国,陆久之的心情变得非常沉重。

  上次去广州避难,也是坐船,但心情显然没有这会儿沉重。因为广州毕竟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去广州并没有那种远离故国、亡命天涯的感觉。但如今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去一个陌生的国度,而且是作为一个流亡者,实在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个人的感情是错综复杂的。在平日,一心忙于工作的陆久之并没有觉得祖国、故乡特别可爱,因为每日生活在祖国母亲虽是满身疮痍、但依然温暖的怀抱中,感觉迟钝了。但一旦远离这个怀抱,那种万般不舍的依恋之情便油然而生。

  这一去,不知何年才能回来?不知能否再见到亲爱的的战友?祖国的山河面貌是否会有所改变?

  陆久之在心里默默地祝福着祖国,他同时想起自己白发苍苍的年迈的老母。母亲对作为长子的自己,一直是怀着很高期望的,她总是深信,这个生性颖悟的儿子是会带给她骄傲的。但事实上,自己带给母亲的是担惊受怕,让母亲为自己时时操心。实在是太不孝了!

  刚刚学会走路的小蓓莉,挣脱母亲的怀抱,摇摇晃晃地向父亲走过来,陆久之弯下腰去,抱起了可爱的女儿。望着女儿不谙世事的明澈清滢的黑眼睛,他的忧虑少了一半,但思乡的情绪始终萦绕在心头。

  面对着茫茫无际的大海,陆久之轻声念起李商隐那首著名的《巴山夜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叶孤舟在茫茫大海上飘浮,陆久之的心中有着那样一种强烈的飘泊无依的思乡之情。

一:全新生活
1930年的春天,当日本的樱花灿烂若云霞之时,陆久之和陈宗蕙来到东京。

  通过关系,陈宗蕙进了二阶堂日本女子体育专科学校,陆久之进了铁道学校业务科。两人开始了另外一种全新的生活。

  铁道学校的学员,都是铁道部门的职工,由单位保送去进修的。这个学校的优点是:凡是学员,都有铁路局发的免费坐车联票,可以到处畅通无阻。而铁路沿线火车站上设制的专门接待铁路员工的招待所和饭馆,可以半价优待。

  利用这种优越条件,陆久之经常在节假日、寒暑假到各地去调查,了解风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