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需要自由市场:市场的力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发展需要自由市场:市场的力量-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高法院的判决引起的政治和法律上的强烈争议,极大地鼓舞了非法定居者的信心。他们继续坚持对抗,把最高法院称为“流氓和恶棍”,宣称这个糟糕的判决必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肯塔基州的一位议员强调了非法定居者在土地上的开发行为的建设性意义,指出他们的努力工作使得国家得到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最高法院的判决对此视而不见。
  对法院判决的批评逐渐延伸到对法官权威的批评。人们开始攻击法官们的非民选性,认为他们正是因此才敢于无视社会现实。肯塔基州的法官在处理类似案件时拒绝承认最高法院的判例。
  除了肯塔基州以外,其他许多州也纷纷批评最高法院的判决。到1830年,完全支持给予非法定居者权利的州增加到24个。到1856年,又有10个州加入这个行列。最高法院在这件事情上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在这种形势下,美国联邦政府也认同了这种趋势。中央政府的官员们开始承认非法定居者在开发土地、使土地增值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非法定居者从“令人恐惧的违法者”变成为“令人尊敬的开发建设者”。他们的行为不再被定义为侵占和掠夺,而被认为是劳动和创业。也许正是从这时候起,所谓西部开发者的形象才开始有了正面和积极的意义。华盛顿眼里的暴徒已经脱胎换骨成为国家英雄。

当代中国(29)
民间规则进入正式法律的大门已经打开。接下来就是法律专业人士的工作了。国会议员们开始起草法律。非法定居者购买国有土地的价格被一再降低,最低限量的购买面积则一再缩小,方法也被大大简化。起初还规定对非法定居者的土地要进行测量,后来连这一环节也被省略了。一系列立法的最终结果是,1867年通过了《宅地法》,成年公民只要经过登记,就可以在西部免费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如果他在这块土地上居住或耕作满五年,就可以获得这块土地的所有权。
  《宅地法》的公布,是漫长的美国政府和民间互动的结局。双方终于在这时找到了彼此的契合点。而这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发现法律”的过程。法律从来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戒律,而是现实经验的总结。“法律活在人们心中”这句话并不是要人们做驯顺的良民,而是要求立法者有能力和耐心去发现法律,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把自己头脑中设想出来的法律下发给人民。在许多国家,人们之所以不遵守法律,甚至根本不理睬法律,正是因为那种法律远远脱离了人们的现实。
  财产所有权,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因素,是任何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确立有效的财产权,必须是一个“发现法律”的过程。变革中的社会确实需要一种政治策略,这种策略的核心任务就是在现实中找到真正发挥作用的所有权社会契约,并将它们纳入正规的法律体系。所有权的变革能否成功,就在于此。
  美国城市的郊区化
  许多美国人都住在城市的郊区,而并不住在市中心。郊区的住宅,生活条件往往更为优越,吸引大批中产阶级前往居住。对美国城市的这种郊区化趋势,有各种评论。本文介绍了这种郊区化发展的起源。私营建筑公司在其中发挥了创造潮流的作用。
  莱维顿(Levittown)在美国是一个著名的词,指的是莱维特父子建造的郊区城镇。这种城镇的发展,引起了美国城市化格局的重大转变,大大促进了美国城市的郊区化。
  二战结束以后,大批美国大兵返回国内。这批人可为数不少,超过1600万,而且大多是年轻力壮之辈。在战场上厮杀了几年以后,他们回到家乡,该建设自己的小日子了。他们要结婚生子,要拥有自己的家、自己的住房。1946年一年就出生了新生儿340万——这就是所谓的战后“婴儿潮”。怎么满足这突然爆发的对住房的大量需求呢?这成为了摆在美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时的美国,在住宅供应方面有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数量严重短缺。1930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及随后的世界大战,使得可用于建造住宅的资源数量大大减少。房地产商或者破产,或者转行,新屋建造数量很少。那些退伍的大兵,拿着为数不多的退伍金,想要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中购买住宅,基本上是痴心妄想。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暂时和父母挤在一起居住。
  这时,美苏之间的冷战也正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下,能否为人民提供足够多足够好的住房,就非常重要,具有制度竞赛的意义。杜鲁门总统宣称:“在证明我们的*体制可以为我们的人民提供像样的住房以前,我们怎么能指望在欧洲推广*呢?”而所谓“像样的住房”,在美国人看来,就是独立的带院落的住房。这种住房区别于苏联那种集中居住的公寓式住宅。美国人讽刺那种集中式的住宅是“巢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当代中国(30)
杜鲁门总统设法说服国会,向建筑业投放了几十亿美元的财政拨款,推动住宅业的快速发展。这笔钱主要用于帮助退伍军人获得低息贷款。莱维特父子机敏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会,他们抓住了这个机会,投身住宅建造业。
  战前,莱维特父子就曾从事住宅业,并取得了成功。战争期间,他们为美国海军一家造船厂的工人建造住房。通过这些项目,他们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大批量、低成本建造住房的经验。这种经验帮助他们在战后开创了美国住宅业的新时代。
  1947年5月7日,莱维特公司在纽约郊区购买了4000英亩土地,宣布要在这里建造2000套住房。这些住房结构简单、便宜,配备家具和主要设施,主要供退伍军人家庭租用。这个项目被称为莱维顿。在这个项目出现以前,美国的住宅建造业一般都是小规模的分散项目。莱维顿是当时全美最大的住房开发项目。莱维顿住宅充分体现了住宅建造的工业化性质。
  为了加快建设进度,降低建设成本,莱维特父子专门建立了制造房屋半成品的工厂。半成品从工厂运到工地以后被组装成房屋。这样一来,房屋建造速度就大大提高了。1947年当年,莱维特公司建成了2000套住房。这是当时美国建房速度的最高记录。
  2000套住房投入市场以后,很快就全都出租出去了。还有更多的退伍军人在排队,想要租到这种住房。莱维特父子乘势而上,宣布将再建造4000套住房。而且,这些住房将不再出租,而是直接出售给消费者。
  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西部牧场主式的房屋是理想的住宅形式。这种房屋宽大舒适,有自己的院落。投其所好,莱维特父子就把自己将要建造的住房称为牧场主住房。当然,由于土地面积的限制,纽约郊区的住房不可能拥有西部农场那样大的面积,但在独立性、舒适性上,莱维顿住房确实很接近牧场主的住宅。这样的独立住宅售价7990美元。当时,美国家庭的平均年收入是5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依靠政府和银行推出的分期付款政策,普通的刚结婚的年轻夫妇也完全有能力购买一套这样的住房。
  当然,这样的住房是位于大城市郊区的,远离城市的中心。但是,19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大力发展高速公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住在郊区的不便大大减小。更重要的是,由于市场在获得土地、自由建设方面没有什么人为的障碍,当莱维顿吸引了越来越多居民以后,相应的购物中心、娱乐场地和社区中心也相继建造起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获得公共服务方面已经和城里没什么大的区别,甚至更加舒适惬意。
  到1951年,莱维特父子在纽约郊区一共建造了17000多套住宅。容纳了将近10万人居住。由于各项公共设施的完善,这里已经从单纯的居住区演变为纽约的一个巨型郊区,这实际上是纽约市范围的大幅扩大。“莱维顿”这个名字已经不胫而走、声名远扬了。1950年7月3日,老莱维特当选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莱维顿的名声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大量来纽约的游客都想要到这里看一看。这里的知名度仅次于自由女神像。
  1951年,莱维特父子从纽约转战宾夕法尼亚州,在费城郊区又建造了一个莱维顿。这个莱维顿占地6000英亩。区内同时兴建了丰富的公共设施,包括美国最早的一批郊区购物中心。这个莱维顿地跨四个行政区域,虽然不能单独建市,但按照人口规模计算,已经成为宾夕法尼亚州的第十大城市。 txt小说上传分享

当代中国(31)
1955年,莱维特父子又来到新泽西州。吸取了宾夕法尼亚州的教训,他们尽量避免跨行政区域的规划。这一次,他们集中购买了一个乡的大部分土地,并重新划定行政区域。这样从一开始就保证了莱维顿住宅区有效的公共治理。这个莱维顿在公共设施的建设方面更加成熟,居民的生活从一开始就非常舒适。
  这些莱维顿社区成为其他人效仿的对象,美国城市郊区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了。二战以前,美国郊区也有住宅分布,但规模很小,很分散,远远不能被称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莱维顿等社区出现以后,大批人口开始从城市中心区域转移到郊区。到1970年,美国的郊区人口已经超过了市区人口。这成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以后的又一次历史转折点。美国的那些大城市,通过不断向郊区扩张,兼并了许多周边的县市,甚至跨越了州的界限。这些大城市已经从原有的单一中心格局,转变为分散性多中心的大都市区格局,甚至转变为容纳了大量人口的城市带。
  现在,莱维顿式住宅被认为是非常理想的居住地。在,相比于老城区,这些社区居民的同质性很高,生活宁静,公共设施则丝毫也不落后于中心城区——也许更好。在莱维顿社区,家庭的作用非常重要,社区的公共精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