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启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哲学启蒙-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同角度的资源,每种生物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生存着。自然包容万物,是因为自然以它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足以让一个事物乃至一个物种得到足够的生存资源。也正因为如此,物种之间的世界正如互不相通的生存资源与生存方式一样难以共通。同样一片土地上,人、狗和鸟的世界却是彼此隔绝的。

  因而人所理解的世界,只能被人所理解;人所定义的世界,只是人生存其中的世界。而它只是一面。这之外的世界,人无需了解,也不可能了解。人所定义的一切,人的意识对外物的一切反应与反映所形成的结论都足以让人自己信服,但并不是正确的认知,更非真理。人了解人所能了解的,猪了解猪所能了解的。猪不能认知人能够认知的世界,不能和人像人与人之间那样分享情感,是因为它的生存不需要如此,因而不能如此。

  人因为同样的原因不能认知人之外的世界。

  因而可能是同样一个世界,但是任何一个物种生存其中的世界都是这个可能同样的世界的片面的一部分。

  最终我们不知道是否真正存在一个我们定义下的世界,这个世界被我们以我们的方式去感知,同时又能以同样的内容被其他生物以它们的方式去感知。即使存在这样一个世界,它也被无数生物以各自的方式定义,而其中一种,是人的世界,是人感受到的世界。它只用来说服人,而不反映真理;它只是人的肉体形成的意识世界加工后形成的结论,同人生活其中的片面世界一样,也只是片面的结论。

  种内个体意识间的隔阂表现与种间隔阂类似。

  不但由于各自生存其中的世界的彼此独立而在物种之间存在意识的鸿沟,人作为一个物种只能生活在人的世界里;而且物种内意识相互也不可逾越:作为个体的人与其他人因为先天基因和后天养成的不同而产生的结构、本能与生存方式的差异虽然比较微弱,但就性质而言却无异于自然界里物种之间的差异,不同人之间的世界同样彼此独立,人的意识世界之间也存在与种间意识世界之间类似的鸿沟,其意识世界之间同样是相互隔绝的。

  总而言之,意识的个体差异、语言与翻译问题、历史问题、科学问题以及在主观能动性、成功、疾病、犯罪等诸多现象上的认识误区乃至意识在个体间的隔绝等诸多意识局限性的表现都无一例外的表明了意识世界的边界:个体。意识无法逾越对应的个体,作为一个个体的局限体现了对应意识世界的全部局限。

意识囿于个体的原因
意识囿于个体的原因

  一.大树模型

  二.意识与抽象及抽象过程的个体基础

  三.由意识生理色彩体现的个体在局限意识中的决定作用

  一.大树模型

  1.

  可以把一个人的意识世界看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意识世界中的每一个念头、每一次冲动和表现意识世界的每一句话、每一种习惯都可以看作是这株大树的一片片叶子。每个念头、冲动、话语、习惯似乎游离不定、变化不居,但正如风中的树叶虽然随风摇曳却始终只能局限在一个范围内一样,意识的每个细节虽然难以捉摸,却始终局限在一个变化区间内活动。对于每一片树叶来说,决定这个范围的是叶柄、枝蔓、主干,而对于意识世界的每一个细节,决定它们的则是相应的先天基因、思维方式、生活习惯。

  叶子虽然数目繁多、难以计数,但是每一片叶子都有柄可循、有枝可依;每片叶子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如此纷繁芜杂,却并非是偶然。叶子出现的精确位置难以捉摸,但每片叶子所处的范围却可以确定;整体上看叶子纷繁芜杂、无章可循,然而考察其中的每一分子,却又可以从容的去把握。叶子都是被决定的。之所以只能呈现出目前的状态,是因为其叶柄固定于此处,而枝条也刚好生长发育到相应的成熟程度,进一步讲这又是因为更早期更主要的枝条向目前的位置延伸。……由此可以追溯到这棵参天大树的幼苗时期和萌发这个生命的种子,以至形成这粒种子的遗传物质。是一粒经过无数次细胞分裂的种子长成了现在繁茂的大树,是早先的每一次分裂决定了树干、枝条以至每一片树叶可以呈现的状态。

  对于意识来说,虽然每一个意识的细节都捉摸不定,但是同树叶一样,它能呈现出来的状态都是被决定了的。虽然意识世界的整体就如一棵参天大树一样复杂且充满变动,然而意识世界的整体和每一个部分乃至最难以捉摸的每一个细节,也都如那棵大树和它的每一根枝干乃至每一片树叶一样:虽然仍然无法确定每一瞬间的精确状态,却可以确定无数瞬间出现的无数状态的总体情形。犹如电子绕原子核的高速运转,虽然每一瞬间的位置不可预知,但在所有瞬间电子出现的位置的集合却是层次清晰可以预知的。*

  '脚注'*这是量子世界测不准原理在宏观世界的表现吗?我无力以足够的物理学知识回答这个疑问,但我认为宏观世界的规则只是微观世界的规则在宏观范围上的外化,即便对宇宙力学同样如此。目前微观世界尚有很多相对而言极不明显的规律和现象被忽略,并且对于微观世界的了解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正是这些被忽略或仍处未知状态的规律可以充当联结微观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桥梁,解释宏观乃至宇宙的未解之谜。也正只有对微观世界作艰难但却非常必要的探索,才能弥合宏观物理与微观物理的裂痕,达到无数理论物理学家梦想的物理学理论的统一。

  意识无论多么诡秘、游移,却始终无法摆脱“枝干”——基因构成、思维方式、性格秉赋,从主体自身的角度来看尤其如此。意识的每一个细节——如瞬间出现的念头、随口一说的话语、冲动、下意识的举手投足,甚至深思熟虑后的行动、艰苦脑力劳动后的结论——其实都如每一片叶子一样,它们能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都是早先就被决定了的。就个体而言,最终决定叶子的是早期的幼苗乃至种子,而最终决定个体意识的则是该个体的初始形态。这样的初始形态可以认为是一个人的童年,也可以认为是一个胚胎,更可以认为是形成胚胎的遗传物质。

  意识的每一个细节和大树的每一片叶子一样,都是被决定并且可以被追溯的。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转瞬即逝的念头,都可以追溯到你的童年、幼年乃至你还是一个胚胎、一个受精卵时。是形成生命的遗传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在日后按照程序运作的轨迹,决定了一个生命及其意识的每一个细节在各个阶段能够表现出来的状态。

  当然,大树当前呈现出的状态并非它当前能呈现出的状态。决定后者的是先天因素,在考虑因素难以预知但必须考虑后天因素的情况下主体的状态将是一个范围,是可能性的组合。而决定前者的是先天因素与特定后天因素的结合,在此情况下主体的状态已经是特定的现实,是必然性的体现。尽管能够表现出来的状态与实际状态并不精确符合,但它却是实际状态的阈限所在。肥沃的土壤作为特定的外部条件都有利于乔木和灌木的生长,但二者在相同外部条件下的生长却不能趋同。

  并且如同一棵树木一样——红杉的树种必然将发育成一株大树,而樱桃的树种则无论如何也不会高大;乔木的幼苗不会长成灌木,牡丹的种子也不会发育成勺药——意识世界,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性格秉赋,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它们都早就被先天决定了。因而尽管意识世界的纷繁芜杂、灵动多变,令人眼花缭乱、望而生畏,却仍有据可考、有章可循。意识世界流露出来的似乎不可捉摸的每一个细节,都如那风中摇曳的叶子一样,是被决定的、必然的。

  2.

  当一个人身患绝症或犯下牢狱之灾时,我们往往把原因归咎为不良的习惯、性格上的弱点;而对于成功人士,我们同样倾向于好运气、勤奋、聪明之类。实际情况往往远非如此。当你觉察到一个人的异常时,那异常往往不是被觉察到的那么简单,有如当你被失眠困扰多年时,问题往往不只是失眠一个。

  其实这些灾祸抑或成就乃至人生中所有的非常之处都不过是片叶子,它们是特定的种子在相应外部条件下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当我们在努力寻找其不同寻常的原因时,忘了当事人其实都是在和我们相似的生活着,我们更忘了不仅仅是在幸运与不幸上某些人显得突出,而是在相似的生活中他们的每一个细节都显得与众不同。

  是生活,更确切的说是他们这些个体自身就与众不同,因而能在相似的环境下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成功、疾病或其他一切突出的个体差异不过是最让人注意的一片叶子。但是也只是一片叶子而已。同时伴生的还有其他无数片不那么引人注目但是同样必然的叶子,它们一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与众不同的人。

  因而一个饱受失眠折磨的人,他往往同时受到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的困扰;而且现在的失眠很有可能是从某次精神创伤之后开始;而这又很有可能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耐受力较低的潜藏了缺陷的基因导致。当一个人表现出疑病症时,他也不只是一个疑病症患者,该注意到的是他是否还有精神分裂、抑郁、自卑等症状;而且在考察这些症状时,更应该注意到病患长期以来是否生活在一个紧张单调、缺乏人情、充满敌意的环境里,病患性格的养成是否和父母过度的保护以及错误的引导有关联;甚至首先应当考虑其家族是否有精神病史,因为亲子遗传甚至隔代遗传就可以轻松的解释某些严重的精神疾病。

  吸毒成瘾的人的大脑存在着和吸毒有关的缺陷,行为的某种不正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