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传医话系列(一):中医观念治大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师传医话系列(一):中医观念治大病-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弟子:中医认为应该怎样判断和治疗疾病?

  先生:中医永远在“知一”的情况下,采用两分法来区别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情形和结果,因此中医在疾病的分类方面异常简单,不会创造很多的疾病名称,也不会产生太多复杂的治疗程序,但要真正把握病机非得全面掌握中医理论才行,这就显示出医者的真正功夫了,往往是,一般人治不了的复杂病,到了真正中医人手里,很快能够断出生死时速,子丑寅卯。

  弟子:真的那么神吗?什么叫“知一”?

  先生:所谓“神”的概念在后面有专讲,“神”在中医的概念里很重要,好像外延很广,在哪里都有用,其实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变化不测谓之神”,别人掌握并能够获得预料结果的能力,在你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你会瞠目结舌,就像刘谦的魔术,不知谜底的情况下大家都称刘谦很“神”,但对于懂得的人来说,很容易看破,所以做魔术的人很怕人揭破谜底,就一层窗户纸而已。

  不丢弃整体就是“知一”,任何时候中医都不会放弃整体观念,而整体概念在中医里绝不是机械死板,是个十分活跃、外延很大的思维工具,它的外延会根据观察病情的需求向宏观和微观发展,如果很难找到病根,中医会一直找下去,一直到找到为止,当然对于中医理论掌握的越完整全面,治疗效果越迅捷、治疗结果也越神奇。

  一个简单比喻就是:你的手里拿个坏苹果让中医诊断,中医除了会追究生长苹果的枝条和树冠(宏思维)还会认真剖析苹果形、神以及内部的详细病变情况(微思维),而那些情况正好是和中医理论相匹配的东西,并能够把预后的情况也准备好。

  现代的许多中医医生,因为学习中医的方法较古时候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已经很难迅速完整地掌握中医理论了,一些中医古籍对于他们来说成了可以随意丢弃的东西,这犹如数典忘祖,一门可以随意抛弃根本的学问,仍然希望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吗?他们治病的方法看起来更像西医,因为对于中医理论不太清楚,或者模棱两可,导致中医衰退和信心不足是预料当中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这也怨不得他们;

  当今之计,仍然想致力于中医的人士应该引起惊醒,未来的中医将会担当医疗的主流,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前提是掌握的知识一定要正确,并且具有科学普及性,“时刻准备着”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弟子:怎样认识中医的“两分法”?

  先生:事实上中医从来没有分出过“两分法”这个概念,只是为了向你表述清楚中医治病的核心才拿出来用一下的新名词,但却是根据深入思考后拿出来绝不能歪曲中医理论的东西。

  所谓“两分法”,首先“知一”,就是把握整体;其次是知阴和知阳、明析利弊;其次知五行往复,脏腑、经络、形体,母子传移等秩序变化关系;再次知三阴三阳、表里、开合、传变的转移,对这些内容都能够了然于胸的人,你能说他不是好中医?

  弟子:中医治病的道理我略微懂了,三阴三阳我弄不明白?

  先生:这些仅是中医理论当中的专有名词,刚开始听会很不习惯,三阴总结起来就是阴,是阴分化成太阴、少阴和厥阴的结果;三阳总结起来就是阳,是阳分化成太阳、少阳和阳明的结果,五行本身也是阴和阳分配的结果,在气化、无形的状态,叫“运”,即在天空、在气的状态,中医叫“五运”;在物质、有形的状态,叫“行”,即在地球上、在身体里面叫“五行”这些在后面有专讲,都是强调生命机体的动态功能,都是活的东西,是十分严谨和科学的中医理论,有兴趣接着看。

  弟子:所以讲到根本上,您说疾病只有两个阶段?

  先生:对,就是治未病和治已病两个阶段!具体到人体,追踪阴阳二字就能把握治疗的真谛:不是虚就是实、不是寒就是热,不是里就是表,总有偏重面和诊断的依据;医圣张仲景就把人的疾病分成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实际就是阴病和阳病两部分,其它的就归属到杂病里进行讨论;

  讲深点,阴病多发生在形体脏腑机械运转功能性方面,阳病多发生在形体气化功能和精神情绪层次方面,所以在中医那里常会听到:劝人不要生气、气机不化、阴盛阳虚等,或者反过来说的一些中医名词。

  弟子:能不能举个例子让我明白中医的实用性和简洁性?

  先生:病人的病灶在身体的上部,或者表面,就采用超越的方法,让病变发散出去;病人的病灶在身体的下部,就采用宣泄的方法,让病变排泄出去;病人的病灶在身体的中部,就想办法让身体吸收掉,如果仍有遗留,继续采用上法直到好为止。

  弟子:中医的治法真是巧妙、直接啊!疾病是活的、会变化,治疗的方法跟着改变,不知道的人还都以为曲折!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八章 调神就是抓根本
第三十八章 调神就是抓根本

  弟子:前些天去一名老中医那里实习,碰到一个有趣的病例,我摘录了对话内容请您评价一下(医生和老太太是熟人):

  老太太:大夫,我头晕、胸闷,血压又高了。

  医生:不是没事了吗,怎么又高了?

  老太太:不就是为了孙子嘛,我让他多吃,他妈妈不愿意,吵了两句。

  医生(半开玩笑说):送你一个字:“贱”。

  老太太:吵就吵了,临后还不让我带孩子,这不,血压就上来了。

  医生(半开玩笑说):再加上两个字,送你三个字:“贱骨头”。

  老太太:哎哟,您提醒我啦,真是“贱骨头”,我干嘛呐,生气真不值!

  医生:这是您的药,总共十块半,拿好。

  老太太:太便宜了,您一定要加上就诊费,否则中医可怎么活?

  先生:做中医的都有一个本事:很会“劝病”、或者“拉家常”,并不着急给病人开药,“劝病”体现在治疗方面的功能,就是中医很重视调节病人的观点和情绪,实际就是调“神”。

  弟子:得病了,中医强调调“神”,“神”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怎么调?

  先生:“神”怎么看不到?“神”无处不在,只是无法量化(其实是很精准的量化),在中医里,神和心是相通的,在这里专指的是思维和情绪,调神必须通过调心才能得到好效果!如果每一个人的“神”都一样,还怎么能叫成人的世界,这个世界每一个像树叶这样的东西都无法雷同,何况是人的形象、思维和情绪?现代科学证明:人的情绪可以带动70%的疾病,中医一上来就抓住人“神”的一面,马上可以控制住70%的疾病,效率之高其它医学无法比拟。

  弟子:思维和情绪不是大脑的功能吗?心脏只是一个输血的脏器而已,哪里有大脑那样的功能?难怪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先生:中医生命理论超越了一般人对于生命现象的认识,包括现代医学的许多认识,是生命根本医学,是结论性过程医学,如果动不动就呈现出僵硬死板的静止生机,那还能叫做揭示人体生命本质的中医学吗?中医理论规定:生命现象必须有阳性(心脏跳动)主持;不能产生片刻的疏忽和死机,光有静止不动的大脑只能带动死尸,西医解剖那么多尸体就是证明; 

  心脏是人体动力的总枢纽,一刻也不可以停歇,在功能上呈现阳性的特征:主动;大脑是髓之海,呈现阴性特征:主静;静而无为,是大脑的特性,人的一切“神”的表现皆有大脑指挥和安排,但大脑却是静的、却是无为的,解剖大脑对于认识全身机能的活动,无法达到中医揭示生命本质的要求,只能看到很多髓状的静止的“曲折沟回”,这正符合传统文化对于医道“无为”观念的认识;最“无为”的东西,才是价值体现的核心,“心藏神”是中医里著名的一句结论性语言,是“阳有阴生”在中医理论里面的正常体现,由此可以看到要把这三个字搞清楚跨度有多大,中医的内含有多丰富。

  中医规定:大脑叫做泥丸宫,她是静中有动,是身体一切表现的集大成者,她的所有价值,都体现在管控心脏的能力上,而心脏是执行泥丸宫命令的一国君主,所以“太一”是临驾于君主之上“心”的幕后决策者,而她在人体中几乎是“不动”的;这就是大家只知道有君,而不知君上还有“太一”——“太上老君”的道理和原因。中医把大脑叫做泥丸很有意思,实际上更有深意,这和自然之初:“混沌”的概念遥相呼应,大脑每发出一次思维和指令,不亚于发生一次宇宙“大爆炸”,身体和机能都得跟随,中医不会乱起名字,这正是中医理论十分严谨的标志之一,也是师从自然又一铁的事实。

  弟子:什么是“太一”,就连我在中医里都没有听说过?

  先生:太极之下就是太一,她是生命一号,是太极之子,就像毛泽东常被叫成一号首长,过去的皇帝被叫做天子一样,处处彰显着太一的重要性;“太一”是“天系’的集大成者;对应人体就是大脑的功能性名称,强为她起一个名字叫“本神”,人体的整体相关性功能都是在本神的协调下完成的,在平常时候本神就住在她的泥丸宫里,因为脏腑是国君心下之臣,所以她的一举一动瞬间就能让脏腑撕心裂肺、肝肠寸断;这样的内容被遗失太久了,只是为了确定大脑的地位才把她请出来,目的是快速还原黄帝岐伯的完整中医理论,被人那么长时间误解,中医实在是没有面子。

  弟子:中医怎样证明大脑在工作?

  先生:因为大脑工作的内容十分微妙,都是精微物质在传递,很难观察并掌握到大脑的具体动态和结果,所以中医巧妙地利用藏象的功能来解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