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南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味蕾上的南方-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列队去到中心岛,这时候再把棍子撤掉,于是集结的蚂蚁们就炸开了,它们不再围绕着骨头讨论或者沉思了,它们纷纷四散希望找到一条出路突围出中心岛去,一些脾气急躁的蚂蚁失足跌入水中,尝试泅渡突围,多数蚂蚁在泅渡中被淹死,小部分蚂蚁居然顺风游过了水洼,历尽艰险,我都感觉到它们呵欠呵欠地打着哆嗉,浑身湿漉漉的,寻找着回家之路。
  二
  蚂蚁有六只脚,两根触角。蚂蚁的脚是呈放射状支撑的,一边各有三只脚,支点集中在胸部,与其生着大颚的头部非常接近,这可能是蚂蚁特别有力的原因,在十六倍的放大镜下观察,显然可以发现蚂蚁身体的力学结构方面的优势。蚂蚁的触角特别值得科学家来研究,因为它可能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测试仪。在蚂蚁的身上,最发达的感觉器官当然也就是这两根触角了。蚂蚁的触角为膝形,工蚁12节,下颚领6节,下唇须4节。雌蚁触角13节,雄蚁触角14节,但是工蚁的触角最为发达。蚂蚁触角的基部最长的一节叫做柄节,其余合称鞭节。鞭节的最尖端的一节,也就是最后那一节,主要用来感受蚁巢的气味;倒数第二节,用来判断同种但来自其他家族工蚁的年龄,即判断对手;倒数第三节,则是用来辨别自己或其他工蚁在路上留下的足迹信息素,这三节如果去掉,蚂蚁就会迷失方向。其他几节,主要用来感受蚁后、卵、幼虫和蛹发出的信息素。蚂蚁触角的构造与笛子一样,是一根多孔的中空管,蚂蚁无时无刻不将这两根触角摆来摆去,其中的原因便是可以清楚了。
  

我爱蚂蚁(2)
蚂蚁是一种用气味说话的动物,它释放信息素而不是用声学语言来表达思想,这就难怪小时候我们都不愿意吃被蚂蚁爬过的饼子,那是有蚂蚁的思想的饼子,它是类同于霉腐后又被烘干的气味。敢许有许多种,我只大体上知道这一种。在赣南的山冈上,那皮质的大黑蚁巢,它确实有烘烤牛皮的气味,这样的信息素释放在哪里都不易消失,我相信。我到进城到湖北以后,学着别的孩子用樟瑙丸在地上划圈,把蚂蚁圈在里面团团转。其时不理解为什么蚂蚁会被一种味道给困住,学人一样捂着鼻子不是就可以逃走了吗?晓得了蚂蚁必须打开
  感觉系统才能行走的秘密以后,我为此感觉乐不可支,蚂蚁的化学语汇如果破译了的话,我们就可以像戈培尔那样骗蚂蚁上钩,而是集团的,并且还要开发出许多革命性的效率模型。
  在蚂蚁的智慧照耀下,美国人现在根据蚂蚁找食的方式开发出新的电脑计算方法,瑞士人则根据这种算法,去安排运油车的行进路线,英国###又据此为通信网络内的信号传输安排最佳路线,提高通信效率……若干方法可以统一为“蚁群优化计算法”。
  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发现蚁群寻找食物时,蚂蚁们会分头四周游荡,如果一只蚂蚁找到食物而又自己拿不动,它就会返回巢中通报同伴,走时沿途留下它的信息素,大群的蚂蚁就沿着足迹信息素去食物的所在地。但是,蚂蚁信息素是会逐渐挥发的,因此,如果有两只以上的蚂蚁同时找到同一食物,又选择不同的路线回巢,那么,绕弯的路线长的那条蚁道上的信息素会挥发多一些而气味比较淡,蚁群就选择另一条更直或者说更近的路线前进,这条路上的信息素就浓一些,蚂蚁根据信息素的浓淡判断路线便捷,这也十分神奇。
  根据这个道理,计算机编程专家将在电脑程序中设计虚拟蚂蚁,让它们在各种路线上游荡,并留下随着时间逐渐消失的虚拟“信息素”。如此根据信息素较浓的路线更近的原则,计算机就可以选择出最佳路线了。
  但是,我小时候都完全不知道这些,我一直以为它们有一个人类至少也同猪类一样的鼻子,用这个鼻子闻味道,触角呢?我以为它是蚂蚁的手,因为它总是去触碰食物,看上去就像用两只手去把食物扒到嘴里,这跟人是一样的。我小时候还认为,蚂蚁是一种会放屁的动物,因为它们在找到食物以后,总是情不自禁地用屁股敲击大地,这简直就是在放屁。
  人有人言,虫有虫语,任何生物都拥有自己的独特的交流方式,并保证它们在漫长的时间里,存活于地球这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恶劣环境,并且还敢与人类争夺空间。人言具体有多少种?恐怕也是没有人搞清楚的,虫语就不必说了。一般而言,虫子交流的语言就是信息素。虫子的所谓信息素就是由虫子体内产生的微量化学物质。这些微量化学物质的气味有时候能把人给薰倒,比如臭屁虫的臭屁,那是很吓人的。蚂蚁的气味不是那么浓,但是像大蚂蚁巢,其气味就十分浓烈,那信息素当然也就是隆重得不得了。小蚂蚁分泌出的尾迹信息素就是告诉别的蚂蚁它要表达的信息,如有食物,或者敌人来了;蜜蜂则可以释放出示踪信息素,以此召唤其它工蜂向来犯的敌人发起进攻。蜜蜂的示踪信息素好像人可以闻到,有点乳香的气味,有点甜。人类研究出其它物种的信息素大约有200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有警告、集合、示踪、性信息素等四种。人类在仿生学方面,昆虫类的物理能学得多一些,化学能学得少一些,也许人类是一些错误,比如人类如果仿造出鱼类呼吸水溶氧的器械,就可以在海底造屋,驻在海底的房子里观察海洋,这有多么美丽?
  人体之内也有信息素,人由于较少依靠信息素交流传达信息,就不大容易感受到信息素
  。有科学家从人体皮肤细胞中获得了11种信息素,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信息素,就像指纹,所以储备人的信息素也是确认身份的方法之一。夏天,人体汗水中的赖氨酸和乳酸能够被雌蚊子所接受,它们也是信息素。人体的汗腺还能够分泌出丁酸,人通过鞋底约有2x1011个丁酸分子留脚印中,警犬可以将丁酸气味闻到并作出判别。人类关于信息素的研究正在深入,人自己能够发出带有气味的标识性的物质,若再能制造出蚂蚁触角般灵敏的探测仪,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会有新的改观。比如有一个人抢了人的东西逃跑了,警察只要取得他的信息素,输入全国联网的计算机系统,这个人就再也跑不掉,因为交通系统、旅店系统的探测仪闻到这个信息素,就会报警。当然,还可以扩展到更多的计算系统里面,就看其作案严重与否了。
  但是,现在还不行,过去的人犯了选项方面的错误,前者是将指纹作为一个人的唯识别标志,后来改成了DAN,但都太麻烦,哪有气味探测仪简便呢?轻视蚂蚁是一个错误,它长得的确非常美妙,其它昆虫也一样,在信息素的传递方面,给人类的研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但是化学探测确实难度大了一些。
  另外,蚂蚁至今还给人一个大大的误解。蚂蚁在上午太阳非常明亮的时候,也常常爬到花盆上去,因为茉莉花的叶子上经常有蚜虫,蚜虫多半又会分泌一些蜜露,蚂蚁喜欢吃蚜虫排泄的蜜露。蚂蚁爬到茉莉花的枝上,就开始寻找蚜虫,蚜虫多半在嫩枝上吸嫩枝上的甜汁,吸得肚子滚绿滚圆的,撑得不得了,蚂蚁就上去,用两根触角敲击蚜虫的腹部,一敲一震,蚜虫就排出一大滴蜜露,蚂蚁立即上去吸入存于嗉囊。那姿态当然看上去是不那么雅观的,好像是搂着蚜虫的腰啃人家的肥臀呢。但这又有什么呢?确实是一种享受哦。但是,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比如,一棵嫩苗,它是先引来了蚜虫,蚜虫再引来了蚂蚁,蚂蚁吃掉了蚜虫,可是嫩苗也死了,这时候人会忘了蚜虫而记起是蚂蚁总在上上下下,就认定是蚂蚁咬死了嫩苗,这其实是冤得很的事情。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我爱蚂蚁(3)
蚂蚁呀蚂蚁,很多年了,我在王府井的百货店里看见塑料袋包装的樟瑙丸,还立即想起是不是买它一些去圈蚂蚁呢。
  三
  我一直以为,蚂蚁是舞蹈家。这种想法我一直保留很久,包括黄蜂也是,奇异的是科学家也认为一亿年以前,蚂蚁和黄蜂是有着亲缘关系。我以前认为,欧洲的舞蹈才是正宗的舞蹈,中国只有秧歌舞和划船舞,这都是劳动的娱乐化形式。比如秧歌舞,南方水稻种植区有一种劳动叫做挪田,这项劳动就是两手叉腰,或扶一手杖,脚绕秧苗一周,将杂草苔藓挪到一起,再踩入泥中。经常一块田里,小两口这么面对面,双手叉腰,头戴竹笠,以秧苗为圆心双脚轮换作圆周划弧,同进同退……那样子蛮好看的,而这种劳动只要换在舞台上不在田里面就行。
  蚂蚁的舞蹈家联想,我不是正经观察蚂蚁跳舞得到的,在赣南的山冈上,那种红壤土地上生长的巨大的黑蚁子,我觉得它们有时候在竹笋上面,或者在竽头的叶子上面,是优美或疯狂的舞蹈的,却也多少嫌它们的爪子略多,总之不及水虱那样优雅及轻盈的。但是,蚂蚁的舞蹈家的形似则无人能敌,因为欧洲十八世纪的仕女图及舞蹈家,都是穿着那样一条用钢丝绷圆了的阔大裙子,腰又是细的,上身一点点短,这活像一只蚂蚁,蚂蚁才像那穿大裙子的舞蹈家。所以,我觉得蚂蚁至少是与舞蹈有关联的。由此,每当我看欧洲人跳舞,我就会联想到蚂蚁跳舞。
  平常的人,是很难在显微条件下观看蚂蚁的,因此也就不大清楚蚂蚁的身体,像我那样,总把蚂蚁的触角当成手了,这是很要不得的。当然,选择鼎空多刺蚁(别名:拟黑多刺蚁)是比较正确的,这种蚂蚁是中国卫生部唯一认定可以食用和药用的蚁种,比如说,有一天中国的肉店也上蚂蚁肉了,那它就是鼎突多刺蚁的肉。蚂蚁肉,非常香的呢。
  鼎突多刺蚁,属膜翅目,蚁科。在中国的广大土地上,自然分布在广东、广西、贵州、浙江、福建、江西等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在国外主要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