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元经-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5。胃镜可诊断上消化道息肉及隆起性病变;并进行治疗。 

  6。胃镜急诊查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可确定病因;并进行治疗。 

  7。上消化道慢性炎症;需借助胃镜检查诊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可经胃镜诊断及随访。 

  8。胃手术后病例发现症状;可经胃镜发现病变并随访。 

  9。胃镜检查也可发现其他少见疾病;有的可进行胃镜治疗。

  胃镜检查痛苦大,并对安全性程度不高、胃镜消毒效果一般,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大。根据此,设计了一种测胃丸,大大的降低了人们在食管,胃等的检测时的痛苦程度,安全性程度高、胃镜消毒效果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测胃丸做进一步的说明:1。光导纤维,2。 微型照相机。

  将测胃丸吞下,测胃丸沿着食道向胃中进入。微型照相机(2)可以对食道,胃,十二指肠进行拍照,然后通过排泄使测胃丸出来。将照片传入电脑,就可以对食道,胃,十二指肠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决定治疗方案。

  
  
  
  
  
  
  
  
  
  
  
  
  
  
  
  
  十二 降低二氧化碳的砖块

  
  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和传染疾病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根据此设计了一种降低二氧化碳的砖块,可以用于建筑建筑物,从而吸收掉产生的二氧化碳。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降低二氧化碳的砖块进一步的说明:1。 透气不透水薄膜 ;2。 透气不透水薄膜 ;3。  降低二氧化碳的砖块

  在降低二氧化碳的砖块(3)中加入光合细菌的培养基。由于透气不透水薄膜(1)(2)的作用,空气会进入降低二氧化碳的砖块(3),但是培养基不会流出。进入砖块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被光合细菌吸收,释放出氧气。通过透气不透水薄膜(1)(2)的作用,氧气又进入到外面空气之中,从而达到了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人体循环
第一章   经络穴位

  
  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具体脉络 

  肺经 

  呼吸系统、甲状腺、皮肤 

  大肠经 

  结肠、直肠、上呼吸道(副鼻窦、咽喉为主)颜面下部皮肤、口腔 

  胃经 

  胃、乳腺、膝关节 

  脾经 

  免疫、内分泌、肿瘤、结石 

  心经 

  心脏、血管、大脑、神志 

  小肠经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肩关节 

  膀胱经 

  脊椎、泌尿、生殖系统、关节 

  肾经 

  生殖、泌尿系统、腰、脑、耳、骨骼系统 

  心包经 

  心脏、血管 

  三焦经 

  淋巴系统、炎症 

  胆经 

  胆囊、胆道、神经、微血管、呼吸 

  肝经 

  肝脏、眼、生殖器、神经、筋膜 

  规律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阴,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循行走向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穴位:

  医学上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也叫穴、穴道。“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说的就是人体的穴位共有365个,而每个穴位的共性是“节之交”。也就是说穴位的形成是由于节与节之间的交替所致的。那么,什么是节呢?虽然节的含义很多,但这里由于365这个数字提醒了我们,这里的节指的是每一天之间的交替,很明显是指每天的子时这个时间位置。为什么交替就会产生穴呢?因为这里是一个转折点,这个时候是阴阳交会的时候,是内在生命力最平衡旺盛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就形成了穴位。我们知道,人体处处是穴位,但由于这个阴阳交会的特殊性,使得某些地方就形成了比较特别的孔窍——穴位。打个比如,尽管地球处处都是孔窍,哪里都可以与天气交通,但如果你在某个地方挖个洞,则这个地方与天气交通的能力很明显就比其他地方强,而这个洞,就是地球的穴。所以,归纳来说,穴位的基本功能就是与天地自然进行交通。附图为人体经络穴位全图。

  
  
  
  
  
  
  
  
  
  
  
  
  
  
  
  
  
  
  第二章   第三只眼

  
  人体并不像我们解剖学中所描述的那样密闭和独立,其实人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脑具有电波发射与接收的能力,不但能接收也能传送思想信息,也容易受到大气层中电荷的影响。其主要的出入口就在于人们所熟知的穴位。按部位来说,人体第一重要穴位百会穴有点类似七鳃鳗的顶眼和一些蜥蜴的单眼。而动物学中也提到七鳃鳗的顶眼及那些蜥蜴的单眼与这些动物的日周期活动有密切关系。动物学还进一步描述这些顶眼和单眼都与松果体联系着,由此我们可以推知我们人体也应有第三只眼与松果体连接。考古学家发现远古时代人头颅骨具“第三只眼”。而英国皇家科学院发现大脑前部有一只眼睛的委缩点。很明显我们那只眼与第六感有密切关系,但由于我们长期没有使用而退化,同时它的功能则由松果体继承。从小孩的灵感往往比老人多,创造性比老人强的角度我们也可以一定程度地证实人体与外界联系的大驿站就是松果体。  

  《淮南子》讲:“孔窍四肢皆通于天。”“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     

  这里所谓的孔窍就是我们所说的穴位。“皆通于天”这四个字是概要地讲了“天人合一”的道理。“天人”怎么合一?就是直接与人体“经络”有关。同时要明白“合一”是要有“通道”,要有“门”。道家养生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即是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天体是一个大宇宙,大宇宙与小宇宙是“相通”的,方能“合一”。《太平经》讲:天地宇宙是万物大生命的根源,日月与地球便是这个大生命分化出的小生命,人与万物更是天地间分化出的小生命,无论是大小生命,他们根源同体,生命活动的法则、大小生命的原动力都是气机变化的作用。“气机的作用”,这是点破了作用即在气通经脉。中国道家内丹学直到唐代,道家吕纯阳综百家之长,摆脱了炼外丹的影响.而步入了修丹道气走经脉,以打通任督两脉,使人体内气运行气脉中循环不息,所以道家养生学玄机是一个“通”字。“通”的关键是要通任督两脉,任督通才能百脉通。由此可见人体经脉即是通过“气机”的作用实现天人相通。为此,丹道养生的玄机就是一个通字。“通道”是人体的经脉。那么,《淮南子》讲:“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这个“孔”与“门”在那里呢?要解出这个孔,与“门”的玄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