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 父母的道歉会换来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位父亲当着孩子同学的面,严厉批评了孩子,孩子很难过,认为父亲可以批评,但不该当着同学的面。父亲并没有在意,直到第二天孩子不愿上学,父亲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了。父亲郑重向孩子道歉,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于是,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了。父母真诚的道歉换来的是孩子的敬佩和欣赏,更换来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2。 父母道歉后,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
  那位父亲答应以后不再当同学的面批评孩子,说了一定要做到,因为只有落实在行动上的道歉才会有意义。如果父母表示歉意时很诚恳,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不改变,这种行为会大大伤害孩子,甚至比不道歉还伤孩子的心。
  3.父母的行为会世代相传
  正如闻一多所说,他之所以那样对他的孩子,是因为他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他的。所以,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不会随着自己生命的结束而终止。无论是好的品质还是不好的习惯,都很有可能随着教育子女而世代相传。因此,请父母用行动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
  『教育名言』
  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中国)钱学森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有时不能忍,猝然发雷霆;继思不太妥,道歉亲上门;于是又合作,相谅心气平。
  ——(中国)陈毅
  。 最好的txt下载网

7.争取做孩子心中的偶像
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会在心中树立一个偶像,也许是哪位科学家,也许是哪位艺术家,也许哪位影视明星。树立不同的偶像表明选择不同的人生方向,比如以球王贝利为偶像的孩子和以爱因斯坦为偶像的孩子的人生道路肯定不同。然而,这些名人毕竟离我们太远,能真正引导和影响孩子未来的,还是孩子最近的亲人。因此,还请父母努力争做孩子的偶像。
  『经典事例』
  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画家和艺术家。他的父亲唐·若塞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美术教师兼画家。毕加索在刚会走路时就经常在父亲的画室里玩耍。他常常惊奇地看着父亲用画笔将五颜六色的颜料涂抹到画布上,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父亲特别喜欢画鸽子,其中一幅巨大油画给毕加索留下的印象最深。每当毕加索回忆起这幅画,他就非常激动,不厌其烦地告诉朋友们:“里面有成百成千成万的鸽子,那些鸽子都关在笼子里——那个巨大的笼子。”后来人们发现,画面的鸽笼中实际只有9只鸽子。但是,可见父亲的这个作品深深地影响着毕加索,以至于毕加索后来也创作出扬名天下的《和平鸽》。
  毕加索曾深情地说:“每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想到父亲。对我来说,男人就意味着唐·若塞……”
  『教育感悟』
  每个父母原本都是孩子的第一偶像,随着孩子的长大,认知能力的提升,父母的偶像地位很有可能被别人代替,这意味着孩子开始想从别人身上吸取养分。而毕加索认为“男人就意味着父亲”,说明他对父亲有深深的崇拜和依恋。
  如果孩子对父母有强烈的崇拜,说明父母身上有一处或多处闪光点,能不断地照耀孩子的生命。孩子对父母的敬佩就像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牵引着孩子的方向。正如,儿童作家冰心非常崇拜父亲,从小立志要做像父亲一样的人。如果孩子都想做同父母一样的人,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轻而易举了。
  『身体力行』
  父母在提升自己道德修养的同时,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孩子的偶像。
  1.有崇高的品德
  父母若想成为被人尊敬和崇拜的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无论贫穷富贵,无论年轻年长,一定要具备的就是高尚的品德。比如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同情心,为人处事不偏不倚、大方得体,有坚强的意志等等。当然,这些品质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但只要有信心,用行动去落实,父母一定可以做孩子的偶像。
  2.及时提供帮助
  偶像绝不是被人膜拜,而是真真切切可以为人的生活提供帮助。正如有人说过:“盐的最大职责是咸味。”没有实际用处的偶像是虚幻的,对他的崇拜也是盲目的。所以,父母所具备的良好品质、学到的丰富知识和宝贵的人生经验,都是要用来帮助自己和别人的。所以,请父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及时地提供帮助给他人。当父母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的时候,在孩子眼中,父母一定是异常高大的。
  3.亲切但不失庄重
  人通常愿意把离自己生活很远的人树立成偶像,很大成分上是因为距离产生的美,或者因不了解而产生的幻想。实际上,不是偶像离我们太远,而是生活中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近到没有度,彼此失掉了礼让和庄重。所以,我们要学做亲切而不失庄重的人。只有守住“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自然就把握住了礼貌,做孩子的偶像也就有了基础。
  『教子参考』
  在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中,依然需要不断提升自己。
  1.关心孩子是基础
  父母要想做孩子的偶像,最基本的就是在生活中多关心孩子。这不仅是做偶像的基础,更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没有生活上的关心,即使对孩子人生之路有再理智的规划,孩子也很难认为这是我的好爸爸或好妈妈,孩子没有这样的喜爱,又怎会认为他是偶像?
  2.引导孩子成长的路
  孩子每到一个人生的转折点时,父母要有能力去引导孩子。比如,孩子遇到重大考验或挫折,面临找工作、选择伴侣等问题时,父母准确地指导不但会让孩子受益不穷,更是在不经意中提升了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那么,父母靠什么给孩子准确的引导?恐怕不仅仅要靠自己的人生经验,更要靠正确的认知和敏锐的判断力。所以,父母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有能力引导孩子人生的路。
  3.为孩子做“好学”的榜样
  一个一问三不知的父母,应该不会成为孩子的偶像,当然,也不是说父母要有多渊博的知识才能做孩子的偶像。父母虽然很多知识不了解,但被孩子问到之后,父母只要愿意主动去寻找答案,并和孩子一同学习,相信孩子会更加尊重父母。所以,只要父母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意识和举动,自然就拥有了永远发光的宝珠,照亮孩子的前程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孩子对父母的恭敬和崇拜更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名言』
  父母要做好榜样,做孩子心中的偶像,帮助孩子出类拔萃。只有你自己做好了,你才可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
  ——(中国)章晨
  父亲在孩子的眼里,不仅代表着权威,更是孩子心中的偶像。
  ——(中国)唐乾
   电子书 分享网站

8.重身教但也不丢言教
“教育”就是上一辈人把正确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辈人,而传达的方式有很多种,用行动去影响叫“身教”,用语言去启发和引导是“言教”。作为父母,能说出一句适当适度的言语,就像给溺水的孩子穿上了救生衣。所以,请父母在重身教的同时不要丢言教。
  『经典事例』
  唐太宗李世民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请了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给孩子们当老师,并嘱咐子女们要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得知儿子对老师不尊敬,就批评儿子说:“以后你们每次见到老师,就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无礼。”此后,儿子们见到老师都是恭恭敬敬,上课也认真起来。
  唐太宗和儿子们相处时,时时不忘启发他们。一次父子们一起吃饭,唐太宗问孩子们知不知道饭的来历,孩子都说不知道,唐太宗说:“这是农民辛勤劳动种植出来的,只有不误农时,让老百姓高高兴兴种好地,你们才会永远有饭吃。”一起骑马时,他告诉孩子们:“马是代人出力的牲口,不要让马太累,才会永远有马骑。”一起划船时,他又告诉孩子们:“船好比国君,水好比百姓,水能载船,也能覆船,你们以后当国君,要牢记这个道理。”
  『教育感悟』
  “言传身教”是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条件,父母在重视身教的同时也不要疏于对孩子言语的启发和引导。一句古语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明正确而有启发性的言语,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重点在父母有没有能力用一句话就让孩子茅塞顿开。
  如果父母所说的话可以长扬孩子的善行,并挽救孩子的过失,那么,这样的语言就是最好的教育。当然,语言强大力量的发挥主要还是以身教为前提的,没有以身作则的形象,只有侃侃而谈的道理,孩子很难信服,语言也就没法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了。所以,父母的言传和身教一样都少不了。
  『身体力行』
  父母要在平时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语言能力。
  1.善于思考
  俗话说:“真感情,好文章。”意思是自己亲身体会到的感受,表达出来一定打动别人。所以,说出来的话不一定辞藻华丽,而朴实和真诚是最重要的。而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总会从自己的人生体验中挖掘出一些道理,而这些道理又融汇成自己的感受,这样表达出来的言语才是发自内心的。
  2。 要多读好书
  一个人要想把自己的感受或者人生的道理表达出来是需要借助语言这个工具的。虽说不用辞藻华丽,至少也要表达准确,用词恰当,这样才会使别人听得懂。有的人,想表达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说,找不到想用的词,说明词语储备比较匮乏。父母平日里尽量多读一些好书,不用刻意去记词汇,只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不知不觉就知道该说什么了。
  3.言教重在讲道理
  言语的教育重在启发和引导,就像唐太宗对儿子们一样,通过生活中的吃饭、骑马和划船,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