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春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里春秋-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封闭脆弱的人,更需要有人引导他们如何正确对待人生。

  就在那个小伙子死去那天,我的心中总似响着一曲无声的挽歌,心情相当沉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我的中文自考
我的中文自考

  
  王平

  1999年11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正是下班后不久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沿着被白雪覆盖的道路,来到了一个青年女教师的家中。从她那里我只呆了短短的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出来的时候拿着两本《古代汉语》,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推着车往家走。这一天是我走上中文自考的起点。这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为那13门陌生的中文专科课程而兴奋不已。接下来的日子二十八岁的我便如回到了学生时代,读书与考试成了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第一次报考的课程是《古代汉语》、《*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概论》三门课程。《古代汉语》上下册,放到一起真比砖头还要厚。因此,我便把二分之一的可用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古代汉语》上,剩下的二分之一花在了另两门课程上。冬季早晨快五点钟的时候天还很黑,妻子和女儿都在熟睡,我却穿了衣服,披上棉袄,到客厅开始“用功”。烧火楼早晨不烧火真的有点冷,有时我甚至得把棉帽子戴上,方能坐安稳。读《古代汉语》,如同与古代文学家交谈,一般人都觉得枯燥乏味,我却能体会到个中的深意和趣味儿。《*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概论》则分别是哲学家和政治家,徜徉在两本书的世界里,内心充实而高贵。晚饭后,妻子和女儿在客厅看电视,我却在小屋神游在书的世界里,再次重温做一名好学生的感觉。一周又一周的日子如同一串又一串音符,与平淡的生活中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产生了不同的鸣响。我的生活也因参加自考而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2000年4月下旬的自考日子从容来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自考,我的考点是市里的一所有名的小学,市里的另外几所学校也都被定为自考的考点。这天上午八点多,我与几百名男男女女的考生同时迈进考场的大门,然后分别走进不同的考场。我们的考场有将近三十名考生,一律背对着黑板坐着。老师宣布完考场纪律不久铃便响了,考生们开始了答题。这天上午考的是《*理论概论》,自我感觉良好。第二天下午五点钟当我坐在回家的出租车上的时候,对后考的两门课程还是怀着几分担心。其后,我怀着忐忑和期待度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光。分数下来用电话查分时,我心里很有些紧张,结果三门课程都考过了七十五分,都过关了!

  2002年5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我坐在赶往哈尔滨的火车上,准备到该市一所著名的大学参加计算机无纸笔试。第二天上午我来到了这所规模宏大的学校,与省内各地自考生排队报名。令人费解的是这次无纸笔试的内容仍是DOS方面的,而我在家里看的教材,参加的上机辅导班都是WINDOWS方面的。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愁开始在我的心底蔓延。坐了一千二百多里地的车赴省城考试,总花费得一个多月的工资,考砸了回去将如何面对妻女?当天傍晚我走出旅店,真快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东游西逛地想发现电脑学校,甚至想从网吧中找到一位可以辅导我的老师。花几百元钱学费也是值得的,因为自己对DOWS几乎一无所知。旅店附近并未发现“目标”,结果自己也只能是扫兴而归了。在旅店同住的魏全林也是来参加计算机无纸笔试的,他说学过一些DOWS方面的知识。原来老师就在身边,我可以虚心求教了。考试的前五天是辅导班学习,前三天我觉得自己比猪还笨,几乎一窍不通,尽管辅导老师讲的挺好。我有点心恢意冷了,前十二门课程全部一次考过,这最后一门计算机非要狠输一回吗?我的心里老上火了。不过,还得保持积极心态,拼一拼呀。不懂的基本知识我就在课余时间问全林。这位刚认识的戴眼镜的七台河朋友老讲究了,总是每问必答。辅导班最后两天我终于掌握了基本知识。考试那天,每人一台微机,气氛十分严肃,有人还不幸被清出考场。我与全林挨着,从容地答着每一道试题。回家的时候,我与全林握手话别。半个月后,通过电话我查到了自己的计算机考试成绩,我合格了!

  2002年8月初,我领到了汉语言文学自考专科毕业证书。

  2003年我通过了六门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课程,到此为止总共考了19门课程,全部一次通过。这19门课程我几乎都比较喜欢,尤其喜欢《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专题研究》等课程。能够支撑我坚持勤奋自学的主要原因,就是缘自对中文的热爱。记得在考《外国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专题研究》这两门课程时,监考老师还表扬了我,因为我答得比较好,考试纪律相当好。当时自己简直有点儿无地自容,自己这点儿“小出息”哪够老师当众表扬的份啊?这两门课程我都考了八十多分。我学中文也是有功利性目的的,那就是拿到学历后报考公务员。因为自己所在的单位很不景气,才百分之六十开支。2004年3月我终于有机会报考公务员了,我报考的是市里的一家大机关,只招一名科员。考试日期是4月份,比自考晚一周。因此,我只好放下了已经报考并学得差不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美学原理》两门课程,一心一意准备公务员考试。自考那两天我第一次缺考了两科。等到公务员考试成绩一下来,自己才考了第五名,方知这种竞争性的考试难度太大了。

  2004年10月我又参加了中文本科公共课《英语》的考试,结果连30分都没有考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也就是初中的,尽管几年来一直自学着《大学英语自学教程》,可仍是啃不动这块硬骨头。于是,2005年秋天我选择加考三门中文课程以顶替外语考试。自学这三门课程的时候,琐事多一些,不知哪来的“火”自己患了“根尖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拔了两颗牙。我是在深秋颇有几分寒意的日子,完成了这几门课程的考试的。考试成绩一下来,把自己吓了一跳:《唐宋诗词鉴赏》、《中国文化概论》、《应用现代汉语》分别考了60分、70分,60分,两门课程险些没有过关。

  最令自己狼狈不堪的还不是外语考试,是2006年3月论文答辩居然败下阵来。真是“不败则已,败则一败涂地”,这种花费高的考试自己竟然没有考过。自己虽然发表过小诗小文,但毕竟不熟悉论文的写作,而且这方面学得也很不到位。2006年3月下旬答辩结束后,自己怀着失落的心情坐在回家的火车上。从知道自己答辩不及格那天起,连着几个月在一觉醒来的时候,都突然想起“论文”,一种难以言说的惆怅挥之不去。外语考不过去算不了什么,因为它太难了,论文答辩大多数人都能一次通过。当年9月份我再一次赴哈师大成教院,答辩的论文仍然是《祥子的悲剧及其意义》,这次总算通过了这门实践课的考试。

  2006年11月下旬,三十五岁的我终于领取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证书,这是我六七年业余时间刻苦努力的结晶。我虽然没有继续考公务员,但从不后悔为学习中文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我诚实地去学,去考,去领取没有水分的学历。我还应该感谢撰写教材和负责考务的每一位老师。对我来说,这一段学习时光是美好的,也是令自己终生难忘的。

乡村的婚礼
乡村的婚礼

  
  王平

  父母结婚是在三十八年前,正是*时期的1970年。具体情形我无从知晓,但我后来听母亲说,那时父亲是用马车接的母亲。我出生的时候,一家三口还没有自己的房子,而是借住在亲戚家里。

  老舅结婚大概是在二十五年前,那时我已经十多岁了,记忆中的那天是很热闹的一天。老舅接媳妇儿的车用的是大队的“五十五”拖拉机。那时老舅没有穿西装扎领带,老舅母也没有穿婚纱,不过在我的眼中他们两人都很漂亮。姥姥的土房是“两屋一厨”构造:两间睡觉屋隔一层墙,厨房直通风门,也是连接两间卧室的走廊。老舅和老舅母的新房就设在临近风门的那一间,另一间则是姥姥的卧室兼全家的客厅。典礼是在姥姥家院儿里举行的,由现在的村支书,当时的电影放映员当的司仪,仪式挺简单的。那天的酒席当然是很丰盛的,乡亲们平时很少吃鱼吃肉,自然吃得有滋有味儿。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我就长到了自己该娶媳妇儿的年龄。我结婚那年是1994年,那时农村同龄人结婚都有新砖房,新娘子还陪送大摩托。新郎穿西装,新娘穿婚纱已成习俗。21英寸的日本东芝电视机,一台四千多块钱,是那时的时兴选择。我虽然在镇里工作,可婚礼完全按照农村的套路举行。除房子是单位分的公房外,别的与年轻的农民没有什么区别。我的“临时新房”占用了父母家的大屋和客厅,被褥、家具、电器摆满了两个屋子。接媳妇儿时用了十多台轿车。那时岳母给的改口钱红包里装了一百零一元钱,取“百里挑一”之意。我的婚礼司仪是从市里请来的,典礼就在父母家的小院儿举行,亲朋好友们围了一大圈儿。录像师给我们录了像,司仪的说辞也挺逗的。单位领导讲了话,父亲和妻子的姨夫代表双方家长也讲了话,真的是挺有喜庆气氛的。

  后来我又干上了业余婚礼司仪,主要为农村的新人们主持婚礼。农村结婚典礼有的仍在自家的小院儿里举行,有的选择在镇里的饭店举行,有的甚至还把城里的乐队请来助兴。新人的房子装修得又宽敞又漂亮,塑钢窗、地面瓷砖儿,象楼房一样整洁美观。屋里摆着时兴的家具、家庭影院,有的甚至还有液晶平面显示器的电脑,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