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盘在元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地盘在元末-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元代税粮分为丁税和地税两种。丁税每丁粟二石,地税每亩粟三升。诸色户计按照各种规定分别交纳地税和丁税中的一种。儒、僧道户种地纳地税,不纳丁税。军、站户也不纳丁税,并且可免四顷的地税,其余按亩课征。

征收秋税和夏税。两税之中以秋税为主。征科江南夏税之制,定于成宗元贞二年。但在成宗以前也征江南夏税。江南征夏税的地区,实际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世祖年间开始科取的地区,即江东和浙西。另一类地区包括浙东、福建和湖广行省北部。江西行省(包括今广东省部分地区)和湖广行省南部在此之前向未征收夏税。夏税的征收办法和数额,一般也以南宋旧例为根据,各地不尽统一。北方的丁、地税和包银、丝料及南方的夏秋二税、科差外,元王朝政府收入又来自于各种税课。这些税课的内容分别是:盐税、茶税、酒醋税、商税、市舶抽分、额外课,以及金银铜铁之课。【以上资料原文摘录自《中国全史元分史》,因为剧情需要有所删减请勿苛究】

因为琉球地处偏僻,少有人顾。琉球之民大多皆为黑户口。刘由趁着这个漏洞在衙门里做了一番手脚,就将收税的活计给揽了过来。要说元代的税收工作却是颇为让人诟病。其中就有臭名昭著的包税制度!刘由就通过自己的关系又狠心贿赂了一番,于是躲到琉球的刘由直到死前都是把持着琉球的包税权的。而且琉球更是在衙门里报的户口只有三百多户,而实际上琉球现在光是温家坞和桃花村就有一千多户了!所以刘由是对琉球民众是受实实在在甚至多上两三倍三四倍的税,对上面却只用交上不到十分之一!

包税未必合法。但确确实实存在的,上面的管理收税的时候就要萧羽付这个额度的税!这也正是萧羽有这个信心敢免税的依据,不然在现代地方政府改动税收制度,上下官员基本上就要换个遍儿了。更不用说在古代封建社会生杀予夺的时代。

所以即使知道贩卖私盐一旦被发现的巨大危险还是有不少村民是支持的,如果萧羽真的海水晒盐成功的话到时候村民们的盐课也要宽松许多。所以,这几天琉球人欢腾的不是萧羽免去了农税,更多的是萧羽将刘由定下的税额都免除了!这才是他们最为高兴的事情。不过无论如何,萧羽已经是做到了名利双收了,贩卖私盐更是势在必行!

赵姓中年人的到来更是一场及时雨。

中年人将手放进盐田,将手指头放在口里含了一下:“这些海水该是浸泡多时了吧。”

“赵先生所言正是,这里的海水应该已经浸泡一个上午,海水盐度颇高了。”萧羽点头示意,这些盐田都是萧羽亲手设立的。虽然萧羽出身文科,但这些东西却是难不倒他。即使有些缺漏,以后也能渐渐填补。

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萧羽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实验的饱和溶液,在晒就会逐渐析出白花花的海盐晶体。

萧羽的盐田不大,十五亩。四舍五入下来大约一万平方米的样子,现在是夏季,天气炎热有利于蒸发。但因为萧羽所处的地方降水较多,天气较为阴湿,现代台湾火烧寮就是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所以蒸发极限上远远少于台湾的西部平原地区,但那里距离澎湖巡检司极近,萧羽可不敢到那里去开盐场,一个不妙收归国有那就惨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台湾著名的布袋盐场就西部平原!

因为难以改变的气候因素,这里的盐场并不让萧羽很满意。所以萧羽不得不寻求在人工技术上的改变。

据萧羽所知海水晒盐的加强蒸发方法与液体蒸发技术有关。以往的海水蒸发晒盐,均采用平面蒸发的方法,盐水与流动着的水汽未饱和的空气的接触面积限于盐田的平面面积,而该发明以盐水在一定高度上洒下,或盐水在一定压力下且在一定高度上喷洒的办法,立体式地扩大了盐水溶液与流动着的水汽未饱和的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大了蒸发面积,加强蒸发,缩短蒸发周期而提高盐水的蒸发效率。

经过多次试验后,萧羽这才掌握到了这个所谓的立体式晒盐。在蒸发上达到了十毫米每日。也就是说所有盐田加起来一共可以蒸发上一百吨海水。海水含盐量大约百分之三点五,一百吨海水即能制盐三点五吨,合公制七千斤!这还是较为平均的数字!虽然因为几乎不可逆的气候原因,这里的盐田在阴天的时候效率大为降低,雨天更是不能生产。但饶是如此。一月之中若有半数晴天。就能产出近八万斤海盐!这里可不是现代的斤,现代的斤要比古代的轻一些。在战国时期,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0克;到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一斤相当于220克;到南北朝的北周,一斤相当于660克;唐、宋、元朝基本上保持一斤相当于六百几十克的水平上;到明朝,一斤为590克;到清朝,一斤等于596。8克;到民国时期,一斤等于500克。新中国成立后,也是采用一斤等于500克,即二斤等于一公斤。

“什么!八万斤!萧羽小友,年轻人心高气傲不是什么坏事。可若真的到了狂傲无度的地步,可未必能成事了!”听到萧羽说每月八万斤的海盐产量就是想来温文尔雅气定神闲地赵姓中年人也被萧羽的数字给吓着了。

晒盐直到明代才出现的,而现在的海边煮盐的产量很低的。赵姓中年人可是直到琉球的人口的,有八千就顶天了。而且短时间哪里有那么多的铁锅给你煮盐?就是有,如何能煮的出八万斤盐?这才中年人看来几乎就是十足的谎言!

萧羽看着惊诧异常的中年人,脸上仍然保持着温良文雅的笑容,显然对这种情况有了思想准备。

萧羽闪过身去,像中年人示意。

中年人的声音顿时嘎然而止,就像一只被掐住脖子的鸭子一样,一点声音也是发不出。眼中,活像看见鬼怪一样地看着一堆白花花的晶体。盐,一堆盐!这堆盐,起码有三千斤。而这仅仅只是昨天开了半天工的成果。

第十二章 五贯钱的猛将

 看到了堆积成山一般的盐以后,中年人就也就没对萧羽的八万斤盐产生怀疑了。并且十分爽快地付一千贯的订金,然后带着萧羽现在所有的存量大概五千斤盐走了。最后还表示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继续的合作。

结果,萧羽当然将那一千贯拿了出来。全部买了粮食,这个时候元朝内陆地区虽然灾害频繁,水旱多灾但远远不到南宋末期那种战乱时期。就是后世闻名遐迩的元末农民大起义也还没有爆发,所以米价相对宋末时期要便宜很多很多。在战时米价非常,要四贯一石也就是说四贯钱一百斤。而现在和平时期虽然时有起义但远未影响到大局,所以一贯一石已经算是高价了。在北宋时期一石米六百文已经足够了,所以萧羽提出买米的时候。中年男子很爽快地从泉州运来了两千石粮食。

当四大船粮食般下码头的时候,整个琉球都沸腾了。家家户户口耳相传,都知道萧羽买了四大船的粮食,今后都不用愁没有粮食吃了。更让人兴奋的是,萧羽当天就在琉球大院旁边开了的小店子,标价八百文一石的粮食直接出售。甚至如有在琉球三科或者精武门五堂中做事之人的担保业可以暂且赊欠两个月。等两个月后粮食熟了,无论是还钱还是还粮都是可以的。

【注一下,文中的琉球是楚子按照后世的说法给温家坞和桃花村编的新名字。而当提及整个岛的时候用流求。两个可不是一样的,至于冲绳群岛嘛现在回额外提出琉球群岛的。】

本来琉球居民大多对萧羽如此大用民力还颇有微词的一些人现在完全对萧羽的手段是叹服了。将近八千居民的心思也由此安定了下来。现在居民们不用担心哪天房门会被踹开,刘由的那些凶神恶煞的部曲抢走家里的粮食或者唯一值钱一点的锅碗。也不用担心哪天漂亮女儿被刘隆或者其他有势力的人看到,强行拉走。或者家里的顶梁柱被刘由拉去修房子,或者好几年不见地被赶进深山给土著种田。

原本还担心害怕旧的刘由死了,来了新“刘由”的居民们现在心思都是平静了下来。他们看到新来的萧乡正并没有抢走他们的鸡鸭,粮食。也没有让他们去深山种田,打仗,这些都没有。

他们清楚地知道了这个乡正第一天上任就给他们免去了所有刘由指定的苛捐杂税,给百姓们驱除了那百十来斤般的枷锁。让他们欣喜若狂地可以轻轻松松地过活了。然后在他们一片狐疑的眼光中,他们第一次给这些老爷衙门做工第一次得到了工钱,而且比以前多上两倍甚至四倍五倍的工钱。

于是,琉球居民的心思又活了起来,他们开始信任新来的这个乡正。不去想为什么不是更老成一些的迪深或者温植来当乡正而是给萧羽当副手。

所以,当萧羽,将自己和南洋赵家原来的天子之家做生意的利润都来到了粮食的消息传出去后。百姓们都开心地跳了起来,当萧羽将刘由积累的粮食和新买的粮食一起平价甚至说低价出售的时候。琉球居民们都将自己的信任开始付诸行动起来。

于是,本来还略微显得不甚起眼的精武门招生处立刻变成了全琉球关注的焦点。而精武门招生处的报名人数开始从五个,十个,二十个,五十个蹭蹭地往上涨着。到了最后,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被家里的长辈赶出了家门,没有拿到报名单硬是不准回家。

“咱们家八年都没吃上米饭了,你今天早上的米饭就是人家萧老爷赔钱卖给咱的。做人,就得懂得感恩!咱家没钱不能报答他们,你进去给萧老爷做事,好好还上这份恩情!”七十好几的常家老爷子,指着二十来岁的孙子。不管儿子的面红耳赤,狠狠地训着孙子。

“是,可您老前天不是还念叨说去大海里不就是送命么。大前天我都说要进精武门来着,人家那里不仅管饭每月还有两贯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