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是一种药-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物”来加以控制和发泄仇恨。
  施暴者通过暴力感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甚至是生杀大权。这样,他们找到自己的重要位置。虽然他们意识到会受到惩罚,但他们已成就了“自我”。罗洛?梅说:“许多儿童或青年都曾借破坏性行为强迫人们认识到他的存在,尽管他会受到惩罚,但至少人们已经注意到他。活生生地被恨几乎跟活生生地被爱一样好,它毕竟打破了孤独和无个性的极其难以忍受的处境。”电影《七宗罪》中的那个杀人恶魔,他有一种变态的自恋――在行凶的过程中,他感觉自己是在“替天行道”,在与警察的较量之中,他感觉到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他最后自首并拼命地激怒持枪对着自己的警官,以自己的被杀注解最后一宗罪。虽然他被愤怒的警官开枪当场打死了,然而,他“赢了”――他完成了对七宗罪的惩罚,以“牺牲”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也以杀害警官妻子的方式,让那个警官对他终生难忘――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人!

风雨萧瑟(8)
施暴一方表现出的是攻击性,内心却可能是一种脆弱。他没有办法控制好内心的冲动,也不知道如何去控制,从而习惯于用暴力来掩盖自己的虚弱。暴力有时是一种隐藏自己,防御他人的自我保护方式。
  “她人很老实,结婚后她对我很好,事事都让着我,宠着我。而我却越来越变态,我喜欢抽她嘴巴子,喜欢咬她脸,怎么样过份,怎么样伤她自尊,我就怎么做。我嫌她烦的时候就让她离我远点,心情好的时候又让她围着我转。她惹我生气的时候,我就希望她死。我让她对我百依百顺,稍微有点不合我意,我就暴跳如雷……我不明白我又不是不爱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她呢?”
  他在虐待妻子的时候,也在折磨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感觉爱还在自己的手中,其实他非常害怕失去爱。
  施暴的一方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愤怒,在处理双方关系和交流沟通方面缺乏技巧。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没有学会用其它的方式面对所遇到的问题。施暴者体验到比常人更多的愤怒,这种愤怒可能来源于个人的早期家庭生活,他们可能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期目睹了父母的暴力行为。
  我们有时会满带困惑地发现,曾经被丈夫打得伤痕累累的女性,第二天自己又回到了家里,再次被打,再次求助,又一而再地回到那个施暴者的身边。对于这些受害者,我们可能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为什么她们会这样做呢?表面上也可能有现实的原因,但很多受害者本身也有一种心理需要。她们或者习惯于忍受暴力,或者自认为应该受到惩罚;或者在潜意识里,因为个人成长经历中的特殊原因,内心有一种罪恶感,觉得自己应该遭受折磨;或者她们感到了施暴者的脆弱,认为他需要自己,没有自己他会无法活下去,因而在承受伤害中找到了个人的价值。因此,要真正帮助那些遭受家庭暴力的人,除了我们看到的,还要想到我们没有看到的――受害者的内心需求,她们在遭受暴力中寻求安慰。
  6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对对方抱有幻想,希望对方哪天能够大发慈悲,能够觉悟而停止暴力,甚至因为自己的牺牲、忍耐而感动,从而改变对自己的态度。殊不知,家庭暴力只会因为忍受而升级。家庭暴力就像一株毒草,从一开始就不能让它生根发芽。有些施暴者,在施暴之后也会表示悔悟和痛改前非,甚至痛哭流涕,希望得到原谅和再给他们一次改正的机会。然而,实践证明,原谅只会是纵容。施暴者的习惯性行为会一次又一次地重演。
  “他要是不喝酒,还是跟以前一样。但他现在经常跟朋友喝酒,酒喝的都是很多,酒喝多了后,对我就很凶狠,回来后就象换了一个人,那种眼神象是要杀了我一样,语言粗俗,谩骂着我,把我当奴隶似大声命令我给他打水洗漱、换鞋更衣。我稍有不小心的地方,对我就大打出手,还不准我哭。并大喊大叫斥责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骂的都是伤透人心的话,还说明天就离婚什么的!第二天起床后,他就又恢复了所谓正常的状态,比较和气了。对前夜的事一概不提,我有意识地提醒,他都说不知道,搞不清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有时候,看到我脸上的伤痕,他说不是他打的。他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

风雨萧瑟(9)
作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面对家庭暴力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委屈忍让,无法消除家庭暴力,指望对方良心发现,更不过是一种幻想。这时,保护自己是首要的原则。如果确实无法承受家庭暴力的伤害,也可以对婚姻做出新的选择。如果想继续维持婚姻,对暴力行为进行心理上的干预,是唯一可以维持和改变婚姻的途径,也是最可能帮助对方的途径。如果身体上受到严重伤害,也应及时求助法律和其它社会支持系统。
  “我被老公打了很多次,最严重的一次导致骨折,之后他收敛了一段时间,但最近又开始了。面对这样的婚姻,我毫不留恋,可是因为孩子,我没有离婚。我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但另一方面又担心:我们的冲突对孩子心理上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离婚对于他的影响……”
  正像这位妻子所担心的一样,家庭暴力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深刻的,它的影响超过了单纯的婚姻破裂。
  与暴力行为相联系的是酗酒、赌博、乃至吸毒等特殊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优柔寡断,以至问题积累、发酵,越发严重。对于成瘾性的问题,要及早地解决,可以通过社会途径,法律途径,也应该同时寻求心理上的帮助。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名小说《罪与罚》中描绘了一个酒鬼马尔美拉陀夫,他原本是一个小文官,因为机关裁员而失业,家里非常贫困,女儿索尼雅被迫卖淫维持生计,而马尔美拉陀夫却沉迷在酒中。他绝望地说:“我想在杯中之物里寻找同情和感情……我喝酒,是为了要使自己加倍地痛苦。”
  成瘾性行为是一种逃避的行为,逃避自己不能接受的问题。然而,这种逃避的做法,往往于己于人都是伤害。
  7
  婆媳之间是一种重要的关系,也是一种传统的“冲突”。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描写的是一起因婆媳矛盾而起的爱情悲剧。一对恩爱的夫妻,因为婆媳不和,婆婆逼着儿子休妻,导致媳妇投水自尽、儿子殉情的悲剧。另一起著名的因婆媳矛盾而起的爱情悲剧,主角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陆游与表妹唐婉结婚,婚后夫妻感情亲密。但唐婉不受陆游母亲喜欢,夫妻不得不离婚。几年后,两个人在沈园意外相逢,陆游感慨万分,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因为婆媳矛盾,导致两个有情人空自牵挂,遗恨绵绵。
  虽然人们常说,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包括他的家人。但毕竟两个人是从不同的屋檐下走进来的,需要与新的家庭成员进行磨合。一个女人结婚近十年,每当回到婆婆家,仍然感到自己是一个外人而拘谨和不自在。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风雨萧瑟(10)
除了现实的因素之外,也有一些心理的因素会导致婆媳关系紧张。一些婆婆过多地干涉子女的生活问题。有一些母亲与儿子的关系非常亲密,对媳妇有一种潜意识的排斥心理、嫉妒心理,母亲觉得儿子被另一个女人夺去,感到一种感情的失落,无意识之中表现出竞争性和攻击性,以及强烈地想要控制儿子的生活。
  “我很不喜欢他跟他妈打电话,只要他们多说几句,我就来气。他妈很会瞎操心,我们这么大个人了,他还总是叫我们这个不要,那个不能的,这些事情连小孩子都懂的,她也能说好几遍,而且是几乎每次都说。老公叫他不要瞎操心,她就说,自己就是这个样的人,对于这一点,我是很嫌烦的。”
  婆婆与媳妇会有一种潜意识的争夺,一个是争夺对儿子的爱,一个是争夺对丈夫的爱,任何一方都不希望自己被排斥,并且希望自己是最重要,好像另一个是“第三者”。婆婆有时会通过自己的“操心”,表达了对儿子的需要和自己存在的价值。
  媳妇一方面因为婆婆卷入了过多,对此有厌烦和排斥感;另一方面,也把她当作“竞争”的对手,害怕被她所打败,害怕自己被疏远,担心夫妻关系不如母子关系亲密。
  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婆婆与儿子、媳妇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婆婆每天打电话问儿子的生活,吃什么、穿什么、干什么,一聊就是好久,占据了本来属于儿子与媳妇交流的时间。甚至她连儿子、媳妇的性生活都要过问,这让媳妇不能忍受,感觉简直要窒息。然而,婆婆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她反而认为是媳妇心眼小,自己关心儿子有什么错?这个婆婆无法做到与儿子的分离,她把自己内心的混乱,带入了下一代人的婚姻之中。
  从原则上来说,在夫妻和婆媳关系中,对任何一种关系都应有一种尊重的态度,并要有一定的界限。对婆婆而言,不要用母子的关系来干预儿子的夫妻关系;对于媳妇而言,不要用夫妻关系来干预丈夫的母子关系。如果任何一方试图干预的过多,将会因为卷入而形成复杂的关系和矛盾。
  作为媳妇来说,需要保持对丈夫母子关系的尊重,即使婆婆卷入到夫妻的关系中,也不要过多卷入他们母子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母子关系早于夫妻关系,并且是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不要试图用夫妻关系去“战胜”母子关系,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