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管理兵法:战略实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企业家的管理兵法:战略实论-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案例粗看起来有点“不务正业”,这家洗发水公司花了很多功夫去做经营主业之外的事。有人会认为,卖药就卖药,卖洗发水就卖洗发水,能把东西卖出去就行了,花那么多功夫做服务实在是多此一举。但从结果我们看到,这种做法非但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更高深的营销功夫。其实质是为客户创造附加值,以便更容易接受自己要推销的产品。表面上看没有直接推广自己的产品,甚至少有提及,但有了附加值,你的产品即使贵点,在客户看来也是物有所值。
  有一家开在社区的服装店,虽地处偏僻,但生意红火,回头客很多,而周围的店则反差很大,门可罗雀,生意清淡。其中的原委在哪里?原来店主是一位曾经在色彩顾问公司工作多年的女士,深谙服装色彩搭配之术。对每一个顾客,她都尝试免费为其做个人色彩季型测试(色彩季型理论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理论,据此选择服装能最大限度体现个人的气质与风采),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最适合顾客季型的服装款式和色彩搭配。这样一来,许多本打算购买一件衣服的顾客,往往会买一套或更多。不仅如此,根据测试结果,店主还为顾客提供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的着装建议,甚至包括化什么色彩的妆搭配什么颜色衣服、服装搭配技巧等一系列的建议方案,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人穿衣打扮的整体解决方案。顾客到她这里得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件服装那么简单,甚至有可能是影响一生的着装知识与技巧。这样的店为顾客提供的是解决方案附加值,做到这样,生意想不火都很难。。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节 降低相对成本(4)
2、适当降低绝对成本
  降低相对成本,并不是说我们排斥绝对成本,恰恰相反,绝对成本也是我们在降低相对成本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降低绝对成本的路径中,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方法和模式。因此,仅提出一个单一的模式是不切实际,同时也是没有用处的。此处针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原则。
  (1)减少无形损失
  商品的无形损失是由于商品过失、过季和供过于求而造成的产品贬值。但随着市场经济格局的出现,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产品的无形损失有增大的趋势。为弥补无形损失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商家一般采取把无形损失预先计入产品价格的方法。但这只能消极地弥补无形损失,而不能减少和消除无形损失。如果企业能够消除或尽可能减少产品的无形损失,那么产品就会以较低的价格投放市场,赢得更多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
  因此,在降低成本中仅考虑如何弥补无形损失是没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减少和消除无形损失发生,弄清无形损失的原因。对多数企业来讲,生产要想完全符合市场需求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减少待售产品的数量、缩短产品待售时间,来尽量减少产品的无形损失。为避免产品的无形损失,企业就应该尽量做到:按市场需求来开发产品和组织生产;缩短产品在流通领域的待售时间;减少产品在流通领域的待售数量。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对市场需求的灵活而快速的反应机制,具有弹性的生产能力,一旦市场有了需求便迅速进行生产。这样,就能把无形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控制产品质量
  产品的质量与成本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可以从两方面去认识。在一般情况下,高质量的产品是建立在高成本的基础之上的。成本是原因,质量是结果。但有时企业的高成本都是因为产品质量不好而造成的。一是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和返修费用要加大产品成本。二是伴随质量低劣出现的产品质量不稳,使得产品售后的维修服务费用增加。因此,对每一个生产环节保持高的质量控制,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有利于产品成本的下降。例如经常出现的汽车公司的汽车召回事件,若能在设计与生产的过程中对质量进行更高的控制,那么最后的成本反而会下降。
  (3)学会外包
  全球现役10000多架波音商用飞机中,有30%的飞机配备在中国生产或安装配件。这仅仅只是波音全球化外包战略的一部分。通过生产外包,波音充分发挥了其“系统集成者”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组织供应网络,充分发挥不同厂商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实现了成本控制。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时代,全球经济已经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必须善于利用外部的力量来提高自身价格竞争的能力,利用零部件生产的规模化来抵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如果企业不能把零部件的生产提高到相当的规模,成本降低到相当的水平,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外部而不是内部生产。实际上,丰田汽车公司的零部件自给率只有35%左右,而我国的一汽和二汽集团的零部件自给率却6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汽车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外国的重要原因。

第一节 降低相对成本(5)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用大而全和小而全的观念来指导企业如何降低成本是注定要失败的。企业的成本优势不是靠提高产品所有零部件生产的优势来获得,而是通过对全社会和全球经济的优势组合来获得。
  (4)资源共享
  2007年12月,英国5家移动运营商中的两家,即德国电信的T…Mobile与和记黄埔旗下运营商3,共同宣布共享3G移动电话网络的合作协议。双方将设立一家各控股50%的合资公司对共享网络进行管理,定名为移动宽带网络有限公司(MBNL)。据MBNL规划显示,未来十年,两家运营商的3G服务将覆盖98%的英国用户,并可减少5000根发射天线,进而削减20亿英镑支出(合30亿欧元)。这是外部资源共享的一个典范,通过资源共享,两家公司都各自降低了成本,获得了收益。
  我们再看一个内部资源共享的例子。2004年以前,一项来自Hacket Group的调查表明,飞利浦在管理费用方面的支出比其他跨国公司高27%~38%。公司管理层决定要在2004年以前节约10亿欧元,为此,飞利浦公司专门聘请了8名普华永道的咨询专家来到公司总部阿姆斯特丹。接下来的数月里,这些专家将和飞利浦员工一起,组成一个名为“一个飞利浦”(Transforming into One Philips,以下简称TOP)的计划项目小组,负责实施新一轮管理变革。而TOP计划的核心就是——“提高效率、削减成本”,通过采取“服务共享中心”的组织模式,整合诸如人力、会计、IT、采购等综合部门职能,简化运作程序,节约管理费用。在整个“瘦身”运动中,飞利浦的成本控制核心是,通过服务共享,压缩各区域部门彼此独立、重复建设的部分。而建立“服务共享中心”正是在维持公司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保证发展速度不减的“绝妙一招”。这一模式的优点不言而喻,不仅能降低企业成本,还能使企业运营重心获得保证,从而获得最大范围的收益。以太平洋贝尔公司为例,该公司在1991年建立了7个地区服务共享中心,仅5年时间,不仅它的后台营运成本降低了54%,而且顾客满意率从70%上升到了95%。
  外部和内部资源的共享所带来的收益,在经济学意义上,一个是外部范围经济,一个是内部范围经济,其要义都是在不增加额外投入的基础上降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品功能成本比率,都能有效地提高产品价格,从而获得更高的销售收益;而同时,在企业内部,从管理、质量管控等多个方面入手,在不影响产品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价值的前提下,对企业绝对成本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如此三管齐下,才能使得相对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使得企业利润达到最大水平。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节 细分市场,越分越大
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的概念是由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 )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
  细分市场的营销哲学就是不要企图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一个企业、一个品牌只要能满足一部分人的一部分需求,并且坚持不断改进、迎合时代的变迁,就是成功。
  例如,海尔最初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冰箱都集中在160立升以下,是世界级品牌不生产的缝隙产品。当时的美国冰箱企业GE、惠尔普都认为160立升以下的市场需求量不大,没有投入多少精力去开发市场。然而,海尔发现,美国的家庭人口正在变少,小型冰箱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独身者和留学生就很喜欢小型冰箱。譬如,海尔的电脑桌冰箱上市后很快风靡美国大学校园,并迅速占到美国市场50%的份额。靠对细分市场的差异化战略,海尔冰箱赢得了美国新生代的认可。直到第一批大学生参军后仍然点名购买海尔冰箱,海尔冰箱由此创造了美国用户的忠诚度。海尔冰箱定位于年轻人的战略不仅赢得了市场,还成为美国新生代的首选品牌。
  实施市场细分战略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集中战略”,即把营销活动集中于一个次级细分市场之上;其二是“差别战略”,即按照不同标准划分出两个或更多的次级人口群组,然后再针对每一个细分群组展开营销活动。
  采用集中战略瞄准一个大规模的细分市场,运用统一的营销努力开发广阔市场,这是一种对许多决策者都有极大诱惑力的战略选择。在这种选择和决策过程中,决策人员首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