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
对我来说,这是青少年时代养成的习惯,是一种难改的积习。小时候我贫嘴聊舌,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就开始沉默寡言。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不会说话——在私下里我说的话比任何人都不少——这只意味着我放弃了权力。不说话的人不仅没有权力,而且会被人看作不存在,因为人们不会知道你。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正是由于网民在第一时间的喧嚣,才惹得外界非议无数,从而将他们认定为是一群低素质的“网络暴民”,一群因为沉迷魔兽而深受其毒害以致上瘾的游戏“瘾君子”。公众舆论更据此认为,电子游戏是“精神鸦片”,是一个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有威胁的存在,而《魔兽世界》则是这堆“精神鸦片”中最大、最具威胁性和上瘾性的“海洛因”。一些媒体还根据《魔兽世界》的中国玩家总人数为500万,而认为有500万人集体魔兽“中毒”。
500万人的寂寞、500万人上瘾,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如果确有其事,这将成为一个社会极不稳定因素,也因此,魔兽代理权转换这样一个原本很简单的商业行为,成了“萨拉热窝的枪声”。加上早前一度在媒体上广为流传的“网瘾精神病诊断意见”等,都让整个社会舆论将《魔兽世界》视为洪水猛兽。可是,《魔兽世界》真的为中国造就了500万“网络暴民”吗?
“可我们不是暴民,我们是大大的良民,就差没有良民证了。”当梦梦和我调侃这一滑稽的500万“网络暴民”理论之时,我差点把咖啡喷到她俊俏的小脸上,差点让湖南人民在四川人民面前失态,还好我忍住了。“其实这不过是中国人的一个国民劣根性问题。鲁迅不是说过中国人的‘围观文化’吗?其实在魔兽问题上,我们玩家,大都就是围观一下,只是等待和希望,都是沉默的大多数。”在梦梦说的这段不长的话语中,竟然包含了N个典故,还好我是学中文的,听得懂,没有被她打败。不过作为大学老师的她,话确实说到了点子上:我们就是“沉默的大多数”。
500万人的失语症
其实,一切正如王小波那篇著名的杂文《沉默的大多数》所说的那样,绝大部分魔兽玩家只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都是鲁迅笔下无聊的看客,都在围观且沉默。沉默犹如死一般寂静。而且沉默就意味着放弃了权力,被人看作不存在。因为社会舆论并不知道500万魔兽玩家的存在。他们只看到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网络暴民”在咆哮,就据此认为这是500万人统一的心声。
就算是在2009年6月底那次被媒体广为报道的“万名魔兽玩家网上维权声讨活动”中,大多数活动参与者也仅仅充当了看客和观众,看着少数激进玩家在台上“表演”。
据《南方周末》一篇题为《〈魔兽世界〉玩家掀起最大规模维权》的文章报道,2009年“6月28日,当《魔兽世界》‘第八区刺骨利刃公会’会长‘老德’号召玩家们一起商议维权大计的时候,歪歪语音52386频道一下子同时涌进了3万多人,当晚的频道流量则高达20万。”
然而此次维权聚会的媒体报道却大多语焉不详。笔者作为亲历网络聚会的一分子,则很深刻地感受到这场维权更像一场演唱会或是街头演讲秀,几个玩家在语音频道里大声咆哮,用激进甚至可以说是不文明的语言进行着不理性的、落人话柄的攻击。
但从深度去挖掘,不难发现,这场数万人的*,绝大多数人仅仅是听众,仅仅是沉默者,甚至很不热情。笔者事后问及一些参加了此次*的朋友,要他们谈谈对此次*的感受,他们要么回答这是一场无聊的闹剧,要么一笑了之,压根没有媒体所渲染的那样群情激愤。
“我们不过就是围观一下。试想一下,如果你楼下有人用高音喇叭反复放着歌,貌似会有一场*,无论是准备搞广场舞还是商品促销,只要以前没有发生过,你会不会因为好奇心的驱使而去看看呢?”作为观众之一的红,严格意义上,都不能算是魔兽玩家。现实职业是空姐的她,只有在休息的时候,没有姐妹的逛街邀请,才会去魔兽里娱乐一两个小时。但当她所在的QQ群里弹出这场*的号召时,她忍不住好奇心也去看了,然后给出的结论是两个字:无聊。
在更多老资格的玩家看来,他们最初对这次*产生兴趣的原因是想看看能否通过这样一次*来获得更多的信息,特别是关于《魔兽世界》何时开服的信息。尽管觉得从中获得这些信息的希望渺茫,但在有空的前提下,他们还是选择了去看看。而作为无聊的看客,他们并没有在*中获得太多信息,甚至于在他们自己的朋友圈中,也没有感觉到可以通过语音虚拟*去宣泄自己对于《魔兽世界》停服的“愤怒”。当在*中没有听到任何有意义的消息,也没有人提出任何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之时,他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作为沉默者离开*。笔者所认识的大多数魔兽玩家,基本上都给出了如此的回答。
大家在这场后来被舆论认为是魔兽玩家掀起的典型的“话语暴力”事件里,其实一直还是保持着沉默。一个数万人的*,仅仅几个人在台上歇斯底里,这难道不是“沉默的大多数”吗?
谬论渐变“真理”
但“沉默的大多数”并非绝对的沉默。鲁迅说得好: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当“魔兽毒品论”甚嚣尘上之时,一部分魔兽玩家“爆发”了,他们中的少数人选择了极端激进的方式,出现了前面提到的谩骂和攻击。这些“少数人”不掌握话语权,也不知道怎么使用话语权,结果反而成为了500万玩家的“代言人”,将偏重于理性的另一部分不愿继续保持沉默的玩家的声音掩盖了,这其中包括许多在大众舆论上拥有一定话语权的资深玩家,比如奥运火炬手金晶。因为一部分玩家的过激行为,而导致了群体性的话语权丧失—— 一个500万人的失语症。
“沉默的大多数”,其实是一个中国人国民性的问题。无论是鲁迅说的“无聊的看客”也罢,还是王小波说的“沉默的大多数”也罢,只是中国人传统“沉默是金”的观念在作祟。然而在“魔兽毒品论”流行这样的非常事件中,沉默却成了一种自动放弃话语权的行为。特别是在时下,网民开始知道使用网络舆论来伸张自己的话语权,但却运用得极其初步,仅仅停留在以国骂为代表的骂街阶段。而这种“沉默的大多数”对话语权的自动放弃和少数激进者的话语权迷失,加速着“魔兽毒品论”的传播,甚至使其变为“真理”。毕竟不少网民认为,网络是虚拟的,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可以无所顾忌,所以导致一些网上舆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和情绪化。同时,由于情绪化的舆论更有感染力,因此得以更快地在网络上散布开来,导致网络舆论的“不可控性”,在网上造成了舆论误导。《魔兽世界》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其玩家通过网络传播某些言论的行为已经演变成一种公众话语权的异化。
其实,在事实层面上,魔兽玩家在没有魔兽的日子里,过得并不寂寞。我所认识的多数玩家,大都找到了自己的新目标。有的人因此发现自己变胖了,比如超级卡通迷易安。
从魔兽中走出来的易安,闲得无聊逛家乐福时买了个电子秤,结果发现由于长期坐着不动,自己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从谢霆锋到洪金宝的革命性转变。为此他开始苦寻解决之法,没想到竟然从另一种游戏的方式中找到了——用任天堂的wii减肥。每天他都会用游戏机跑上1个小时的步,然后再开始玩上一把《龙珠Z电光火石3!》(Dragon Ball Z: Budokai Tenkaichi 3)。这可不是普通的格斗游戏,这是纯体感的,需要玩家按照动漫中人物的出招姿态在电视前模仿。每打完一局下来,易安都会累得气喘吁吁,毕竟这和真正的格斗没啥两样——除了挨打后不会痛。
很快易安就开始“复原”了,而且他还将这一经验分享给了公会的其他朋友。没成想,公会里还真有一帮子难兄难妹。wii迅速变成了公会里的主流装备,大家一起游戏健身成了公会在聊天群里交流的必需话题。“当时也有人在群里发了信息,拉我们去踏平服务器,但压根没人理睬,因为我们那时候都要去wii游戏里锻炼身体。魔兽不是‘毒品’,魔兽是个好东西,但没有魔兽并不是不能活,干嘛没事去给别人找茬啊!我们只要玩任何游戏都玩得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就行了。玩自己的游戏,让别人去说吧。”易安说,公会里的人都是这样想的。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分析来看看魔兽到底是不是“毒品”吧!当然,这一切依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宅男宅女”的诞生
《魔兽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很像那个叫“年”的怪物,它的出现就代表着时间被无情地吞噬掉。《魔兽世界》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特别是那些被《魔兽世界》制造出来的“宅男宅女”们,大多数都是在游戏中虚耗了青春,为了虚拟世界而不同程度地放弃了现实世界。过度沉迷游戏,对于学习、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是任何理由和借口都无法否认的。
——人民网时评《魔兽吞噬宅男宅女青春》
在
关乎“魔兽毒品论”的一系列文章中,一个比较集中针对的现象就是《魔兽世界》是一部巨大的“宅男宅女制造机”。
本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魔兽世界》的“宅男宅女”世界。
2009年5月,笔者在几个魔兽游戏公会的协助下,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对200名魔兽玩家进行的一次简单的网络民意测验结果显示,有50名网友将自己定位为“宅男”或“宅女”,网络游戏是8成“宅男宅女”最为热爱的网上活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