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文胆-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鲍叔牙当即给了他一通批评:“你为齐国活着,有什么可丢脸的?!我极力把你救回来,也是为了齐国的发展,跟咱俩的友情没关系。你只要把工作做好,壮大了齐国,就是最大的忠义。”
  说完一摆手,意思就是告诉管仲,以后别再拿这类个人问题来烦我。
  “我听你的。”管仲真诚地说。
  “那过几天我就安排你去见国君。”鲍叔牙如释重负。
  封建年代,见皇帝是个很麻烦的事。首先要查祖宗三代,看有没有参加过乱党和反朝廷团伙的长辈直系旁系亲属;其次要看本人有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言行以及有可能的暴力倾向。到了现在,这两项合并到一块,叫政审。这两项通过了,才有见皇帝的资格。以后学习礼仪,苦练普通话(官话),沐浴熏香,好几项细致的安全检查,全身被摸个遍,才能到殿外等候召见。进去以后,还要离皇帝比较远。拉开一段距离的目的,是防备你突然神经错乱发起攻击,给安全人员留有宝贵的反应时间。
  而春秋战国时期见国君,很简单。只要做好一项工作——洗澡和熏香,就可以。虽然也做安全检查,但是很马虎;所以当时涌现出不少带着家伙去谈判的各界人士,比较著名的是:曹刿(也叫曹沫)先生,专诸先生,荆轲先生。
  当然,洗澡也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情,有祛灾避邪的寓意。
  管仲洗了三遍澡,熏了三次香,香喷喷地去见齐桓公姜小白。
  会见的地点在临淄郊外的一座行宫。但会见是在很不友好的气氛下开始的,并不是人们印象当中的,齐桓公小白一见到管仲,就像见到心仪多年的老朋友,求贤若渴,敞开心扉,恨不得拿来两床被子,抵足而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个招聘总理的面试(2)
虽然经过检查,小白还是很不放心,担心管仲亡我之心不死,将计就计,再来一次袖箭;所以特意安排个手执大斧的人站在管仲身后,斧头对着他的后脑。
  大斧悬顶,管仲不说话,解开衣襟,敞着怀,然后把头低下去,表示啥也没带,臣服了。
  小白命令拿斧子的退下,执斧人竟然不听,不走;再命令,还不走;第三次命令,俗话说“事不过三”,执斧人明白这个道理,才走了。即使连蒙带吓唬,可面对管仲这个驭人高手,小白还是难逃驾辕的宿命。
  小白说:“你已臣服,我可以接见你了。”
  管仲再次伏下身子低头叩首道:“蒙公恩赐我不死,就是现在杀我,我也永垂不朽了。”
  然后,齐桓公小白陪管仲喝了三杯酒,给他压惊,现场气氛才热烈起来。
  小白说:“接你回来,就为定社稷的事情,你看,怎么安定?”
  管仲说:“齐国必须称霸!没有其他办法。”
  小白吃了一惊,紧张地说:“搞得太大了吧?我只求安定齐国。称霸,我可从来没敢想过。只要别再出乱子,就好。”
  管仲再次请求小白领导齐国称霸,姜小白直摇头,说:“不行,确实干不了!”
  管仲说:“国君免我死,算我走运。我不给公子纠殉死,是我想定齐国社稷。社稷定不了,我也没话说。但让我为了当官而贪生怕死,我不能接受。”
  说完,管仲借着酒劲,站起告辞就走。刚走到大门口,就被小白派人叫回来。
  管仲回来,只见齐桓公小白满头大汗,嘴唇哆嗦着说;你一定要坚持,我也没办法,那就干吧。……
  管仲再拜稽首,说:“齐国幸甚。”
  “可是,我哥就留下个烂摊子,怎么办?还请先生多指教。”小白擦着汗问。
  管仲说;国君坐好,可能说的时间要长些。
  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凳子、椅子,国君跟臣子谈心、开会,都是铺块席子坐在地板上。不同之处在于,国君是盘腿坐着,席子也讲究;臣子是跪坐,屁股坐在自己脚上,席子也凑合,就是时间长了有点累,不过大家都习惯。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格的平等,从人文的角度来看,比以后的尊卑有序不知道要先进多少。盘腿坐着虽然比较轻松,可也架不住时间长。所以管仲提醒齐桓公小白,下面比较关键,要坚持听完。
  管仲开始演讲:“首先要赏罚分明,制定考核制度,这个很重要。其次,要国都分为三,鄙野划为五,使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举国体制。然后还要严格实行‘六秉’。这样就可以掌握民心,统治百姓了。……”
  这些说词比较新颖、深奥,小白听得一头雾水,急忙打断滔滔不绝的管仲,问道:“啥是六秉?”
  “杀、生、贵、贱、贫、富,这就是六秉。”管仲解释完,还要继续往下说,又被小白拦住话头。
  “等一下,什么叫国都分为三?”
  管仲继续解释:就是把国都地区分成二十一个乡,种类是士、农、工、商。工、商六个乡,士、农十五个乡。您统帅十一个乡,高傒统帅五个,国子统帅五个。不过跟您说一下,统归您的工、商六个乡出不了什么人打仗,还得任命官吏,具体是商业立三个乡长,手工业立三个族长,另外还有湖泽立三个虞长,山林立三个衡长。……
  “还得烦劳先生再解释一下,这个‘乡’,是个什么东西?”小白一脸茫然的问道。

一个招聘总理的面试(3)
“是这样,以前没有组织,也没人管百姓,现在要管起来。以五个大家庭为一轨,设轨长一名;十轨为一里,设司长一名;四里为一连,设连长一名;十连为一乡,乡长叫良人。管五个乡的,叫做统帅。不仅是百姓,连山河湖泽都要管起来,归国君。”管仲很细致地说明。
  “哦,明白了。最后一个问题,确实是最后一个。五鄙是怎么回事?”小白怕管先生觉得自己太无知,心烦;所以特别声明。
  管仲没有心烦的感觉,看姜小白这样不耻下问,反倒很欣慰,说明他认真地在听。能人不怕问,就怕人听不进去。所以继续耐心讲解:
  “五鄙是国都以外的管理。国都之外的郊野,分成五个属区。以三十家凑成一邑,设邑司一名;十邑凑成一卒,设卒长一名;十卒凑成一乡,乡长还是叫良人;三乡凑成一属,属长由大夫担当。五个属就是五个大夫。大夫抓军事,乡长管文政,各有职责,不准懈怠荒废。这样,农民也管起来了。”
  这些事情看上去很枯燥,可姜小白听得却很投入。小白虽然自尊心强,但是面对能人,他就能放下架子。因为他对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是比较欣赏和喜欢的;对意识超前、推陈出新的思想和作法,也非常感兴趣。可惜这个好作风,后来走火入魔,抛弃了思想而只注重个人行为。他的这一性格,成就了他的霸业,后来也害了自己。比如他对把自己儿子蒸熟的厨师易牙,挥刀解决自己生殖问题的竖刁,以及六亲不认的开方;这些同样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的态度。
  现在,姜小白相信,面前的管仲就是一个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他的创新思想和具体有效的工作方法,会使齐国竞翔于天,称霸于诸侯;更坚定了他自己干点正事的决心。
  虽然霸业不是一天就能聊出来的,可是由于姜小白对管仲的改革思路还未领悟透彻,为了对管先生的思想劳动负责,所以还得继续聊,不聊不成。
  “那如何使人民安居、乐业呢?”小白为了不伤及自尊,换了提问方式。
  管仲话接得很干脆:搬迁!士、农、工、商不能混杂居住,都搬到所属行业固定区域安家。士人的邻居是读书人,农民的隔壁还是农民,手工业者的对门还是手工业者,商人的周围都是贾人。这样各居其所,不相互干扰。像这边士人正在用功苦读,那边铁匠铺子也叮叮当当的忙着赶工;那边农民挥汗如雨地奋力耕田,这边商贩紧招呼有便宜货快抢;这类的事情避免再发生。大家都能安心工作,更好管了。
  管仲的话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搞得姜小白很开心,更爱听。
  爱听是爱听,可是这么多人住在一起,不选个好地方,说不过去。这个问题搞不好,也容易出乱子。于是,他继续问道:“那这些人的住地要如何安排?”
  因为下面回答比较长,管仲深吸一口气,说:“…。。。
  鉴于管仲的演说比较长,所以归类成一句话,“人以群分”。
  具体办法就是:士人集体安排在清静的地方居住,便于读书习武。手工业者住在官府周围,建造修补,为公家干活方便。商人住在市场附近,农民安居于地头。禁止混杂居住,人户分离。
  这么做的好处是,士人们住在一起,都有文化,君子比较多。读书练武之余,搞搞笔会和座谈,探讨礼仪廉耻和做官恪尽职守不贪污。年轻的受教育,孩子也不打架。

一个招聘总理的面试(4)
工匠们生活在一起,除了打老婆孩子以外,无非是互相评比产品质量好坏,交流制作工艺,展示创新成果,开发新产品,精益求精。甚至开展劳动竞赛、生产协作,搞搞竞争。
  商人们的群居生活,也一样。在一起了解不同季节的营销需要,熟悉本地货源,掌握市场行情。甚至讨论生财之道,交流赚钱经验,丰富经营手段。
  只有农夫们的集体生活略有不同。除了判断农时、准备农具和侍弄庄稼,有些交流和探讨以外;其他没什么可说的。冬修,春耕,播种,秋收。头戴草帽,身穿蓑衣,全身沾满泥土,太阳曝晒皮肤,比得是谁更能埋头苦干加巧干。
  这些对当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来说,可是个极大的促进。以前都是分散居住,各干各的,同行见个面都不容易,谈何交流?那时,为打铁要抡几锤正好,或讨教一个字的新写法,甚至是庄稼什么时候该浇水等等这一类的问题;而有觉悟跑上几十里路去交流的人很少。不交流又何来促进?闭门造出来的车,只能对付着上路。
  另外,管仲还特别强调:这种集体生活,让士、农、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