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事笔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霸事笔记-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春秋历史中到底藏着多少智慧?
春秋完全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最集聚智慧的年代,这个时期出现了诸侯纷争,百家争鸣,伟大的人物多如牛毛,比如老子、孔子、庄子等等,当时的著作可以说影响力中国后期整个的文化,在政治上,比如管仲、齐桓公、晋文公等等,还有许许多多的典故,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等等,那么,到底隐藏了多少智慧呢,那个年代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诸侯纷争里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阴谋诡计,各式各样的人生奋斗历程,如何处事,如何做强做大,如何崛起。

  《春秋霸事笔记》就是力求给你一个真实的春秋历史,从残缺的史料中找寻隐藏几千年的智慧,给后人现实的启迪。

  首部春秋白话正说春秋史,被誉为25000年之后的《左传》。

  根据《左传》、《史记》等史料复原春秋正真的历史,全景重现风云变化、诸侯纷争的传奇年代,齐册是励志作品。在图书界尚属首部如此详细、清晰、真实地复原春秋,摒弃那些胡编乱造的作品风格。

  金子始终是藏不住的。

  以下是特地的留言记录:

  
  以下是看过的人留言的节选:

  发表评论:'支持:1人 反对:0人 回帖:0人'

  作者是对历史比较科学、客观的描述。叙事还是比较幽默,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发表评论:'支持:0人 反对:0人 回帖:0人'

  '幻殇'写这么多难为你了

  能把这么多的资料组合在一起很了不起啊

  2009…01…10 21:12:20    手机用户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用“博弈”看历史吗?不过很多人是看不懂它的现实启发的。很多人都喜欢陶醉在幻想的小说里。作者的推理是直得肯定的 

  
  希望读者多多支持和留言!多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比《三国》更加智慧的年代
《春秋霸事笔记》

  春秋比三国更加充满智慧,这说得一点也不过分,《三国》里只不过是三个国在纷争,而春秋有大小诸侯不下百个,纷争更加激烈,更加充满谋略。《三国演义》里面的许多智谋并不是现实发生过的,有许多是小说的编著,而春秋里面发生过许许多多的谋略,我们却不清楚,需要我们一点一点把它扒出来,复原起来,而不是去编造虚无的,虚无的智谋再精彩,也有许多不适合的条件,只有真正发生过的,才实用。

  作者写《春秋霸事笔记》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残缺的史料记载中努力地把这段从来没有人完整复原过的历史,一点一点拼凑起来,从春秋列国纷争的历史中得到智慧,映射到现实,这是作者所希望的。齐册之后,宋册,晋册等应该不久会面世。。 最好的txt下载网

齐册的连载地址和销售地址
《春秋霸事笔记》齐册

  新浪连载地址 //vip。book。sina。/book/index_58638。html

  销售地址;ref=SR&;sr=13…2&;uid=168…8399623…9302625&;prodid=bkbk876498

  当当网销售地址:

晋册连载地址
新浪初稿首发《春秋霸事笔记》晋册的连载地址

  先睹为快://vip。book。sina。/book/index_83632。html

  销售地址暂无

早期的职业:小贩和逃兵(1)
传奇诞生前

  所有的传奇只是最后才被知晓,被崇拜。在最初的时候,他们往往只是稀松平常的存在,泯然众人而已。等到这些貌似平凡的人做出非凡成就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惊讶和赞叹,开始觉得神奇和不可思议。

  历史并不是玄幻,它的所有“天命”归根结底都是“人为”,如何看穿这些表象?寻觅最开始的足迹,才会真正明了其中的奥秘。

  所以,我们的传奇,要从传奇诞生之前讲起。

  反正挥写春秋第一个霸业的伟大人物,一开始只是一个很穷困的年轻人,而且到了三十岁依然没有什么成就,他的出生根本没有任何真实的历史记录,据后来的史料猜测,他的出生时间大致是公元前725年,那是春秋乱世的早期。

  一直稳固地统治着天下三百多年的周王室,经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之后,彻底地崩溃,渐渐走向了衰亡,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东周。

  东周时期,天下处于群龙无首的地步,周王室封的二百多个诸侯国逐渐开始发动战争,掠夺土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混战,天下的每一个区域逐渐突现出实力最强的诸侯,它们分别是:齐国(山东东部)、鲁国(山东西部)、宋国(河南东南部)、郑国(河南西部)、楚国(湖南湖北)、晋(山西)、秦(陕西中部)、吴国(江苏南部)、越国(浙江)。

  整个天下出现诸侯各据一方的局面,各方的巨龙相互联合、争斗、撕杀,几十年来硝烟弥漫,始终也没有分出胜负,这场群龙之间的撕杀越演越烈。

  在硝烟弥漫之中,没有人察觉到这样一个平常的年轻人已经出世,在史书上有记载关于这个人的痕迹的时候,他已经长大成人,并且仍在遭受着人生的惨淡。他的名字叫管仲,字仲,名夷吾。《史记》中记载:“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其他史料上面仍没有详细的出生说明,颍上在现在的安徽省。

  据说,管仲的父亲壮年时从颍上到齐国国都做了大夫,管仲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来到了齐国,可惜,父亲在他幼年的时候就去世了,这对于管仲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接着,年少的他就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饥饿。

  如果在太平盛世,做到知府这么大的官就能留下些家业,但是,在周王朝衰落的乱世,他的父亲没有给他留下他和母亲今后足以糊口的财产。

  在《礼记&;#8226;王制》中记载:“下大夫食72人。”也就是说一个官职为下大夫的人一个月拿的工资相当于72个人一个月花在吃饭上的钱的总和。这表明,即使在和平年代,管仲的父亲能拿到的工资,也是十分少的。后来管仲自己回忆起父亲死后的那些年,他几乎每年都要去做一些生意来维持母亲和他的温饱生计,可想他的父亲根本就没有留给他们多少遗产。

  饥饿是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然后才是如何在坎坷的人生中稳固自己的地位,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他的抱负是中国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业,在没有任何范例的情况下,面对着春秋各国混战的试卷,他足足经过了70年的经营才挥写下这张为后人景仰和模仿的历史答卷。

  
  平庸小贩

  管仲的人生简历分成了四段,我们就从公元前725年到公元前698年这一页开始解读,看看埋藏在史料中关于他的那段早期模糊不清的历史之谜。

  管仲年少的时候就满腹经纶,发表过一番旷世奇谈,但他的那些治国的理念对于当时喜欢用战争来说话的齐国国君齐僖公来说,只是一个穷书生在吹牛皮,根本是纸上谈兵。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说客相对于后期的战国也已经不少了,在各国诸侯眼里都是些想靠吹牛做大官的人,很少有诸侯或者政府高官会认同他们,于是,管仲也被一竿打倒,和他们归为一类。

  无奈之下,管仲只好另谋出路,这位后来的“春秋第一相”便有了他最早的职业:逃兵和小贩。

  或许在他逝世的时候,有的老人还记得他曾经只是一个小贩——碌碌无为、被人看不起的商人。

  为了维持生计,照顾老母亲,管仲只好和他最好的朋友鲍叔牙合伙做些生意,一个旷世的奇才做了最卑贱的小贩,忙碌地穿梭在街巷。而在当时商人的眼里,管仲只是个很差劲的小贩,不会逃税,不会缺斤短两的手段,不会掺假,还满口仁义廉耻,连同行的小贩们都耻笑他。

  在《史记》中,管仲曾经这样回忆他那段辛酸的往事:“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大意是说:我一开始很穷苦潦倒,曾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分成的时候,我经常拿得多,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心,知道我是因为太穷才那样。我以前给鲍叔牙做事情,常常赔钱坏事,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我是没有等到时机。

早期的职业:小贩和逃兵(2)
做生意并没有使他成为当地的有钱人,只是刚刚够他和母亲生活花费,勉强维持着温饱。但这段艰难的行商贸易的经历却为他积累了宝贵的商业理论知识和经验,为后来他在齐国进行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这段不利的困顿也强烈地磨练着他的意志,有句很俗的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管仲当然不甘心就这么过着小贩的生涯,即便是发了财,做了首富,在当时那样的乱世,钱保不了性命,所以也没有什么地位可言。一个人最好的出路就是为官,辅助国君治理国家,这才是一单最大的生意,政治的大生意——权力。后来像张仪、吕不韦,也都是做这种生意的政治商人。

  可耻逃兵

  在通过正规渠道的游说没有得到任何效果之后,管仲又试图通过当兵来寻求或者说开辟一条新的出路。在史料某些字眼里,我们得知管仲在从商的前后,参与过一些战役,临时带领过少量兵马。当时打仗的兵有一部分是从百姓中临时征调入伍的,打完仗后再重新回去做自己的事情,在当时也算是一种“兵役”,相当于义务。

  管仲的父亲曾经是齐国的大臣,管姓族人里仍有许多人在齐国政府里做官,管至父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管仲的父辈,在齐僖公手下做将军。管至父见管仲文官的路子走不通,就让他临时带领征调上来的小队兵马,参加了公元前699年“宋庄公贪赂构兵”事件中的一场大战。

  在那场战役中管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