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调查:中国黑马富豪浮沉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杨斌调查:中国黑马富豪浮沉录-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7月11日《国际金融报》的报道发表后,记者随即从沈阳欧亚公司得到确认,杨斌将于12日早晨返回沈阳,而此时正是星期四和星期五,作为编辑的记者本人正在进行紧张的编版工作,难以立即脱身。记者的编辑本职工作完毕之后,杨斌又去香港了,自然不可能要求其屈尊到广州上门接受采访;
最重要的是,7月11日后的几天内,记者一直高烧不退,连续几天求救于集团医务室的输液吊针。
转眼已经到了7月16日,王长春又在催促:马上要去沈阳!获得批准后,记者当天立即去医务室,请求医生再挂一支吊针——如果病情不缓和,怎幺做采访?!
但是,7月17日(星期三)上午,记者依然高烧。要赶下一期报纸出版(报纸上摊的时间是7月20日星期六),只能马上就动身了。当天输液之前,医生检查的结果是,喉咙严重发炎化脓,已经出现白色的脓点,而体温计的水银柱显示:゜C。医生都害怕:这幺高的烧,怎幺还出差?!
没办法,报社也曾经打算派别人过去,但是联系的结果是,不见。而只有派与杨斌有过两次接触的记者直接杀过去,似乎还有希望直接追到杨斌本人。好在记者的身体还算抵抗力强,发烧不影响正常工作。
当天下午的飞机,赶到沈阳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10:00左右了,记者入住的是辽宁省电视台附近的南湖酒店。立即跟荷兰村关宣传的边守捷联系,对方惊呼:你怎幺又来了!
看来今天晚上是无法采访了,只有先休息,明天一早直接杀到荷兰村!
7月18日上午10:00。记者直接打出租车杀到荷兰村的“王宫”——杨斌的办公楼下。
此时的荷兰村气氛已经相当紧张:“王宫”的门前,挤满了前来讨债的民工。不时有轿车出入办公楼前,是不是来催要贷款和工程款的客户代表?
“王宫”台阶红地毯另一端,是神情紧张的两名保安。记者直奔过去:“找你们杨总的。”保安自然拦住:“杨总不在!”好在二楼前台的小姐是熟面孔,记者被请进会客室。自然,前台的电话接到了边守捷的办公室。
从2001年10月到2003年6月,记者每次追访杨斌时,第一面见到记者的边副总裁总是一脸无奈。这次也不例外。“杨总现在很忙啊。”边推辞说,不过,他还是介绍跟宣传有关的人跟记者认识——杨枫与关山。
35岁左右的杨枫是北京影视圈中的一名导演,因为杨斌兴建荷兰村的主题公园项目而认识,杨斌想为旅游项目投资相关的影视剧,杨枫于是被聘做新的影视公司的总经理。而见到记者时,由于影视公司的资金一直迟迟没有到位,与传媒相关的杨枫就被杨斌指派做临时的媒介公关主管。
而60岁以上的关山(原名王观山)身份更加特殊。这位老人自己介绍说,他年轻时曾经是薄一波的“写作班子”成员,后来还担任香港《财富》杂志总编辑、《新财经》杂首席顾问。而认识杨斌,则是经过现为辽宁省省长的薄熙来的介绍,目的是编写一套题为《大富天下》的“《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富豪”的传记。
特别要感谢一下关山老人(在荷兰村大家尊称其为“关老”,杨斌则称之为“关老师”),在此后记者追访杨斌时,都是这为可敬的老新闻人从中帮忙。而在杨斌出任朝鲜新义州特首的前后,这位老人曾经是“特区筹委会”的成员,甚至有报道说,关老还曾被内定为成立后的“新义州广播电视局”局长。
杨枫带有鲜明的艺术家气质。现在既然由他主管宣传,记者的接待自然由其负责。在与杨斌联系后,杨斌指示杨枫,先安排吃饭,中午以后再说。
此时的杨斌显然已经不方便在“王宫”办公,而是住在荷兰村他的A9别墅内。一切外界的联系,杨斌都靠电话指挥:必须要见的客人,接到A9别墅;一切不能见的客人,一律由工作人员送走;而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直接进入四五名保安和两条大狼狗把守的A9别墅。
中午饭在杨斌“四姑”管理的“海牙大酒店”吃。酒店门口的和平广场上,积满了几天前的雨水。后来,在《南方周末》的报道中,曾这样描写:“近日,沈阳连逢大雨,荷兰村会展中心东侧的广场上积了很深的水,看上去像一个人工湖,不知这水何日会退去。”
午饭过后,仍然是分分钟都让人倍感煎熬的等待。因为都是山东人,此时记者已经与杨枫成为朋友。在分配给杨枫当作宿舍的别墅内,记者只好与他一起抽烟、聊天、谈论《阳光灿烂的日子》。
关老的劝说帮了记者的大忙。据说关老知道记者是第一个报道杨斌的人后,曾经帮忙说话:“既然是关系比较好的媒体,还是见一下面吧。”
而记者也向电话中的杨斌“急切”地表示:“杨总,您一定要见我一面,我有内部消息想跟您说,是关于荷兰大使馆和国家某部门的。”
或许这些带有“报料”色彩的话打动了杨斌。于是,下午即将结束的时候,记者被接到了A9别墅。杨斌依然能笑得出来,使劲握了一下记者的手,又使劲拍了一下记者的肩膀:“小子,又来给我添麻烦了!”关老搭话:“小王还生病发烧呢。”杨斌说:“锲而不舍才能成功嘛。”
不过,见面之后的杨斌并没有立即答应接受采访。急促的电话和神情紧张的客人使得杨斌中断了与记者的寒暄,说晚上给记者安排时间,同时吩咐工作人员送客。
又是漫长的等待。晚上8:00过去了,打电话确认,杨斌秘书说,去沈阳市里开紧急会议了,可能要到12:00才能回来。
杨枫先是陪记者苦等,之后在沙发上打起了瞌睡。而记者借此时间再次翻阅带来的资料,梳理着问题。
深夜12:00,再次电话催问,同时再次强调记者掌握着对杨斌非常重要的信息。对方答复说:快回来了,到A9来等吧。
于是,一辆轿车将记者接到了A9。整个荷兰村沉寂异常,杨斌别墅外的狼狗在深夜中凄厉地咆哮,保安耀眼的手电筒在黑暗中扫来扫去。 
                  
 6。第三次采访杨斌
 2002年7月18日,深夜1:00左右,对杨斌的第三次专访开始。访谈的文字稿经杨斌亲笔修改。7月200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版发表《“杨斌逃跑事件”独家调查》——
实际上,杨斌是晚上12:50左右才回到别墅。
一进门,杨斌便疲惫地躺上了别墅大厅内的沙发,点上一支“555”香烟。等候一边的男按摩师随即替他换上拖鞋,随后为其做腿部按摩。
记得杨斌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有什么消息告诉我?”
记者随即将两条“独家”消息:一条是,国家某部委已经关注杨斌,并已经通知宣传部门;一条是,荷兰大使馆已经发出了照会,提示荷兰商人与杨斌做生意要小心。
“第一件事我们已经知道了,”杨斌说,“我跟荷兰大使馆的关系一直很好,怎么可能?!”
他随即安排手下拨通荷兰大使馆一位处长的电话,“XXX啊,你们已经针对我发出了照会吗?”
随后,杨将电话递给记者:“没有的事,不信你自己问。”
其实,这样的消息也只是记者道听途说,讲给杨斌听,不过是为了“引诱”其接受采访。对方自然否认,记者确认没有后,杨斌随即挂断了电话。
采访正式开始。时间大概是7月18日深夜的1:00。杨斌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有这么大的资产在这里(荷兰村),几十亿,你拿枪赶我走我都不会走,我能跑吗?”
之后的问题则是一一求证外界的疑点。大致包括:此次去朝鲜、日本考察的目的是什么?工程队拖欠欠款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建房地产的土地是否有合法的耕地用途变更证件?欧亚农业的利润问题?银行贷款究竟有多少?等等。
因为之前记者做了大量的“功课”,当时采访的问题应该非常细致,基本上都是细节的求证。杨枫也同时在现场,他开玩笑说:“你的问题像是在审问。”
也有气氛缓和的一刻。因为记者的高烧依然没有全退,为了压制发炎的喉咙的脓痛,记者只好与杨斌一起抢着抽他喜欢的“555”烟(记者带的烟早就已经抽光),杨斌嘿嘿地笑,指示手下:“给小王拿一包烟!”
采访大约进行了一个小时。访谈中,问到关键问题的时候,杨斌总是情绪激动:“这个问题要好好澄清一下,不是这样的……”记得最后,杨斌主动说:“有一个问题我要声明一下,XX媒体说我要去朝鲜开赌场。我是个守法的企业家,我可能开赌场吗?绝对没有这回事!”
采访结束后,吸取上次在荷兰村写稿要受到限制的教训,记者要求杨斌派车将记者送回了所住的南湖酒店。
实际上,在记者出发之前,考虑我时间的紧张与身体因素,编辑部已经安排北京新闻中心的资深记者韦三水(现在已经是《今日东方》杂志的编辑总监)与实习生宋怡(现在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专从事旅游行业报道的记者)在北京协助我的采访。
从后来发表的报道看,韦与宋进行了大量的边缘采访,而一些重要的信息,譬如荷兰村获批3300土地的背景,譬如建筑队追讨欠款的情形,等等。
回到酒店赶紧与韦通电话。这时候,靠记者写稿显然已经来等不及了,韦三水已经在北京提前打起了草稿。而等记者的访谈完毕,他就可以整理成文。“我不睡觉,你一整理完录音马上打电话给我!”韦说。
依然发烧得厉害。在7月的沈阳,记者在酒店中裹着被子用手提电脑整理录音。凌晨4:00左右,录音整理完了。给韦三水发过邮件,记者倒头就睡。
7月19日上午,记者再次赶回荷兰村,录音的打印稿交由杨斌修改,因为接受采访时,杨斌坚持要他看过后签字,否则就不接受采访。记得当时杨斌改动了10来处,最重要的是信息是,杨斌将银行贷款的数字订正为“工商银行4个亿,农业银行3000万”。
那应该是非常“有料”的一份采访稿,整整5页纸,记录了杨斌1个小时的谈话而内容,全部是关键的细节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