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十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商十训-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使他真正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商人的,却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1974年,美国政府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了2000吨的废料。这些废料既不能就地焚化,也不能挖坑深埋,清理装运到相距甚远的垃圾场,费用十分昂贵,而且稍微处理不当还会受到当地环保组织的起诉。因此,纽约政府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人愿意应标。当时这位商人正在法国旅行度假,听到这个消息,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和螺丝后,他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约承办废料处理业务。他对废料进行了分类利用,让人把废铜熔化,制成小型的自由女神铜像纪念品,把木头等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币,把水泥碎块做成小石碑,把朽木泥土装在玲珑透明的盒子里作为自由女神像曾经拥有的“纪念品”,甚至把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这样一来,本来一文不值、难以处理的垃圾,顿时身价百倍,人们争相选购,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2000吨废料被一抢而光,他从这堆废料里获得了350万美元的现金。

    □从问题中创新

    企业的创新是一种系统的组合,不是单一的因素。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游戏:一个人手上有一个白色信封,里面可能是50元钱,也可能是一张罚款单。你有三种选择:a.可以打开信封,但必须遵从信封里的要求;b.也可以不打开信封;c.还可以传给同伴,让同伴打开。究竟作何选择?

    不打开信封,当然不会给你的现状造成直接的利益伤害,然而问题当中蕴含的成长或发展的机会,因为你不打开,将与你失之交臂,从而不能突破你个人的现状。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如此。就好比这个信封,撕开它就意味着你将发现新的问题与机会,实现对现状的突破,所以企业要敢于直面问题,从问题中发现创新的生意,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倾听新的声音

    在我看来,如果一家企业要想领先,必须寻找创新点,管理层必须给予三种人以不同寻常的发言权。第一种是年轻的,或更准确地说是任何有年轻人的眼力的人。第二种是离公司总部最远的分公司中的人。这些人在公司边缘,他们不得不更要有创造性。第三种是新来的人,尤其是那些来自其他产业的人。

    成功的创新活动一定包括一些所有人都会认为很差劲的想法,产生这些想法的人,似乎显得有点不可思议。可能你也喜欢他们,但他们往往会有一些新的点子,这个点子可能正点中你创新的火花。所以,你要鼓励你的员工不要过分在意自己的上司,要问而且要会问问题,要说而且要直说。

    2.别忽略不起眼的细节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这需要管理者对一切都得要抱一个怀疑的态度,对企业活动中既不相同却又相互关联的每一个细节,绝不能掉以轻心。不然,你就发现不了问题,也就没有了机会。我在公司里,告诫我的员工不要轻易说“不”,“如果你一旦说不,那就等于关上了一扇门,你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问题了。”

    但是,创新不能是一句空话。任何创新都应源自需求,不能无病装病,故作呻吟,为创新而创新。这是创新最起码的一个原则,企业创新也是一样。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创新、清晰、正确的认识环境的变化是前提,找到要解决的问题所在,明确切入点,也就是搞清楚你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

    第二,企业的创新是一种系统的组合,不是单一的因素。虽然单一因素的创新很重要,每一个因素的成功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石与保障,但非系统的单一因素创新,只能是创新活动,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创新。因为它不会帮助你建立一个全新的程式化。

    3.加大无形拉力

    创新的过程中充满了需要克服的艰苦的矛盾,有时在做法上、时机上、细节上很难把握。

    不过,创新应该始终是管理者的最爱。目前许多企业运用下面四条腿走路,保证了员工在上、下、左、右的全方位支撑中,瞄准企业的目标发展轨迹不断创新和前进。

    (1)明确的远景规划,这给员工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指导和增强了员工在企业工作中的信心。

    (2)支持平台,这给员工提供了工作中所需直接生产元素和辅助元素,帮助其有效地开展工作。

    (3)目标管理体系,其中涵盖过程管理、绩效考核等,这是有形工作的推动力。

    (4)人本管理体系,包括基于“人本管理”精神的制度和“文化管理”,这是提高职业道德、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并加大工作效果的无形拉力。

    在商品极大丰富、市场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顾客消费观念及行为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对厂家来说,要想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要,途径是多种的,其中,倾听顾客的抱怨,并将之转化为企业创新的原始动力,可以说是最有效的创新途径。

    另外,用心倾听顾客的抱怨,企业也因此有机会让产生抱怨的顾客进一步了解企业,促使他们认可企业并成为企业最忠诚的客户。

    在中国鼎鼎有名的海尔,有一项关于“大地瓜洗衣机”的发明,这个发明并不是资深的研发经理搞出来的,它来自一位农民的抱怨!

    1996年,海尔接到一位顾客的投诉,说海尔洗衣机排水管老是被堵,这是一位四川农民。服务人员觉得很奇怪,因为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不过他们马上上门去维修了。这时他们才发现,这位农民竟然用洗衣机洗地瓜(南方又称红薯)!可想而知,覆在地瓜上面的泥土多,当然容易堵塞。不过,服务人员并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他们帮顾客加粗了排水管。在服务人员离开时,这位顾客感激之余,说“如果能有洗红薯的洗衣机,就不用这样麻烦你们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农民一句话,海尔人却记在了心上。回去之后,他们经过了仔细的调查,才知道他们冬天用洗衣机洗红薯,夏天用它来洗衣服。进一步调查发现原来那是个“红薯之乡”,每年红薯都能大丰收,但是基本上很难全部卖出去,于是,当地农民就将卖不出去的红薯加工成薯条。不过,在加工前得先把红薯洗干净,但红薯上沾带的泥土洗起来却非常费时费力,于是农民灵机一动,就动用了洗衣机。更深一步的调查发现,在四川农村,有不少洗衣机用过一段时间后,电机转速减弱、电机壳体发烫。因此也就很容易出现像那位农民投诉反映的问题了。

    有问题也就有机会,调研结果让张瑞敏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发明一种可以洗红薯的洗衣机。进一步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这的确是一个良机。但是,当时有技术人员对这计划想不通,认为太“土”,也太不合理了!但张瑞敏坚决地说,对顾客的要求说不合理是不行的,开发出适应顾客要求的产品,就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

    于是,1997年,海尔为该洗衣机立项,成立以工程师李崇正为组长的四人课题组;1998年4月投入批量生产,洗衣机型号为XPIMO…DS,不仅具有一般双桶洗衣机的全部功能,还可以洗地瓜、水果甚至蛤蜊,价格仅为848元。首次生产了一万台,全部投放农村后立刻被一抢而空。

    虽然大地瓜洗衣机销量并不大,但它验证了海尔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试想,海尔连这样的市场需求都能满足,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张瑞敏说:“经营者必须想到所有用户。这个产品可能不赚钱,但你赢得了用户,赢得了市场,最终会赚钱的。”他要求科研人员“以用户的难题为我们开发的课题”,而这样做有两个原则,一是设计的人性化,二是使用的简单化。其中,“设计人性化”原则包含三点:一是以生产者为主体;二是以消费者为主体;三是以生活者为主体,每个企业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在诠释“使用简单化”原则时,张瑞敏说:“用户要的不是复杂的技术,他们要的是使用的便利,我们要把复杂的开发研究工作留给自己,把简单便捷的使用留给消费者。”因此,“使用简单化”就是要用最简便的方式,满足每个人、每个时期的不同需求。可见,在海尔,所有的一切都是紧紧围绕“顾客”而采取行动的。

    同时,海尔并不满足于现在的生产组织方式,它还想实现从细分市场到个性化市场的飞跃。善于预测未来的阿尔文·托夫勒说,未来的生产不是大批量的,而是为每一个用户服务,即所谓“生产单个产品”的模式。这种模式在买方市场的推动下,已经提前出现在一些行业,如食品、服务、珠宝和香水等。就连汽车、房地产这类大宗产品,也开始流行按单个用户要求进行生产的做法了,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精益生产模式”中就可略窥一斑。

    海尔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他们认为必须摧毁过去的产品开发体制,变“向顾客推销产品”为“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生产什么”,进而发展到“顾客还说不清需要什么,我们已经送上产品,让他获得意外的惊喜”,而这一切,无疑不是在以“以消费者为中心”,处处为消费者着想。这样的结果,也同时给海尔带来了更丰厚的利润。

    □以奇思异想引导人们的消费习惯

    经营中的“奇思异想”并不是凭空捏造,它必须以敏锐的洞察力为前提,既能看到市场的长远发展前景,又能够在当前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逐步打开、拓宽市场,抢先别人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藤田田是日本麦当劳社社长。他领导的日本麦当劳社曾以雷霆万钧之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