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合伙人-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程的路上车子依然飞驰,当然这次不会再超速了。事实上,从那次以后,严正开车再也没有超速过,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看来有力度的经济制裁还是很有效的。
  如果说去程时的飞驰是由于急切,那么回程的飞速则是源于兴奋。“机会总是降临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再次得到了印证,他们平时的“电梯间1分钟讲演”也没有白练。车子里虽然和来时一样,只有 Tim和严正两个人,但车子又仿佛比来时重了许多,因为那里又承载了更多的希望和更多的期盼。
  那是一个在Bay Area(湾区:特指北加州旧金山到圣何塞地区)再普通不过的一个论坛。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这片古老又神秘的土地。有人说那是世界大工厂,因为超市里面超过90%的商品的背后印着“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有人说那是世界下一个大市场,世界最大的商业机构都在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足迹踏到那片土地;有人说那是商业的天堂,到处是商机,太多的商人轻易地挣到了在美国可能要更久才能挣到的财富;有人说那是地狱,多少人在那里血本无归,铩羽而回。上海的拼音“Shanghai”如同“Guanxi”一样,也已经是一个外来词语了,只是这个词多少有些贬义的意思,“狡诈的生意方式”。不管如何,中国这片土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吸引力。
  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们自然比那些老美更加关心自己祖国的发展。因为每一个在海外的中国人都知道和体会得到:中国强大了,他们在国外才会更有地位。不管是否愿意,他们每天都不断地被愈来愈多的关于中国的信息包围着,影响着。
  “知道吗?张三那小子回国了!”
  “是吗?是在这边混不下去了吧!”
  “不知道,但是回去后非常吃香,当地市政府领导都出面来迎接,还给他建了一个比这边还大的实验室,给了更多的科研经费呢!”
  “李四被公司派回中国了,公司出钱租房、租车,每天飞来飞去。这边的工资、那边的消费,想想吧!”
  “那有什么?北京那么堵车,空气那么差,人的素质那么低。”
  “王五和他老婆离婚啦!”
  “不会吧,他们一起来美国都十几年,有三个小孩了,怎么会?”
  “咳,他小子一回国,就被一圈小姑娘包围了,每天晚上泡吧喝茶,爽呀!好像最后终于沦陷了,包了个二奶。”
  “当代陈世美?过分!”
  当然,很难说清楚说这些话的人到底是真的气愤,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羡慕,或是一点点的嫉妒。
  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让现在的人们在12个小时后就可以从美国回到大洋的这端,而10年前一封家书可能都要走上一个月。不断地有学生在毕业后离开中国去了美国,同样,每天也不断有人离开美国回到了中国。600美金的往返机票再也不是不回家看看的理由了。 但同时,太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对于祖国的认识还只是通过网络、电视。他们离开了国内大学的大门,就直接走进了美国大学的宿舍,根本没有来得及,也没有想过去体会中国所谓飞速的发展。在更多人的印象中,中关村那里还没有四环路,白颐路中间还是柳树成荫,黄庄还是天天被小巴堵塞。至于后海红火的酒吧、随处可见的茶馆、每天后半夜依然人声鼎沸的迪厅,更只能是他们想象中的产物了。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投名状(10)
这样的印象,和周围听到的一切关于海归们光怪陆离的生活所产生的强大反差,让这些第一代、第二代的留学生们本已平静的心开始蠢蠢欲动。也许,等待的只是一个机会。
  有需求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人来提供机会,因为那意味着商机。
  于是,美国各地的华人社团、民间组织、大使馆都看准了这个时机,开始不断组织各种活动,介绍中国的发展,介绍回国创业的机会;组织中国各地的招商团到美国来做推介会,吸引那些优秀的人才回到那个神奇的土地,去创造他们自己的事业。
  当然,这样的会议都是收费的。相比回国后能够得到的那些光环,那些美酒、美金、美女,这一点点门票的投入当然没有人在意。只是,既然付了钱,当然要能听到些真的有用的东西,见到些真正的机会。
  这次论坛也不例外,为了吸引更多人掏腰包走入会场,会议组织者在宣传中着重提到了聂部长的到来,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前副部长是个好的广告!
  聂部长在主席台上坐了5分钟,主持了开幕式后就离开了,接下来就是国内企业的招聘广告和美国创业团队的计划介绍。
  如果仅仅如此,那这次会议也就和其他每一次的会议一样,热闹却没有收获了。但这次的会议注定不同,因为在第一排坐着两个充满了期盼的年轻人。或许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抑或是充满了对前一天超速的耿耿于怀,当聂部长走下主席台,走向门口的时候,两个人同时从椅子上蹿了起来,冲了过去,留下台上台下几个被椅子的翻倒声吓到的男男女女。
  聂部长当然也听到了动静,也看到两个年轻人快步向自己冲了过来。聂部长一边向门口走去,一边礼貌地和这两个人低声交谈着。30秒钟就可以走出门去了,他当然不介意给这两个人30秒的时间。
  30秒钟,也许一支烟才吸了两口的时间,两个人一个快速而满怀激情地介绍着,另一个人准确地把资料翻到相应的页数,展现着相关的数字和图表。可以说,那30秒内,聂部长听明白了他们要做的事情。出门前,聂部长不但留下了这两个人的资料,还给他们留下了自己秘书的名片。当然在还没来得及摆好姿势的情况下,就留下了和 Tim的合影。
  聂部长最后说:“不错的想法!有机会来北京到我的办公室详谈一下吧!”
  两人走出大门。北加州的天空似乎从未如此的湛蓝过,风中略带的一丝丝海水的味道也似乎从未如此清新过。
  Tim的眼中闪烁着永远都不会熄灭的热情。“走,回去准备一份中文的演讲稿,把聂部长的评语也加进去!”
  在国内听过了太多与此类似的承诺,严正这次却也执著地相信,这次一定不一样。“走!再把刚才和聂部长的照片加进去!”
  从六个月前开始为他们的商业计划撰写商业计划书到现在,这是他们第一次在计划书里面加入照片,也是第一次开始学会利用名人效应来炒作自己。
  **
  接下来的一个月又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当其他同学开始四处面试,在美国各地飞来飞去为自己的未来安个家时,三个人又穿梭在尔湾和洛杉矶的图书馆间。如果说在面对聂部长介绍时,Tim和严正的脸上还留着一点点学生稚气的话,那么一个月后,这些学生气都已经荡然无存了。他们中文版的计划书也改进了很多,更多的实际操作加入了进去,也就变成了一个更适合给真正的商人来看的计划书。

第一章 投名状(11)
因为一个月后,他们就要离开学校,真的到实际中去检验自己的计划了。
  这次变化也让他们明白了他们以前为什么在学校的大赛中那么成功,却没有真正拿到投资人的支票了。从理论上来讲,他们的计划是无懈可击的。但是不是真的能够成功,他们需要实践来检验,也需要加入更多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会有的变数及其解决方案。
  从数学上讲,一个方程式,变量越多,可能得到的结果也就会越多,需要的边界条件也就越多。当开始撰写中文的商业计划书时,他们发现仅仅简单地把原来烂熟于胸的英文版翻译过来是行不通的,他们需要几乎是重新写一遍了。
  中国的商业习惯、游戏规则;中国软件业的发展规律、销售模式;中美市场上的销售方法差异;客户行为差异,越来越多的东西被加入进来。三个人的讨论也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基于理论和理想化市场情况下的分析更容易在三个人间达成共识,毕竟三个人都是专业 MBA教育下的高才生。而现在,他们似乎每天都要面对一个新的市场情况。
  Tim依然是充满激情,只是不再像以往那样固执,因为他知道自己离开大陆太久了,更多的时候他要停下来听,听另外两个人给他讲讲中国市场的情况。很多时候,那些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的案例给他带来的震惊不亚于天方夜谭。
  严正还是专注在产品、市场和销售上,只是他要用更多的时间来给 Tim和 Steven讲他的以前经历过或是听到过的案例。其实在读书期间,严正讲的这些故事都是他的那些美国同学最喜欢听的。因为那里有太多和美国不一样的东西,不一样的操作手法,不一样的盈利模式。
  Steven依然认真到苛刻地摆弄着那些财务数字,Excel表格越来越复杂,可能连他的会计老师也要用一些时间才能看懂。当然,当面对那些风险投资商的时候,可能只会展现几个关键的数字,但这些复杂的表格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一个答不上来的问题,或是一个不合理的假设都是致命的。这可能就是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吧!
  同时,通过朋友的介绍,又有四个人加入了这个创业团队。
  谭文聪,台湾人,30年前带着100美金来到美国,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美国最大的航天飞机制造公司的高级副总裁、首席信息官(CIO),那可是华人在这个公司能够做到的最高位置。目前退休在家,被 Tim的激情和三个人的热情执著所感动,再次出山。
  当然,三个人找到谭文聪并邀请他加入团队,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够给团队带来经验和技术,还因为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两个很有名气的人物,一个是日本上市的软件公司的董事长,另一个是一家在纽约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最大个人股东。这些都是未来公司发展潜在的资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