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王兵法之财富密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股王兵法之财富密码-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的杨斌依然镇定自若地周游在各方,他似乎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当一个商人了。他性格中对政治的热衷还在燃起他新的希望。 。。

资本市场水有多深(5)
但2002年9月23日,杨斌被出人意外地任命为朝鲜新义州特区的首任特首。杨斌当时在欧亚农业董事局会上曾郑重其事地说:“从我就任朝鲜新义州特首之日,我就不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政治家了。”9月27日,杨斌在沈阳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在此后的几天里频繁地接受中外记者的采访。
  政治家只是南柯一梦,10月4日凌晨,杨斌被沈阳市公安机关从家里的床上叫醒带走了。10月7日,香港媒体刊登中国证监会致香港证监会的文件,揭示欧亚农业存有涉嫌财务造假等问题。文件显示,欧亚农业报称公司1998年至2001年的总收入为21亿元人民币,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调查,连同杨斌的私人企业未上市部分 总收入不足1亿元。股价早就失去支撑的欧亚农业就此轰然倒下。
  从被任命为朝鲜新义州特首,到被中国警方传讯,前后仅10天左右,杨斌的商人之旅与政治家的梦想,都变成了一个肥皂泡。朝鲜马上撤销了对他的任命,而在沈阳的荷兰村,偌大的一片建筑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死寂——而那里曾经是多么辉煌呀。 而如今,杨斌的这个《飘》里已经长满了荒草。
  5、科利华当时急于借壳上市,却没有一位高管从事过资本运作方面的工作,对资本市场完全无知,之后也没有内行外援空降,致使未发现阿城钢铁隐瞒了大量的债务,之后重组时将几个亿潜亏资产全部留给科利华,从而埋下了失败的种子。更重要的是科利华借壳上市时,不考虑公司的实力犯了小马拉大车的错误,科利华公司的股本结构远远小于阿城钢铁,当科利华这样一个小公司背上6个亿的债务时,公司被压垮是自然的事情;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科利华从1997年开始进行资本运作的时机选择非常准确,二级市场股票的运作也是非常成功的,获利也是相丰厚的。宋朝弟失败最致命的原因是没有高水平的资本运作专家帮他,如果当时宋能找到高水平的资本运作专家的话,当时可供科利华选择的小盘壳上市公司多的是,科利华完全可以选一个盘子小点的上市公司,借壳上市,这样的话,一是盘子小负担轻,在财务报表上业绩很容易达到再融资的要求,可以实现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二是找一些好的项目装入上市公司,把上市公司这个平台作大作强,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完全能作到得的,当然科利华本身的团队要具备资本运作和产业运作两个方面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可惜的是不可能有如果,人生不能重来,但是,对于后面进行资本运作的企业家是完全可以避免再犯这样的错误的,是完全可以重新开始的。
  6、曾经不可一世的顾雏军如今坐牢已成定局,这使很多习惯骂中国企业家的人很高兴。中国一些企业家这样的结局总是令人悲哀。我想这不是某个企业的单独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发展下去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我希望从更专业资本运作的角度来对企业家在资本运作思维上所存在的问题做些深入分析,真正从资本运作的专业上为企业家提供一副手杖。
  我们来剖析一下顾雏军的资本运作思维。从一开始就具有宏观思维的他就对复杂的国情研究很多,也很深,这样的一个好处是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经济下占到相当多的便宜。轻松搞到第一桶金,我认为这也无可厚非,在中国办企业自然有更多的基于中国国情的思考。但是企业家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运作,仅仅靠这些是很不够的。企业的资本运作毕竟是个很专业很严肃的事情,资本运作脱离了专业化的运作,一个企业发展的隐患就会出现。 txt小说上传分享

资本市场水有多深(6)
我们来分析顾雏军的几大致命错误:
  (1)对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大趋势判断错误。顾雏军进行疯狂并购的资本运作时间正好在2001年至2005年,这个时间正好是中国股市的崩盘时期;在股市的崩盘时期,任何机构想从股市获利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大规模进行并购的企业来说,如果进行资本运作,不能从股市直接获利,这样的资本运作肯定是失败的。因为所有的并购都是有成本的,企业并购中产生的巨大重组成本从那里出?这是企业进行并购前必须考虑到的。顾雏军最致命的失败是选择了错误的时间进行疯狂并购。成功的资本运作一定是建立在资本运作能带来高利润的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顾雏军的资本运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会以失败告终。
  (2)顾雏军的产业整合并不成功,我们看一看,顾雏军收购的都是亏损的上市公司,进入的行业也是竞争非常充分,已经到了没有什么利润的地步;要想在产业经营上让这些上市公司盈利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顾雏军收购这样的企业越多,亏损越大,几万人要发工资,所以,顾雏军在并购中犯的又一致错误是只想疯狂收购上市公司,并没有把让生产经营盈利,对于企业来说,重要的是能盈利,如果收购的企业不盈利只亏损的话,收购的企业越多,企业死的越快。在这一点上顾雏军花了大钱聘请了大量所谓的资本运作高手,没有一个人告诉顾雏军,可以看出顾雏军的团队中所有的人都是热衷于疯狂并购,而不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顾雏军的疯狂并购一开始就注定了要失败。任何企业的资本运作离开了两个要素都不可能成功:一是产业整合后能产生效益和超过整合前的利润,二是资本运作能带来超过产业运作更多倍的利润。如果产业运作和资本运作都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的话,这种资本运作必然是以失败告终。
  (3)对银行与企业的共生考虑不周。进入科龙后,他始终认为把科龙做好就不怕任何人,所以,他从来不求银行,都是银行求他。从科龙的销售收入看,科龙的负债水平是很低的,但是,他却拿了大量的短贷去长投,拿了很多流动资金去做并购的事。在科龙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他却没有做好和银行关系的准备。
  (4)对国内环境没把握好。顾雏军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像###这样只为自己出名而出风头的学者,是靠寻找企业家的失误而骂人生存的家伙,一旦看准了某个企业家的失误,就会拼命把众多社会资源调动起来,让媒体关注,让自己成名。然后往自己脸上贴金,###总想让人们看似他是忧国忧民的,然后为自己谋名利;顾雏军作为一个企业家对付这种人没有经验,轻视和低估了这种人的影响力,更主要是企业缺乏危机攻关意识。
  (5)低估了社会对资本运作的歧视。顾雏军还低估了中国民众和社会舆论对资本运作的歧视。媒体一边倒地骂他,很让他感到伤心和悲哀。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民营企业家就该老老实实拿赚到的钱再去做投资,接受资本支配劳动的运营模式。而智力劳动支配资本就变成最贪婪的行径了。
  几大教训反映了顾雏军的战略思考是着眼于组织内部,而忽视了应该考虑的外部要素,虽然这些外部要素是和组织中的内部要素有一定的联系的,但毕竟还是内因和外因的问题。顾雏军的战略思考是把握了正确的方面,但还是输了,这是个非专业性的问题。在企业战略管理中,我发现经常有这样的现象:非专业性的东西经常会打败专业性的东西,专业有时会被非专业所决定。而在资本运作的专业问题上,顾雏军的团队里没有真正高水平的资本运作专家,这一点体现在顾雏军对资本市场大势的判断错误上,更体现在顾雏军的资本运作没有产生利润上。企业进行资本运作,重要的目标是能为企业带来高于产业更多倍的利润,否则,就失去了资本运作的意义。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资本市场水有多深(7)
顾雏军的人生悲剧,也同样是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上众多悲剧的一个缩影。可以说,顾雏军是聪明的,是努力的,他有着很高的企业经营头脑和产业整合能力。在资本运作上,他尝到了国企改制的甜头,因而急于将民营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可是他却忘记了利用自己的管理能力来打造好现代企业的根基,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家电产业整合的构想,更重要的是忘记了资本运作目的是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本质。而是热衷于利用资本杠杆展开“造系运动”,甚至将触角伸向了汽车行业。
  顾雏军演绎了太多的角色——学者、商人、产业整合者和资本大鳄,可是对自己真正应该扮演的角色反而无法定位,这就是他的人生“悲剧”。
  像顾雏军一样怀揣着产业梦的中国企业家还有很多,像格林柯尔那样希望迅速壮大的民营企业也不占少数,但是无论做企业、做产业,还是做资本运作,都不应违背“企业创造价值和利润”的初衷。如果像顾雏军这样以违法违规为代价、没有根基的进行多元化扩张,到头来只会陷入自己编制的美丽梦境而不能自拔。
  我国股市在未来走向成熟的过程还会有很多改革,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也必将走向规范和成熟,希望顾雏军的案例令世人警醒,他的人生悲剧今后也不再上演 。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中国股市成立18年来,大浪淘沙几番沉浮,造就无数英雄,也湮灭了几多人物。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失败都是没有遵循股市之道,就是没有按照股市的规律运作,不按股市规律办事,只能是短暂的热闹,最后的结果总是要受到市场的惩罚的。不按股市之道的规律运作,结果都是一时的热闹,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受到必然规律的惩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