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会理财的好太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个会理财的好太太-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次金融危机让很多大胆的投资者亏损累累,而小心翼翼的李太太则丝毫没有受影响,因为她在2007年6月就完全撤离了股市,保留了每个月2000元的基金定投。李太太说:“我已经感觉到市场有些不对劲,很多人都不工作,整天盯着电脑炒股,连和尚都开始关注股票,太疯狂了!虽然后来上证指数涨到了6000多点,但我一点都没后悔,因为我逃过了这次大股灾。”李太太的成功不在于她的投资技巧和理财知识,关键是她小心谨慎,不贪婪。
  反面说辞:从另一方面看,小心理财经常使得太太们过于关注细节,对理财的系统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同时,小心理财容易导致做决策时犹豫不决,错过最佳的投资机会。
  2004年初,王小姐就和男朋友开始到处看房子,到2006年底几乎把广州每个区的楼盘都看了一遍,有些楼盘还看了三四遍。王小姐一再叮嘱自己,开发商的骗人招数实在太多,一定要倍加小心,千万不要买到“问题房产”。但过于小心的她,总是这不满意那不满意,后来房价越来越高,王小姐更加犹豫了。就这样,王小姐错过了在广州最佳的买房时间。
  虚心, 学习中成长
  正面说辞:由于大部分太太缺乏金融知识,理财观念不够成熟,她们经常会阅读一些专业的理财书籍、杂志、报刊,或者浏览理财网站,加强对理财知识的学习。当然有些认真的太太在决定购买理财产品之前,会虚心向专业人士咨询各类问题,以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2006年3月的一天,有个网名为山菜花的网友通过QQ向我咨询关于基金投资的事情。山菜花当时什么也不懂,只是看别人抢着买基金,自己也想买点。我给她仔细分析了各种基金类型,并根据她的家庭理财需求推荐了一个稳健的基金投资组合。但是过了一个星期,再和山菜花聊天时,我发现她在基金方面颇有见解。原来山菜花在短短一个星期内看了两本关于基金投资的书,还经常在各大门户网站上浏览基金新闻。后来,在一次网友聚会上,我得知山菜花在2007年6月转行做了某网站的基金编辑,她自己的家庭理财也做得顺风顺水。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山菜花及时地把股票型基金都转换成了债券型基金,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反面说辞:虽然“虚心理财”可以使太太们获得越来越多的理财知识,但她们的虚心好学容易被某些不良的理财从业人员利用。
  2007年9月,周太太认识了一个资深保险代理人。这位保险代理人开始并不向周太太推荐保险产品,只是带周太太去参加保险公司的一些讲座,等周太太意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之后,这个保险代理人就开始不断地向周太太推荐高风险的投资连结险。很快,周太太被说服了,为一家三口每人买了一份投资连结险,年缴保费高达3万多元。到2008年12月20日为止,周太太投资连结险的亏损已经高达40%左右,她觉得很对不起辛苦工作的丈夫。其实,周太太一家主要应该购买保障性保险,如意外险、重大疾病险、长期寿险等,不应该买这么多投资连结险。
  耐心,将理财进行到底
  正面说辞:太太们对家庭更加细心,也更加有耐心,一旦制定好了家庭理财计划,便会坚持不懈地执行。其实,只要我们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理财渠道,坚持投入,长期持有,尽管只是小小的投入,却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时间永远是最好的投资伙伴”。
  江西省抚州市有个60多岁的老太太,她一辈子只进行了一种投资,就是从她有积蓄的那一刻起,不间断地购买一整套当时正在流通的货币和一些特殊功用的货币,比如纪念币等也被她尽收囊中。到现在,光是她收藏的几套珍贵的人民币纸币已经价值30多万元了,足够她在抚州这个中小城市轻松养老。
  反面说辞:过于耐心也不是好事,容易陷入“死守”的困境。在牛市急转直下,进入极度低迷的熊市时,千万不要“耐心等待市场反转”,必须调整理财方向,从进攻转向防守,加大债券或债券型基金等安全级别高的理财产品的投资额度。
  过犹不及。小心,虚心,耐心,会理财的好太太总是拿捏得很准,做得不偏不倚。切记理财是变动的,如果家庭财务状况发生变化,理财规划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如果理财市场出现根本性变化,也要灵活地修正理财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理财,达到财务自由!
  

铲除理财六大“心魔”(1)
前面提到的“三心理财”主要是从太太们普遍的心理特点出发来谈的。在日常生活中,太太们经常有一些错误的观念,遭遇许多“心魔”,只有努力铲除这些“心魔”,太太们才能修炼成新时代的“财女”。
  心魔一:我月收入才3000元, 没有必要理财
  陈小姐2007年6月毕业于上海某大学,在一家报社工作,月收入2800元左右。尽管陈小姐很少冲动消费,但在上海这个高消费的城市里,除去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开支,每月能省下的只有500元左右。工作一年多,陈小姐只有一个银行活期存折,每月500元左右的余钱全部躺在里面。陈小姐在QQ上这样对我说:“我一点理财的概念都没有,每月才500元,怎么理呀?!”
  与陈小姐一样,很多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女性,工资一般都在2000~3000元,除去各种必要的生活开支,例如房租、餐费、化妆品、衣服等,每个月可能就只剩下几百块钱了。要是稍微大手大脚一点,就成了“月光仙子”。她们总是以“我月收入才3000元,没有必要理财”为借口,逃避理财。
  事实上,理财不在于财富的多寡,而在于理财观念是否苏醒。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一点都不错,理财就是利用时间为财富增值。
  别小看每月500元的结余,如果持续20年基金定投,假如年收益8%,20年后你将拥有将近35万。现在,基金定投的门槛非常低,每月投100元或者200元都可以。如果购买保险也可以采取“期缴”的方式,每月缴纳500元的话,以信诚人寿的“信诚运筹慧选投资连结保险”为例,25岁的女性大概可以获得30万元的终身保障,附加20万元的长期疾病险,当然还可以获得不菲的投资连结险的投资收益。
  不是每月500元理不了财,而是你没有想如何用500元理财。只要有想法,一定有出路,理财就这么简单!
  心魔二:我不是理财那块料
  不少太太对自己的理财能力没信心,对数字分析没兴趣,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态度保守,甚至对理财心存恐惧。有调查显示,一般女性最常使用的投资工具是储蓄和保险。可以看出通常女性寻求资金的安全感,却可能忽略了通货膨胀这个无形的杀手,它不仅可能吃掉利息,长期下来可能连老本都不保。
  另外一项调查显示,20~50岁的女性最想拥有的是财富,而10年后,最后悔的是没有做好理财规划,因为其中有1/3的人表示自己只懂得把钱存进银行,没有理财、投资的观念。
  没有理财观念是最要不得的,对理财不闻不问是对家庭财富的不负责任。有理财观念的太太们会系统地规划好家庭财富,使得“钱生钱”成为可能;而没有理财观念的太太们则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存款资产在银行缩水贬值。所以,陷入这个理财误区的太太们一定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尝试着去学习理财,负起一个好太太的责任。
  心魔三:理财就是赚钱
  什么是理财,在很多太太看来,理财就是赚钱,理财就是投资。其实,这种理解容易助长急功近利的心理,许多人就是因为把理财与投资画上了等号,才会把炒股作为发财致富的唯一捷径。
  胡太太本来是做五金加工的,赚了不少钱。2006年股市火爆的时候,她在银行理财师的建议下买了10万元基金,出乎她的意料,半年后10万元基金翻倍了。胡太太有点坐不住了,不仅增加了基金投资额度,还亲自炒股,一个原本连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家庭主妇居然迷恋起股票。看着账户上的资金一天天增加,胡太太彻底迷失了方向,五金厂也不管了,整天盯着红绿相交的电脑屏幕。其间我再三劝她分散投资,合理配置资产,但她根本听不进去。很快市场急转直下,从6000点跌到5000点再到4000点,最后跌到2000点,胡太太被深深地套牢。前前后后一算,她不仅没有赚到一分钱,还亏损了50多万元,更要命的是荒废了一家好好的五金厂。 txt小说上传分享

铲除理财六大“心魔”(2)
美国理财师资格鉴定委员会对个人理财的定义是:个人理财是指如何制定合理的财务资源规划,实现个人人生目标的程序。简单地说,理财的核心就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最终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既要考虑财富的积累,又要考虑财富的保障;既要为获利而投资,又要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既包括投资理财,又包括生活理财。理财规划涉及人生目标的方方面面,构成一个理财规划体系。因此,个人理财首先要保证满足自己正常的生活需要,其次是对剩余财产进行合理安排,合理划分生活开支与可投资资产。
  心魔四:有老公在,我不需要理财
  做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个观念是潜藏在很多太太心里的致命伤。嫁个好老公,未必能获得幸福,关键还要自己做得好,有“驾驭”好老公的本事。如果你有幸嫁了个会赚钱的好老公,就更加要帮助他管理好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否则很容易“人财”两空。如果你嫁了个赚钱不多的老公,你必须做三件事:第一,帮助他提高赚钱能力;第二,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第三,打理好你们夫妻俩来之不易的财富。
  永远不要抱有“老公会养我一辈子”的想法。事实是残酷的,50岁以上女性的离婚率正在逐年上升,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