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下的困惑:陶冬预言中国经济的危与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拐点下的困惑:陶冬预言中国经济的危与机-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提高工资的情况下,大量增加人力资源,增长由此得以加速。当农村劳动力被耗尽后,城市劳动力市场需要大幅增加工资才能请到新的工人,这个时点被称为刘易斯拐点。○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刘易斯拐点逼近

    中国农民工短缺在2010年变得十分突出。笔者估计,2010年低端工人工资暴涨了近四成,而且在今后几年会继续以每年20%~30%的速度上涨。其实,中国目前还没有到农民工绝对短缺的地步,只是农民工流向发生了变化。2005年,70。3%的农民工流向沿海地区打工,中部与西部各占14。4%及15。0%。在2009年,随着工厂生产线内迁和基础设施项目启动,中、西部出现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民工总数的17。0%及20。3%,而留在东部打工的农民工占比则减少至62。5%。同时,内需市场(尤其是服务业)火爆,对低端劳动力需求甚殷,又抢走了沿海制造业的一批工人。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导致多了一批留家务农的。

    不过,刘易斯拐点离我们已经不远了。联合国测算,中国劳动力将于2017年进入负增长(人口于2032年进入负增长)。由于内需的迅速扩大,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全面铺开,笔者预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于2014年左右进入实质性短缺状况。至2017年,劳动力需求达到8。37亿人,供应为8。19亿人,就业市场净短缺达到1760万人,这个数目相当于美国现有劳动力总数的11%,日本的25%,德国的41%。

    人口结构变局的危与机

    就业市场的逆转,对于中国经济将是里程碑式的事件。从宏观上看,它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黄金时代已开始褪色;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已差不多走到尽头;中国长达7~8年的通缩时期,已彻底结束。从国际角度上看,制造业模式,可能面临一次全面的调整;过去十年的全球低通胀,也会遭遇冲击。

    从投资角度看,刘易斯拐点意味着什么?

    1.以过往新兴国家的经历看,刘易斯拐点之后,低端工资无一例外地会出现一次持续的飞涨,低端消费市场迅速扩张。这种情形肯定会在中国出现。

    2.工资上涨常态化,带来通货膨胀结构性上扬。此轮通胀之后,CPI的回落估计有限,中烈度通胀可能持续存在。

    3.低端住房需求与家居改善需求大增,不过这是一个与现有房地产市场不同的新市场,建材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家具供应商的受益程度料大过开发商。

    4.加大投资力度,生产流程中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将明显提高,设备制造业会受惠。这次生产线向内陆省份迁移,不仅是简单的地理上的转移,也伴随着资本投入的加大。
第12节
    5.外资结构出现变化,对成本敏感的制造商比重下降,主攻内需的海外品牌、服务供应商大量流入。

    6.亚洲面临新的洗牌,以中国为龙头及窗口的制造业垂直生产链逐步瓦解,抢占中国市场和抢夺流出中国的外资及中资成为新时尚。

    过去30年,中国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它既归功于一系列政策上的变革,也归功于中国人的勤劳、努力,还归功于全球化和生产外包的大趋势,不过人口红利因素也十分重要。中国的出口高潮、住房热、消费提速,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上半期出生的婴儿潮一代的生命周期(lifecycle)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人口红利已接近尾声,劳动力短缺即将出现。无论喜欢与否,刘易斯拐点都会如期到来,它将对今后30年的中国经济带来深刻的冲击,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也许因此改写,许多目前习以为常的营商手法、投资原则可能遭到颠覆。这场人口结构上的大变局,既是危,又是机。┇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2011年2月

    呼唤吉尔德式商界领袖

    过去30年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年内中国的排名由世界第七跃升为世界第二。由于总量巨大,涉及人口极众,中国经济崛起对世界的影响远非日本、韩国所能相比的。在近现代史上的经济起飞故事中,唯一可以与中国故事相提并论的是美国在1865~1896年期间所达成的工业化。

    美国的镀金岁月

    19世纪下半叶,内战结束后的美国经济曾出现过一个增长的井喷期。产能大幅扩张,通货紧缩,但是收入迅速提高,消费旺畅,百业兴隆。当时的GDP增速,乃美国历史上最快的。

    美国经济起飞的契机,是交通革命。蒸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推动了贸易和物流在国内的周转,南北铁路、东西铁路先后成网,流通带动生产,生产刺激就业,就业产生消费,以钢铁、石油为代表的工业化一日千里,国内市场迅速膨胀。

    蒸汽技术也使得大西洋航运变得更快捷、可靠、安全,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全球化热潮,美欧贸易激增,美国迅速扩张的工业产能和廉价农、矿产品,令大批欧洲企业、农场主破产,世界经济(当时其实就是欧洲经济)为之震动。不过接下来美国需求的增加,又为其他国家带来新的商机。

    这段历史是美国经济的黄金岁月,被史学家称之为吉尔德时代(GildedAge,中文直译“镀金时代”)。吉尔德时代开始时,美国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0%,40年后这个比率接近60%。这是一场异乎寻常的工业化运动,它带来了生产的扩张、财富的积累、社会的变迁、思想的激荡。马克吐温的《镀金年代》,便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中国的黄金年代到来

    中国在过去30年所走过的路,与吉尔德时代颇为相似。经济高速增长,产能迅速扩张,通缩时隐时现,但是收入迅速提高,消费旺畅。中国融入世界的契机不是蒸汽革命,而是生产外包所带来的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全球化运动。全球化外包,为中国带来了资金与技术,令中国的生产力迅速复制出制造业的成功程序,经济与出口出现了一次跳跃式的发展。贸易全球化和加入WTO,为“中国制造”扫清了市场的壁垒,中国一跃成为了世界加工厂。

    中国产品横扫世界,先是为世界带来了通缩的威胁。不过随后的中国需求,又使全世界的商家眼睛一亮。这是中国的吉尔德时代,这是中国的黄金年代。
第13节
    美国的吉尔德时代,涌现出一批划时代的商业领袖,“钢铁大王”卡内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运输大王”范德比尔特、“金融大王”摩根、“发明大王”爱迪生。他们对行业的整固、流程的改善、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变更所做出的贡献,至今仍为人称道。他们是全球商业的思想领袖,执行业之牛耳,开历史之先河。他们在一百多年前的许多言论,今天读来仍有珠玑之感。美国的吉尔德时代,是产生商业巨人的时代。

    呼唤商界领袖

    然而在中国的吉尔德时代,却暂时看不到商业巨人。中国的商界领袖忙于同政府公关,与政策博弈。从思想言论到行为举止,看不到洛克菲勒、摩根的风范,从生产程序完善到行业整合,也看不到卡内基、范德比尔特的智慧。至于爱迪生的发明能力,就更不用提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大多停留在模仿加中国国情的层次上,成功多与执行能力(加上资源、关系)有关,与技术创新、程序创新无关,在思想上、哲学上高人一筹的不多,占领道德高地、人格出众的更少。〗米〗花〗书〗库〗 ;http://__

    十年前,进入财富500强对于中国企业家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十年后,相信中国的企业入围500强可能是世界第二多的。但是中国不能仅靠政策资源、国家垄断,将企业家送入商界的奥林匹克。中国不能仅靠人口多市场大,来打造大型企业。中国的企业必须从生产程序到行业整合上,做出有创意的突破,中国的企业必须在增加人力及资本投入之外,谋求生产效率的提高。

    美国吉尔德时代的后期,增长模式由投入数量的增加转向质的突破,令经济攀上了新的高度,也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一哥”的地位。中国的人口红利已接近尾声,持续多年的流动性暴涨,也难再持续。中国迫切需要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突破、商业模式的创新。这是中国商界精英的竞技场,而他们的作为不仅关乎自己的名誉,更关系到民族的前途。

    最后提一句,吉尔德时代,也是美国慈善事业全面成型时期,企业的社会责任被提上议事日程。

    呼唤中国的吉尔德式商界领袖!

    2011年3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