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东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紫气东来-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紫光的长青基业传承于百年名校的人文精神,从清华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到紫光格言“文行忠信 恭宽敏惠”,文脉积淀,源远流长。“廿”型基座上,20株紫荆树绽放着100朵紫荆花,铭记了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清华紫光前身)之诞生与发展;紫荆树生生不息、紫荆花朵朵盛开,蕴涵紫气东来的吉祥美好。雕塑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鼎力制作,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为雕塑题名“紫荆花开”,意将创新的科学精神与高扬的人文情怀根植于紫光人不断奋进的事业中。任重道远,执着前行!谨以记之。
  征集方案百转千回
  刚开始策划制作纪念雕塑的时候,没想得特别清楚要做什么样的雕塑,只是考虑到紫光经历了20年的风雨,总应该有点什么留下来。虽然定了是纪念紫光20年,可是什么主题依然感觉茫然。后来,领导提出创意,要在紫光大楼和紫光大厦两楼的通道先设计一个有流水涌动的水景作为雕塑的基座。这个想法一出,很快就达成了以“廿”型为基座造型的共识。设计的时候还特别考虑了色彩运用,以及水流的方向和效果。工程施工很快就完成了,这个富有创意的基座就牢固地树立在紫光两楼之间了。在潺潺的流水中,过往的行人多了一份关注,多了些许议论的话题,但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个体量较大、也算敦实厚重的建筑物到底有什么用意,确定紫光20年纪念的雕塑方案也显得尤为紧迫。
  建好了雕塑的基座,上面放什么呢?五花八门的想法,层出不穷。其实,早在基座建成之前,紫光领导就有一个成熟的想法——这要追溯到2001年。当时的公司还属于清华科技园的控股企业,在公司画册的设计中,提出了沿用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思想,当时的灵感来自于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和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联袂创作的画作“核子重如牛  对撞生新态”。这幅科学家与艺术家联袂创作的珍品,反映了20多年前离子对撞机发明之后,高速运动的质子碰撞产生出中子的科学奇观,寓意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不断创新的思想源泉。20年后,李可染大师的夫人,也是著名的雕塑家邹佩珠女士倾心创作,把这样的一幅国画作品变成了雕塑小样,是对李可染大师诞辰100周年的最好纪念。作为“科学与艺术”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清华科技园把这个雕塑升华为园区文化理念的象征,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鼎力制成了一组大型雕塑,坐落在清华科技园的核心区域。也许是对清华科技园持之以恒的情感,也许是对紫光在创新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思考,紫光很希望与清华科技园同时创作一组和基座体量相当的“核子重如牛  对撞生新态”雕塑作品,以弘扬紫光的“科学与艺术”的精神和追求。
  确定了想法之后,创作并不顺利,因为清华科技园的雕塑体量太大,是在雕塑工厂进行创作,而紫光的雕塑较小,就想在清华美院的创作室里完成。正因为如此,整个泥塑放样的过程兵分两地,使紫光作品的创作时间拖得较长。还有后续制作的方式也不同,清华科技园是用煅铜的工艺,而紫光的要铸铜,这也使紫光的创作更加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其实,对于每个创作者来说,铸í都是最能展现创作水平的,甚至能看清上面的指纹。恰恰是这个铸造的过程,从雕塑小样、到泥塑放样、玻璃钢翻模具、制作蜡模、修模、铸铜、精修作品、调颜色、直到最后出成品。项目的负责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副主任董书兵副教授和雕塑的制作者魏二强副教授全情投入,精益求精。当这个精致的铸铜作品送到紫光时,忽然发现怎么都觉得和建成的基座不协调,倒是接待会议室的入门处仿佛是无以伦比的天赐宝地。所以,这组由国画而生的创作,又像是由雕塑回到了国画,时空转换,回味绵长。

第七章  紫荆花开(2)
真是应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创作被用到它处后,思绪又回到原点——基座上放什么雕塑?最后决定通过征集的方法集思广益。即便是要征集方案了,也还没有形成特别明确的方向,所以,在紫光报和大楼电子屏上进行方案征集时,只是很宽泛地写了要求“隆重征集紫光纪念雕塑创意,紫光20周年,传承创新,继往开来”。征集启事发布了,应者却寥寥。虽然有热心的紫光员工提出了宝贵的想法,但从想法到作品之间,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怎么办?在很长时间里,雕塑方案征集没有实质性进展。在一次研究紫光20年纪念相关工作的总裁办公会上,大家提出了很多想法,如石头、船、盘连结、吉祥如意云、上市锤等等,但是想法终归是想法,没有进行设计创作就无法真正确定雕塑方案。不过,这次会议达成了一个方向性的共识,那就是征集方案必须要在专业人员中进行。几位高管都表示要听取专家意见,充分考虑现有基座条件下的创作。
  邀请清华师生共创佳作
  “思路决定出路”。当时,在紫光范围内征集方案,那是充分考虑到紫光人的情感。事实证明,紫光人对紫光怀着深切的热爱,很多人是因为专业设计的障碍,没有正式参加征集活动,但私下却不断地给出很宝贵的建议和想法。这些关心和鼓励使我们在雕塑的方案征集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信心和热情。总裁办公会决定请专业人士设计雕塑之后,紫光首先就想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跟董书兵老师说了紫光要征集方案的想法后,就面临两个方向,一个是在教师中征集,一个是在学生中征集。在教师中征集,可能质量更好,但因为各个老师基本形成了创作的流派风格,作为企业,可能不好决策到底用什么,而且费用会比较高;如果从学生中征集,又担心水平层次差距太大,到时候无法满足企业纪念雕塑的设计要求。正在两难选择的时候,得知雕塑系04级即将开始上环境雕塑课程,指导教师正是董书兵老师,紫光就提出能不能把专业课程内容结合紫光雕塑方案征集,请董老师指导来完成这项工作。经过报批,这项为紫光20年征集纪念雕塑的工作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横向课题的形式确定下来。结合本科教学,雕塑征集工作终于拨开迷雾见晴天了。
  接下来的工作特别有意思。为了能够随时了解把握项目的进度以及精度,要跟着清华美院雕塑系04级学生上讨论课,听学生讲他们的雕塑创作意图,看他们手绘的效果示意图,也要去工房里看他们用橡皮泥捏小样。这些年轻的学生有着蓬勃创造力和旺盛的创作欲。有一次,一个同学设计了一个特别复杂的钥匙,把UNIS四个字母用上,寓意紫光是开启高科技的钥匙,设计方案充满了转动、升降、光电等机关变化,真是挺佩服这个女生的想象力,可是,因为在现有基座上,要设计机械、电、光照等多重复杂需求,真怕后续问题多多,最后没采用。学生们总共提出了20多个方案,经过综合考虑,确定了以付桂衍同学的创意设计为基础展开了紫光20年纪念雕塑的设计。
  从清华校花到紫光雕塑的文脉传承
  紫光20年纪念雕塑取名“紫荆花开”,雕塑的创意来自清华大学的校花——灿烂的紫荆花,造型上选择以紫荆树、紫荆花等为创作素材。这个创作经历让清华美院的许多师生都共同参与进来,像雕塑系主任助理陈辉老师等多次专门到紫光来关心课程的进度和雕塑方案的进展,对即将诞生的紫光20年纪念雕塑寄予了美好的希望。
  “紫荆花开”雕塑创意思路
  1。 紫荆为落叶小乔木,全国南北各有分布。早春时,先于叶开花,所以又叫“满条红”,紫荆花的这种品质暗合了紫光在寒中争艳、不畏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紫荆花作为清华大学的校花,更体现了一流大学的精神品质。
  2。 紫荆自古以来就是亲情、团结、和睦的象征,也是壮观、繁荣、奋进的象征,暗合了紫光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陆机赋诗: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3。 雕塑所在位置是在紫光大楼和紫光大厦之间,建筑风水学里讲,东宜木、西宜金、南宜火、北宜水。雕塑基座有水漫流,雕塑以树为造型,顺合了整个环境的风水。

第七章  紫荆花开(3)
4。 基座蕴“水”,雕塑取“木”,二者结合又有“水木湛清华”之喻意,暗含了紫光与学校的血脉传承关系。
  5。 花的品质与“紫光”的企业宗旨不谋而合,泰戈尔说:“花朵以芬芳熏香了空气,但她最终的任务是把自己献给你。”这与紫光“承担历史责任、推动社会进步”的企业宗旨是一致的。
  6。 雕塑主体造型以“紫荆树”为主要骨架,以“紫”字的外形变形为主要外形,以字母 “U”为主要连接方式,造型元素柔和而凝炼地体现了UNIS所要表达的现代感。
  7。 雕塑表面紫荆花的处理吸取了中国传统花卉的造型形式,突出的花型,不仅加强了雕塑的表现意向,更展现了紫荆花朵朵盛开的蓬勃景象。
  8。 雕塑由紫铜锻造而成,各柱体以均称的形式构成,象征着生生不息、团结紧密,催人奋进。
  从清华大学的校花——紫荆花,到紫光的企业雕塑——紫荆花开,惟有紫光,把紫荆花做了更深刻的挖掘和更美好的传承。这丰富的情感和衍生的文化内涵,都源自亘古不变的中华美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文行忠信,恭宽敏惠。文脉相承,生生不息,花团锦簇,基业长青,感怀历史与畅想未来。
  第二节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李政道
  2001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著名的“科学与艺术”主题展,作为清华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