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练习中你做的那样,同时想象你自己站在了第三张纸上像个旁观者那样“看着”整个冲突。对自己描述整个事件,看看你能否有新的发现。
工作后
在观察了一整天工作以后,反思并写下下面这些题目:
(1)你什么时候对“第三方”的角度和角色感觉最自在?什么时候感觉最困难?
(2)在困难的时候,你怎样尽力让自己进入角色?
(3)谁是你工作中最难相处的人?哪个同事最让你心烦、讨厌?为什么?
(4)工作中你最不喜欢什么事情?
(5)谁是你最喜欢的同事?你喜欢他什么?
(6)工作中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欢的?
(7)想象一下你的工作就是一个想跟你要东西的人。运用“第三个人”的视角方法看待你们二人的冲突过程。你们各自想要的、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冲突?
§虹§桥§书§吧§BOOK。
第12节:第二章人们如何做(1)
第二章人们如何做
菲舍尔博士的故事
就像笔者所亲眼见过的,不管一份工作听起来有多棒,它都有可能让人苦恼。
对很多人来说,拥有教授头衔可以说是太不可思议的事情了,一份这辈子都有保障的工作、博士学位、受人尊敬……在所有教职员工眼里,这可以说是成功的标志。菲舍尔博士(Dr。Fisher)30年来一直在实践着这一理想。在她的朋友和同事看来,她似乎做着自己想做的事,非常成功,而且还因此拿着丰厚的薪水。
然而,她做了一个空前的决定,她辞职了。
哪里出错了呢?尽管她在其他方面是个生性乐观的人,但菲舍尔博士每天清晨还是会有“不得不把自己拽到工作中”的恐惧。她喜欢教书,也喜欢学生们,而且觉得研究也很有趣。但是环境方面的某些不快像阴影一样笼罩着她,胜过所有其他方面给她带来的满足感。更糟的是,她也没有就那些问题抱怨过。她感觉自己很孤立,与同事没有交流和互动。同时,她感到她没什么问题可解决的,也没有向前的动力。她在幻想什么吗?她这个人有什么问题吗?
有一件事可以揭示她的状态。系主任一度担心科研经费筹集的问题,菲舍尔博士认为问题出在教职员工们的低士气上,因此建议从战略和投入两方面重整旗鼓。她甚至自告奋勇,带头来改善情况。但是系主任没有对这个建议表现出热情,反而看起来很困惑:“我数过了去年的科研筹措资金,然后按照教职员工的人数分了一下,”他说,“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做得更好,需要建立具体的筹措资金的目标并监督每个人的执行情况,当情况好转后,士气也会跟着好转。”
菲舍尔博士觉得这种死板的数学方法肯定会失败,会消耗掉达到部门目标所需要的员工的能量和热情。然而系主任看起来很有把握。她喜欢系主任,觉得他人很好,做事公平而且有头脑,但是她无法理解他的立场。后来,她发现没有一个同事支持她的看法去主持一个全系的“规划与士气大会”。菲舍尔博士感到无力和莫名其妙的孤独。
当她辞职时,同事们都很讶异。难道教授的头衔不是“终极目标”吗?难道她一直以来都在追寻着错误的梦想吗?事情看起来似乎是这样,但这仅仅是表面。不是研究不适合她,也不是学术环境不适合她,更不是她的那个位置不适合她,而是她的行为方式与环境不匹配,这是一个简单且容易观察的冲突问题。但是菲舍尔博士和系主任都没有从行为的角度“看到”这一不匹配。如果他们看到了,事情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BOOK。▲虹桥▲书吧▲
第13节:第二章人们如何做(2)
秘诀1:观察行为〖1〗
这并非是一个新概念
当你客观地观察别人时,总会注意到其行为。你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或是互通电话,或是在一堆人的屋子中进行观察。你观察的那个人可能是在开会,或是在上高尔夫课,或是在商场里,抑或是在泳池边放松。没关系!只要他是醒着的,她就会有某种行为。只要你注意的是正确的方面,你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就会让你关注到有用的信息。
事实上,对行为的研究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在本书所讲的所有秘诀当中,这第一项是存在时间最久的。'1'它提供了关于你的工作场所中有用的信息,会帮助你看到不同的事物,从而喜欢上你的工作。你自己的行为、他人的行为如何影响着你以及你的工作所需要的行为,所有这一切都将决定你对工作到底是恐惧还是喜爱。
行为的定义
当我们谈论人们在办公室里干什么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工作场所的行为”。当其他人的孩子表演的时候,人们称之为“表现不佳”;当囚犯们表现出“好的行为”时,人们奖励他们;当我们自己的孩子惹了麻烦的时候,我们严厉地教导他们要“好好表现!”“行为或表现”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可以有很多含义。
从新视角的方面讲,我们这一次需要对行为有更加明确的界定。我们可以这样界定它:
行为,是一个人与他周围环境的接触方式。
换句话说,行为不是指我们作了“什么”,而是指“如何”作。
两个关键的区别
了解行为其实比听起来要容易。你无需知道眼镜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一样可以佩戴它,同样,你也无需成为一个心理学家,一样可以观察行为。你只需理解两个简单的区别。'2'
关注点的不同:“事情”与“人”
想象一下,你正跟一个朋友在一个拥挤的餐厅里等位。有个人指着窗外的马路说:“几个星期前就在那个拐角的地方发生了一起事故。”你的朋友看了看窗外说道:“也不知道牵扯了多少人,我希望没有人受重伤,我也曾遇到过一次交通事故,我想最糟的是事后那种恐惧感。”
想象一下现在有另外一个朋友过来了。你们把刚才那件事也告诉了他。“那一定很严重,”他说道,“街上还有好多玻璃呢,我数了一下至少有8条刹车印,有一个电线杆子上还有红色的东西,而且还弯得快到地了。也不知道有几辆车出事了。希望不需要那些医护人员,我就出过一次事,没有一辆车走得动,还是拖车组来的人把车拖走的。”
。←虫←工←桥书←吧←
第14节:第二章人们如何做(3)
当你观察某个人的行为或对话时,你可以问问自己这个人更多地关注“事情”还是关注“人”。或者可以说,是关注“什么”还是关注“谁”。
如果一个人关注更多的是事情(即“什么”)
· 谈论的是事情的细节,或是宽泛的计划,或是相关的目标。
· 看、听、关注一些诸如日程、目标、计划、行为表等方面。
· 因为达成了什么目标或未做某些事而喜怒(“我很自豪我们提前完成了这个”或者“我担心我们漏掉了重要的细节”)。
· 可能不大关心团队氛围或是“团队健康”的问题,只要工作完成了就好(“我不在乎你们是否喜欢对方,只要能把活儿干完!”)。
· 独自工作,学习新的东西。
· 从目标、机制、细节和结果的角度考虑新的想法和任务。
另一种人则会更多地关注人(“谁”)
· 谈论任务参与者的技巧或是个性。
· 看、听、关注诸如团队交流、团队质量、语言技巧、关系等方面。
· 因为谁参与了工作的完成或使人们如何一起工作而喜怒(“真高兴能有机会跟苏一起合作,”“我们合作的这么好,把任务完成了,真是太骄傲了!”或者“我担心还潜藏着一些冲突”)。
· 可能不大在意短期的目标或是日程,而在乎长期的关系或是“团队健康”。(“我不觉得错过了截止日期是个问题,因为我想我们的团队已经开始进入良性轨道了”)
· 通过跟别人讨论来学习新东西。
· 从人的,或是事情结果对别人的影响的角度来考虑新的想法或任务。
用这种方式,你就会立刻发现刚才那两个朋友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表现。第一个朋友很显然关注的是人——谁身在其中,多少人,他们经历了什么等;而第二个朋友则更关注事情——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后续清理工作以及相关问题等。当然,这并不代表谁比谁聪明,他们只是关注点不同。
菲舍尔博士和系主任在预算问题上的看法差异也是这样。她关注的是人,而他关注的是事情,不同的角度而已。如果不能够认识到这是两种行为的差异,就很容易困惑或让人泄气。
这是两个差异中的第一点,为了观察行为,你必须理解这一点。
方式的不同——谨慎与果断
想象一下你在当地一个大学上课。你很早就到教室了,独自一个人待在教室里直到老师走了进来。一进门,这位新老师脸上就出现了困惑的表情。你问:“怎么了?”
→虹→桥→书→吧→BOOK。
第15节:第二章人们如何做(4)
“太不好了,”老师轻声说着,并谨慎地继续道,“学校后勤的教室布置一直就是个问题。我都已经告诉过他们好几次了,我们的桌椅需要10人一组的摆放,可他们还是一排一排地放着。还好,我来得早,可以重新看一下教案,调整我的计划。”说着,你的这位新老师坐在了教室的前面,翻开了教案……
现在,还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