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最好的修行:办公室里的修行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活是最好的修行:办公室里的修行课-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川认为大包大揽的工作态度可以获取领导肯定,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企业地位,所以不断为自己安排工作,形成了急功近利的行为。当他看到的结果是自己无法负荷时,便对这种行为产生怀疑,产生了退缩行为。

    由于强化的目的和性质有所不同,所以强化有了“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就职场管理而言,正强化是指对员工的奖励,以此来强化和扩大企业所需的正面行为,比如奖金、表扬、擢升等;负强化是指对员工的惩罚,以此来削弱和消除对企业不利的行为,比如批评、扣奖金、降职等。就职场员工而言,正强化是指默认或预期可以获得更多利益的行为,比如加班、工作效率高、工作量大、拍马屁等;负强化是指默认或预期不能获得利益的行为,比如迟到早退、请假频繁、工作量小等。

    对于小川这样的职场新人而言,很容易被默认或预期的可以获得利益的行为所驱使,也就是受到了正强化的驱使,从而采取一些不科学的方式来工作,就像职场默认工作量大代表有能力,会获得赏识,所以小川为自己同时安排许多工作,最后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事实

    上,要想让强化行为有所效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到。

    (1)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强化行为。职场新人所干的工作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接触的人群也不同,并不是所有职场默认的规则都适用。比如有的公司鼓励员工加班,有的公司则鼓励员工劳逸结合,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种和企业文化来判断。多做一些比较,可以防止做出错误的强化行为。

    (2)设立分阶段的目标。不管是员工,还是管理者,设立一个明确、容易实现的目标非常重要。就员工而言,特别是对职场新人来说,设立一个明确且可行的目标可以帮助自己统筹安排工作,并获得成就感,有助于信心的建立和工作热情的激发。

    (3)及时反馈。作为新人而言,要及时将自己对工作的困惑、向前辈或领导提出,他们会在第一时间给出你需要的答案,这是及时反馈,有助于新人对新环境、新工作的适应,并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于管理者而言,及时对员工的工作给出评价,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能让员工避免犯错。

    其实归根结底,面对任何一份工作,首要任务都是学习,学习技能、学习如何处理工作事务、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抱着学习的心态,就比较容易衡量自己的真实能力,就不会出现像小川一样急功近利的心态了。

    丢掉胆怯和害羞,更快融入新集体

    生活:初入职场,对新环境不了解,因害怕说错话而不说

    话,难以融入新集体。

    修行:胆怯是自己吓唬自己。

    有一次跟朋友聊天,他跟我说起了公司新来的一个大学生,“我觉得跟他交流特费劲,感觉他不是这个部门的。”我问他原因,他说了几个细节。

    他们部门每个星期都有一次项目例会,主要是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估、跟进正在进行的项目,对将要着手的项目进行创意汇总。这种会议之所以每个星期一次,就是为了集思广益,让项目更顺利地进行,大家的发言自然是会议的重心。可新来的大学生每次开会都很少说话,有时问他有什么意见没有,他就说“目前没有”,要么就说“这个项目创意挺好的”。

    “他来了快三个月了,一次建设性意见都没提出过。你知道做创意这行,需要的就是点子,不管是好点子还是孬点子,都得说出来,大家一起琢磨。但他就跟个局外人一样,好像这些项目都是我们的,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朋友抱怨说。

    我问他:“他只是开会时这样,还是平常就很少跟你们交流?他工作能力如何?”

    朋友说:“他执行力很好,理解能力也不错,说实话是个好苗子,可就是不跟我们交流。不光是开会,平常我们闲聊,说点工作以外的闲事儿,他也一言不发,有时候都忘了他坐那儿了。我们有时开他玩笑说:你不说话是不是心里正鄙视我们呢?这孩子急得脸都红了,急着说没有,没有,就是不知道说什么。其实他也是个实诚人,埋头苦干,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可他不开口,有时我都怀疑他适不适合在创意部门了,留在制作部门会不会好点?”

    我想了想跟他说:“你可以私下跟他交流一下,问问他做这份工作是否吃力。还有,最好表现出你对他开口说话的期望。然后再观察他一段时间。”

    过了一段时间,我跟这位朋友一起吃饭,又聊起了这个事情。他说跟这个新人聊过一次后,对方表现好多了,会上也开始提意见了,虽然意见不成熟,但起码觉得跟大家一条心了,共事起来舒服多了。

    人不同的性格造成在面对新环境时有不同的表现。活泼、外向的人更容易融入新环境,而内向的人则比较慢。按照朋友的描述,那位新人的性格内敛,交际能力相对较弱,进入新环境后容易胆怯,常怕说错话而不敢开口。

    克服胆怯,最重要的是克服内心的不自信,以及对外部环境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的过度夸大,说白了,就是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我想起了一个佛教故事,可以跟所有畏惧新环境的人分享。

    在古老印度的王舍城外有个寺庙,叫作松寺,享誉古今。有一天,松寺里来了一个刚刚受戒的比丘,是个老人家,对佛法还不太了解。

    有一日,师父对这位比丘说:“有个女居士非常虔诚,也非常聪明,对佛法有一定的了解,对比丘非常恭敬,是个有清净心的人,时常会来寺里请这里的法师开示。她每天会供养一位比丘,今天轮到你去接受供养了。”

    比丘一听,心里特别害怕,怕自己佛法不精,女居士比自己强,既担心露怯,也担心不能给女居士正确的指引,所以不敢去。但这是寺里的安排,又不能不去。比丘只能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前往女居士家里。

    因为胆怯,比丘这一路走走停停,恨不得中途出个什么事,这样就不必去了。可一路上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他还是到了女居士家里,但已经超过了约定的时间。

    女居士看到比丘,觉得这位比丘年长,一定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师,所以特别欢喜。她恭恭敬敬地让比丘上座,并给了特别的供养,希望能从比丘那里得到宝贵的佛法。供养结束后,女居士跪在比丘座前,行五体投地大礼,诚心求法。比丘如坐针毡,满头大汗,“我哪里懂什么妙法,我也刚入佛门。”他很想这样告诉女居士,但看着女居士无比虔诚,又说不出口,不禁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于是不自觉说了一句:“人愚无知,实在苦恼!”其实他说的是自己,可女居士却当成了一种开示,跪在那里低头思索。趁着女居士思考琢磨的时候,比丘一溜烟跑回了寺庙。

    女居士想了很久,竟然立即顿悟:“原来苦都是来自愚钝无知,这正是十二因缘的根本啊。愚钝才远离佛法,无知才不懂佛法,导致不断经历轮回,生出诸多苦恼。”她反复琢磨,立即证得须陀洹道(佛教将众生分为十类,其中有四类已经超出欲、色、无色三界,脱离了轮回,称为四圣,即佛、菩萨、缘觉、声闻。其中声闻是四圣中的最初级,分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和阿罗汉果,须陀洹果为初果,是俗人初入法道的第一个等级)。

    女居士顿悟之后,很感激比丘,于是打算拿一些贵重的衣衫给比丘。可等她一抬头,却发现比丘不见了,她以为比丘用神通飞走了,所以拿着衣衫到松寺去找。

    比丘回到寺庙后便躲了起来,觉得自己错教了人家,担心人家会找上门来。这事被比丘的师父知道了,师父知道女居士证得了须陀洹果,于是告诉了比丘。比丘这才知道,一切胆怯不过是自己吓唬自己,非常可笑。后来这位比丘证得罗汉果位,他就是五百罗汉里的摩诃罗尊者。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胆怯其实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比丘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会不会威胁到女居士的求法之路,所以胆怯;职场新人则担心自己说错话、做错事,从而威胁到职场生存,所以胆怯。

    一般而言,胆怯表现为与陌生人相处紧张;在人多的时候不敢说话、不愿说话,不敢看他人的眼睛;在公共场合手足无措,局促不安,说话没有逻辑。胆怯通常出现在以下三种情境中:

    (1)人际关系发生变化时。比如新生入学、新人入职等。当周围的人际关系变得陌生时,胆怯就会出现。

    (2)经历过失败的体验后,再次面临同样困境时。比如职场新人在某个问题上犯过错,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会产生“要是再犯错怎么办”的担忧,从而产生胆怯心理,不敢面对。

    (3)自卑的时候。比如职场新人觉得自己刚到公司,对公司不熟悉,工作能力不够,所以容易感到自卑,不敢发表意见。

    要想克服胆怯,就要找到胆怯的根源。如果是性格内向造成的胆怯,则需要跟一些开朗的同龄人多相处;如果是认识性胆怯,即太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担心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则可以多和人交流沟通,尝试多说话,放下包袱;如果是因为失败挫折导致的胆怯,则可以通过提高个人能力,克服自身弱点来解决,不要自我逃避。

    其实还是那句话,胆怯都是自己吓自己,自己对未知进行了过多负面的思考,并扩大了负面后果带来的影响,导致事情还没发生,就在脑海里形成不好的结果,好像已经身处威胁中一样。胆怯的新人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丢掉胡思乱想的沉重包袱,清空一切杂念,先迈出该迈的步伐,之后才知道下一步是否存在危险。如果连第一步都不敢迈,那么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