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尊严:重述朝鲜战争的前世今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尊严:重述朝鲜战争的前世今生-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加一大于二。

    毛泽东与彭德怀合在一起,起到了倍增效应。因为两人不仅都是军事行家,而且还配合得非常默契。在军事上,彭老总鲜有服气的,唯独对毛泽东,却是非常佩服。对彭德怀,毛泽东也是非常地放心。

    杜鲁门与麦克阿瑟合在一起,就不是一加一大于二啦,因为杜鲁门是军事外行,说难听点在军事上有点傻;麦克阿瑟虽是内行,却是疯了的内行。二人一个“傻”一个“疯”,加在一起,谁也不听谁的,摩擦系数太高,成了负数。

    不过,也不能说杜鲁门就没有高明的军事决策。在朝鲜战争中他最重大、最正确、最英明的决策,就是当看到麦克阿瑟司令官屡打败仗,而且还有些疯魔,有继续打败仗的可能的时候,果断下令,将这个半疯状态的麦克阿瑟给撤掉了。

    这一决策,使联合国军少死几万人。

    还有一条也非常值得肯定,杜鲁门总统非常好学,他是一个非常痴迷战争理论的军事粉丝。

    性格决定命运,领袖性格决定民族命运

    作为一个在个人主义与竞争文化中熏陶出来的总统,杜鲁门非常信奉实力,崇尚强权,认为谁强谁就是“上帝”。

    这一点,他与同中国和好的尼克松,推出星球大战计划的里根,到人家国家抓捕、枪毙人家国家总统的小布什,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这,就是美国;这,就是美国文化。

    朝鲜战争一爆发,远在几万里之外的杜鲁门总统立即命令远东司令部出兵干涉,因为他认为:美国是“上帝”;

    当被警告美军过三八线中国要管时,他根本不信,因为他认为:中国不是“上帝”;

    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将美军打退到三八线时,他叫嚣要甩原子弹,因为他认为:美国“上帝”的原子弹能把不是“上帝”的中国吓破胆;

    直到他被毛泽东自喻的这块“顽石”砸得头破血流、无力回天时,才最终认识到,美国是“上帝”,中国能管“上帝”。

    中国是“上帝”的“上帝”。

    于是,信奉上帝的他,也非常明智地准备通过谈判,结束与“上帝”之间的战争。

    而毛泽东则是一个勇士,是一个向往世界和平、平等与正义的理想主义者。

    他深知一个历经百年屈辱的古老民族的精神诉求。
第一章 统帅大比较:毛泽东PK杜鲁门(14)
    他也让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打上自己的性格烙印。在毛泽东的骨子里,有这样一个认知,那就是:

    穷,更要活得有志气;

    穷,更要活得有尊严。

    这种认识,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袖的共同认知是一致的。在后来对新中国是否造原子弹展开讨论时,陈毅元帅用他长声短调的四川话说:“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那抑扬顿挫的浓重的四川话,让人听后精神一振。

    弱不禁风的林彪元帅说:“原子弹一定要搞下去,一定要响,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它烧响!”满口的湖北话铿锵有力。

    张爱萍将军说:“要饭的还有一根打狗棍呢!”

    提气!

    指挥这么一场大的世界性战争,几乎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毛泽东一个人的头脑里作出。1米1花1书1库1 ;www。7mihua。com

    扁美国人的决策一作出,毛泽东说:“党务工作,少奇管;日常事务,总理管;我,管抗美援朝。”

    牵牛鼻子,逮住就不放。这,就是毛泽东的工作方法和思维特色。

    战端一开,毛泽东就没黑没白地开始研究前线战事了。

    拿破仑、斯大林等世界战略家指挥军事,多是天天泡在挂满地图的总司令部里,一群参谋服务人员忙忙叨叨,一批副职进进出出,又是开会,又是打电话,嘈嘈杂杂,好不热闹。

    毛泽东的指挥风格极具创意与特色,几乎空了前,也绝了后。

    总指挥部,就是他的那间大卧室。

    卧室里平时没有别人,就他一个人。屋子里静得很,只有他招呼时,才有服务人员出入。

    毛泽东就躺靠在一张大床上,床的一边杂乱地摆放着朝鲜地图及大堆资料。

    据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介绍,战争爆发的半个多月时间里,毛泽东几乎没有下床,就在这张大床上研究、办公、决策,甚至吃饭。

    他睡眠时间非常少,战事最紧张时,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一个星期没有刮胡子。

    他又是看资料,又是研究地图,又是思索战略,如此反复,反复如此。

    一旦主意拿定,他就下床,拿起笔来,开始起草电报。

    对前线的指挥调度,就靠这小小的电报。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相反,毛泽东的精气神,就是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一改道光、咸丰、光绪、慈禧太后、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们的精神气质,有了新鲜的活力。

    就是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也深深地打上了毛泽东的精神气质。

    当美国总统杜鲁门与家人周末度假,在自家农庄舒舒服服地吃着烤全羊、打着高尔夫球的时候,他哪里知道,此时他的对手,中国的毛泽东已经忘记了春秋寒暑,忘记了味美菜香,忘记了日夜闲忙,正在他的那间大卧室的床上,忘我地为一个古老民族的新生和尊严而奋斗。

    毛泽东的心思,全部凝聚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凝聚在这你死我活的战争中,思索着如何挥动铁拳,痛打美国佬。

    毛泽东悲情吟诵《枯树赋》

    大家知道,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大儿子,他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从大量资料中,人们看到了毛泽东作为领袖坚强的一面。如叶子龙和江青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报告给主席时,毛泽东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好友周世钊曾向毛主席抱怨说,不该让毛岸英去朝鲜。对此毛泽东很沉重地回答说:“你说的也许是对的。可我是国家主席,是主张出兵朝鲜的,我的儿子不去,怎么说服别人?”
第一章 统帅大比较:毛泽东PK杜鲁门(15)
    毛泽东既是一个领袖,一个顶天立地的旷世大英雄,也是一个父亲,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慈爱的父亲。

    爱子之心、血肉之情,他一点也不比常人少。

    据杨尚昆在1951年1月2日的日记中记载,当毛泽东听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沉默了半晌,然后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地说:“牺牲的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

    杨尚昆还充满感情地写道:“(主席)精神伟大,而实际的打击则不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有下乡休息之意。”

    当然,战事紧张,坚强的毛泽东并没有下乡休息,而是继续紧张地指挥这场中美大战。但可以想见,那是在承受着怎样的失子之痛而继续为国操劳啊!

    第四次战役期间,彭德怀回国。

    见到毛泽东,专门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情况。

    毛泽东眼圈发红,一口接一口地吸着香烟,久久地沉默着。

    时值最冷季节,他抬头凝望着窗外已经萧条的柳枝,轻轻地念叨起南北朝时一个叫庾信的大词人写的一首《枯树赋》: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什么意思呢?是说早年种下的柳树啊,在汉江南岸繁茂地生长着,留下依依的倩影;时至今日见它已经枯萎,树叶也随风零落,在江面上的形象是多么地凄怆啊!树都是这样的,何况是人,哪里能够承受得了啊!

    毛泽东特别欣赏这首凄美的《枯树赋》。

    有资料介绍,毛泽东逝世之前,念叨的最后的话就是《枯树赋》。

    想必,在吟这首赋的时候,毛泽东想到岸英和岸青从小吃了很多苦,受尽磨难,但为了革命,他这个父亲没能对他们有多少照顾,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想必,在吟这首赋的时候,毛泽东联想起了岸英的母亲、自己的爱妻杨开慧,为了革命早早地牺牲了。

    想必,在吟这首赋的时候,毛泽东联想起了弟弟泽民、泽覃等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他们在革命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一个个离开了他。

    想必,他还由此联想到了自己,此时此刻老人家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孤独和痛楚,一种老年失子的孤独和痛楚!

    但毛泽东就是毛泽东,那是坚强的毛泽东,那是豪迈的毛泽东,那是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毛泽东!他将这深深的悲伤埋到心底,又继续领导这个民族的战斗了。

    有一幅照片留下了感人的一幕:当毛泽东的大手握住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的母亲的手时,在这位看似柔弱的母亲的脸上,看不到悲伤,看不到凄凉,只有微笑、坚强和力量。

    因为,她知道,在千千万万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中,有自己的儿子,也有共和国领袖毛泽东的儿子!慰问她这个烈属的,同样也是一个烈属。

    她同样知道,她的儿子,还有毛泽东的儿子,都是为这个国家牺牲的,都是为这个民族牺牲的,都是为这个虽然历经百年屈辱、虽然贫穷,但要有尊严地活下去的国家而牺牲的!

    在这个小脚老太太身上,显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气神呢?

    这,是一种不甘受辱、不畏强敌的民族精神;

    这,是一种深明大义、舍身为国的奉献精神;

    这,是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主义精神;

    这,正是毛泽东的精神!
第二章 军事统帅大比较:彭德怀PK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