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向右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向左向右飞-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球升空的感觉”。

  为明确分工,他安排高明拉顶、粘顶,让张旭民、田立志、曹中华看好三个系留点,吕洲和其他几个同学在球的左右,王印、高鹏鼓风时挣进风口。让老爸给他当助手。

  全体人员明确分工后,各就各位,开始做起飞前的准备。先固定好气瓶,安装上燃烧器,左丹特意强调把灭火器放入吊篮里。器材都是崭新的,他调试了一下燃烧器的低压火,处以良好状态后,开始试火,试火前他告诉周围的人不要害怕,接着呼的一声,燃烧器喷出了红色的火焰,虽然他告诉了周围的人们,可他们还是被*的响声吓了一跳,吓得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好笑。

  试火后,他们按左丹要求,把吊篮放倒,铺上雨条布,把球展开,由左丹负责吊篮与球体连接,这是专业性很强的一个环节。

  一切准备就绪后,老左发动鼓风机向球内鼓风。左丹脱了鞋,走进球内去检查顶伞、顶绳情况,一切良好。然后帮高明粘顶。

  伴随着鼓风机的轰鸣声,热气球慢慢地被鼓了起来,同时也招引了许多观众。操场上,对面的马路上站满了围观的老百姓。在场内有的人问长问短、有的人感到新奇围着吊篮看,也有热心人帮他们忙活着。

  左丹看鼓风差不多了,热气球已经成了大半圆,他点燃低压火(也叫长明火),开始加火竖球。人们看着他熟练的动作,胸有成竹的信心,禁不住都投来敬佩的目光。

  经过充分的准备,左丹把燃烧器对准热气球进风口,几把火就把热气球立了起来,在地勤人员的帮助下,拉了一下顶伞,让顶伞尼龙粘扣脱离开,避免影响紧急拉顶时造成困难。

  然后,叮嘱几个系留点看护人员看好系留绳,紧接着他又加几把火,热气球慢慢地、轻轻地离开了地面,全场人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自觉地为热气球升空而鼓掌叫好……

  说起左丹搞热气球飞行活动还得先从老左说起。他们爷俩这几年经常一起参加全国热气球大赛和祖国各地的商业飞行活动。“老左”这个称呼是热气球界的朋友对他的尊称。因为圈里的人大多都比左丹大,多数是师兄弟,老左不老不小所以朋友门称他“老左”最合适。他快到50岁的人了,中等身材。每年到夏天都被阳光晒的黑又亮,脖子稍长些,下巴稍短些,人们常拿他开玩笑说:“长相照他儿子差远了”。

  他,人到中年,这半辈子经历了很多事。他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为人正直,有个热心肠,不管干什么,从来都不认输,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他的作为对儿子有很大影响。

  老左是地道的土生土长的桦甸人。小时候家境贫寒,哥们又多,自从上中学后就没怎么让父母操心了。在他人生几个阶段里,都显示了他自信、好强和不甘落后的一面。 txt小说上传分享

花儿与少年 2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在读中学时,就有一件令人折服的事。那时是“*”后期,社会上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每年5、6月份各学校或是县里的田径运动会是最显眼的热闹事。他在桦甸四中念书,每年校田径运动会,他的中长跑成绩都比较好。所以,成立校队就让他参加了。可是一连两年,学校一到发服装(背心、裤衩)时,就把他们几个没有比赛项目的后备运动员给打发了。他心里不服气,心里想:原来让我年年陪练啊,又背砖、又背沙袋,这不白练了吗?连件运动服都穿不上。

  就从那时起,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跑出个名堂来让他们看看。于是,他到供销社买了一市斤铁枪沙,回到家里找块布,让邻居大娘用缝纫机帮做了两个沙袋。那沙袋设计的很合理,一个口袋,中间均匀地扎了几个有手指粗的小长条,扎上四根绳,然后把枪沙一点一点地装进去,一条腿上负重半市斤。从此就开始练上了。半年后,他觉得有效果,但还不够重,他又买了一市斤添上了。夏天跑沙滩,冬天跑雪地,足足练了一年。

  第二年春天校内召开运动会,在100公尺起跑线上,左右队员都穿着校服,可他却光着膀子。一声枪响,运动员箭一般向终点冲去,欢呼声中,他第一个冲到了终点,成绩还不错12秒2,把第二的老运动员拉了5、6米远。接着200米、400米他都拿了第一,而且三项成绩全校最好。这一年他如愿地到了学校田径队。在县运动会上,他不负众望,也取得了最好成绩。在后两年县运动会上,他为学校做出了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学校团组织根据他的表现还吸收他加入共青团组织。

  1974年6月24日随着一声枪响,他和队友们为学校取得了最后一项1600公尺接力赛的冠军。他告别了自己所热爱的跑道后,7月11日响应党的号召,走向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五七”道路。

  据说,他毕业后一连几年,学校还把他刻苦训练的精神做为典范在校园里传颂。

  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知识青年是大有作为的。老左下乡在离家35公里桦甸西部边远农村,当时的城郊公社磐桦大队靠山小队集体户。

  他自从到了乡下,就一头踏踏实实地干了起来,一边劳动,一边与农民朋友交往,人缘还不错,谁家有大事小情他都热心帮忙。有结婚的,他就帮助在县里给买烟酒糖茶,有病的,他帮忙买药看病。那时候农村贫穷落后又封闭,他一来就成了个能人。毕竟他是城里人,熟人多,农民办不了的事,他就帮办了。

  半年后,户里的68年吉林市老知青陆续招工、升学都走了,20几个人还剩下10来个,他被推选为新户长。

  在乡下这半年,他经受了考验和锻炼,除有事外从来不回家,农活学的也快,干得很出色。10月份的一天,公社通知各大队,让选送一批在乡、下乡优秀青年到公社指定的太平大队头道沟小队报道,参加“抗大学习班”。这个学习班就是修梯田,搞秋收,目的是培养选拔一批后备干部。

  老左被选送去了,一连两个月修梯田,站在雪地里扒玉米,起早贪黑,可真锻炼人呢?每天都是集体伙食,玉米面大饼子有10来斤重,用刀切分着吃,大白菜汤里有时还有大豆腐,汤里面看不到油,顿顿都吃的饱饱的。大会战的广播里不断鼓舞士气,增添斗志。每隔两三天老左还写篇报道,写了自己的心得,写了大会战的好人好事,写出了这一批青年人敢打敢拼让荒山低头的英雄气概。

  这次学习班办的很有成果。很多青年都很有作为,知青李艳秋后来当上了县妇联主任、副市长、政协副主席。在乡青年于世京当上了大队书记、乡长、副市长、人大副主任。

  老左回到集体户后,不久就被小队选上民兵排长,大队民兵副连长、大队团总支书记。由于几个月来团的工作很出色,不但把一个瘫痪已久的团组织工作恢复起来,而且各小队团支部也有了组织活动,还发展了几批新团员。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公社文艺汇演,帮五保户老人打烧柴,配合民兵组织站岗、巡逻。

  1975年3月春节过后,公社召开共青团桦甸县城郊委员会第四届团代会,老左以多数选票被选入新团委,并做为团委副书记候选人,经投票选举,党委任命,他当上了本届团委副书记。这在当时是全县知青队伍中最高职务了。

  在农村艰苦的岁月,培养了老左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年春天农忙开始了,每到种地前必须先把地里的茬子刨干净再开犁,刨茬子老农民可没当回事,可这些知青们还是第一次。刨茬子的挣满分,打茬子、搂茬子的只能争八分工。刨茬子的都跟“打头”的去了,搂茬子的都跟妇女队长(主任)去了。

  他们户几个男青年不服气,也跟着去刨茬子。只看老农民披着外衣慢条斯理地干着,知青们光着膀子也跟不上趟,结果半天下来,不是自己干不了放弃了,就是让队长给撵回去了。老左没放弃。他观察到农民刨茬子一步一镐,没有重复的,你若一个茬子刨两三下,那就得让人拉下两三步。另外上工前老农民在队里大井旁的磨石上把镐头磨得快快的,这就是奥妙之处。老左学着农民的样子做好了准备,他想,一定要一步一刨,不能拉下,最终他凭借自己强壮的身体和窍门战胜了自我。但他还是让农民扑抓住了把柄,因他刨的茬子掉不掉就是一镐,给搂茬子添了不少麻烦,刨不掉的茬子叫“吊死鬼”,有时候一搂就把那木耙子头弄掉了。后来农民给老左起了个外号,叫他左一镐。

花儿与少年 3
一整年下来,所有农活他都体验到了。

  这一年老左农活没少干,团的工作也没少抓,还带领几个大队的青年参加公社修梯田大会战。

  1976年2月,老左主持了几个月团委工作。为实现他的梦想,他几次招工都没走,而是响应党的号召,光荣地参军去了。

  2月24日晚,在家乡亲人的欢送下,他告别了父母亲人、告别了他的家乡、告别了青春年华时代的伙伴,穿上新军装,背上行包,与战友们踏上了新的征程——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学校。

  他所到的部队驻地在黑龙江省双城县,在这里他与新老战友共同学习,苦练杀敌本领,认真接受世界观的改造,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和锻炼。

  他在部队服役五年。这五年他除在团指挥连侦察班生活外,还当过炊事员、饲养员、任班长、团支部副书记、革命军人委员会主任,为连队建设做出了贡献。在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防御中,他随大部队前往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前线备战,经受了战区的洗礼,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熔炉中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在部队的生活非常有意义,是他人生转折关键的一步。部队培养了他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的准则。在政治学习方面,用军贴费购买有关书籍,如鲁迅杂文、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