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为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眼球为王-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种收费途径是通过手机和固定电话代为收费。
  以上介绍的收费标准和方式只是目前网络电视发展初期的现状,随着网络电视的成熟和大规模普及,其收费标准和途径会更为丰富多样。
  网络电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是网络电视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比如在技术上,缺少统一的编码解码标准,格式的不同给节目的生产、制作、存储、传输、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都带来巨大影响。宽带网在流媒体传输中的稳定性,在带宽、时延、抖动和误码等方面如何进一步提高,如何安装足够的服务器以满足巨量观众同时使用网络电视的需求,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缺乏系统之间的互通性,也是网络电视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情况是,各厂商各系统之间,特别是在不同的编码格式之间,以及PC平台和TV平台之间缺乏良好的互通性,节目内容很难跨系统传输和使用,从而导致成本的增加。此外,存在的问题还包括缺乏高质量的节目内容,网络节目版权不明确,价格体系混乱,广电总局、文化部、信息产业部多头管理等等。
  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业内外专家认为,发展是硬道理,通过发展,以上的问题通过发展都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网络电视的本质与发展前景
  乍一看,网络电视似乎与付费电视没有多大区别,实则不然。网络电视与其他电视传播形态有着许多根本的区别,如果电视人、投资商不深刻地认识这些本质的区别,就无法对网络电视在今后若干年内带来的传播革命做出正确的判断。网络电视与其他电视传播形态的本质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双向互动与节目库
  由于是通过IP网络传输节目,使网络电视可以与受众建立起新型的互动关系。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电视台播什么,观众看什么。在大众自主意识普遍提高,追求独立性、个性化的现代社会,网络电视在技术上使观众自主选择节目内容成为现实。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多元个性化的需求,除了可以传播正在播出的频道以外,网络电视机构会建立起海量的节目库,分门别类,将应有尽有的影视节目提供给受众各取所需。网络电视的点播节目库与传统的频道概念是不一样的,原则上可以说是〃选择无限〃。
  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目前我国广电系统的绝大多数节目传输网络在技术条件上是单向的,满足不了受众互动点播的需求。
  2、形成了有线、无线多渠道、多功能互动平台
  从技术上看,网络电视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各主要运营商正在努力从技术性能、稳定性等各个方面完善各自的产品 。随着等编码格式的成熟和发展,宽带网络电视将从目前的PC和TV等固定网络平台向包括手机、PDA等移动终端在内的无线网络平台扩展,最终将能够在各种双向网络中提供点播、广播、预订等多种视频服务,并且可以与现有的电子商务、教育、游戏等业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一体化服务。
  大致可以说,网络电视是一个几乎可以包容所有电视和网络传播功能、内容和服务的〃全媒体〃。在接收上,人们可以通过电脑、电视、手机以及其他移动终端进行有线、无线收看;在内容选择上,人们可以观看正在播出的节目,也可以自行点播节目、预定节目,此外还可以与现有互联网中的电子商务、教育、游戏等内容结合在一起来使用。另一方面,对家庭来说,全家可以是多接收终端,互不影响地各取所需。
  3、打破了行业界限和地域界限
  网络电视打破了行业界限这一点非常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节目传输通道都是在广电业手中,而网络电视的传输通道却主要是我国的电信系统的网络。发展网络电视,势必要打破行业界限,形成电视与电信业联手的新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网络电视还打破了原来我国按行政区划来确定节目覆盖范围的地域界限。因为,无论任何地区,任何机构播出的网络电视节目,通过IP网络都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接收。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地区的网络电视机构都是全国性的。
  对于网络电视打破行业界限、地域界限带来的诸多变化和冲击,中国广电业应该做好应对准备。
  4、前景光明,将与传统电视、付费电视分工合作,共存共荣
  对于网络电视的发展前景,众多专家的观点是〃前途不可限量〃。有专家预测,网络电视在我国的发展,2005年是运营模型探索时期,2006年会形成相当的市场规模,2007年会出现〃井喷〃效应,届时,网络电视会成为电视主流媒体之一。如果真是如专家预测的那样,那么,近三年应是网络电视的大发展时期。在近几年,网络电视的主要受众市场应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当然,网络电视的发展也不会取代传统电视、付费电视,传统电视、付费电视将会与网络电视分工合作,长期共存。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数字化时代的中国电视传播格局(9)
特别要指出的是,目前美国的网络电视也处在起步阶段,用户只有3000来户。也就是说,中国的网络电视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应用上,都走在当今世界的前列。
  总之,网络电视是代表未来的电视传播形态,其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和实时性。通过IPTV业务,用户可以得到高质量(接近DVD水平)数字媒体服务,可以自由选择视频节目,实现媒体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实质性互动,它把电视、通信和计算机三个领域结合在一起,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中国电视业应高度地关注其发展并积极参与其中。
  手机电视:属于网络电视范畴,正在市场探索阶段
  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字,目前我国有亿部手机,而如何通过提供各种有效的增值服务,以挖掘出这种巨量的个人通讯工具中潜藏的无尽价值,手机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们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着。商家们还为此专造了一个新名词叫〃拇指经济〃。根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1月29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的手机移动短信业务量达亿条,比2003年增长了,以每条元计算,2004年我国手机短信收入超过217亿元。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还介绍说,除短信外,我国的移动增值新业务、新应用层出不穷。彩信作为短信的升级,以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形式弥补了短信的单调形式;服务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JAVA应用把第三方应用程序下载到手机上,提供游戏、娱乐、商务和生活等方面的应用。随着第三代(3G)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话音以外的增值服务会被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使用。
  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我们也能看到手机增值服务新形式的层出不穷。比如,2005年1月11日,由浙江移动杭州分公司与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开发的〃手机报纸〃正式开通。该〃报纸〃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为主要信息源,通过彩信形式发送到用户手机上,其文字信息容量可达5000字。又如,2005年1月12日,一种可以在移动中随时查询的我国首部〃手机短信黄页〃诞生。通过该〃黄页〃,用户可以在几秒种内查询到一个单位的地址或电话。专家们认为〃手机短信黄页〃将成为手机增值业务的一个强劲增长点。
  在对手机的众多增值服务应用领域,商家们最为看好的是手机电视。由于其在技术本质上是IP技术,在使用上,所有网络电视的功能手机电视都可以实现,因此,专家们把手机电视也归入网络电视的范畴中。
  2005年,3G技术在我国进入了应用阶段,目前多款能看电视的手机样机已经生产出来,电信部门和手机制造商们为手机电视进入市场大规模应用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从2005年1月1日起,上海移动通讯公司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开始在部分用户中免费试播6个频道和8个栏目的互动点播手机电视业务。另外,北京、广东等移动通讯公司也在积极进行手机电视的运营试验。
  在国际,我国的邻国韩国,手机电视已进入大规模市场应用阶段。传媒巨头新闻集团也生产出第一部专为手机屏幕制作的电视肥皂剧。这一名为〃Hotel Franklin〃的肥皂剧每集长度仅1分钟,新闻集团表示,这一长度似乎是手机接收最合适的电视节目长度。
  要想实现手机电视的大规模市场化应用,至少应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技术层面,要解决手机电视节目集成、加工、分发、传输、用户管理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二是支持实时流媒体功能手机的普及,也就意味着大量的手机要更新换代,其价格要能被消费者接受。
  三是传播的内容。只是简单地把现有的电视节目搬上手机显然是不适宜的,要根据手机用户的特点和收费情况专门加工定制。在技术问题解决之后,手机电视能否大规模普及的关键因素是内容是否有足够吸引力,而且价格合理。
  对于手机电视的传输内容,有关人士认为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手机电视对内容的主要需求是信息服务类,而不是欣赏性娱乐类节目。大致看来,可能有4大类,一是短小,如经过特殊加工处理过的新闻信息;二是短小的最新的流行歌曲、大片预告等娱乐信息;三是短小的服务类信息,四是特别重大的赛事、事件直播,如,世界杯决赛等等。
  中国目前有两亿多部手机,从理论上讲手机电视是商机无限,但是否能真正像手机短信那样得以迅速普及,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有专家预测,我国的手机电视可能会到2006年底才能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它的发展速度可能会在网络电视之后,或者是伴随着网络电视的普及一起成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