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逻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学的逻辑-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序   
  围绕北大改革的争论,反映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即使我们一些长期工作在校园里的 人,也很容
易忘记社会为什么需要大学,大学要教员干什么,更不清楚什么样的制度才能保证大学理念的实现。我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澄清有关大学改 革问题上的一些混乱观念……》》全文 
    
     
 第二章 大学的逻辑与大学的改革     
  北大的改革,是真正按照大学的逻辑改革大学。大学的理念是为人类创造知识,传 授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实现这一理念的最重要条件是,大学的教师队伍……》》》全文 
    
 第三章 终身教职的理想与现实      
  全世界的大学都在改革,其中的关键原因是,全球化时代各国大学之间的竞争日益 激烈,社会的发展也对大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各国的大学形成了压力人才流动更 ……》》全文 
?3。1 全球化的大学改革浪潮    ?3。2 原则、妥协与公平:大学改革的智慧 
?3。3 大学改革与学术自主   ?3。4 通例与特例:大学改革的一个技术性问题 
 
    
 第四章 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     
  对于一个大学或者任何一个以创造知识为目的的组织来说,学术自由都是非常重要 的,伟大的思想无不来源于自由的探索。学术自由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问题?从大的方面 ……》》全文 
?4。1 终身教职的设计   ?4。2 学术水平与学术自由 
?4。3 学术水平与“官本位” ?4。4 内生的学术标准:扭曲与归正 
?4。5 教授治校还是校长治校     
    
   第五章 一流大学与本土化     
    我们为什么要建世界一流大学?因为知识的创造,科学的发现,在好多领域是没有 国界的,一流大学意味着学习和参与世界认可的学术游戏规则。本土化就是 ……》》全文 
  ?5。1“一流大 学”与大学发展目标   ?5。2本土化与国际化 
    
   第六章 大学改革与公共理性     
    要建立一流大学,大学要靠他自己的品牌。对自己信誉、声誉的关注来维护它的质量,而不是用行政的办法去维护它的质量。政府注重从资金投入的角度来考虑怎么办好大学,而从机制和制度的角度进行改革才是核心问题 ……》》全文 
  ?6。1 大学改革:教授与行政人员   ?6。2 改革的法理依据 
?6。3 大学改革:公共选择与公共理性问题 ?6。4 大学配套改革 
?6。5 中国大学改革之前景  
    
   第七章 大学何以基业长青     
    为什么一个大学可以基业长青?因为大学具有最为忠诚的客户和品牌;大学有一个持续的核心理念;大学有着为这种核心理念而奋斗献身的一个师资队伍 ……》》全文 
  ?7。1 忠诚的客户和品牌    ?7。2 核心理念 
?7。3 为理想而奋斗的团队 ?7。4 优秀的组织文化new 
?7。5 为理想而奋斗的团队new   
    
   第八章 研究型大学商学院知识创新     
    中国所有的大学,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的大学,而是教学型的大学,所以缺乏真正有水平的、受过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的学者。中国商学院的老师面临的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不懂管理实践,而是没有管理的理论
 

 
  围绕北大改革的争论,反映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即使我们一些长期工作在校园里的人,也很容易忘记社会为什么需要大学,大学要教员干什么,更不清楚什么样的制度才能保证大学理念的实现。我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澄清有关大学改革问题上的一些混乱观念。
 
  本书收集了我最近有关大学和大学改革的五篇文章,其中《大学的理念与治理》是我为北大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生班的讲座;《大学的逻辑与北大改革》、《终身教职的理想与现实》、《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一流大学与本土化》、《大学改革与公共理性》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龙希成先生和赵晓博士对我做的长篇专访;《大学何以基业长青》和《研究性大学商学院之知识创新》系根据我的两个公开演讲整理而成;《北大改革方案设计之依据》是以个人名义为《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改革方案》第一稿和第二稿写的说明。此外,经作者本人同意,本书附录收录了周黎安和柯荣住的《从大学理念与治理看北大改革》,郑志刚的《也谈“如何改革大学》和邓峰的《北大教改中的法学思考》。这三篇文章及其引用的相关文献,可以作为我的观点的补充。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出一本有关大学的书,虽然过去5年里,作为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我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关中国大学改革的思考。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伴随北大改革方案的提出,我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一场波及海内外的有关大学改革问题的争论中,对我的批评比我自己的观点还要流行。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保持低调,多听听别人的高论。但有些话还是不得不说,因为我不愿意让没有逻辑的观点流行,同时,作为学者,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澄清一些理论上的混乱。所以在今年9月,当有关北大改革的争论趋于平静的时候,《21世纪经济报道》的龙西成先生希望就大学和大学的改革问题对我作一个长篇采访,我欣然接受了,但前提是只以一个学者的角度,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这个采访在该报连载5期,每期一整版,在读者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筹划编辑吴兴元先生又怂恿我出一本书,我半推半就同意了。这样就有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
 
  本书所述内容可以用“大学的逻辑”五个字来概括。我所讲的“大学的逻辑”,可以简单地表述为这样几句话:如果说大学的理念是为人类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那么,大学的教师队伍必须是由真正对研究和教学有特殊偏好、最具有使命感责任心和创造力、最能做出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学者组成。为此,大学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其中,教师的聘任和晋升制度是最重要的方面。学术自由、学术评价标准、教授在学校中的权力等等,都具有内生性。在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下,大学变成了“家族组织。不废除大学的“近亲繁殖”,不实行教师岗位的分级淘汰,不引进外部竞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术自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的行政本位,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大学文化。
 
  我要在此申明的是,本书中表达的观点纯属个人观点,与我所服务的机构无关。书中的任何错误,责任全由我自己承担。
第一章 大学的理念与治理
1。1 为什么提出大学的治理问题? 
 
  为什么提出大学的治理问题?
 
  在经济学界、法学界,还有金融学界、会计学界,这几年讨论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corporate governance,即公司治理的问题。当我们在讨论公司治理的时候,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是:企业为什么要存在,它对社会有什么价值;一个公司的制度安排,包括产权制度和激励机制,怎么才能保证这个公司能够实现它所应该具有的价值。
 

  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合作比个人独立行动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在市场上,企业的社会价值表现为客户愿意为企业生产的产品支付的最大价格。但是,如果企业内部没有一个很好的权力分配体系,如果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不承担责任,企业的社会价值就不可能实现。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表现为企业产权制度的安排。通常来说,企业中,一部分人拿固定的合同收入(如工资、利息),而另一部分人拿剩余收入,同时还享有对公司的控制权,我们把后一部分人叫做“股东”。这样,公司治理结构有一个很明确的运行目标,就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因为股东得到的实际上是企业的剩余价值,在企业其他参与人的固定合同收入有保证的情况下,最大化股东的剩余价值与最大化企业的总价值是一样的。在大的企业里,股东把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授权给经理人。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治理可以进一步表述为:经理人如何更好地为投资者、为股东的利益服务。在竞争的市场上,要保证股东本身的利益,就要使这个企业更加有效率。当我们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效率的时候,经常要看这个企业是不是赚钱、是不是赢利。其实赢利本身并不是一个公司存在的原因,而是社会考核公司是不是完成了社会所赋予它的创造价值这一功能的责任指标。
 
  其实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治理问题,学校也不例外。涉及到大学治理的时候,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用什么样的制度安排能够保证大学的目标和理念得以实现。在这里,我首先简单提几句有关大学理念的问题。大学的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相对来讲,大学的理念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最早对大学理念给出明确定义的是牛津大学的纽曼教授,他在《大学的理念》里面讲到,大学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洪堡,对大学理念有更明确的表述,进一步提出:研究和为人类创造知识是大学的一个基本功能。前芝加哥大学校长爱德华?利瓦伊曾讲过这样的话:大学“不仅是人类诸多文化的保管者,而且是理性进程的监护人哈佛大学的特许状(在国外,特别是早期,成立任何一个组织(corporation),包括像大学这样的组织,都需要有一个政府颁布的特许状)规定哈佛大学的使命就是,“在各个学科领域发现新知识;保留、解释和重新解释现有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方法、知识、技能和探究问题的习惯,这样他们将会终其一生而不断地追求学问,领导社会向前发展。”现在,一个一般的现代大学,它的理念或者说目标可以归结为:首先要创造知识,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