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养很高,爱好文学和音乐。爱因斯坦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他喜欢坐在钢
琴旁,听妈妈弹琴。当优美的旋律象潺潺流水从妈妈手指下流出时,爱因斯
坦那双亮晶晶的、棕色的大眼睛也放射出快乐的光芒。

幼时的阿尔伯特,性格孤癖,沉默寡语。4、5 岁时,还不大会说话,以
至于父母怀疑他是一个低能儿,请来医生诊断。

阿尔伯特5 岁上学。按常规犹太人的子女大多都上犹太教会办的学校。
可是犹太学校离家远,学费又贵,阿尔伯特就近上了所天主教会办的小学。

父亲崇尚自由主义,不信仰宗教。但阿尔伯特的心里充满了宗教感情。
宗教课上讲的那些圣经故事,教堂里那种庄严气氛,回荡在空中的钟声、唱
诗班深沉的歌声,还有那喃喃的祈祷声。。这一切在阿尔伯特心里产生出一
种神秘而崇高的感情。他经常独自默默地向上帝祈祷,祈求主的恩赐,要做
一个虔诚、仁慈、善良的人。

然而每当阿尔伯特回到家里,看到父亲不但不信宗教,甚至连犹太教规
都不遵守,吃猪肉,连祷告也不做。他非常难过。他只能用自己的办法来表
达宗教热情,他写了一些歌颂上帝的短诗,配上音乐,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
轻轻地唱着,以此表达自己对上帝的真情实感。

阿尔伯特在学校里成绩平平,可是他是那样地善良、虔减,同学们给他
起了个绰号,叫“老实头”。“老实头”博得了教义老师的喜欢。但是有一
天,这位老师带着一枚大钉子来到班里,走上讲台,开始讲道:“犹太人自
称是上帝的选民,可是,他们用这样大的钉子,把上帝的儿子,我们的救世
主钉在十字架上。”教义老师举起那枚大钉子,声音颤抖起来:

“我们的主耶稣,手和脚钉在十字架上,淌着鲜血。可是,他们还耻笑
他说:‘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你就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的主耶稣,痛
苦地垂下了头,鲜血一滴一滴往下流孩子们个个屏息静气,老师给他们揭开
了基督教历史最神圣的一页。

这位老师也许无意侮辱阿尔伯特,班上的同学也未觉察,有一个犹太人
就坐在他们中间。可是,敏感的阿尔伯特却好象觉得,全班几十双眼睛都明


晃晃地射向了自己。犹太人!干出这种罪恶、肮脏的勾当!

阿尔伯特的心灵第一次受到强烈的震动和刺痛。“肮脏的犹太人,猪!”
他在街上听到过的叫骂声,在耳边响起来。他痛苦地意识到,做一个犹太人
是耻辱,是罪孽。

但是,阿尔伯特对宗教的热情一如既往,没有因为受到这次打击而减退。
他的上帝,不单是耶和华,耶稣和圣灵,也是渗透在自然之中的。他的上帝
与日月星辰、宇宙天地融为一体。

阿尔伯特10 岁的时候,进了路提波德中学。此时正值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象洪水一样,在德国泛滥,学校的教育也是军事化的,学生如同士兵,他们
的天职就是服从。刻板的教学方式,枯燥的教学内容,使阿尔伯特感到厌倦。
数学、物理和哲学虽能引起他的兴趣,但这些学科在学校教起来,也象军事
训练一样乏味。于是,阿尔伯特开始自学起来。

在某个学年开始时,他拿到一本几何课本,书中奇妙的公理深深吸引着
他,诸如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相加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的
清晰性和可靠性给他留下“非语言能形容”的印象。其实,12 岁的阿尔伯特,
根本不懂什么叫几何,但是他被这个定理的证明迷住了。他双手支着脑瓜,
皱起鼻子,一连三个星期,总是坐在自己的小桌子前苦苦思索。最后,居然
被他证明出来了。2000 多年前的一位哲人的定论,被这个12 岁的孩子独立
证出来了。阿尔伯特第一次体验到发现真理的快乐。孩子的创造才能萌发了。

接着,他自学了高等数学。路提波德中学里的数学老师已经不是他的对
手,常常被问得张口结舌。他还自学了布赫纳的《力和物质》、伯恩斯坦的
《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并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广泛的阅读开拓了
他的眼界。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天文学,把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展现在他
的面前。宇宙、自然和人类,一切都是那样和谐和有规律。

在他的心灵里,自然科学的殿堂大门敞开了,天堂的大门关闭了。在大
自然的面前,上帝失去了往日的灵光,他发现,圣经原来垦虚构的,宗教是
骗人的。什么上帝创造世界,什么天堂地狱,统统都是骗人的鬼话。

阿尔伯特少年时代的宗教天堂,就这样失去了。在他的心灵里,宇宙万
物运行的奥秘,成为他追求的目标,他不再用虔诚的祈祷去铺平通向天堂的
道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成为他的最崇尚的幸福。就这样,他与上帝决裂
了。

二、“你的儿子将一事无成”

父亲的工厂由于经营不善而陷入破产,不得不远走他乡,来到意大利的
米兰,投奔亲戚。父亲要他在慕尼黑读完高中,取得中学毕业的文凭。有了
文凭才能进大学,然后才能取得电机工程师的资格。这是父亲替儿子谋划的
人生道路。

阿尔伯特遵从父命,在中学继续读书。他的数学成绩出类拔萃。当同学
们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时,他已经在微积分的大海中邀游了。但学
校其它死背硬记的功课无论如何也引不起阿尔伯特的兴趣,他的成绩不好。
老师们嫌他“生性孤僻、智力迟钝,”责备他“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
非非。”记得有一次,父亲曾问学校的教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干什么比
较合适。这位主任直截了当地说:“做什么都没关系。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
成的。”

在路提波德这座“兵营”里,学校教他去追求权力、金钱和荣誉。为了


达到这些目标,他必须无休止地背诵和记忆。这样强制性的、填鸭式的学习
方法和环境,与阿尔伯特的秉性格格不入,他感到厌倦、愤懑、孤独。他决
定半途退学,不要文凭,离开慕尼黑,到意大利米兰去——那个父亲称之为
“充满阳光,色彩缤纷,”“她的人民自由而又自然”的国家。

正是怀着对未来美好的幢憬,爱因斯坦来到意大利。父亲主张他继续求
学,将来当个电机工程师。米兰的中学只招收13 岁以下的学生,爱因斯坦已
超过这个年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越过阿尔卑斯山,到瑞士报考一所联邦
工业大学。但他没能考上,那些需要记忆的功课——德文、法文、动物学、
植物学等都考得不好。只有数学和物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教授们慧眼识
才,希望他不要气馁,留在苏黎世补习,来年再考。在老师的劝说下,爱因
斯坦留在苏黎世,在一所中学补习功课。与此同时,他申请放弃德国国籍,
并获批准。宣布从1896 年1 月28 日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不再是德国公
民。放弃国籍的动因,是他厌恶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教育,不愿在充满火药味
的气氛中生活,他渴望和平、自由和安宁。在他看来,瑞士是一个民主、自
由、和平的国家。

第二年夏天,爱因斯坦再次报考联邦工业大学,终于被录取。他进入师
范系,但数学和物理学是他的主修课。他主要的兴趣是物理学。他贪婪的阅
读杰出物理学大师们的著作,凡是能弄到手的,都不放过,爱因斯坦一边读
书,一边思考,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自学能力极强,上课时不专心听井,
甚至经常旷课。考试前,同学的笔记成了他的救命船。

爱因斯坦习惯无拘无束的生活。他常与同学到咖啡馆聚会,边喝咖啡边
交谈,从科学到哲学,从艺术到人生,年轻人所看到、感兴趣的一切,无所
不谈。他经常蓬头垢面,衣冠不整,目无权威,离经叛道。

在一般守旧的教授们看来,爱因斯坦是个糟糕的、叫人头疼的学生,能
不能毕业都成问题。在学校里,他因旷课、实验课操作出现事故,被以“不
守规矩”而受到系里处分。

他把全部时间花在学习上。吃饭、穿衣、居住,这些都是琐碎的小事,
他没有钱,更没有时间去讲究。他租的那间斗室,书桌上、椅子上、床上到
处摊满了书,房东太太看了直摇头。书、书、到处是书!读书,读书,直读
到眼睛发花头发昏!直读到肚子叽哩咕噜叫,才到小巷里的某个小饭馆或咖
啡馆胡乱吃些东西。有时候干脆三顿并作两顿,因为头脑比肚子更饥饿。

1901 年,爱因斯坦顺利通过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毕业考试。他在理论
物理学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决心终身从事对它的研究。

三、A=X+Y+Z

大学毕业后,爱因斯坦的理想是当大学教师,继续从事他心爱的物理学
研究,但这个愿望当时没有实现。在大学教授们的眼里,这个想入非非、态
度偏激的青年人,不配在高校里工作。毕业后,爱因斯坦壮着胆子给许多大
学去信求职,或是遭到拒绝,或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他惑慨而幽默地说:“上
帝创造了驴子,给了它一张厚皮,这使驴子的处境比我有利。。”

生活的艰辛,没能使爱因斯坦放弃对物理学的热爱。1901 年11 月,他
写了一篇博士论文。他已品尝过母校的闭门羹,所以把论文寄到苏黎世大学
去。但是,苏黎世大学的门对他也是紧闭的。爱因斯坦把痛苦深深地埋藏在
心里,他以开玩笑的口吻安慰亲人:“我最后还有一条出路呢,我可以拿起
小提琴挨家挨户去演奏,这总能挣几个钱吧!”


正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的大学朋友格罗斯曼伸出援助之手,请父亲
的朋友介绍爱因斯坦到伯尔尼联邦专利局工作。他的工作是审批专利申请
书。这项差事对于困境之中的爱因斯坦,无疑是一个肥缺。

爱因斯坦在专利局,每天工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