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不失业,职业生涯步步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毕业不失业,职业生涯步步高-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理说清楚,让人真正读下去的,并不多。可能这也是职业规划至今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但我相信中国会有自己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话语方式,而此书的出现,我认为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低预期和高付出将是09年职场人要提前做的两个准备,如果说面对金融危机,真正应该做些什么的话,大家回答一下自己前面的几个问题,设想一下自己职业生涯的未来发展吧!
  这也许是金融危机给大家带来的最大馈赠也未可知。
  是为序。
  

新书推荐(1)
陈宁
  智联招聘网内容总监  高级职业咨询顾问
  很愿意、也很高兴向广大职场人士、青年学子推荐这本书,这是一本我自己也期待已久的书,今天得以问世,实在是大家的幸运。
  想当年,我们这些60年代出生的人,赶上了80年代的改革开放,有的出国求学,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去外企打工,没有任何个人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的理念,一路走来,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结果呢?有的人因为互联网热在国外读完环境博士读IT硕士。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又赶上互联网泡沫破灭;有的技术专家投身商海搞投资,却发现生意场的人际关系太复杂,还是回学校教书清净;有的人在外企一干20年,总在玻璃天花板下徘徊,岁月的皱纹早已爬上眉梢。到后来,都在感叹干了一些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加入了一些原本不该进入的职场赛跑。但这些人又都只得接受现实,因为职业道路没有回头路可走。他们内心的滋味今天的年轻人是无法想象的。
  今天,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已经在一些校园传播,职场精英们也开始懂得为自己的职业困惑咨询职业规划专家的建议,很多学者、人力资源专家、企业管理者都开始做一些研究、咨询和案例的工作。但现实情况仍然是专家太少,此类书籍尤其是实用性强的书籍太少,理念的普及程度也太低。我在前不久的一次职业发展规划讲座中,问现场200多位清华MBA学生,有多少人接受过职业发展规划的培训?举手回答“是”的学生只有5位,占,进而问有多少人工作过的单位是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来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的,5个举起来的手放下了4个,现场一片寂静……
  其实,职业生涯规划说到底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企业如果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还是要与自己的兴趣特点相结合,所谓外因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这本书所提倡的理念:方向比速度更重要、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工作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目标等等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了解的基本职业规划理念。了解了这些理念,才懂得如何在各种机会面前冷静分析,如何面对来自父母、朋友的建议,以及如何评价自己目前的工作。每个人的行业与职业的选择都围绕这些关键理念展开。
  人的一生工作大致占了三四十年,在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花一些时间认真了解自己是非常必要的,不要盲目地加入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行业,更不要追随潮流去争取自己并不具有竞争优势的职业。要了解自己内心深处对什么类型的工作最感兴趣,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即什么东西是最能激励你长久工作并让自己很有成就感?是金钱,还是职位、帮助他人、影响力、上级的认可?抑或还是权力地位?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书中有详细的论述,供大家学习。
  书中有很多富有寓意的故事,一些故事我也在向学生和同事讲述着,记住这些故事,它们将长久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态度。
  毛东辉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
  原职业发展中心主任
  在担任公司高管的几年间,我面试过数以百计、各个层面的应聘人员,其中最让我感到遗憾的,也是经常发生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有非常好的素质,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学历上乘,考证等身,但是却因为不懂得去规划自己的职业,在工作多年后,依然拿着微薄的薪水,为了一份好一点的工作而奔波。我的遗憾和痛心并非单纯源于一个过来人悲天悯人的情怀,说实话,十几年的职业历程,从普通员工到公司高管,一路走来,我痛感由于缺乏职业意识给很多人所带来的精神上的苦闷、生活上的贫困以及职业奋斗道路上的不幸。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新书推荐(2)
其实很多这样的人,只要他们稍微修正一下自己的职业方向,就能够在职业发展上走得更从容,拥有更广阔的前途及钱途。
  有一次一个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电子专业毕业的,应聘我们公司的公关企划部部长。那小伙长得不错,将近一米八的身高,很阳光,个人素质也很好。他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一家稍微有点规模的IT企业,因为他对于软件的了解很不够,就没有做技术,而是从事管理,后来做到了总经理助理,主管行政和企划。工作5年后的薪水也就是5000多一点,由于并没有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他在公司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在面试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之所以应聘我们的公关企划部部长,只是因为我们这个职位的薪水明显好于他现有的水平,而不是因为他喜欢这样的工作,他甚至没有分析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位以及这个职位的发展前景。后来我帮助他做了详细的分析,我认为依照他的特长和职业兴趣,如果选择得当,几年后应该发展不错,渐入职场佳境。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上来看,我们公司公关企划部部长的职位并不是比较好的选择。经过我的指点,他恍然大悟,意识到原来自己已在职场这班列车上延误了好几站。后来他按照我提供的思路和建议,经过认真的思考分析,及时修正了职业道路,重新做了职业定位,并用实际行动恪守着自己的职业选择。之后的两年多,我们时常联系,我也一直关注他的发展变化。时隔两年,如今他已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发展,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他展现出的蓬勃发展势头。
  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样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大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当然也不知道到哪里结束;真可谓不知然亦不知所以然。初涉职场不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个领域开始自己的职业,几年过去了,稀里糊涂地换了几家公司,尝试了若干行业的若干企业的若干职位。蓦然回首,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似乎瞬间流逝,流逝在屡次的浅尝辄止的运动中。只是经历,何谈经验。走过而已,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除了脸上的年轮。而且更要命的是,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因为似乎什么工作都难不倒聪明人,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结果却都是“蜻蜓点水”。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发现,多种多样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沉甸甸的收获,反而造成了自己缺乏专长、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最最关键的就是他们永远都难以结束低薪长跑,白白浪费了上天赋予他们的才智。
  当然,与此相对应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有的人起点并不高,既非名校也不是什么好得不得了的专业,甚至根本也看不出其是一只潜力股的种种迹象。但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正确的职业发展之路,几年之后,他们在各自的职场中干得风生水起,堪称翘楚,其职场上的价值也远远超过很多当年资质甚高的人。我认识的一位财务总监想当年也只不过是专科毕业,但在十多年的财务生涯中,从出纳、会计、主管会计到财务经理,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踏实实,不少和他同龄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极少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少拿着高薪的人士,其中也不乏低学历的人,但他们在一个领域中辛勤耕耘数载而最终成为这个领域的专精之士,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较高的职场地位以及与他们价值相匹配的薪酬。
  各种有趣的职场现象还有很多……
  有的人进了国有企业,进了政府机关,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一直非常矛盾痛苦。想离开吧,又不愿失去既得利益,转换成本越来越大;勉强得来一官半职,也感觉没有多大意思。始终处在去与留的矛盾当中,一直煎熬在是否背水一战的抉择中,年轻的激情在无聊的事务中慢慢消磨,以致终有一天发现自己只有抱怨的气力和能力了……
  也有的人盲目地相信考证和考研,希望借助证书和学历增加自己在职场中的筹码;有人成功了,为数不少的人却越读越穷,所获得的薪酬远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我面试过不少MBA和海归,感觉最终获得和他们的投资相匹配的回报的人为数不多,当然这当中包含了个人的综合素质欠缺等方面的因素。在我眼里,考证或者考研并不能让所有的信徒得道成仙,因人而异,因材施“考”—尽信“考”,不如无“考”。
  再比如,我们身边总有一种人,从一开始工作就抱怨不断却委曲求全。他们或者从一开始就没有为自己的职业做过规划,要么只进行过短期的职业培训,等有了一份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之后就“适可而止”,任由无聊和无奈一天天侵蚀自己日渐衰老的心灵。
  根据我的经验和观察,有太多的人不了解如何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包括不少读过职业生涯方面的书籍的人。接触到不少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对这样的问题更是全然没有概念,甚至我看到有的人30岁了还在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而且看趋势还要继续迷茫下去。究其原因关键是功力太浅,仅仅囿于职业来考虑职业,没有能够从更高的高度上来考虑这样的问题;而目前所谓的职业生涯指南的书也大都为学者所作,理论性有余,实践性不足,用以促进思考或许还有点帮助,用来指导实践则全无所获。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近来我一直考虑怎么样将自己对于职业生涯的经验和观点能够系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