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一棵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是一棵树-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佛是一棵树 前言(1)
我们的生活中常有一种不安定性
  每一个人都希望实现愿望,求得肯定和安乐,因此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留下一段故事,有的非常动听从而使许多人颇感兴趣,深受感触。我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外在现象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的内在的智能情怀,千差万别的因缘业力,使我们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同时在短兵相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历练、自省,监视自己的思想,对于很多问题,你有求解的意愿很重要。内观智慧意义非凡,无论您生活在何种社会,惟有培养内在的价值才能真正知遇暂时和究竟的安乐。
  如今“我”将何去何从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可以有变成任何情形的可能性,如同创巴仁波切(注1)在他的英文诗集《初念最佳》的自序中谈到他和许多美国诗人接触后所留下的印象:他们“或如珊瑚蛇,或如嬉戏的鹿,或如成熟的苹果,或如小心翼翼留心自己的松鼠,或如羽毛脱落却仍然喜欢炫耀的孔雀,或如只会学舌却佯装为阐释者的鹦鹉,或如啃书本哪怕撑死自己的书虫,或如庄严的偶尔发生雪崩的山峰,或如把天地联成一体的浩瀚的海洋,或如自由飞翔鸟瞰宏观世界的大鹏,或如既尖刻又善意而值得信赖的狮子”。
  在这样越来越“钱本位”的社会,每天我们都发生着交易的行为,我们甚至被商业经济文化掠俘驯服,顺从一切的引导与安排。商业广告铺天盖地细微到眼球经济的程度,经济全球化影响着全球最偏远的角落,盲目追求经济增长指数,已使环境与一代代人吸附在“发展”的巨轮下不堪重负,我们受困于金钱与欲望的循环中。希望钱能解决自身、家庭、社会的问题,钱本身不能赋予生命终极的意义,但是从期望、拥有、分配、失去之时你的动机、语言、行为将影响到你自己和其他人。
  怎样经营成功的人生,智慧地抉择未来道路。每个人都多少拥有一些物质或非物质的财富,需要一定数量的钱,每个人都需要谋生的方法,工作賺钱天经地义,将工作视为生计的主要来源是很实际的,如果极度贫穷,一般人很难想到別人、追求人的基本价值,我们必须满足基本需求,才能打开心量,关怀他人。
  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种不安定性,中国有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变化无常如同塞翁失马,但是人们欲想掌控一切,忧患意识却如同创新精神一样,在竞争的社会,学业、事业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成功的经营由细小并踏实的因素支撑着,我们不仅要重视掌握经营管理方式,同样应关注经营思想,贡献自己的智慧为社会人类谋利,企业集团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应仅着眼于自利,目的不是钱的数量,即所谓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以成就事业为己任、为人谋福为目的。
  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地为社会大众作出自己的贡献,不成为别人的痛苦和烦恼的原因,负担起个人的生活,进一步能够维持家庭的成员和公司的员工的好伙伴,这是互助合作、互利双赢的社会,任何一方都不能仅顾自己的利益。老板希望压榨员工的工资待遇和时间,不惜违法乱纪,牺牲优美环境为代价,想赢得一己私利却一败涂地;员工期待不劳而获,挖空心思来挖空公司,不各尽所能而是为了各取所需、各取能取。忧患危机感不应该成为急功近利的借口。这些情景使得利他的精神财富焕发人性的光辉,品德成为和谐的正因。
  本书不仅提供发家致富的理念,而且以崭新的方式启发读者怎样在社会中逾越各种错误知见。工作,关系着生计、金钱、地位,甚至也关系着心底的自尊、每日的情绪,工作之所以令人渴望、挣扎、苦恼,是因为它牵涉现实、价值、欲望、人性,使我们感受到苦与痛。我们在工作中很容易对上司、主管产生嫉妒、羡慕、害怕、敌意,因而产生冲突。本书给予真实的解答与建议。
  房放先生是我早年的传承弟子,谦敬智慧以及成功的事业,他是本书最理想的作者,以幽默风趣的现代音符,传达了我们渴望的动人乐章。
   。。

佛是一棵树 前言(2)
把佛陀慈悲的智慧开示带进商业管理,融入自己的企业文化当中,享受生活中的乐趣,感恩已经拥有的一切,用正面的心态迎接现实生活中的失业、晋升、挑战、生意行为、商业宗旨以及社会责任等。这个星球是我们的暂住地,不是人们期望的永恒乐园,生在这里富有含意,美妙奇幻的世界是我们展示创举的平台,想要留下什么故事,由您自己决定吧。
  藏传佛教宁玛新伏藏传承者、敦珠法王新宝藏持有者、国际西藏学会发起人、《西藏仁波切》著者
  杨瑞智巴活佛于西雅图
  (注1):秋阳·创巴仁波切——他不仅是一位禅修大师、更是学者、也是艺术家,他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建立了那洛巴佛学院(Naropa Institute)、也创立了香巴拉训练(Shambhala Training)的制度、并组织了香巴拉国际学会(Shamrbhala International),包括许多的禅修中心。他另外著有:《突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自由的迷思》(The Myth of Freedom)、《动中修行》(Meditation in Action)等书。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自序:仿“佛”在人间
很早就想写下点什么,用文字纪念那些一去就不再回头的日子。
  还好我能回头看看那时的我,遇见了一直影响着,又改变了我的生命的老师,释迦牟尼。
  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他的思想,究竟怎样唤醒我的人生;
  我只知道,该清楚地说出我的感受,真实地经历我们的生命,不要虚度、不要挥霍、不要放弃;你最终拥有的,一定比你想像的更多。
  我相信他,是因为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人。
  我尊敬他,是因为他比我们超脱,他是佛。
  我欣赏他,是因为他的教法,不是在指示你去膜拜一些虚幻的神灵,迷信无聊的假象,他不要你做他的疯狂fans;人一旦有了所谓的偶像,就不再珍爱宝贵的自我。
  他只想做一个真正的老师,教育我们在这段被称为“人生”的过程中,应用自身的心灵力量,战胜一切烦恼困苦,宁静又安详地面对生活,这样的经历,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财富。
  他只想做一个真正的老师,培养我们不要将时间浸蚀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里,人要想获得圆满的成就,就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企业希望获得长远的利益,就必须凝聚成功的团队;如此的经营,才会成为财富的主人。
  四圣谛,四无量心,六波罗蜜,这些是他在世时,亲口叙说的究竟真理。现在都很流行纯天然的、没有加工过的原始,而佛陀的心法就蕴藏在如此清净的、没有污染的真理之中,所以只要能领悟,我们就会感到:
  仿“佛”在人间。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模块一:我不是悉达多(1)
首先要声明的,我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但我不是一个得道的人。换句话说,还没有开悟,因为开了悟,是真正有智慧的人,那样的人就已经不是人,他是佛。
  公元前565年(注1),准确点说就是2551年前的农历四月初八,迦毗罗卫国(注2)的国王净饭王得到了一个儿子,就是这位叫做悉达多的太子,二十九岁时候偷偷溜出了凡人一辈子都渴求的温柔之乡,出世苦行。
  现在很难对当时迦毗罗卫国的国力作出真实的评估,只知道它的国土面积为三百二十方里(注3),换算一下差不多为一百零六平方公里,也就是现在上海城区面积的六分之一大小。也许以一个国家的概念而言,确实小了一些,不过从历史记载来看,那里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平原盛产稻米,草原适合畜牧业,最重要的是没有后现代工业文明的污染,以当时的标准来评价,应该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而且根据当时的习俗,这位太子才十六岁的时候就有了一位年轻漂亮又十分忠诚的妻子——他的表妹,耶输陀罗。据史料记载耶输陀罗是邻国天臂城主善觉王的长女,窈窕的姿态,像仲春季节的柳絮;美好的娇容,如初降人间的仙女。
  事实上在他出家之前,太子一共拥有过三位美丽骄人的爱妃(注4)。可以想像得出年青的太子,是很潇洒的,在他的父王特意为他建造的三座豪华的冬天防寒、夏天避暑、雨季防潮的宫殿中(称三时殿),随时享受着上百名美丽少女的歌舞,还有那些在这种场合中永远都少不了的美酒佳肴。
  对于他的青春,已不是一个“享受”就可以概括了,一个男人奋斗一辈子想要满足的欲望——金钱、名誉、爱情、地位、家庭……悉达多太子在弱冠之年差不多就已经全部拥有。
  那是一种无忧无虑的、随心所欲的豪奢生活。
  这是一种足以让所有“小资”羡慕不已,使众多“精英”们流口水的生活。反正我很向往。
  因此,我不是悉达多。
  可是他出家了。不管有多少理由,他都出家了。
  可能是最终厌烦了这些声色喧嚣的日子,或许正如后来经典所描述的,他决定弃绝富贵享乐,离世苦行,寻求那一种解脱的道。
  因为,他是悉达多。
  现实看来,名字只能是个符号,当然也包含父辈的寄托和各种美好的寓意。可我宁愿相信,悉达多是为他的名字而生。
  这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名字,带有些诗意的味道。其实许多看是深奥的真理本身就很有诗意,只是我们读不懂。所以现在剩下的诗只有调情的功能,自身之意义早已在颠沛流离中失传。
  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这个颇具诗意的名字。
  悉达的意思是“一个达到的人”;多的意思是“意义”。组合在一起的悉达多的意思是“一个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