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在这一段有心理学的分析。我还披露了马俊仁对王军霞等弟子当时一些比较深的情感。
六 我尝试写得档次比较高同时又好读
我多少年一直在尝试,想写一个东西,档次比较高,同时又好读。这个事情非常难,经常不可两全。这本书我希望它写得比较好看,比较有趣味,同时又有一定的深度。在这时候,我要运用自己文学叙述上的、构思方面的、篇章结构方面的调动。
在我结束采访结束时,对马俊仁有言在先,书中的材料我都是有据可查的,可靠的,我不会给他编什么,一切按真实来,但观点是我的。他同意了,预先没有看过我的稿子。
作为一个作家,我要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立性,我不是按照马俊仁的观点来写马俊仁,所以我不给他看未发表的东西。他也一点点开始信任我,后来达到完全信任。今天的新书发布会之前,他只在《晨报》上看到部分选载,今天到会场才看到书。
书出来之后,我打电话给王军霞,告诉她我写了这样一本书,希望她喜欢。王军霞说,因为没看过,不能发表任何观点,但是她说,千万不要把马导再卷到过去那种冲突是非里。我告诉她不存在这个问题。她说了一句,我记得非常清楚。她说:我和马导过去虽然有过分歧,但那是非常次要的一面,我们最主要的一面是,我们曾经团结奋斗过,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我们有过幸福,有过欢乐,有过很多难忘的日月。那才是主要的。我告诉王军霞,等书出来之后,我会和马导共同签上名字寄给她。包括对曲云霞、刘东这样的老队员,我们俩都会签名给她们送一本。
总的来讲,希望这本书不是靠表面文字的刺激或某些“猛料”赢得读者,而是靠它的平实真实,深刻入微的独特理解来赢得读者。
马俊仁:希望2008年再为中国人升国旗奏国歌
说实在话,我这个人怕和文人打交道,也怕人“关注”我。一开始朋友说柯云路要写我,我真有点怕,心脏紧张得一下就跳二百多下,一点不夸张。再说柯云路是谁我也不知道,只觉得文人会编,看着他们写的东西连自己都糊涂了,我马俊仁真的是书上报上写的那样吗?
所以,我的训练基地一份报纸一份杂志不许订,我不看,运动员也不许看,怕把人心搅乱了。平时训练忙,电视也很少看,偶尔看就看“动物世界”。动物没有人精,但动物不会害人。你照顾它喂养它,它有良心,懂得报答你。我有时爱说一句话:“狗比人好。”有点偏激。我养藏獒,一天工作不管多苦多累,心里有多少烦恼,一见我的狗就全忘了。
有件事我到现在也想不通,你说那训练不严格能行吗?不严格能拿得了金牌?成天跳舞唱歌轻轻松松谁不会,大伙儿高高兴兴一团和气,这样就能拿金牌谁不愿意?那些女孩子十五六岁就进了运动队,她不出成绩不仅耽误个人一辈子,连她的家庭都跟着受累,父母爷爷奶奶全指着她了,她就得好好训练。
再说了,人家父母把孩子放在你这儿,你不抓紧训练让孩子早出成绩也对不起人家。我在运动队训练,儿子从小上几年级心里都不清楚,老婆住院做手术签了字就带队上高原训练,医生护士悄悄对我老婆说:指定是外面有了相好,真跟你一心哪能看着你躺医院做手术自己就跑了?
但对运动员就不一样了,作为教练你从吃喝到训练得一一管到,今天到会的也都是成年人,说出来不怕大伙儿笑话,上高原训练连女孩子用的卫生巾都得替她们买到。更别说有了伤病,熬药做饭包括理发,你都得包了。可结果呢,我成了魔鬼教练。
所以,我对文人不信任,对柯云路一开始不了解也不信任,但他有本事,一点一点把你的心里话掏出来,在这之前,我灰心了,想退了休养狗算了,一辈子奋斗来奋斗去自己落了那么多不是,不值得。最灰心的时候想隐居,连帐篷都准备好了。柯云路和我交往,他给我鼓劲,希望我2008年为中国再拿金牌。他的话起了作用,今年春天回大连又把运动员的训练抓起来了。
我一生搞体育没别的想法,特别是年轻的时候,也不可能想到什么奖金啦,当官啦,就是想为国争光,想法在赛场得第一,升咱们中国人的国旗,奏咱们中国人的国歌。2008年要是在咱们自己的赛场上不能拿金牌,算自己没脸,没本事。
我已经六十岁了,按规定今年就得退休。当然是想为国家为民族做事,也训练了一批十五六岁的小运动员,到2008奥运会正好出成绩。
(以上讲话根据《温情马俊仁》首发式录音整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柯云路写马俊仁:两个问题男人的碰撞
柯云路和马俊仁,一个是争议作家,一个是争议教练,在普通人看来身上都有点问题。新书《温情马俊仁》把这两个男人牵扯到了一起。
从《新星》、《夜与昼》到文革系列,从“气功系列”到《发现黄帝内经》,柯云路在公众的印象中时而是关注社会的现实主义作家,时而是“普渡众生”的大师,柯云路这个名字所蕴含的复杂意味甚至超过了其作品本身。那么有没有一部作品,能让我们更关注其书中的主人公而非作者?
马俊仁受关注的程度决不亚于作者:冠军制造者、民族英雄、魔鬼教练、不谙官场的东北汉子、藏獒协会主席,到底哪一个才是他的真面目?在柯云路面前,他敞开了心扉,讲述了童年的艰辛、马家军兵变的幕后,甚至公布了训练奥秘和营养秘方。体育界和文学界的两位奇人、怪人就这样用经历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马俊仁:奥运会是我的心结
马教练——现在我们可以再次这样称呼他了,因为他和新的马家军又回来了!——用憨厚的辽宁口音、时而愤慨时而感伤的语气和激动的手势回忆了他的几个瞬间:
脆弱
我曾经好多次想死,在海边站过几个小时。后来又想一个人到原始森林隐居,没告诉老伴,连东西都悄悄地收拾好了。
感动
但我还是挺到了今天,就在我住院治疗时(98年那场风波后医院把我按精神病治疗),看到窗外的标语“谁来看马俊仁,坐车不要钱”,落款是大连市出租车司机,据说有的饭店也打出标语“谁来看马俊仁,吃饭不要钱”,唉……
坚持
我哪天被捧起来的,哪天又被摔倒的,心里都清楚得很,但官场上那一套我就是学不会,也永远不后悔!
以前我只看《动物世界》,那是把动物的优势运用到训练运动员身上,现在我也看看古装连续剧,发现哪朝哪代都有冤死的人!
恐惧
我的训练基地不订任何报刊!因为我实在怕了媒体!(列举曾受过伤害的事件)我只能远离他们,也不让队员看。
现在出了这本书,我不求好不求坏,只求你们把我写成一个“不好不坏”的人!
梦想
经我训练的运动员,世界比赛冠军拿过了,世界纪录破过了,就缺奥运会金牌!这一直是我一块心病呀!看看别的国家获奖后连国王都兴奋地满场跑,咱中国这么大,不得奖难看呐!
柯云路:我和马俊仁一样冤
记者:请谈谈《温情马俊仁》的创作背景,遇到什么困难吗?
柯云路(以下简称柯):开始是朋友介绍的,马俊仁的传奇色彩、围绕他的新闻和争议、其训练是否科学,最关键的是2008年奥运会,他真的就忍心坐看云起吗?这些疑问的累积,使我对他的兴趣越来越大。但是开始他一听作家就非常警惕,怕再惹麻烦(甚至我们都开始采访了他因为情绪不好又变卦了),但这样反而使我更想近距离地看看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他为什么现在在养狗?他还训练运动员吗?他还能让他的运动员再破世界纪录吗?
我不想平常老套地写一个马俊仁传奇,我要进行一次心灵的探险,我想让大家看了书以后能为温情的、善良的、站起来的马俊仁喝彩!
记者:你曾经写过很多类型的作品,其中有些倍受争议,甚至遭到非常激烈的批评,今天你怎么评价自己以前的作品?
柯:自己写过的作品我都不后悔!人活在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我只是感到冤枉,和马俊仁一样冤!我的一些作品被误读了,也许只有时间能够检验证明!
记者:你创作关注的领域为什么一直在变化?
柯:爱好广泛,感兴趣的领域非常多。所以作为一个作家,在写完纯文学的东西以后,我就写点文学与哲学、心理学相交的东西,下一步就打算写文学与心理学杂交后的跨文体的东西。
记者:虽然爱好广泛,但据说你的生活很单纯,基本不社交?
柯:对,因为没时间,而且也为了减少诱惑。(眉头一皱:这个世界诱惑太多呀!)所以基本上没必要的社交不进行,电话一般处于中断状态。另外我“不写自己没有叙述冲动的东西(鲁迅语)”,因为我是一个作家,可以选择自己写什么不写什么,不像你们记者,写作是完成任务,这样长此以往是被毒害了写作能力呀!(《精品》:李师江 吕佳)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反思人文缺失:柯云路解剖马俊仁命运
柯云路表示,他的创作目标一贯是探索人类的精神家园以及生存的终极意义,马俊仁从一个曾经取得过巨大成就的知名人士到现在的逐渐边缘化,不仅值得同情,其中也蕴涵着多重人文精神。如何为有才华的人提供一个好的人文环境是当今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柯云路与马俊仁,这两位曾经风光、曾经边缘又一直饱受争议的人物,因为一本书的机缘走在了一起。近日,柯云路让马俊仁袒露肺腑的传记文学《温情马俊仁》在京举行了首发,突兀的“温情”二字,让人怀疑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